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秘境探险大师 第三百一十七章 生死一线

《秘境探险大师》第三百一十七章 生死一线

作者:纪念者 字数:1865 书籍:秘境探险大师

  梅娘洗过手,用毛巾擦了擦,转身走出了厨房。

  “是韦姑娘和双儿姑娘,几日不见,韦姑娘的气色更好了。”

  看到熟人,梅娘十分高兴,热情地招呼她们去楼上雅间。

  双儿抢着说道:“我们是有些日子没来了,梅姑娘,你可别怪我们呀!这阵子秋老虎格外厉害,是我怕我们姑娘晒伤了皮肤,拦着她不许她出门的,这不今天总算凉快下来了,我们姑娘就赶紧来梅源记了!”

  韦姑娘身姿挺直,努力维持着矜持的形象,轻声说道:“双儿,就你话多!”

  双儿显然不怕韦姑娘,一边走,一边笑嘻嘻地说道:“也亏着咱们今天出来了,要不然能看到那么一场好戏吗?对,梅姑娘,你刚才听到外面的声音了吗?”

  梅娘一直在后院厨房忙碌,仔细回忆了一下才说道:“好像是听了那么一耳朵,好像是街上有人在吵架?”

  “哪是吵架,就是一个婆子大声骂人!”双儿啧啧称叹,对韦姑娘说道,“姑娘,我真没看出来,梁婆子都那么一把年纪了,身体还真不错,听人说,她追着马车,一直从草市骂到花市呢!”

  听到梁婆子这三个字,梅娘不由得多看了双儿一眼。

  韦姑娘看出双儿的小把戏,笑道:“你就别卖关子了,要说什么,快跟梅姑娘说吧。”

  此刻三人已经到了雅间,双儿得了主人的首肯,立刻把方才的见闻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梅娘。

  说到最后,她还意犹未尽。

  “梅姑娘,以前我听我们姑娘说什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类的话,我还半懂不懂的,现在我可算是明白了!当初你被梁家退亲,咱们听说了谁不替你可惜?现在看梁婆子那泼妇骂街的模样,我倒替你庆幸了,亏着你没嫁到那样的人家,要不然今天被梁婆子骂的人可就是你了!”

  双儿快言快语,韦姑娘听了不禁蹙眉。

  “双儿!”她薄面含嗔,轻声喝止了双儿的话。

  双儿这才意识到自己得意忘形,一时说多了,赶紧对梅娘说道:“梅姑娘,我不是故意提起你的伤心事的,真对不住!”

  梅娘忍不住笑了起来,说道:“这算什么伤心事?梁家已经搬走了,跟我们家再无瓜葛。”

  双儿见她神色如常,才松了口气。

  “我就知道梅姑娘最是大度了,肯定不会跟我计较的!”

  韦姑娘生怕梅娘是跟她们客气,看了看梅娘的神情,又亲自起身致歉。

  “梅姑娘,你别听双儿瞎说,其实我们都是很佩服你的。”

  梅娘笑着还礼,说道:“韦姑娘多虑了,我怎么会生气呢?不瞒你说,我觉得双儿姑娘说得很有道理,没嫁进梁家,是我的福气。”

  听她这么说,又是一脸俏皮模样,韦姑娘和双儿都不由得笑了。

  双儿更是说道:“我就说嘛,梅姑娘这样的人物,想嫁皇子也能嫁得了,区区一个梁秀才算什么?”

  梅娘赶紧摆摆手:“好了好了,知道双儿你想吃我做的菜,也不必这么奉承我,我可受不住!”

  三个少女哈哈大笑,梅娘便下楼去端菜了。

  今日的菜品都是常见的几样菜,梅娘想了想,又把刚出锅的螃蟹捡了一盘,一并端去楼上。

  她还记得韦姑娘和双儿一开始找她买桑葚果酱,帮她赚到了第一桶金,后来史贞娘来找她麻烦,韦姑娘也曾经想要出手相助。

  这对主仆是真心待她的,她也愿意把她们当做朋友看待。

  看到她端了满满一托盘的菜上来,双儿赶紧上前接过。

  “呀,还有螃蟹呢!这是才下来的吧?我们家今年还没吃过呢!”

