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海州庶氓 第二章

《海州庶氓》第二章

作者:彳戌 字数:7846 书籍:海州庶氓

  话说上古时期,女娲补天平息了毒蛇猛兽在人间的肆掠,在太平盛世之时这些祸害尚能被镇压住,可每逢乱世之时,一些毒蛇猛兽还是会乘机兴风作浪、危害人间。

  清朝末年,内忧外患频起,鸦片战争、太平天囯起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等一系列战争,再加上天灾频发,使得百姓流离失所、天下大乱。一毒蛇乘机盘踞于豫、皖、苏、鲁交界的芒砀山中,时不时伤毙当地百姓。

  直至清朝灭亡、民国初立后,政府也派兵围剿过,虽未能将其擒获,但在随后几年中也着实再未见其踪影。然而之后的军阀混战之际,这毒物又乘机兴风作浪,蛊惑人心,危害当地百姓。政府衙门也曾悬赏,凡能捉住此毒蛇者赏大洋一千。周边县郡乃至全国各地捕蛇之人皆纷至沓来,可多年下来始终无人能将其擒获,而去抓此大蛇者,有不少反被大蛇毙命。

  大开和石祝氏夫妇二人便是要到这芒砀山中抓此大蛇。

  俩人离开大路后就一路奔西而行,年轻人脚力尚好,身上背点行李也不觉得累。他们沿着古泊河道走了一阵,又穿过大大小小不知道几条河流,过了马岭山来到骆马湖北畔。这一路上本有许许多多的村落,百姓也安居乐业,只可惜现在只剩下一片凋零景象,大片大片的村庄落下许多空房子,就连犬吠之声皆很少听得见,两人也正好可以借宿这些空房子。

  大开夫妻俩长这么大,除了大海还没见过这么大的内湖,于是便在骆马湖逗留了半日,一来,可以歇歇脚休息下,顺便欣赏下湖之美景;二来,此时民国政府正在疏浚河道,与骆马湖相连的京杭大运河支流房亭河虽未正式通航,不过已有些小船开始跑客了,听说第二天会有往西去的船,二人寻思着坐船方便些,也能省点脚力。

  这骆马湖一眼望不到边际,湖边长满了青翠的芦苇和浮萍,白色的水鸟在空中飞翔,叽叽喳喳的叫声忽上忽下、忽左忽右、忽远忽近,水鸭则成群结队游走在水面之上,领头的忽的一个猛子扎下去,后面的便一个接着一个也扎进水里,过了会又一个个露出了头。远远望去,湖面上不时有渔船来来往往,或在撒网、或在忙于收获打捞上来的鱼虾。傍晚时分,西边半边天仿佛变成了黄色,再往下更接近天际的地方又变成了更深的橘色,夕阳此时也变成了白色,倒影在湖里被拉的很长很长,随着湖面微波荡漾。

  “要是能一直这样美下去该多好啊!”石祝氏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对大开说。

  大开夫妇从没看过这样的美景,两人依偎着坐在湖边欣赏着这一切,直到最后一丝光亮消失在遥远的天际后才依依不舍地去往落脚之处。

  第二天一早果然有往西的船,二人便搭了上去,一路上与船家聊起了到芒砀山抓大蛇之事。这船家本是附近人氏,提到那大蛇,也是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他说:“原来大清还没亡的时候,这蟒蛇也不知道从哪边就来了,有看到过的人说最起码有三、四丈长,浑身乌黑乌黑的,过路时还会吐出黑烟,让人摸不清方向,当时有不少人都被这蛇给吞了。那年冬天我侄儿到山上捡些柴木,料想蛇大冬天的必然会睡觉,可谁能知道那畜生竟不过冬,我那侄儿因此丢了性命,至今尸首都找不到,真是太可惜了。”

