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狩道三千 第二卷 少年游 第八十四章 七阶行者境

《狩道三千》第二卷 少年游 第八十四章 七阶行者境

作者:布衣by 字数:2853 书籍:狩道三千

  有道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先师虽从来亲手杀过一人,但“靖难”四年之中,死伤军民何止数十万。这么多条人命,又岂是重修一个潭柘寺所能弥补得了!”

  卜凡不禁瞠目结舌,背上已爆出一阵冷汗。

  九峰禅师这样一位高僧,精研佛法数十年,却“研”出这样一番结论,不能不使他吃惊。

  不仅吃惊,而且恐惧。

  一股莫名的恐惧感正在他心里疯长。

  他发现,九峰原本沉静的双眸之中,正透出一股锐利的、炽热的光芒,两颊也泛起一阵不正常的红光。

  九峰禅师无言地看着门外满地松影,像是已忘了禅房中还有卜凡这个人。

  卜凡也无言。

  他实在找不出一句恰当的话来打破这禅房中极度的寂静。

  九峰禅师炽烈的目光闪动了一下,忽然又变得明静而慈和,他斟了两杯茶,笑道:“只可惜老衲仅从无初大师处学了一点皮毛,不能让居士领略到‘茶道’的妙处。”

  卜凡微笑道:“哪里哪里,大师的‘茶道’,已经让在下叹为观止了,实难想像无初大师的‘茶道’还会玄妙到何等地步。”

  他慢慢唤啜着清茶,正暗自疑惑九峰禅师为何忽然又提起这个话题,却听见禅房外响起一串脚步声。

  脚步声很有力,清晰而有节奏。

  红影一闪,无初大师已走进禅房,笑道:“难怪到处都找不到大师踪影,原来躲到这里偷享清闲来了。”

  他一转眼看见了卜凡,笑眯眯地合什为礼,道:“原来大师有客人,阿弥陀佛,这位施主高姓大名?”

  卜凡忙站起身还礼道:“不敢,在下卜凡,得见住持大师,幸何如之。”

  无初大师目光闪动,打量了他两眼,笑道;“原来是卜居士当面.小僧曾多次听道衍师说起过居土,今日有缘相见,果然是气宇不凡。”

  如果不是听九峰禅师说过无初大师是自扶桑而来,卜凡绝不会想到他不是中土人氏。因为他的汉话说得竟极为纯正流利,丝毫不夹带生涩的异国口音。

  九峰禅师淡淡道:“适才卜居士正品尝贵国‘茶道’,赞不绝口。”

  无初大师笑道:“是吗?其实敝国‘茶道’,亦是由贵国传入。

  卜凡吃惊道:“不会吧?此种烹茶之法,实为在下生平所仅见,怎么会是从敝国传出的呢?”

  无初大师笑了笑,道:“居士如无他事,请至小僧禅房小坐,如何?”

  卜凡尚未答言,九峰禅师已笑道;“难得方丈有此雅兴,老衲又可以在一旁偷学几招了。”

  进无初大师的禅房竟要先脱鞋,这对卜凡来说,当然是一件很新奇,也很意外的事。

  无初大师的禅房内铺着厚厚一层柔软洁白的苇席,房内除了一张高不及二尺的方桌外,竟连半张凳子也没有,这当然又是一个意外。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房内还有一张琴,一枰棋,两柄架在一尊紫檀木架上的微弯细窄的刀,就是没有床铺被褥。

  难道这位扶桑来的无初大师从来也不睡觉吗?他睡在哪里呢?”

  正如“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卜凡今天遇见的“意外”实在太多了,所以进了无初大师的禅房后,他也就不再显出很意外的表情。一举一动都随着九峰禅师的样子做。

  九峰脱鞋,他也脱鞋,九峰在矮桌边席地坐下,他也席地坐下。

  看无初烹茶,果然与九峰不同。

  他的神情很严肃,甚至可以说很肃穆,他的动作很娴熟,但一举一动却又透着沉着,似乎他是在用全身心投入一件很神圣的事情,而不仅仅是在烹茶。

  卜凡的心里忽然升起一种很奇怪的感觉。

  不就是泡壶茶吗?有必要弄得如此神秘吗?

  他觉得无初这个人很有些可笑,可又有些可敬。

  无初泡出来的茶进口要比九峰泡出来的更苦,更涩,但其回昧却更清甜,更悠长。

  卜凡慢慢啜着茶,目光似是很不经意地四下转动着,道:“主持大师也好棋?”

  无初很严肃地道:“应该说是棋道。在贵国,弈者,小道也,但在敝国,弈被尊为国技,自贵国唐时流传人敝国后,一直盛行至今,小僧弈棋,是以棋道参悟佛法。”

  卜凡深深看了他一眼,目光自他面上转开,扫过那张琴,定在那两柄形状奇特的长刀上。

  无初大师的目光一直追随着他的目光,微微一笑道:

  “居士对武学一道也有所研究?”

  卜凡失笑道:“可谓一窍不通。请问大师,刀者,凶器也,大师在禅房内置刀,岂非于清修不利?”

