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被困了十万年 第二百五十一章 满意的女婿

《我被困了十万年》第二百五十一章 满意的女婿

作者:大力和小力 字数:1759 书籍:我被困了十万年

  这三年来,大汉境内天灾人祸不断,各种疫病横行,张角的太平道凭借着免费使用符水给贫苦百姓治病,得到无数贫苦百姓的感激。

  他治病前,不断宣扬“人之过,是违天犯过所致,要治病就要跪拜首过”的思想,待人扣头思过后,就以符水为其治病,称以解子过于天地间也。

  对那些平时名声不好的、欺压乡里,召乡民厌弃的,就会动手脚让其无法治愈,称其不信道,无法医治。如此一来,恩威并施,使太平道昌盛于乡野之间。

  同时不断宣扬太平道的教义,尤其太平天国那“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皆有其食,人人平等、天下太平”的描述更是让无数百姓心生向往。

  在这个疫病横行朝不保夕,苛捐杂税繁重无比,吃一顿饱饭都是奢望的时代,太平天国寄托了无数贫苦百姓最美好的向往,让无数人愿意为建立太平天国的梦想而努力。

  为了让太平道传播的更广,哪里有灾难,哪里就有太平道人的身影,他们深入第一线,带领当地贫苦百姓抗灾抗疫,与百姓打成一片,成为贫苦百姓心目中代表百姓心生的教派。

  甚至为了顺利传道,张角等人暗地里还使了不少小手段。比如每到一地,就会先调查当地情况,尤其是哪些恶迹累累、声名狼藉的土豪乡绅。

  然后将使用道术将各种疫病种入那些人体内,等他们前来求助之时,就收取高价的医疗费用,给则医治,不给则不治,十分坚定。

  同时宣扬“以百姓家无余财,是以免费,尔等家财万贯,需收重利,此乃太平之经义,不得有违,否则天罪之。”的理念,更让太平道深入人心。

  如此一来拉进与贫苦百姓的距离,二来也积攒了大量财货,为太平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不管是修行,还是扩大影响,钱财都是必不可少的,正是因为大量的财货支撑,太平道的身影才能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之地。

  而张角则自称大贤良师,宣扬“今行逢千斤之金,万双之璧,不若得明师乎?学而不得明师,知何从得发乎?治国欲乐安之,不得大贤事之,何以得一旦而理乎?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蚑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等理念,让其大贤良师的称呼深入人心。

  太平道的飞速发展,顿时让大汉的世家门阀眼前一亮。刘宏对世家门阀的恶意,让世家门阀之人,如芒在背。而刘宏的诡异,也让世家门阀的人心寒不已。

  因此,世家门阀之人十分默契的扶持太平道,让太平道的发展直接进入了快车道。同时世家门阀的人不断地开始往太平道之中掺沙子,让张角对太平道的掌控力不断变弱。

  太平道的发展开始朝着不可预知的方向前进着。但是张角他们的修为却因为太平道的不断壮大而飞速提升着。

  张角已经渡过六次雷劫,而张宝、张梁等人也都渡过了四五次雷劫,都已证道地仙,成为当世一流强者。正是因此,哪怕世家门阀不断掺沙子,也无法动摇张角对太平道的统治力。

  当然,这些世家门阀也没有控制太平道的想法。太平道只是他们的棋子,用来试探大汉皇室底蕴的棋子。若是能够直接覆灭大汉,他们也不会介意。

  在张角等人完全不知道的情况下,太平道突然反了。尊张角为天公将军,张宝为地公将军,张梁为人公将军,以建立太平天国为口号,提前掀起了席卷大汉青、徐、幽、荆、扬、兖、冀、豫八州的黄巾起义。

