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末日重生之辞爷娇宠 第577章发布会再次提上日程

《末日重生之辞爷娇宠》第577章发布会再次提上日程

作者:绯色作妖 字数:1938 书籍:末日重生之辞爷娇宠

  絮雨走出御帐,迎着吹面而来的夜风,环顾了一圈四周。

  苍山猎场极大,又因许多年未再有过如此大规模的狩猎活动,草木滋生异常繁茂,有些地方,野草高得连马踏进去都会被淹在其中,为行营安全考虑,这片驻扎地的位置,自然也是经过事先仔细勘察而定下的。

  营地背靠一片高岗,随行之人的附帐如群星拱月般绕皇帝所居的御幄,或远或近地散布在四周。在御幄对出去的正前方,是一大片适合放马逐猎的平野,慢慢地,地势过渡成起伏平缓的陂地,再过去,在视线的尽头之处,便是一望无际的山丘和深林。

  今夜此刻,在营地的远处和边缘,虽还到处能见到一堆堆尚未熄灭的篝火的影,但随行而来的大部分官员已是归帐歇息了,营内十分安静。尤其在御幄的附近,除去幄门外每隔几步相对立着的两排执戟的值夜将士,已是空荡荡没有人了。

  絮雨住的帐离御幄不远,相隔几十步外。她在宫监宫娥的伴侍下往自己住的地方去。刚出来没走几步,便见杨在恩带着裴萧元从远处也过来了。

  杨在恩怕皇帝久等,小碎步地疾行在前带路,裴萧元仿佛怀着些心事,略心不在焉似的,微垂双目,走在后。忽然杨在恩望见絮雨一行人出来,赶忙远远停步行礼,他方惊觉,略仓促地停了下来,抬起眼。

  絮雨走到他的面前,望去,两人四目相交。他慢慢收目,向着她郑重地行了一礼,随即如杨在恩一般,退到侧旁,恭敬地为她让出了道。

  絮雨未作停留,只对杨在恩点了点头,目光从道旁之人那一张此刻看去恭肃无比的面庞上掠过,随即便在身后众人的簇拥下继续前行,入了帐。

  杨在恩躬身目送公主,等到公主身影消失在帐门后,方直起身,望了眼裴萧元。

  方才来的路上,他也不像别人主动打听,没问过一句皇帝召他是为何事。

  杨在恩略一迟疑,又瞟一眼公主的帐,终还是轻声提醒:“陛下应是对司丞今早所交的诗有些不满,司丞等下小心些。”

  裴萧元拱手致谢。杨在恩摆摆手,忙领着人来到御幄前通报,随即示意裴萧元入。

  裴萧元入帐,见帐中只三人,除在帐隅守药的赵中芳,皇帝跟前便只有一个舅父崔道嗣。看到自己进来,他虽未敢发声,但投来的目光中却满是掩饰不住的担忧、惶然以及几分告诫似的意味。

  “臣裴萧元,拜见陛下。”他上前,如常行礼。

  皇帝面色冷然,也不叫他平身。

  “裴二,知你犯了何罪?”

  裴萧元再次叩首:“臣方才正与手下人在营内值事,被内侍匆匆唤来。恕臣愚钝,一时想不起来臣能犯下何罪。”

  皇帝怒而挥臂,将诗稿朝他劈头盖脸地甩来:“你自己睁大眼,再好好读一读!看看上面写得都是些什么!”

  那稿不过轻飘飘的一张纸,竟也被皇帝哗的一声隔案径直甩到了裴萧元的头上,贴上他的面门,这才悠悠荡荡地掉落在地。

  裴萧元低头捡起来,见果然是自己写的那首诗。

  实话说,昨夜乱梦袭人,一早小厮又在耳边聒噪,惹人愈发郁闷,恰宫监又来催要,他几乎是凭感随手写了下来的。过后其实很快便觉微微懊悔,知完全没必要作如此一首交上去的。但写都写了,也只能作罢。

  此刻将自己的诗拿在手上,照皇帝的命令又看了几遍,抬起头,便对上了皇帝那一双冷睨着自己的眼。

  “启奏陛下,此为臣奉陛下之命,为贺寿昌公主归朝而献的诗。臣一介武夫,学识浅薄,文思鄙陋,写得不合陛下心意,望陛下恕罪。”

  “好一个一介武夫,学识浅薄!朕看你是厉害得很!引经据典,欲抑先扬!借公主归来满朝庆贺的大好时机卖弄聪明,宣泄你对朝廷,对朕的不满!”