  看到那盘红彤彤的螃蟹,双儿立刻瞪大了眼睛。

  韦姑娘也有些吃惊,忙说道:“头一茬的螃蟹应该很贵吧,梅姑娘,你拿螃蟹做盒子菜,会不会亏本啊?”

  新下来的螃蟹价格高昂,只有富贵人家才舍得买,哪怕韦家有钱,也不会经常吃到。

  梅娘把螃蟹端到桌上,笑道:“还好,我家平日买菜多,这些螃蟹是熟人便宜卖给我们的,不过就这么一小筐,不够对外售卖的,我拿了几个给你们,就当是尝尝鲜吧。”

  听说这螃蟹并不是人人都能吃到的,韦姑娘不禁受宠若惊。

  “多谢梅姑娘。”

  梅娘客气了几句,关上房门,让主仆二人用饭。

  韦姑娘有些日子没吃到梅源记的菜了,这会儿已经按捺不住,梅娘一走,她就拿起了筷子。

  双儿则起身帮她夹菜。

  韦姑娘吃了几口,对她说道:“这屋里就咱们俩,你还讲那些规矩干什么,我知道你也早就馋了,快坐下吃吧,不用服侍我。”

  双儿嘻嘻一笑,顺势坐在她身旁。

  “姑娘对我真好,那我就吃饭啦!”

  果然姑娘是最了解她的,好久没吃尝过梅娘的手艺了,她还真是馋了。

  话虽这么说,双儿侧身坐下,依然照顾着韦姑娘吃饭。

  “姑娘,这糖醋里脊要趁热吃,要不就不好吃了!”

  “姑娘,这蘑菇可滑嫩了,跟咱家厨子做得不一样,您快尝尝!”

  “姑娘,我再给你盛碗饭吧!”

  两人吃了个七八分饱,双儿才看向那盘螃蟹。

  家里老人说过,螃蟹这东西虽好吃,却十分寒凉,可不能空肚子吃它,要不然会伤脾胃的。

  而且螃蟹刚刚端上来的时候太烫,也不好剥,这会儿应该已经晾凉了。

  双儿拿起一个螃蟹,翻开看了看肚脐,说道:“姑娘,这是公螃蟹,我给你剥肉。”

  螃蟹虽好吃,剥起来却麻烦,韦姑娘的手细皮嫩肉的,万一被坚硬的蟹壳给划破了,那可就麻烦了。

  双儿掰下蟹腿蟹钳,先拿了一只蟹钳,用剪刀敲破,小心地取出里面饱满的蟹肉。

  这螃蟹很是新鲜,里面的蟹肉又鲜又嫩,吃到嘴里,蟹肉那独有的香味立刻弥漫开来。

  饶是韦姑娘顾及着形象,吃到这蟹肉也忍不住擦了擦嘴角的口水。

  “这螃蟹真好吃。”

  双儿一边剥蟹肉,一边说道:“都快一年没吃到螃蟹了,当然好吃啦!姑娘,这里还有姜醋,您蘸着吃。”

  螃蟹只有这个季节能吃到,一年也吃不了几次。

  这会儿的螃蟹虽然不算大,却胜在新鲜清甜,肉质细嫩,蟹香浓郁,吃了一口就让人欲罢不能。

  韦姑娘用筷子夹了一块蟹肉,稍微沾了沾姜醋,放入口中。

  加上姜醋的蟹肉又是另一般味道,姜味微微辛辣,醋味酸甜可口,完美地中和了蟹肉中的少许腥味,激发得蟹肉香气越发明显。

  韦姑娘一连吃了好几口,慢慢地品味着口腔中的余香。

  “双儿,你也尝尝看,这醋里好像带着一点儿水果的甜味。”

  双儿拿了一条蟹腿肉剥开,蘸了一点儿醋吃下。

  “还真是有点果子香,难不成这醋是果子酿成的?”双儿说完,马上又否定了自己,“不对,果子哪能酿醋呢?我可没听说过这个吃法!”

  韦姑娘细细品着蟹肉的滋味,微笑说道:“那有什么不能的?梅姑娘的手艺你又不是不知道,要不是她,谁能想到水果还能当茶喝!”

  想起陪伴了她们一整个夏天的水果茶,双儿不禁连连点头。

  “还真是,我真是佩服梅姑娘,不管什么东西都能做得那么好吃,还有各种新鲜花样呢!”