  说到这里,那船家愈发激动起来,恨得右脚只跺着船板,仿佛脚下踩着的便是那条大蟒蛇。跺罢之后船家继续说道:“到了民国时候,府衙专门派了一队兵到山上围剿,结果什么也没找到,只看到个井口粗的石洞,估计那蛇就藏在里头。当兵的在附近找了半天,没看见其他出入口,他们又不敢从洞口爬进去,就往里面放了几枪,扔了几个炸弹。你还别说,这真有点用,想必蛇是被吓着了,接下来好几年时间没人再看到它了,周边人也放心了许多。不过后来到处又在打仗,这蛇借着世道又出来害人了。自打官府贴出悬赏告示,不少捕蛇人都去施展法术,想抓住这畜生,可是这些年下来没一个能成功的,不少捕蛇的反而因此丢了命!”

  这一路聊下来,不知不觉就到了个叫八义集的码头,船家把船靠了岸,招呼大开二人下船,直往西走就行,再坐船就绕远路了。大开谢了船家,本欲给些船钱,那船家说:“小伙子,你既是抓大蛇的,我也不收你钱,只希望能把蛇给逮着,为我那侄儿报仇!”

  大开回道:“老人家,此番前去抓大蛇,俺肯定会尽力的,不过一码归一码,这船钱你还是得收啊,一路划过来也怪辛苦的!”

  双方你来我往一番,最后船家实在执拗不过,只象征性收了一些。

  大开夫妻俩上了岸,细看这个叫八义集的地方,与此前路上遇到的情景截然不同,到处人来人往,沿岸也有不少商铺,茶楼、饭馆、玉器店、典当铺、药铺、绸缎铺等等,一应俱全,路边还有不少小贩摆摊卖各式各样的物件,吆喝声不断,还有小孩子们手里拿着玩具在街上嬉闹,真是一派繁荣的景象。

  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走到两人跟前,身穿灰布海青,脚上一双黑色布鞋,径直向大开行了个礼。

  大开定睛一看,原来是法卯师傅。能在这里遇到认识的人着实有些意外,大开便边回礼边说:“难得能在这里遇到大师,真是有缘!敢问大师,此番所为何事?”

  法卯师傅并未说些客套话,语气反而有点急促,对大开和石祝氏说道:“阿弥陀佛!贫僧云游到此地,在这里等候石施主已有多时。今日掐指一算,恐施主二人会有一劫。现在看来,施主印堂发黑、煞云盖顶,这劫数想必是真的了。贫僧这里有两道符咒,危难时刻或许能保施主性命,不过施主二人只能卯时开始上山,午时三刻之前必须下山。施主一定要记住,下山之时不管发生何事,切不可回头走,能不能渡过此劫,只能看施主的造化了。贫僧已是泄露了天机,还望施主保重!阿弥陀佛!”

  大开和石祝氏二人谢过之后,便目送法卯师傅消失在人群中。

  时间尚早,二人便离开八义集继续西行赶路,渡过古黄河后穿过安徽地界,两天时间不到便来到了永城芒砀山脚下。江淮一带并无高山峻壑,地势较之平坦,加之年轻人脚力较好,乡下人又走惯了路,即便大开夫妇在骆马湖畔逗留了半日,这六百里路,夫妻二人只花了八天多就走完了。

  经过向山下人家打听后,大开得知凡是来捕蛇之人需到镇上做个登记,以便日后奖赏之用。夫妻二人遂按照指示,来到了镇公所。这时候军队正在和“西北军”打仗,永城一带很不太平,公所里只留了几个文职人员。从他们口中得知,因连连打仗,这几个月来到芒砀山抓蛇的人甚少,他们也真心希望大开能抓到大蛇,为民除害。

  手续办妥后,大开便和石祝氏匆匆赶回山下。天色已晚,两人生起篝火,就在这山下露营。

  两人已离家好些日子,石祝氏心里甚是想念儿子,不知道他在家如何,又担心在家渴着、饿着了。大开自然也想儿子,然男人毕竟没有女人那般细腻的心思,即便有,也常藏之于心,因而大开嘴上还一直安慰着石祝氏,让她放心。两人又商量着明天先到山上探探情况,之后再决定如何抓蛇,如此一番,方才睡下。