  无初大师道:“这不是刀,是剑。”

  卜凡实在不能不吃惊道:“剑?”

  无初大师道:“不错,是剑。”

  九峰禅师淡淡道:“居士有所不知,扶桑之剑与中土有所不同,体微弯,单面开锋,很像唐时的狭锋单刀。”

  卜凡忍不住站起身走到木架旁,仔细看了好几眼,道:

  “刀……不,不,剑柄这样长,舞动起来岂非很不方便?”

  无初大师也走过来,慢慢抽出一柄剑,双手握住剑柄,两脚错开,随意挥动了几下。

  卜凡恍然笑道。“难怪,原来贵国的剑法是以双手握剑。”

  无初大师道:“居土又错了。”

  卜凡怔住。

  无初大师沉声道:“这不是剑法,是剑道。”

  九峰禅师道:“在老衲看来,贵国的剑道与中土唐时的单刀之法很有些相似。”

  无初大师道:“不错。剑道的确起源于贵国大唐之时的刀法。”

  卜凡道:“大师习练剑道,也是为了探求佛法?”

  无初大师道:“是。棋道、剑道、茶道,俱蕴涵有人生至道。”

  卜凡道:“烹茶、弈棋、刀法在敝国实在都只是很平常,很普通的事情,为什么一传入贵国,就都成了“道”呢?”

  无初大师还剑入鞘,回到矮桌前坐下,缓缓道:“贵国大唐之时,敝邦尚处于开化之初,视贵国为天国,故敝国国君曾十数次遣使来朝,并派遣国中智能之士前来大唐学习诸般技艺、文化,遣唐使每带一艺归国,国人无不殚精竭智而修习之,以期能从中探究天国强盛风雅之缘由,所以,这些在贵国为小艺,而在敝国则为大道。”

  卜凡愕然。

  扶桑之民的执著让他不能不吃惊,也不能不佩服。

  这样一个民族,是可敬的,也是可怕的。

  无初大师似乎觉察到卜凡在想些什么,淡然一笑,改变了话题:“道衍师每谈及居士,对居士之才能赞不绝口,很有欲在皇上面前保举之意。居士为何一直隐居在石花村,不出来做些事情呢?”

  卜凡微笑道:“在下过惯了清闲散淡的生活,再说,道衍大师的过奖之辞,在下也实不敢当。”

  无初叹道:“像居士这样的人才不能为国所用,在敝国可是一件很难想像的事情。”

  卜凡微笑,只饮茶,不说话。

  九峰禅师忽然道:“居士不是与几位朋友约定共谋一醉的吗?”

  卜凡怔了怔,失笑道:“正是,正是。在下听无初大师谈及扶桑风俗,竟是乐而忘返了。那几位诗酒之交一定已等急了。两位大师,在下告辞。”

  九峰禅师淡淡道:“老衲送送居士。”

  无初站起身,道:“小憎也送一送居士。”

  九峰禅师的眉头微微一皱,又展开,淡淡道:“今日与居士相约共谋一醉的,有没有那天在京城见过的上官公子?”

  卜凡又一怔,道;“没有。大师还记得他?”

  九峰禅师微笑道:“只因老衲从未想到过居士的朋友中还有那样的浮滑之人,所以印象很深。”

  卜凡一笑,道:“上官公子如果知道大师对他会有这样的评价,一定会很吃惊的。”

  九峰禅师微笑道:“是吗。”

  无初大师与九峰禅师送卜凡,一直送到山门外的怀远桥上。一路行来,只见山门内外比卜凡清晨来时更见热闹了。不仅香客比清晨时多了数倍,寺前高大的牌楼下,竟然还有三五个杂耍班子在卖艺。

  九峰弹师忽然轻轻叹了口气。

  卜凡微笑道:“大师是否觉得此时此地跑来几个杂耍艺人,实是有扰佛门清净?”

  无初大师道:“卖艺之人到热闹之处讨生活本是理所当然。只是看上去与佛门清净之地有些不相称罢了。”

  九峰禅师淡然道:“真正不相称的,是他们。”

  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卜凡这才发现东西朝房前,各站着一长排衣甲鲜明的精壮军士。

  卜凡道:“想来是因为今天香客极多,故而官府才派他们前来维持秩序,以防意外发生。”

  无初大师道:“居士错了。这些禁军是保护前来观礼的王公大人们的。”

  卜凡不觉也叹了口气,忽然道:“大师请看,那边正在作剑器之舞的,不就是几天前护国寺外的那位芙蓉姑娘吗?”

  九峰禅师淡淡道:“果然是她。”

  无初大师动容道:“剑器之舞?是不是贵国唐时公孙大娘的剑器之舞?”

  卜凡道:“正是。”

  无初大师笑道:“不想七百年后,仍有盛唐之世遗风,小僧欲前往一睹为快,大师岂有意乎?”

  九峰禅师似是很有些不屑地道:“老衲以为完全是托名附会,大师既有兴,老衲自然相陪。”

  三人步过怀远桥,往前走了十来步。却听见一声琶琵如裂帛、紧接着一阵欢呼声,很显然芙蓉姑娘的剑器已经舞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