  双儿又拿起一个螃蟹,说道:“姑娘,这个是母的,我给你剥蟹黄吃!”

  主仆两人边吃边聊天,要不是双儿劝着,韦姑娘差点儿把一盘螃蟹都吃光了。

  她恋恋不舍地看了看余下的两个螃蟹,放下了筷子。

  “双儿,剩下两个还是你吃吧。”

  她已经吃了很多饭菜,又吃了好几只螃蟹,要是再吃下去,只怕就走不动路了。

  双儿啃了半天蟹腿,闻言大喜过望,拿过两个螃蟹就吃了起来。

  自己吃跟给主人剥当然不一样,她掰开蟹壳,直接用嘴吃,一张脸差点儿埋在螃蟹里。

  韦姑娘看着好笑,拿出手帕帮她擦去脸上的肉屑。

  双儿抬头冲韦姑娘咧嘴一笑,说道:“要是再配上一壶酒,那可就美了!”

  韦姑娘扑哧笑出了声:“一个姑娘家,这么吃螃蟹就够难看的了,你还要喝酒?被人看见成什么样子!”

  双儿不以为然地说道:“喝酒怎么了?老爷不是说了嘛,小酌怡情,少喝点儿不要紧的!”

  双儿连韦老爷都抬出来了,韦姑娘无话可说,只得说道:“那过几日家里要是吃螃蟹,你就喝去,在外面可不许喝酒!”

  双儿大喜,笑道:“知道啦,我肯定不会误事的!”

  有姑娘这句话,她就可以吃螃蟹喝酒了,那滋味真是让人期待呀!

  此刻她心里越发感谢梅娘,要不是来梅源记吃了一顿螃蟹,姑娘哪里会松口让她喝酒?

  等下次她再有什么不好开口的要求,都可以带姑娘来梅源记,只要姑娘吃得高兴了,说不准就会答应了她了呢!

  主仆两人吃得心满意足,临走付账的时候,双儿还特意去问梅姑娘,那醋里的水果香是怎么回事?

  梅娘想了想,才想起自己为了吃螃蟹,又觉得米醋太酸,就切了些水果放进去,用水果的甜味中和一下醋的酸味,今天吃螃蟹的时候就用的这个果子泡过的醋。

  没想到韦姑娘和双儿也喜欢这个味道,硬是又跟她买了一瓷瓶的水果醋,宝贝似的捧回家去了。

  不过这也提醒了梅娘,最近正值秋季,石庄头他们送来的水果越来越多,可是随着天气转冷,水果茶的销量肯定会逐渐下滑,她得想想办法怎么处理这些水果。

  做水果醋,似乎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用米和水果酿醋实在太慢了,她也没有这个闲工夫,于是她就准备用后世那些比较速成的水果醋制作方法。

  将水果切块,按照一定比例与醋混合,封口放入阴凉处,大概十天八天的功夫,醋中就有浓郁的水果香气了。

  按照这种法子,她先后制作了苹果醋、梅子醋、葡萄醋等各种水果醋,还有菊花醋、玫瑰醋等各种带着花香的醋。

  临近八月节,梅娘要准备各种节礼,这果子醋就很新鲜,不但有水果和花香味,还有各种不同的滋养功能,肯定会让大家喜欢。

  这些日子梅娘忙着酿醋,史家却阴云密布。

  那日史贞娘被梁付氏追着一顿臭骂,又是委屈又是惊恐,躲在家里好几日都不肯出门。

  她本以为史二太太会为她出头,可是听她说完了事情的经过,史二太太只是抱着她不停地哄劝,帮她擦眼泪,亲手喂她喝水,却只字不提替她出头。

  这让史贞娘越发忐忑不安,难不成真的是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她还没嫁人呢,娘家就不愿意护着她了?

  史贞娘在家中闷了好几天,听丫鬟说梁付氏又来过两次,都被史二太太打发回去了。

  可是她们具体聊了什么,丫鬟就打听不出来了,史二太太也不曾对史贞娘提起。

  史贞娘在家里胡思乱想,忧虑得连饭都吃不下去了。

  这日早上,她照例去史二太太房里吃早饭,吃过饭之后,丫鬟撤下碗盘,史贞娘正要起身告辞,史二太太却叫住了她。

  “贞娘,你过来,娘有话对你说。”

  史贞娘有种不祥的预感,她白着一张脸,提着一颗心,默默坐在史二太太身边。

  史二太太摸了摸她的头发,目光有些复杂,却难掩爱怜之色。

  “梁太太来过了,我们商量着把你和梁秀才的婚期定在八月二十二,待过了中秋节,你就要出嫁了……”

  史二太太的话还没说完,史贞娘的脑袋里已经轰然炸响。

  她猛地抬起头,望着史二太太,满眼都是不敢置信。

  “八月二十二?那不就只有十几天的吗?娘,您就这么急着让我嫁出去!?”