  一觉醒来,天已蒙蒙亮,简单收拾一番后,两人便赶在卯时上山。上山的路上连个人影都看不见,想必他们是因为害怕,不敢随意上山,这尚可理解,可偌大的地方,连只鸟都见不到,这就太奇怪了。偶尔有阵风吹过,只听见满山沙沙的作响声,这在别处再平常不过了,可在这里,听起来却让人毛骨悚然。

  两人来到了镇上人所说的曾撞见大蛇的地方时,太阳已完全升起,这时他们方才感觉阴气有所退去。石祝氏先在周围撒上些硫磺,大开则在旁边捧着阴阳八卦盘,可八卦盘的指针丝毫不见动弹。石祝氏接过来试了试,用手晃了晃,也是如此。

  既然八卦盘指不了妖蟒位置,大开便用稻草把硫磺点燃,可两人连续试了好几个地方,仍然没有听到任何动静。眼看快要到晌午了,想起法卯师傅的叮嘱,两人便下山了。一连两天皆如此。

  到了第三天,上山之前,石祝氏忽然想起临行前公公所说的话-阴阳八卦盘需男女两人使用方能起作用,“难道这话的意思,并不是两人同时在场,而是要俺们两人同时手持八卦盘?”她对大开说道。于是两人并肩而站,大开居左、石祝氏居右,分别用右手和左手拿着八卦盘。说也奇快,那指针转了几圈,瞬间活了起来,等转定后便指向了一个方向,正是夫妻二人这两天去过的那个方位。

  到了山上后,两人依此法试了次,而后又往右走了八八六十四步再试了次,两次指针所指方位交界处应当就是大蛇巢穴所在之处。

  大开向前看了看,前面除了几块石头外并未见有特别之处,只是那里的草比周边的更矮一些,而且看起来仿佛有被碾压过的痕迹。两人又仔细找了找,并未看到洞口。可这祖传之宝定然不会出错的,于是两人决定小试牛刀一下。这次他们在硫磺了加了些烟叶,而后大开用稻草将其点燃,一些烟飘向了空中,还有一些居然奔着几块石头渗透了进去。

  大开挪开石头,发现下面的土壤非常松软,便用手轻轻扒开来,不一会功夫便发现这下面原来藏着一个井口粗的洞口,但这与当年士兵所炸洞口并非同一处。

  “想必这是另外一个入口了!”大开说罢,石祝氏就把硫磺和烟叶点燃后塞进了洞口里,过了片刻便听到里面有嘶嘶的声音。凭着多年的经验,大开知道这是蛇爬行时摩擦的声音,这里定然就是那大蟒蛇所在的洞穴了。不过这里被土石掩盖着,最起码有好几年时间了,然这蟒蛇几年来时常会出来伤人,这附近必然还有另外的出口。

  两人又四下找寻一番,仍未发现其他洞口。正在疑惑之时,刚才的那个洞口忽然冒出阵阵黑烟,想必蟒蛇被烟熏怒了,欲出来收拾捕蛇之人。大开本欲用七寸桃木剑等候大蛇出来一战,但听见石祝氏说道:“这回咱们主要是找出蛇穴,手里头带的家伙并不齐全,还是先下山吧。反正现在蛇穴已找到,等明早一切准备停当后,再来抓它。”这时大开也发现黑雾越来越重,两人遂先行下山去。

  这天夜里两人翻来覆去总是睡不着,心里老感觉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好不容易睡着后,石祝氏梦见自己的儿子一直在哭,哭得特别伤心,眼泪把床都淹没了,竟至于她自己不知不觉竟梦哭了起来,直到大开推了推她,睁开眼发现天已蒙蒙亮,这才擦掉眼里的泪水。