  “‘昔有猗兰操,五经作渊海’。”

  皇帝重复一遍此联,随即发出一道冷冷的嗤声,“好诗,好诗。裴家儿,你做了这么好的诗,到底讲了什么,若不是有你舅父的提点,朕恐怕此刻还被你蒙在鼓里!”

  崔道嗣因皇帝的这一番话而心惊肉跳,更是懊悔得恨不能早早咬掉自己的舌,也省得亲口惹下了这样的祸事,赶忙抢到外甥身边,跪在他的身侧。

  “陛下!臣方才已是告罪,确系臣误解罢了!此诗从头至尾,全是在赞颂公主,暗表求而不得的赤诚仰慕之心,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之意境。”

  “至于陛下提及的两句,更是臣这外甥仰慕先贤品格高洁、决意效仿,继而报效朝廷的一番体现。何况这诗也是效古诗,形制不受拘束,内在更重咏怀,此为他仰慕公主并效忠朝廷的心声吐露,又何来半点对朝廷或是陛下的不满?恳请陛下明鉴!”

  崔道嗣一番话讲得是慷慨激昂,有理有据,表完半晌,大帐内不闻其余别的任何声息,只在角落处,赵中芳已将药煎好了,他将药汁咕嘟咕嘟地逼倒入碗,送到近前,捧放在案上。

  “陛下,待药稍凉些,便可用了。”老宫监提醒。

  皇帝恍若未闻,只拿两眼依旧直勾勾地盯着跪在面前的裴萧元,冷冷地道:“他自己有嘴,何须崔卿开口!叫他自己说,到底写了什么?”

  皇帝如此发话了,崔道嗣便是身上长再多的嘴,也是不敢再发半声,只好闭口,不住拿眼看着外甥,见他依旧微低着头,视线落地,也不知在想甚,不禁又是焦急,又是担心。

  “裴郎君,陛下叫你亲自说说,到底是个甚么意思?”老宫监等了片刻,也出言催促。

  “此间也无外人,陛下又是最体谅臣下的。郎君无须顾忌。”老宫监又轻声道。

  裴萧元抬起头:“陛下既问,不敢有瞒。关于此诗,臣方才已是说过,是为贺公主回朝而作。公主的高贵和美丽,世所罕见。莫说臣从前便有幸得遇公主,便是臣此前从不曾与公主谋面,今番目睹公主如此风采,必也会如朝中的不少儿郎一样,深深被公主折服,故有感而作,字字句句,皆出自臣对公主的敬慕之心。”

  这个答复,确实称得上是不卑不亢,无可指摘。

  然而老宫监一听,心便微微一跳,暗暗看了眼皇帝,果然,皇帝对他自述的这个答案显然是不满意的,脸色看起来比方才好似更差了,紧跟着,又是一句逼问:“这便罢了!方才提及的那两句呢?”

  他盯着面前的裴萧元:“裴家儿,你敢对天起誓,你在这诗里,真无半点借题发挥,表你对朕,对朝廷的不满?”

  皇帝话音落下,帐内一时再次陷入死寂。

  崔道嗣至此也终于看出来了,皇帝今晚似乎只是在拿这一首诗故意刁难外甥而已。

  他也不知外甥到底哪里得罪皇帝至此地步。这是个万一对不好便送命的问题。因多少也知外甥的脾气,唯恐他应对不妥,硬着头皮正想再开口,耳边听到外甥已经回话了。

  “臣记得臣年初在甘凉收到告身,于入京的前一夜,伯父曾与臣对谈,当时谈及陛下。”

  皇帝闻言,微微眯了眯眼。

  “伯父对臣讲,陛下在他眼中,乃是世少有的中兴之主。”

  裴萧元停了下来。

  皇帝神色蓦然凝定,眼中也掠过一抹古怪的神色,似惊诧,似意外,又似有些难以置信。

  很快,皇帝的神色恢复了,只用略带几分僵硬的语气道:“你在朕面前讲这话,是为何意?”