  身处龙门书院的敖臻被这个消息惊呆了。虽然知道太平道发展的速度奇快无比,可区区三年时间,就举旗造反,张角应该不会如此不智。

  敖臻不由动手掐算起来,一股股神光缭绕在他身周,天地间的各种信息不断地涌入他的心神中,让敖臻的眼神中不由闪过一缕缕明悟的神色。

  等到敖臻再次睁开眼眸时,他的嘴角也不由浮现出一丝错愕的神色。刘宏对政治的白痴程度让敖臻吃惊不已,一手好牌硬是让刘宏给打成了狗屎。

  一想到自己曾经将刘宏当做最大的对手,敖臻就有种撞墙的冲动。就刘宏这种智商,如果不是有签到系统,让刘宏的底牌超乎想象的多,其恐怕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不过即使如此,刘宏也并不好过,他的政令根本出不了皇宫,对整个大汉的管理处于完全失控状态。整个中央政府完全形同虚设,如同一个笑话一般。

  刘宏与世家的水火不容,导致了世家门阀对太平道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的强,直接将家族中一些不受重视的子弟踢到了太平道中,协助太平道发展。

  这些世家子弟虽然大多才能平平,但是相对于普通平民百姓而言,却是精明强干了。正是这些人的煽动,加上对太平天国的美好向往,太平道的教徒反了。

  张角等人得到了消息后,一个个不由的面面相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就在这时,太平要术直接从张角的怀中冲了出来,悬浮与半空中,将张角等人笼罩在内。

  张角的脑海内浮现了一些信息,主要是关于农民起义的种种禁忌,还有对起义军的管理等等。而张宝等人的意识被神光封印了,识海内的星神意识却被唤醒了过来。

  只见张角的眼中,闪过一缕缕明悟的神色,他转身对张宝等人道:“此次起义,蹊跷颇多。但如今已成事实,那么就要加强对起义军的管理,建立真正的太平天国!”

  “尔等听令,凡我太平教众,必须严格遵守十七禁令,违者,斩立决!”

  “十七禁令:

  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

  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三:夜传刁斗,怠而不报,更筹违慢,声号不明,此谓懈军,犯者斩之。

  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将,不听约束,更教难制,此谓构军,犯者斩之。

  五:扬声笑语,蔑视禁约,驰突军门,此谓轻军,犯者斩之。

  六:所用兵器,弓弩绝弦,箭无羽镞,剑戟不利,旗帜凋弊,此谓欺军,犯者斩之。

  七:谣言诡语,捏造鬼神,假托梦寐,大肆邪说,蛊惑军士,此谓淫军,犯者斩之。

  八:好舌利齿,妄为是非,调拨军士,令其不和,此谓谤军,犯者斩之。

  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如有逼**女,此谓奸军,犯者斩之。

  十:窃人财物,以为己利,夺人首级,以为己功,此谓盗军,犯者斩之。

  十一:军民聚众议事,私进帐下,探听军机,此谓探军,犯者斩之。

  十二:或闻所谋,及闻号令,漏泄于外,使敌人知之,此谓背军,犯者斩之。

  十三:调用之际,结舌不应,低眉俯首,面有难色,此谓狠军,犯者斩之。

  十四:出越行伍,搀前越后,言语喧哗,不遵禁训,此谓乱军,犯者斩之。

  十五:托伤作病,以避征伐,捏伤假死,因而逃避,此谓诈军,犯者斩之。

  十六:主掌钱粮,给赏之时阿私所亲,使士卒结怨,此谓弊军,犯者斩之。

  十七:观寇不审,探贼不详,到不言到,多则言少,少则言多,此谓误军,犯者斩之。”

  “尔等立刻前往各地,巡视天下,务必不使我太平道成为天下百姓之敌也!”

