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汉神医 二百六十八、医经

《大汉神医》二百六十八、医经

作者:旧月堂主 字数:1821 书籍:大汉神医

  各郡国选派的名医进京,都是由太常府的太医院接待的,他们平时的起居活动都是在这里,都由吕仲远负责接待,因此吕仲远示意大家安静,各名医还是很配合的,立马静了下来。这时,吕仲远大声说道:“各位名医,大家静一静,听听公孙医师说两句吧;实不相瞒,当年我在少府太医院时,皇上当时还是皇子,他平常身体哪有不舒服就经常由公孙医师的夫人去看的,因此他比较了解皇上的病情,大家听他说说吧。”

  公孙彧笑道:“幼时的皇上都是由内子去看病的,听内子说,皇上自幼便有燥结,因此不能多吃辛热食物,因此刚刚这位彭医师说的没错,燥结应是是娘胎里带出来的,后天要多调理就没事的;今天我有幸参加这次辩论会,听到各地名医的高见,也学习了很多新的东西,在此多谢各位的无私分享;当今医术各流派众多,而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祖传医术,但能够拿出来分享的很少,我派先祖仓公便开创了先河,将他的发明的诊籍分享出来,还收门徒,这位冯医师的先祖便是仓公的弟子了;我提议,今后各家各派的医术应当拿出来分享,我先做个表率,将医馆里面所存的我师父还有师公他们的诊籍拿出来给大家分享,吕太医,你看如何。”

  大家听公孙彧一说,个个都拍手称好,吕仲远更是高兴得合不拢嘴,只见他点头大声说道:“诸位,我每次去公孙医师的博济医馆时,他都会让我阅读医馆里面的诊籍,现在他又想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我们真是三生有幸啊,多谢公孙医师!”

  众人也齐声说道:“多谢公孙医师。”

  公孙彧笑道:“医馆比较小,我想让吕太医安排一下,将我们医馆的诊籍运过来此地,借给大家抄阅,让大家大饱眼福;另外,今日听大家在论述医理时,里面有很多各家的理论,在这里我想问大家,你们可曾听说过有《黄帝内经》此部医书?”

  “黄帝内经?”

  大家纷纷摇头说没有见过,甚至连听过都没有,其实公孙彧也是早料到的,因为“黄帝内经”的名字是司马迁起的,也还没有献出来,大家当然不知道,于是笑道:“听我师父说过,有一部医书名叫《黄帝内经》,他说他也没有见过,只是听完师公提过,乃上古医师总结前人医术形成一部医术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

  吕仲远听完后,捋一捋胡子说道:“公孙医师,如若真有这样一部医书,那医术便可以得以更大的发展;在座诸位,你们可否有听说过?”

  这台下又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有的说只知道有《逆顺五体》、《禁服》、《脉度》、《本藏》、《外揣》、《五色》、《玉机》、《九针之论》、《热论》、《诊经》、《终始》、《经脉》、《天元纪》、《气交变》、《天元正纪》、《针经》这些医经,根本没听说过有《黄帝内经》。有的说听说过有《扁鹊内经》和《扁鹊外经》,也没有听说过《黄帝内经》。

  有点说还有《刺法》、《本病》、《明堂》、《上经》、《下经》、《大要》、《脉法》、《脉要》等医书,也有说听说有《揆度》、《奇恒》、《奇恒之势》、《比类》、《金匮》、《从容》、《五中》、《五过》、《四德》、《上下经》、《六十首》、《脉变》、《经脉上下篇》、《上下篇》、《针论》、《阴阳》、《阴阳传》、《阴阳之论》、《阴阳十二官相使》、《太始天元册》、《天元册》等医书。

  公孙彧听完,感觉很开心,没想到自己的抛砖引玉却引来有这么多医经的出现。看来各地的名医还真藏有很多从没公开的医经。

  吕仲远更加高兴,只见他笑道:“诸位,这样看来,我想跟杜大人建议,大力收集各地民间的医经,先集中在石渠阁,而后又石渠阁的编纂整理后,在分发给各郡国使用,这样也可使医术得以发展传承。”

  “吕太医,你这个提议太好了...”

  “吕太医,我们拥护...”

  “吕太医,我们家传的医经也拿出来分享...”

  公孙彧想不到他的抛砖引玉却祈祷这么好的作用,但是,密室里面的医经呢?是不是现在就可以献出来,想了想,还是觉得回去跟易素素商量。

  易素素当然不赞成现在就把密室里面的《黄帝内经》和《仓公诊籍》献出去,她的原因有,第一,如若现在把密室公开了,那司马迁的《太史公记》肯定也暴露了,杨敞现在是丞相,他能答应吗?

  第二,已经答应把现存的师父师公他们的诊籍拿去太常太医院给大家分享了,应该是足够了,再继续公布密室里面的医经会不会急了点,虽然世人一直都知道我们医馆里面藏有医经,那现在把现存的师父师公的诊籍公布出去,也好堵住这些人的嘴。

  公孙彧觉得易素素说道也有道理,要想公布密室里面的书籍,还涉及那部《太史公记》,如果现在将《太史公记》公布出去,对杨敞杨丞相是否构成影响,毕竟这部书籍的正本是被武帝烧掉的,即已经是列为禁书的,看来,目前朝廷的风气还是不适合公布,还需等到朝廷政策清明时吧。

  看来公孙彧还是有点政治头脑。

  吕仲远听到公孙彧表态说想把医馆里面的诊籍借给大家抄阅,于是第二天一早便组织人手过来医馆将诊籍运到太常街去,就放置在太常太医院,宫各地名医抄阅,也让太医院的太医们也一起抄阅。

  杜延年也采纳了吕仲远的建议,以朝廷名义,要求各郡国收集各家的医经,集中到石渠阁,让各编纂去编辑整理。

  这时,还真收集到了很多医经,比如:《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阴阳十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胎产书》、《养生方》、《杂疗方》、《却谷食气》、《导引图》、《白氏内经》、《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风定热十六病方》等医书,连那位自称是俞跗后人的俞桑田也不得不将他的祖传孤本《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献了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