  都说母子连心,在六百里外的海州,石柱这天夜里真的是哭了一宿,老石头和石裕氏老夫妻俩手足无措,怎么哄都不行,两人实在筋疲力竭,最后只能任由石柱哭到了天蒙蒙亮,石裕氏这才赶紧带他去看大夫,可大夫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话再说回,大开和石祝氏收拾停当,遂带着一干东西上山去,大开身背除妖剑,石祝氏身背斩魔剑-当然这剑与普通剑没什么区别,只是二人视剑为宝,习惯了这样称呼罢了。

  到了昨日发现的洞口边,大开查看了下,并没有蛇出没的痕迹,料定那大黑蛇还在里头。于是二人卸下行囊,按照八卦方位摆起了捕蛇阵:乾卦朝南,正对着洞口,往右手方向转动分别为巽、坎、艮、坤、震、离和兑卦。按照估计的蛇有三、四丈长,将干、坤之南、北距离定为一丈二尺远,每个卦象的两端都钉上一根木头,共计一十六根。相邻卦象中间留有大概一尺距离,可以让蛇穿进来,但又不是那般轻松。

  布置好后,大开和石祝氏分别换上黑衣、白衣,然后将稻草点燃,撒上硫磺和雄黄,又加了些烟草,塞进洞穴里逼蛇出来。熏了好一阵子,直到洞口反冒黑气出来,两人才站定捕蛇阵阴阳两点位置,手持斩魔、除妖两把长剑准备迎敌。

  那黑烟越散越大,直到半个山头被笼罩住,终于从洞里探出了个黑脑袋,吐着血红的信子。大开夫妻二人知道蛇大概多长,所以等这巨蟒完全出洞后,看到那蛇长并不惊讶。那蛇先是绕着八卦阵转了几圈不敢进来,大开乘机将醋和雄黄酒洒向蛇头,可这毕竟是修炼成妖之物,这些个普通东西洒在它身上根本就没什么用。

  绕了几圈后,那黑蟒终于停下,看样子打算进阵了。夫妻二人商定,大开盯蛇头,石祝氏盯蛇尾。待蛇头快靠近大开时,他晃动手中长剑吸引其注意,石祝氏则猛的一个箭步上前来到了阵边缘,还没等蛇反应过来就一剑刺穿了蛇尾,将其钉在了地上。

  这八卦阵本来就是按照蛇长布置的,蛇已经绕着阵边完全展开,此刻蛇头已入阵,蛇首尾无法相顾,那厮只能疼得张大了血盆大嘴,露出獠牙,上下甩着信子。

  大开奋力将剑刺向蛇头,可那黑蟒左闪右闪躲过去了几招。几番下来,大开瞅准了机会,将白醋浸泡过七七四十九天的灭蛇散扔进了蛇嘴里,这灭蛇散对妖蛇皮肤没什么伤害,可在蛇体内还是有点作用,本来翘起的蛇头瞬间趴倒在地上。随后,大开也是一个箭步上前,用长剑将蛇头钉在地上,一切看似非常顺利,周围的黑气也慢慢散去了。

  夫妻二人见蛇趴在地上一动不动,便上前查看是否已死,可不曾想,一转眼的功夫,那蛇身突然由黑变紫,又浑身泛红,像是瞬间又充满了能量,蛇头从地上挣了起来,将长剑甩了出来,蛇尾也是如此。

  大开见情况不妙,赶紧和石祝氏拿起七寸桃木剑,看准黑蟒七寸所在,直刺了过去。这桃木剑并非凡物,那蛇被刺中七寸后就像被闪电击中一般,浑身抽搐起来,然没过多久,那黑蟒又口吐黑气,竟慢慢活了过来。看来,这蟒蛇道行着实不浅,连七寸桃木剑都奈何不了它。