  “谨遵大贤良师之命!”“张宝”等人听闻,对视一眼,齐声应到。之后,便飞身而起,前往各地督查军纪,避免起义军危害百姓。

  冀州,武安县,县城已被黄巾军攻破,黄巾军首领正在开仓放粮。就在这时,天空飞来一道流光,一个人影立于半空之中,强大的气势,让整个黄巾军都心惊胆颤,生怕来的是朝廷的强者。

  来人扫视了城内的黄巾军一眼,这才语带威严的说道:“大贤良师喻令,凡我太平教众,必须遵守十七禁令,违者斩!本尊负责巡查魏郡黄巾军纪,希望尔等不要触犯禁令,否则休怪本尊无情。”

  说完之后,使用神通术,将十七禁令发生诵读一遍,并将之刻于城墙之上,方才离去。

  城内的黄巾军听到禁令后,一个个面面相觑。有些人听到后神色一凛,警告自己要严格遵守禁令,不要触犯禁令。

  有些人听到禁令只是轻笑一声,丝毫不当回事,认为自己乃是黄巾众人,大贤良师定然不会为了普通百姓斩杀自己,自断臂膀。人生百态,不一而足。

  这样一幕,发生在黄巾起义的每一个角落。“张宝”等人分开之后,每人负责一两个郡的巡视事宜,将十七禁令传遍整个黄巾军。

  不时有人因为违反禁令被斩杀,其中不乏那些混进来的世家子弟。曾经有黄巾军一方统领不顾禁令,强抢良家妇女以供玩乐,被“张宝”等人发现,直接斩首,以其首级巡示诸军,顿时震慑全军。

  还有黄巾头领自持勇力,不将“张宝”等执法人员放在眼里,公然知法犯法,直接被一击而杀。执法者的强大实力也因此而深入人心。

  随着“张宝”等人不断巡查天下,监督不法。一旦发现违反禁令者,不论职位发现,绝不姑息的态度,震慑了整个黄巾军。

  正是这些铁血禁令,牢牢拉住了黄巾军的脖子,让其没有向烧杀抢掠等道路走去,没有从义军变为匪军,没有自绝于百姓。

  因此,黄巾军都到一地,当地百姓箪食壶浆以迎,家有壮丁者皆以参加黄巾为荣。往往黄巾每到一地,当地壮丁皆头裹黄巾,随同而去。

  一时间黄巾军的声势之大,发展之迅速简直骇人听闻。短短一个月时间,参加黄巾军者数以千万计,大汉七州二十八郡皆有战事发生。

  黄巾军势如破竹,州郡失守、吏士逃亡,震惊天下。取得如此战果之后,张角没有继续盲目扩张,开始按太平要术上所言,巩固根基,夯实基础。

  具体的做法就是抽调各地黄巾精锐,削弱各方首领的实力,将兵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当然,那些首领自然不甘心失去全力,但是在“张宝”等人的绝对实力下,都是不堪一击。

  很多“张宝”等人,被收拢了黄巾军权,开始加大对士卒的训练。凭借着严明的军纪,“张宝”等人传授的基础武功,丰富的资源栽培,这一支支农民军开始朝着精锐之师转变。

  直到军队初步训练成型,黄巾军最终露出了自己的獠牙,开始朝着那些乡镇之上的小型豪门动手,攻破坞堡,收拢田地,将之均分给附近的百姓,顿时让一个个百姓欣喜若狂。

  直到这时,那些世家豪门发现黄巾军已经彻底失控,朝着他们预料之外的方向在发展着。这时,他们才意识到自己在养虎为患,如今老虎已经长大,正张着血盆大口朝他们扑来。

  而更让那些世家大族难受的是,黄巾军虽然对百姓秋毫无犯,但是对于世家大族却是凶狠无比,毁灭在黄巾军手中的乡绅豪门数不胜数,小型世家也为数不少。

  黄巾军每攻占一座城池,首先表是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其次便是召开公审大会,为百姓申冤做主,诛杀那些为恶乡里的贪官污吏、恶霸劣绅。最后则是均田地,收回所有土地,将之平分给底层百姓。

  这样一来,黄巾军自然是备受底层百姓的信赖支持。但对世家豪门来说,却是无法容忍的。若不是他们多方遮掩、配合,黄巾军又岂能成长到如此地步?一股无比懊恼的感觉涌现在各世家豪门的脑海之中。

  但事已至此,途之奈何!只得让各郡县将一封封告急文书如雪片般发往京都,让大汉朝廷出兵予以镇压。顿时,京师震动,给踌躇满志的刘宏当头一棒,让他一时都有点回不过神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