  史二太太皱紧眉头,避开了她的视线。

  “你都这么大了,又有了婚约,迟早都是要嫁人的……”

  “那也不该这么急呀!”史贞娘情急之下,紧紧抓住史二太太的手,仿佛抓着一根救命稻草,“娘,梁太太那日骂我骂得那么狠,我……我好怕!我真的很怕她……”

  想起梁付氏那日追着马车整整骂了她几条街,小半个南城都听到了,史贞娘就瑟瑟发抖。

  这么凶的婆母,她嫁过去会有好日子过吗?

  史二太太反握住她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你别怕,你那婆母不过是面上看着厉害,却是个好糊弄的,你嫁过去以后,小事顺着她些,礼数不出错就罢了,有娘在呢,她不敢拿你怎么样的。”

  “娘把身边的蔡妈妈给你陪嫁过去,让她指点着你,等你嫁过去,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还怕什么?”

  蔡妈妈就是那日陪史贞娘去梁家的婆子,是史二太太的左膀右臂,对史二太太和史贞娘都忠心耿耿,说话办事都十分周到。

  史贞娘一怔,不由得说道:“那怎么行?蔡妈妈还要帮着娘管家呢!”

  史二太太柔声说道:“管家换个人就罢了,你是娘身上掉下来的肉,你过得好才是最重要的。”

  一句话说得史贞娘越发红了眼睛,一脸委屈地说道:“我知道娘是真心疼我,可是……可是我真的害怕,梁太太,还有梁秀才,都是那样……”

  她说不出怎么形容梁家的人,只能掩面低声哭泣。

  史二太太长叹了一口气,说道:“其实娘也舍不得你这么早就嫁出去,可是家里的情形你不知道……”

  她被史贞娘勾起了烦心事,也忍不住擦了擦眼睛。

  看看屋里没有旁人,史二太太拉住史贞娘的手,低声说道:“总之你记住,娘是一心为你好就是了。娘知道,婚期定得这么仓促,连聘礼也没有,是委屈了你,可是只有早些出嫁,才能保住你,总比在家坐以待毙的好……”

  “坐以待毙?!”

  听到这个词,史贞娘满脸愕然。

  “娘,您这话说得也太吓人了吧?家里不是好好的吗?您怎么会说在家里是坐以待毙?”史贞娘一下子慌了,抓住史二太太的衣角追问道,“娘,家中是不是出了什么事?是不是有事瞒着不让我知道?娘,您和爹会不会有危险?”

  见史贞娘宛如受惊的小鸟般惊恐无助,史二太太连忙拉住她的手,说道:“你别急,还没出事儿呢!”

  史贞娘敏锐地抓住了史二太太话语中的含糊之意,问道:“娘,家中到底怎么了?”

  史二太太见瞒不住了,不由得满脸烦忧。

  她想了想,斟酌着对史贞娘说道:“你堂姐丢嫁妆的事,你是知道的。”

  “当然知道了!”史贞娘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又说道,“官府里那些官员捕快也不知道是干什么吃的,这都多久了?连一点儿线索都没查到!”

  史二太太欲言又止,低头思索了一会儿才说道:“这其中的缘故不是你想得那么简单,都是你伯父和玉娘他们闹的……唉,听你爹说,如今这案子是顾大人在查,那顾大人是个眼里不揉沙子的,油盐不进,还追着咱们家问来问去,倒像是怀疑咱们家似的……你伯父和你爹这些日子寻门路寻份上,却怎么也搭不上顾大人那条线,连句话都递不过去。你爹又一直给大房拿钱贴补亏空,这案子闹了几个月,连带咱家酒楼的生意也受了不少影响……”