  那蛇活了过来后,便又张开大嘴扑向大开二人,两人轻巧一闪,躲了过去。这时石祝氏顺势跳出阵外,大开则在八卦阵里绕了一圈引蛇来追,待蛇身大部已进阵后他也跳出了阵外。石祝氏在阵外已做好了准备,等大开跳出阵外后,便用火折子点燃了八卦阵。

  这八卦阵是用雄黄、烟草、青木香、狗屎豆还有灭蛇散之类所摆,烧了之后将蛇熏得团团转,再加上火势,便将那黑蟒困在里头出去不得。大开和石祝氏深知两人道行尚浅,恐怕敌不过这黑蟒,于是他们使出了老石头教的最后一招-打不过就走!乘着蛇一时难以脱身,两人背起剑就直奔山下而去。

  两人跑出去没有多远,忽然听到山上“咩咩”的一阵惨叫声,回头一看,原来有个衣衫褴褛、光着脚的少年追着一只羊误入此地,那羊这时已被蛇含到了嘴里,那少年吓得直瘫倒在地上,眼睛直勾勾地望着蛇,双腿完全僵住,已不知道跑路了。

  大开二人看到此情景,知道他们若不去救,那少年定然难逃厄运。

  这时石祝氏说道:“法卯师傅让俺们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能回头,可眼下俺们不能见死不救啊!”大开也深知其中利害,但正如石祝氏所说的,他们不能见死不救。

  两人赶紧回头跑去,乘着蛇吞羊之机点了个炮仗扔向那黑蟒,一来吸引注意力,二来让那少年赶紧逃命。那黑蟒虽知刚刚略占上风,但也深受重伤,吃尽了苦头,见二人又回头,于是先行一步,口吐黑雾布下了迷阵,准备应战。

  待那少年跑到大开两人跟前时,雾气已经弥漫了整个山头,连回去的路都看得不甚清楚。大开一边让那少年先行离开,一边掏出怀中的阴阳八卦盘,准备和石祝氏殿后。那黑雾太重,两人根本看不清黑蟒所在何处,只能凭着八卦盘的指示判断方位。

  黑蟒虽受了重伤,但此刻大开夫妻两人已没了捕蛇阵的保护,和黑蟒缠斗起来异常费力。两人虽拼尽全力,无奈黑蟒妖法还是更胜一筹,最后在与蛇头缠斗之中冷不防被蛇尾横扫过来,那力量似有千斤之重,两人被猛摔到石头之上,其后,黑蟒扑上前将两人缠住,动弹不得。

  在最后时刻,法卯师傅送给两人的符咒虽发出金光刺伤黑蟒双眼,黑蟒也因此逃遁而去,但大开和石祝氏终因伤势太重,魂断他乡......

  此时法卯师傅掐指一算,知道大开二人最后还是没能躲过这一劫,只能念声“阿弥陀佛”!

  他本是修炼有成的白兔,见这世间战祸连连,便幻化为出家之人云游四海,以期普渡众生。但在海州之时,因误食了野芹菜而中毒,跌落在洪水中,又被八仙草所困逃脱不得,多亏大开一家救了他,不然在石柱出生那天,他可能就葬身蛇腹了。

  今为了报答救命之恩,他甘冒泄漏天机的危险帮助大开二人,无奈天意难违,终究没能救得了两人。不过他心里清楚,被大开和石祝氏所救的那少年,今生虽无法报答二人,可那少年的后人却与两人的儿子石柱有着难解之缘,这当然是后话了。

  远在家乡的石柱这一上午一直在哭闹,这会总算是消停了,哭得累了便睡着了,在梦里一家三口又聚在了一起,可梦醒之后还是要面对现实。

  老石头和石裕氏老俩口自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算着日子,估计这一去一回,再加上抓蛇的时间不会超过一个月,还能赶上回来帮丁老爷家收麦子。可两个月过去了,丁老爷的麦子都收完了,连黄豆都要点好了,也不见两人回来。他们都很着急,估摸着怕是出了什么事情。

