当前位置 首页 敌军还有三十秒到达战场 第三百八十六章 送上门的小弟

《敌军还有三十秒到达战场》第三百八十六章 送上门的小弟

作者:平顶山吴彦祖 字数:2037 书籍:敌军还有三十秒到达战场

  一个人正在伤感头上,却见小金欢啸而入,手上抱了一个大葫芦,葫芦上满是细藤,不由笑骂道:“你这东西,又去偷猴儿酒去了是不是?当心那群猴子早晚把你给害死……”

  小金喜得在室内连翻筋斗,又把酒葫芦打开盖子递上,一股异香由内散出。石继志因明日就要离别它,见了它心中也不由有些难受,拉过小金道:“小金!你知道我明天就要下山了么?”小金翻着一双红眼直摇头。年余相处,它已能体会出继志的话,虽然不似人一般完全会意,但它智慧极高,闻言也觉出不是好事,抓住继志一手,轻叫了几声,样子似依恋十分。

  继志又与它解释了半天,说自己本来要带它一同下山,只因师父也有事外出,故须留下它看山,等过一年自己定上山来接它。

  小金闻言不悦,也不翻筋斗了,酒也不喝了,一个劲抓耳搔腮,吱吱连鸣。继志解说了半天,又强调日后一定来接,它才转悲为喜,过去打开酒葫芦递与继志,像是劝饮的模样,石继志不便拂它盛情,饮了几口,又递与小金。它接过也大喝了几口,一投手,却把剩下的小半葫芦酒,连葫芦都掷向了半天。

  石继志知它平日嗜酒如命,偏师父又不许它喝,每寻空偷来一些,总是躲躲藏藏,每一滴都珍惜异常,今日居然连葫芦都丢了,一片深情,让人感动。

  正逢十五之夜,明月如轮高悬太空,一颗颗明星时明时灭,好像故人的眼睛。月光下,峨嵋山最高的小刃峰上,似披上了一层霜衣,四山寂寥,虫声繁鸣,时而有两三声饿狼嚎啸,声调凄厉已极,令人毛发悚然,真是离别之夜。

  平日继志当此月夜,定偕小金、二猿在峰间扑打追逐为戏,今晚却无此雅兴,只带着它们三个在外面散了一会儿步,一面告以今后应为事项。见天已不早,这才独自返室,各物稍事归置,在蒲团之上合目入定,奈何心中有事,六合难以归一。一直到半夜才静下心来,勉强气贯十二周天,入了定。

  第二日天才黎明,石继志已同往常一样起身,在外面练了一阵吐纳之功,小金同二猿都追随左右,好似一步都舍不得离开。然后他进室内,一直等到中午,不见师父转回,知道上官先生是不忍见自己离开,有意到晚上才回来,本想等他回来后再走,但转念一想,师父既如此做,就应体会他的苦心,若两人见面,一定伤感异常,还是现在走算了。

  想到这里背好包袱,佩好宝剑,向山下走去,小金同二猿见状,一个拉手,两个抱脚,说什么都不放。石继志被这三个兽类感动得流下泪来,最后狠着心假言不走,待其松手后,猛一纵身已出室外,展开轻功绝技一路飞腾而去。

  一口气下到山腰,再回头看,那三兽依然在后,悲鸣连声,继志无法,又安慰了半天,好说歹说,总算把它们说服,最后还是用师父来吓唬它们,三兽才转回。继志一直眼见小金满头的金丝飘逝视线以外,才擦了擦泪,往山下奔去。

  继志还记得自己上山时那种狼狈的样子,而五年后,他已学成一身震惊天下的武功,足尖点动,行越千丈峭壁之间,如履康庄大道,往往落足处仅是一枝一叶,轻轻用足一点,身子就已弹出,轻快处如星丸跳掷,不消一刻工夫,已来至山脚下的大庙中。

  这寺庙就是继志来时问路之处,如今时光流逝,自己已由少年长成了弱冠青年,旧地重游,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万千。

  他走至庙中,那些和尚游客都被他超俗挺秀的仪态给吸引住,投以奇异的目光。

  他又至后殿,见那老和尚,依然是背壁在入定。双目垂帘,全身上下纹丝不动,也不见其呼吸。继志是此道内行人,一见即知这老和尚定力超俗,气返周天神游太虚,坐功练至此步田地,离成道已不远,心想不知自己何日方能练到此步。

  人皆笑其呆的老和尚,继志却觉他不贪慕浮华,不争名夺利,远抛人世上所有的丑陋,是世上最快乐幸福的人,想到这里,不由对这老僧肃然起敬,见四面无人,走近入定老僧,跪地叩了个头,默乞指示今后迷途。跪拜完毕,正要起身,却见老和尚黄蜡似的脸上,突然裂开两条笑纹。

  继志大惊,因他知道老僧入定百年来,从未有过任何表情,法体就像是一座泥像似的;自己跪拜也不过想求得心灵的一点安慰,却想不到这老僧居然会为之动容,哪能不惊喜欲狂!