  一边是进账越来越少,一边是出账越来越多,史二太太虽然说得模棱两可,史贞娘却听明白了,如今家中的钱财是出多入少,都被史延贵贴到大房那边去了。

  史二太太忍了许久,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住,一头抹眼泪,一头对史贞娘说道:“都说打官司最是费银子,这贼还没个影子呢,倒是咱们家搭了多少东西进去!再这么拖下去,娘真怕连你的嫁妆都守不住!还有那顾大人一直盯着咱们家,听说连咱们家的酒楼,他都派了官兵看着,万一家里出了事,你是出嫁女,嫁的又是有功名的秀才,就不会殃及你……”

  史贞娘听得心惊肉跳,忍不住问道:“娘,不是玉姐姐丢了东西吗?凭什么要咱们拿钱去寻门路,求着他们去查案子?还有那顾大人也是个黑白不分的,不去抓贼,盯着咱们家干什么?”

  史二太太连忙去捂她的嘴,又四下看了看,说道:“你小声些!那顾大人可是正四品指挥使,哪是你我能置喙的?”

  史贞娘嘟着嘴,虽然不再说了,却依然是一脸的不服气。

  史二太太定了定神,说道:“你还小,哪里知道这里的弯弯绕?本来咱们家就是低贱的商户,这几年你大伯搭上一些贵人,咱家酒楼的生意也越做越好,挣了不少钱,不知惹了多少人的红眼!咱们家要打官司,那衙门可不就当咱们是一头肥羊,得使劲挤一挤油水才行吗?”

  史贞娘皱着眉头,小声嘟囔道:“送那么多钱去找嫁妆,还不如索性不要了,给玉姐姐重新置办一份嫁妆呢!”

  衙门里可是个无底洞,为了那点儿嫁妆往里使劲地填钱,这不是傻吗?

  “你懂什么?”史二太太推了她一把,低声说道,“你又不是不知道,玉娘许的是个什么人家?”

  “什么人家?”史贞娘听得一头雾水,“娘不是说过,玉姐姐许的人家是当官的吗?”

  “是当官的,不过是个从九品的小官,而且已经致仕了!”史二太太说道,“当年你大伯一文不名,搭上这家鸿胪寺的小小署丞,不过听人家夸了一句玉娘冰雪聪明,就上赶着跟人家定了亲,如今那户人家儿子没考上功名,你大伯又搭上了皇商,哪里还把这从九品的致仕小官放在眼里?不过是借着找嫁妆的由头,想要拖延婚事罢了!”

  史贞娘大惊失色,想了半天才说道:“大伯既然没看上人家,那就退亲好了呀,弄得这么麻烦!”

  “你傻呀!人家再小也是个官!咱们家再有钱,那也是低贱的商户!那官家哪是咱们家惹得起的!?”

  史贞娘总算是听明白了,原来丢多少嫁妆对史家来说不重要,但是能用这个理由将婚期拖延下去,这才是史延富和史玉娘的真正目的。

  她也终于明白了史二太太的担忧,史玉娘这么拖着不嫁人,多多少少都会影响史贞娘的名声,再加上家里不断增加的亏空,难怪史二太太这么急着要把她嫁出去。

  跟史家这些糟烂事相比,嫁到梁家反倒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史贞娘无奈叹气,认命地低下了头。

  “娘,我都听你的。”

  虽说婚事定得匆忙了些,可是史二太太的确是一心为她打算,只要她带着嫁妆嫁去梁家,史延贵就算再缺钱,应该也不会去打她嫁妆的主意,这样她就算有了一层保障。

  再加上梁坤的秀才功名,即使史家真的有什么事,至少也能保住史贞娘不被连累。

  史二太太轻轻把她揽到怀里,流泪道:“我的儿,娘知道你受了委屈,你放心,娘一定为你备一份丰厚的嫁妆,就算梁家也不敢小瞧你!”

  史贞娘伏在她怀里,哭着说道:“娘,那您怎么办?爹能答应吗?”

  “他敢不答应!”史二太太一下子提高了嗓门,仿佛恨不能让外头人都听到似的,“他侄女丢了嫁妆,就要克扣我女儿的嫁妆?哪有这样的道理!”

  史贞娘想起这些日子在史二太太房中吃早饭,她却从没见过史延贵,蓦地明白了什么。

  “娘,您是不是为这事儿跟我爹吵架了?爹是不是在生你的气?”