  又过了几天,这天一早起来,石裕氏就感觉眼皮跳得厉害,喜鹊在家后的树上叽叽喳喳叫着,到了太阳出来之时天气变得异常燥热,老石头和石裕氏两人浑身都感觉不自在。

  这时一位当兵打扮的小伙子骑马来到了他家,虽骑着马,却也是满头大汗。来人将一干东西交给了老两口-一些衣物、一个阴阳八卦盘还有两坛骨灰并一些大洋。老俩口这才知道了噩耗,瞬间老泪哗啦啦直往下流,老石头一直在责怪自己不应该想着去抓大蛇,石裕氏更是昏厥了过去,闻讯而来的邻居掐其人中,这才还阳过来。正所谓白发人送黑发人,那种伤心欲绝,那种切切悲伤,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永远都无法体会到的。

  等老俩口稍稍平复了之后,那当兵的说,山下村民将两人的尸首运了下来交给镇里火化,后来镇公所将此事上报,豫州道吴大人和新来的冯督军特别嘱咐一定要将骨灰送回来,还要给些慰问金,虽然没能擒住黑蟒,但不能让为民除害的人白死!

  老俩口谢过小哥之后,那人便跃上马背,一溜烟离开谷圩村回永城复命去了。

  村里众人散去后,石家已是一片寂静,只听得远处呱咕鸟一阵一阵“呱咕、呱咕”的哀鸣声,声声回荡在田野间。沉寂过后,老石头请人帮忙到祝庄,将此噩耗告知了石祝氏的婆家。

  石祝氏闺名广花,自小喜欢舞刀弄棒,性格似男孩一般。到了待嫁之龄,没人敢来提亲,这可把祝老爹愁坏了。老石头听说了此事,亲自到祝家提亲,但一连三次皆被祝广花拒绝。后来,石大开竟直接去了祝庄,将条大青草蛇扔向祝广花,没想到那祝广花不但没有害怕,还当即决定嫁给石大开。

  祝老爹欣慰闺女终于嫁人、找了个好归宿,未成想竟遭此厄运,他哀痛欲绝,一口气没上来,竟也仙逝而去。祝老太亦泣至昏厥,若非众人相救,恐怕也随了丈夫而去。

  石家操办完儿子、儿媳的葬礼后,老俩口仍不能释怀,可日子终究是要过下去,眼下最重要的就是把石柱抚养长大,好留下老石家这点血脉。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就在这斗转星移之间,已到了民国十六年,石柱已然七岁。

  老石家的祖上是元朝石抹也先家族第四子石抹侃,而后,石抹侃从兴中府隐居于胶东一带繁衍子嗣,元朝灭亡后改为汉姓石氏。其后,明朝永乐年间因白莲教起义迁于济宁州,到老石头的曾曾祖父那一代,在济宁已经住了有四百四、五十年时间。及至鸦片战争时期,百姓生活日益艰辛,老石头的曾祖父遂从师当地的一位风姓捕蛇师傅当起了捕蛇之人。光绪十二年,山东天灾不断,黄河决口十余处,水、旱、风、虫灾害接踵而至,可谓民不聊生,老石头的祖父按照算命先生的指示,领着全家往东南方向搬迁到了现在的海州谷圩村。

  石家的男丁自口口相传以来皆是小细眼、单眼皮,可石柱随她母亲石祝氏,小小年纪就长了双大眼睛,内双眼皮,里面透着亮,一看就炯炯有神。

  老石头知道这世道变了,捕蛇之人终究要成为历史,再者,自己儿子、儿媳皆因捕蛇而死,他怕石柱以后也遭此不测,便决意不再教石柱捕蛇之术,只教了些防身之法和一些武功招式。另外一点,这捕蛇世家有个奇怪的祖训,凡捕蛇之人,不管前面生了几个女孩,只要生了一个男孩后便不能再生其他孩子,因此,这老石家除了老石头有个姑姑外,到了石柱这一辈实际上已经是五代单传了。

