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小珍珠 第四十二章圣怒

《小珍珠》第四十二章圣怒

作者:倚松玩鹤 字数:2691 书籍:小珍珠

  换其他人想一想,第一个怀疑的便是赵娘子。大伯后宅里空落,一妻一妾,一正一庶,大夫人的七姐儿被谋害,那自该想到对立的赵娘子身上。只是赵妾得宠,大夫人一房皆是软弱不争,她有什么理由去害根本构不成威胁的七姑娘呢?她摇摇头又一想,如果真是赵姨娘,那她用了什么法子掩人耳目且这么多年未被人察觉?

  “无凭无据的,我们也不能乱说。”宋琰声叹口气,“且看着吧。”

  横波点点头应了,只听她又道,“你等回了去大夫人房里找近身伺候的嬷嬷,就说七姐儿病热,大夫嘱咐过说是褥子汗湿了得换个清爽干净。现下还不能打草惊蛇。这等毒物定是有人定期动手脚偷偷换置进碧纱橱的,今儿的床褥勉强换了,赶明儿还有其他投放的地方,这是说不准的。”

  被褥焕然一新后,宋书声的病果真是好转了一些,这是后话了。

  天气变化无常,前几天还是艳阳高照,转眼就下了暴雨,连绵的雨水下了大半月。宋棋声也懒得出门,与她交好的姑娘们更是数日不见了,宋琰声也乐得清闲,比起今天去这家看珍藏,明日去那家吃珍馐,耳边清静了太多。

  她对扬州富贾之家的奢靡已是大有了解了。

  今儿天依旧在飘下雨,宋琰声出门回到宋宅,在西边角门冷不防撞见了几个衣衫褴褛的路人,这些人里有老人,还有妇人小孩,勉强披着破烂的草衣,哆哆嗦嗦地躲在乌檐下避雨。

  宋琰声最是见不到老人小孩吃苦,这一见就心头发酸。横波最是了解她,便蹲身将荷包的碎银倒进他们脚边的破碗里。

  那妇人连连接过,千恩万谢地跪地磕头。宋琰声注意到她身边的小孩子,饿得只剩下皮肉了,眼睛黑洞洞的,躲在她娘身后。

  等进了院子,她叹口气吩咐横波:“你去找找有没有吃食,给他们送过去。银两可以傍身,但饿着肚子才是最要命的。”

  横波便举着伞跑去了后厨。

  刚踏进书房来,就听到屏风后面有人在说话。她自个儿取了帕子,将衣服上的雨水擦落,一边抬脚往前走。

  “阿好回来了?”祖父的声音传过来,她应了一声,绕过了屏风,抬眼就看见大伯神色忧虑,比起往常又是不同。

  她福身行礼,宋至点点头,知道说话时老爷子从来不避着自个儿这侄女,便继续说道刚才的事儿上。

  宋琰声听了个六成,心下就明了了。临安府罗刹江大潮,下游支流的涪江决堤,眨眼间淹没了涪郡万亩农地和其下县中数个村庄,数以万计的百姓受灾,致使临安一带流民遍地,官府一时间猝不及防受压过重,很多灾民不得已北上逃命,已有很多流窜到了扬州城下。连日的暴雨也不是个好兆头,很多流民风寒侵体,成堆瘫倒在扬州城。身为知府的宋至也是刚刚收到消息,眼下情况越发严重,他出了官衙便直奔家里与老爷子商量对策。

  其实,为了应对此等天灾,各州府皆建有粮仓存有储备粮以应不时之需。现下粮仓是要开放的,不过流民过多,存粮有限,虽能解一时之急,但临安那带的灾民还在不断涌入,长此下去也不是办法。

  再说涪江决堤,堤岸何时能修好又是一大难题。加上这个时节暴雨不断,洪涝只会更糟糕,照临安府现下的情况,还不知何时能处理好。而这段时间内,受灾的百姓若安顿不利,流离失所,很有可能会发生民变。

  “灾民已出临安,往江南四散,说明灾情远比想象中严重,临安府赈灾不力啊。”宋啸渡放下茶杯,眉头紧锁,自明德开年,已是多少年未曾见过此等规模的汛灾,江水入境,农地房舍损毁,自是民不聊生。

  “在朝廷赈灾款项未抵达时,你得好好撑着。以临安为中心,既然灾民已扩散到扬州,想来江南各府现下的情况估计都是差不多的。”

  若是朝廷效率够快,那赈灾的银钱粮食拨下来也不成问题。她瞧着祖父深深皱起的眉头,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

  等进了房间,正好横波打伞回来。她抖抖衣服上的水珠儿,一边扼腕摇头,叹息着说:“姑娘,这可真真是太可怜了。”