  继志见他面上少说有铜钱厚的泥垢,也随着裂开笑纹,散落了一地。

  继志即将起来的身子,不由自主又跪了下去,虔诚恭诉道:“弟子石继志,恭请老仙师圣安,敬乞指示迷途!”又念了两遍,那者僧眉毛耸了耸,脸上肌肉舒展,附在面上的泥垢尘埃,沙沙落在麻衫之上,接着,双目也睁开了。

  继志见这老僧双目,闪出两道奇光,又见他瘦得皮包骨头的双颊一阵鼓动,也没开口说话,自己耳旁却听到一个极为苍老的声音,嗡嗡作响,闻之心神荡漾不已,不由大惊,知道这是老僧将本身数百年潜修的真气传到自己身上来了,或许是要测验自己的诚意定力如何。

  继志不敢怠慢,默运定力,人神归位,心平气和,那嗡嗡之声此时竟不再鸣,却有一苍劲声说道:“老僧太真,宋末入道,百年入定,不染尘俗之闻,今日竟五神相战,莫非你这少年竟与老憎有缘么?有何请求,只请默念,当可就老僧所知告之一二!”

  继志大喜过望,开口道:“弟子……”耳旁语音又起道:“有话不必开口,以免惊忧四周之人,只须默默诚思之,老僧定与解答。”

  石继志赶忙把话止住,心中奇怪,难道这老僧真能连自己所想的都知道不成?

  才想到这里,耳旁语音又起:“吾佛以大智之心,广度众生,不容人对其怀疑,否则众生善恶,生老病死,何能为其安排?你要是心存不诚,是得不到教益的。”

  继志闻言大惊,这才相信老僧果能对自己所想了如指掌,佛法无边,由此可见。就静下心来,眼观鼻鼻观心,默思自己大仇是否能报。

  这样想了两三遍,果闻老僧道:“仇哉!仇哉!冤冤相报,既生因就得果,老僧奉劝你体上天好生之德,将此一段宿仇化解了事,否则就非吾佛所喜了!”

  继志闻言大惊,一时涕泪交流,默祈道:“自己满门奇祸,不容自己不报,父母深仇岂能轻易放过,自己五年朝夕练功,所为就是能手刃亲仇,仙师何忍就令弟子如此含冤终身?就是屈死九泉下的双亲也不会轻恕弟子,这仇弟子万万不能不报!

  想到这里,微闻老僧长叹一声道:“这也是定数难逃,那莫小苍夙日多行不善,方才老僧略推易数命理,他三年后死在朱雀剑下,你大可放心了;不过老僧劝你万不可多杀无辜,尤其不可迁仇他人,遇晴则止,慎之!慎之!否则晚年必有奇祸至身!”

  石继志闻言冷汗直流,心中既喜又忧,不知老僧所言“遇晴则止”是何用意,心才念此,老僧又语道:“晴者,阴人矣!这是你命中一大劫,因故情孽特多!雪后起云,云过又晴,情情生克,老僧不胜其烦矣!”

  继志尚不大明白老僧语中之意,只猜测雪、云二字与友雪和司徒云珠名字相同,但老僧已有不胜其烦之言,自己不便再以此“情”字相询,只好另求他念,忽然想到了访天山三老之行,吉凶难卜,那老僧又语道:“天山之行。先凶后吉,与你非但无恶,尚有大益,只不过又有‘情’字牵连其中矣!”

  继志叩了三个头,默谢老僧指示。因问了不少问题,不便再扰他清修,正要起身,那老僧又道;“你今天既能见我,可见有缘,老僧特允你来日大难不可解脱之日,来此见我,或可指你一条明路,现在你去吧!”石继志闻言重又谢过,立起身来,见老僧一如原样,依旧是面如黄蜡,双目深垂。

  继志拜别了太真老僧,一回身见无数和尚围在自己身后,面带惊容地看着自己,有一和尚近前道:“这位施主可是蒙太真仙师垂青,降福了么?”继志勉强笑道:“我只是乞求大师父保佑一番,故此跪拜而已。”

  那和尚摸着光头自语道:“奇怪!老仙师脸上神泥怎会自行脱落?真是怪事!”继志听得心内好笑,心想一人成道,明明是普通的陈埃积垢,却要说是神泥!但不论如何,这太真老和尚确实有令人猜测不透的佛法智力,自己今日无意至此,却想不到蒙此教益,心中大快。

  继志别过众僧,一人往山下走去,且行且想,想到那老和尚说自己报仇,尚要三年后才能成功,心中确实不解,暗忖一待天山事了,自己见到莫小苍,马上就可分出胜负存亡,不相信非要等到三年才成!想到此处不禁有些不耐,愈觉父母血仇不共戴天,恨不能插翅飞去,立毙老贼于“七禽掌”之下。

  山下是华阳地面,是川省富庶的地区,水利发达,客货畅通,人马来往频繁,堪称天府之国。继志久居荒山,终日与石林山猿为伴,好久未见过繁华场面,不禁一路赏玩,事事都感到新奇有趣。

  新疆彼时尚被称为塞外西域地方,要去天山,最近的一条路,是取道青海,经西宁绕柴达木盆地进入新疆境内,然后还要过塔里木盆地,这是我国最大的盆地,那里终年鲜雨,已成一片沙漠,石继志要走这一段路,可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了。

  其实上官先生命石继志如此千里迢迢远赴天山,并不是只为去面谒三者请罪,此中还有一番深意,因继志初次出道,阅历见识都太浅,借此一路风霜、险恶人情,多少总可以陶冶一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