  如今,为了石家后代开枝散叶又不坏了祖宗规矩,老石头和石裕氏就更加坚定了这个决意。

  石柱个头和村里同龄人无异,只是略显精瘦,不过自小跟老石头学了几招功夫,身体特别灵活,比他略大的孩子都皮不过他。老石头虽没有教石柱捕蛇之术,可也许是家族基因在他体内已经扎了根,石柱自小就喜欢抓蛇玩,常常把些小蛇秧拎回来,或扔向其他孩子吓唬他们,或直接扔到自个家里,这自然少不了老石头一顿数落,可家里就这一根独苗,老俩口是又恨又怜。

  这年谷雨前后,老石头忽然收到一封济宁道的来信,写信人署名为风清云。老石头看到来信又惊又喜,嘴里不禁喊出“哎呀”一声,竟至于在外玩耍的石柱以为发生了什么事,慌忙跑进屋里一看究竟。老石头迫不及待地打开信,连手都明显颤抖起来。

  信中大意为:九州吾弟,自上次一别已有二十余载,兄非常之挂念,弟今一切可好?愚兄年后惊悉侄儿与侄媳数年前遇难芒砀山,心里万分悲痛!想起你我当年在济南府与恶蟒大战三天三夜是何等痛快,今兄欲与贤弟再度联手去芒砀山擒那妖蟒,一来为逝去的侄儿侄媳报仇,二来也为民除此祸害,不知贤弟意下如何?如若同意,兄当于四月三十在徐州道彭祖庙与弟会面。企盼贤弟回信!

  信中所说的九州便是老石头的本名石九州,大伙现在都管他叫老石头,估计这世上能知道他这个名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风清云便是其中之一。

  风清云祖祖辈辈都是捕蛇世家,他的祖先据说是山西平阳府人,开创了捕蛇密宗,后来在明朝初期移民屯田下被迫东迁于济宁,住在那里到现在已经有五百多年了,老石头的曾祖父便是拜风清云曾祖父的父亲为师。

  老石头自打出生就和风清云在一起玩,两人年纪相仿,在一起简直如同亲兄弟一般。即便后来老石头很小时候就随祖父外迁海州,两人还是能因为捕蛇经常聚到一起。他们曾经到过福建、湖南一带抓过小青龙,最远的到过陕甘、青海一带捉过雪山蝮。

  有一年,他们二人骑马到济南,为了捉当地一巨蟒,两人摆了几处戕龙阵,花了三天三夜时间,终于将巨蟒擒住。回来路上,老石头还偶遇现在的石裕氏,从一伙泼皮手中将她解围,那时石裕氏在济南已是举目无亲,两人又一见倾心,她遂一起跟了老石头来到了海州。

  第二年老石头成婚时,风清云还专门到了海州吃了酒席,几年后,两人又相约到了雷峰塔欲擒那传说中的白蛇,结果那里什么也没有。其后两人忙于各自家庭,便没有再来往,一晃就是二十多年。

  老石头看罢来信,往事便涌上心头,亦感慨时光之易逝。与石裕氏商议后,他便回信道:清云吾兄,惠书敬悉,反复读之,欣喜无量。自上次离别后弟对兄亦是非常挂念,感谢兄对吾家事之关怀,数年前犬子遇难,白发人送黑发人,弟深感自责,悔不该当初让他们去捉妖蟒。弟誓要擒此蟒,扒皮抽筋,替子报仇。而后亦欲往芒砀山,无奈凭一己之力恐难成事。今兄长既愿与小弟一起抓蛇,为民除害,弟自当感激不尽。四月三十自当在徐州道与兄会面。与兄之再见,小弟翘首以盼!

  老石头将信投递之后再赶回家已到了傍晚,估计这信不出二十日便能送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