  宋琰声抬起头,听她念念道:“原来是临安那边发了大水,一下子淹没了下头几个郡,那妇人一家都被这场洪涝给冲散了,只留个半大的丫头。老人呢更是可怜,好容易逃到了扬州,却是染了风寒走也走不动了。”

  说着又“阿弥陀佛”一声:“我听门边那妇人说,再是撑不下去了,只怕要落到卖女儿的地步。”

  她耳边听着横波的话,一边望向窗外连绵的雨水,她知道祖父方才忧虑什么,最怕是“大灾生大疫”,这些流民温饱无法解决,逃灾至此更是体弱,又没个安生立命的地方,淋雨受寒倒是小事,可以设几个药棚子救济服药,但就怕储备和后援跟不上,人一倒下没了,这一个个地传染下去,加上阴雨的天气,那才是最坏的情况。

  又隔了几日,宋琰声拆开元盈加急传来的信件,等匆忙一览,右手不由狠狠拍了一把桌案。横波显少看她动怒,平日里她家姑娘素来是个最温和不过的脾气了,这次可见是信上的内容真让她气着了。

  灾情发生至今已经有大半月的光景了,临安洪涝和灾民流窜辐射的影响,临近的州府也是日子不好过的。可元盈告诉她,京门是隔日不久之前才有的动静,原是临安知府谎报灾情。

  难怪了,灾情发生这么长时间了,就是快马加鞭也应该早就告急到圣上面前了。朝廷这么久了未有赈灾款项,大伯宋至困守扬州这么多日子,撑了这么久,夜夜不能安枕的,却没想到竟是因着这样荒唐的缘故。

  如此严重的汛灾,几乎每天都有人死去。临安整个州府却没有作为,只想着瞒天过海,他们将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的上万灾民放于何地!

  明德帝得知消息时,正在养心殿查问皇子的功课,正满意于考问的结果,内侍总管李路进来回话说是巡查使回来复命了。

  他点头让人进来了,谁知这一把年纪的老大人扑了进来跪倒,跟他说大事不好了。他难有的好心情在这一刻烟消云散,再等听完了禀告,他的面色已由白转红,气得翻出了头几天临安知府递上来的帖子,在看到“赈灾及时,现已大缓”的字样时,只觉得被人狠狠戏耍蒙骗了一番,当即怒骂道:“混账东西!”

  皇三子端泓将丢下来的帖子捡起来,略略一扫,脸色也变了,“这个临安知府,怎敢如此欺瞒父皇,其罪当诛九族!”

  四皇子端融的脾气是最像明德帝的,当即下跪表态,愿立即动身前往临安赈灾,顺道将这狗官一道收拾了。

  明德帝急怒攻心,看着下头几个长成的皇子,视线一扫,停在了立身静默的端珣身上。端珣今日面圣穿皇子正红装束,他在听闻复命之后,也只是眉尾轻轻动了一下,似乎是早已察觉。

  不过……

  他心中冷笑,略一瞥跪地的两个哥哥。若他能知道消息,其他的两个皇子耳目自然不会比他少,大家都是心知肚明了然于心,只是他父皇一个被蒙在鼓里罢了。

  养心殿里气氛极低压,外头却是阳光大盛。端珣站在阳光下,长身玉立,稍稍低下的面容在光下极其隽美惊艳,没有什么表情也甚是赏心悦目。

  明德帝在三个皇子中审视着,最后又回到端珣身上。人人都要夸一下六子惊为天人的好颜色,在自己已经长成的几个儿子中,六子平日却是最不显山露水的。

  除了皇后所出嫡长子病弱,三子是年纪最长的,为人亲和敦厚,是拥簇者交口称赞的“小贤王”。人人说四子端融是最像他的耿烈脾气,骁勇善战,但他观察忖度着老三的心思成算要更胜一筹。至于六子端珣,便如雾里看花,怎么看也看不透,不知道他要什么,在想些什么,也不知他究竟喜欢什么。

  前阵子他到栖凤台看元贵妃,正巧端珣也在。小子们都长得快,一眨眼儿的功夫就大了。元妃性子冷,端珣自小就跟她一个模样,面上虽薄带几分笑,心下对谁都是天生的冷淡疏远。他有时很喜欢六子这脾性,不像滑润的老三,也不似直来直往的老四,是最恰到好处的。

  明德帝坐回了龙椅之上,李路看他神色莫测,透明人一般退在后头。

  “李路,去宣户部尚书,让他速来养心殿商议赈灾款项。”他撑着隐隐跳动的太阳穴,将视线从皇子们身上收回,摆手吩咐道。

  李路却愣了一下,没动。明德帝吩咐完了才想起户部的老尚书身上病痛,已是好几日没上朝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