  没想到史贞娘竟然看出来了,史二太太神色复杂,又是难过,又是倔强。

  “他生气又怎么样?咱们二房就你一个女儿,多给你陪送些嫁妆又怎么了?再说你嫁的人可是秀才,比他那侄女定的人家强多了!娘当然要风风光光地让你出嫁!”

  史贞娘想到史二太太为了她的婚事和嫁妆,不知道跟史延贵吵了多少次,生了多少气,满心都是感动。

  “娘,您对我真好!”

  史二太太抱住史贞娘,放缓语气说道:“这些事不是你该操心的,尤其玉娘的事,你知道也装作不知道好了,只管安心备嫁,与其操心史家的事,还不如想想怎么拉拢你未来相公和婆母。”

  史贞娘点头答应,史二太太又拉着她说了许多持家和相夫教子的经验,娘俩说了一上午,史贞娘在史二太太房里吃过午饭才回去。

  丫鬟服侍史贞娘歇午觉,史贞娘躺在炕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她望着架子上只绣了一半的嫁衣,心情却越发愁闷。

  这样的夫君,这样的婆母,这样的婚事,真的值得她期待吗?

  临近中秋,武家早早就开始准备节礼了。

  除了寻常的礼物,中秋节的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往年都是武大娘做些豆沙枣泥馅的月饼,用家里的烤炉烤制好了,送给街坊邻居,今年武家生意火爆,梅娘又开了梅源记,需要送礼的人家就更多了,礼物也要预备得更加丰厚一些才是。

  武大娘跟娟娘和梅娘商量了,决定让梅源记这边来做月饼,这边人手多,地方大,比烧饼店那边要方便多了。

  武大娘早早就买了豆子红枣面粉等物,送到梅源记来,梅娘却说要做一种不一样的月饼,用不上这些食材,让武兴又给武大娘送回去了。

  武大娘放心不下,想着月饼不就是那么几种馅,怎么还用不上这些东西呢?

  梅娘没做过月饼,不会是她不知道月饼怎么做吧?

  武大娘生怕梅娘做得不好,耽误中秋送礼,到做月饼这天,早早就到梅源记来了。

  梅娘知道她不放心,又不好意思说自己,索性也不揭穿,大大方方地由着她看。

  牛奶、糖粉、油倒在一起混合搅拌,再加入糯米粉、粘米粉、澄面,搅拌均匀。

  搅匀的面糊用细筛筛一遍,放在一旁静置一顿饭的功夫。

  把面糊放入锅中,蒸一刻钟左右取出,用筷子把冰皮糊搅拌至顺滑,放在一旁冷却。

  糯米粉放入锅中,炒制微微发黄,做成熟糯米粉。

  把提前用牛奶做好的黄油中加入砂糖,用搅拌棒打发,再加入鸡蛋牛奶打成蛋糊。

  蛋糊中加入面粉,混合均匀后倒入锅中,小火慢炒,一边炒一边不停地搅拌。

  等到蛋糊粘稠成型,奶黄馅的馅料就做好了。

  面板上撒上熟糯米粉防止粘连,将冰皮分成同样大小的剂子大小,擀成边缘薄,中间厚的圆饼状。

  放入奶黄馅,包成球状,放入糯米粉上滚动防粘,放入提前做好的模具,压成花朵或者吉祥图案的形状。

  这样,一个个晶莹剔透的冰皮月饼就做好了。

  小石头看见面饼就要捏着玩,梅娘一时兴起,又捏了几个玉兔形状的冰皮月饼,白白胖胖的十分可爱,小石头和武月拿着那玉兔月饼爱不释手,一个劲儿地喊着二姐真厉害,二姨真棒之类的话。

  武大娘完全看不懂梅娘的一系列操作,不过看到这白生生的小兔子倒是很喜欢,索性让梅娘多做几个,回头家里有孩子的,就可以送这么一对兔子,又好看又吉祥。

  到了中秋节这天,烧饼店和梅源记都没开张,一大家人聚在梅源记的大堂里,高高兴兴地在一起过中秋。

  这日的菜都是娟娘和云儿做的,美其名曰让梅娘考察一下她们最近手艺是否有了进益,其实梅娘知道,她们是心疼她累,才不许她动手的。

  不过这样也好,她也有个惊喜要给大家。

  娟娘她们做的是改良过的燕京八大碗,鸡鸭鱼肉都堆放得满满的,武大娘面前放了个羊肉锅子,孩子面前放了几样炸果子,大家喝的是玉泉酒和水果茶,一旁桌子上都是各种新鲜水果,还有茶水。

  武大娘看着一桌子的亲人,再看看这丰盛的菜肴,差点儿喜极而泣。

  就在半年前,她还穷得连给梅娘看病的钱都拿不出来,谁能想到现在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

  虽然梅娘被退了亲事,可是现在的梅娘多出息,多有名,连那些贵人都争着抢着请她去做饭呢,这就叫因祸得福!

  大家吃着美味的饭菜,喝着酒水,说着吉庆的话,人人都是喜气洋洋的。

  尤其吃到那冰皮月饼,众人更是赞不绝口。

  “我还从没见过这样的月饼呢!”

  “这月饼也太好看了吧,像是天上的神仙吃的东西!”

  “又软又甜,还有奶香味呢,我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月饼!”

  看到一大盘月饼被争抢而空,武大娘不禁惊奇万分。

  在她的印象里,月饼是一种重油重糖的食物,吃起来都腻得慌,以前穷,吃不上几次,还觉得挺新鲜的,现在他们肚子里有了油水,又吃了这么多大鱼大肉,估计早就觉得油腻了,哪里还能吃得下这油乎乎干巴巴的月饼呢?

  可是梅娘这月饼却与众不同,从形状和香味跟别的月饼都不一样,武大娘拿起来吃了一口,顿时惊讶不已。

  又香又软又甜,这月饼不但好看,还好吃呢!

  亲口吃上了这月饼,武大娘就彻底放心了。

  之前拿着那些冰皮月饼送人,她还觉得心里十分忐忑,生怕人家没见过,或者吃不惯,回头再说梅娘做的月饼不好吃。

  现在尝到这味道,她瞬间重拾信心。

  这么好吃的月饼,只怕皇帝都吃不到!

  大家欢欢喜喜地吃过了饭,云儿去泡了茶,众人换到另一边桌子上,一边喝茶一边说话。

  梅娘剥了几个栗子给小石头吃,又叫武鹏去拿账本来。

  听说她要看账本,武大娘说道:“难得过节不用开张,你也松快松快,别看账了。”

  梅娘笑道:“账都已经算好了,这不是过中秋节了吗?趁着家里人都在,咱们看看账。”

  四九铁柱等人都提前领了节礼和工钱,回家过节去了,今日这里只有武家的人。

  “账本有什么好看的……”武大娘嘟囔了几句,武鹏已经把账本取过来了。

  “二姐,那些细账有十多本,我就没拿,这里是总账。”

  梅娘接过账本,递给大家看。

  除了武鹏武月等几个孩子识字,武大娘和娟娘等人都不怎么认得字,更不用说看账本了。

  梅娘便耐心地一样一样指给她们看,说道:“咱们自从六月份开张,每日都有进账,少则六七十两,多则一百二三十两,再加上我去外面帮厨的收入,开店这两个多月来,除去房租开销,咱们净赚了四千两银子。”

  听到这个数字,所有人都震惊万分,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四千两银子!

  这在他们看来,这完全是个天文数字!

  梅源记生意好,家里人都知道,只是大家都忙着干活,又不会算账,压根就不知道梅源记到底能赚多少钱。

  现在听说这个数字,众人全都觉得,这两个多月的努力太值得了!

  就在他们惊喜万分的时候,梅娘又说了一番话。

  “这些银子,我准备拿出两千两,一千两留作明年的租金,一千两放在公账上,用做店里的日常开销,其他两千两,咱们一家人分了吧。”

  “分钱!?”

  听到这个词,众人反应各异。

  武大娘第一个表示反对:“梅儿,这店是你开的,家里不过是搭把手罢了,你照常给他们发些工钱就行,你挣钱不容易,可不能乱给人啊!”

  在武大娘看来,梅源记几乎就是靠着梅娘一个人开起来的,武家人有什么脸分梅娘的钱?

  娟娘也不赞同,她看了看韩向明,对梅娘说道:“二妹,我知道你是想帮衬我们,可是我们今年地里遭了冰雹,进城就是投奔娘家来了,你又管我们吃住,又给我们发工钱,姐和姐夫已经很感激你了,这钱我们不能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