  “伯父在臣眼中,向来是极少出错的。他都如此认定,那么陛下的英明和睿智,自然是远胜群臣和天下芸芸众生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臣才疏识浅,偶一时兴念所动,作下这一首诗,当中到底有无陛下所指的不敬之意,臣便是自辩再多,也是无用。以陛下的智慧和眼界,观之,一目了然。故臣恳请陛下自行决断,无论陛下如何裁决,是杀是剐,臣都甘心接受。”

  裴萧元说完,双手高高举起自己的诗稿,举过头顶,作请御览状,随即低下头去。

  大帐内的气氛这下变得诡异异常。崔道嗣一边暗暗骇异于外甥的大胆包天,一边又惊奇地发现,他这个应对,竟好似戳中了皇帝的命门。

  皇帝僵得如同成了一尊石像,想发脾气,一口气又被堵在胸膛里发作不出来似的感觉。崔道嗣大气也不敢透一口。赵中芳则变了脸,斥道:“大胆裴萧元!陛下将你叫来,只是问几句诗作内涵而已,何时说要杀你剐你了?你倒好,陛下还没说什么,连把裴公的话都搬出来!陛下是中兴之主,英明之君,这还用你说?天下谁人不知!还要陛下再看你的诗,给你定罪?我看你是恃宠生骄,实在不知好歹!”

  他训斥完,双手捧起药碗,送到皇帝面前,低声劝:“陛下,药正好吃了。莫和小儿一般见识。方才公主都说了,千万勿气坏身子。陛下先吃药要紧。”

  皇帝双目鼓瞪,死死地盯着面前那还举着诗稿跪地地裴萧元。慢慢地,他接过药碗,几口喝完,丢下碗,闭了闭目,睁开眼再转向崔道嗣,语气已转为平淡:“崔卿,依你看,这些上交的诗作里,哪些算是出类拔萃之作,当中谁的最好?”

  崔道嗣感觉皇帝似是要另造话题好下台了,他正求之不得,赶忙配合,起身拿起方才选出的那些诗作,匆匆又翻了翻。这回他也不敢有私心,很快评定,以渤海小王子兰泰的诗作为第一名。

  皇帝接过兰泰的诗稿,低头看个几眼,便频频点头,面上终于也露了一丝笑意:“与朕所想一样。我朝有如此优秀的青年俊杰,虽是个外来之臣,但对公主,对朕,对朝廷的忠诚,却远胜某些自诩出身世家大族的子弟,叫朕颇为欣慰。”

  发出这句状似无心的感慨之时,皇帝是看也没看一眼裴萧元,自顾略一沉吟,又下令:“明日就叫兰泰充任朕的御前狩射官,陪在朕的左右,就当是对他作出这一首好诗的嘉奖!”

  第81章

  第二天,一个消息在行营里不胫而走,兰泰因日前所作的诗深得皇帝之心,被擢为御前射猎官。

  这是个临时官职,本身是无足轻重的,但在接下来的行猎当中,能时刻伴驾左右,为皇帝传达上令,连宰相将军也从其指挥,受其辖令,论身份的荣耀,堪称猎场之最。

  以兰泰探花之才,作诗受到皇帝青睐而得此恩遇,对此,其余人原本最多也只是羡妒而已。但是,伴此传开的另外一个消息,着实惹来了不少人的不满。

  当天,也不知是从哪传开的风声,很快,人人都说,他是要被皇帝相中做驸马了。

  这个说法乍看突然,然而仔细推敲,还是很有道理的。

  虽说在公主归朝的庆元殿夜殿上,皇帝曾公开宣称现如今暂不考虑公主婚事。但公主年纪在了,为公主长远计,爱女心切的皇帝怎可能真的一直不择驸马?而若选择驸马,考虑今上身体欠佳,公主离朝多年,如今好不容易回来,若非极端情况,皇帝怎舍得叫她远嫁?

  别的都不论,光凭这一条,阿史那王子、贺都,甚至宇文世子全都可以划走,就剩一个早已定居长安入朝为官的兰泰最符合圣心。

  所以这一天的狩猎,虽然依旧是千骑万乘,声势浩大,贺都、宇文峙等人也带着各自的卫部儿郎行猎,比起昨日牛刀小试,今天更是竞逐行猎,弓不虚发,箭不妄射,收获丰硕。但,一天下来,所有人当中,真正出风头的,反而是始终伴驾在皇帝身边,并未参与狩猎的渤海王子兰泰。

  而让兰泰风头达到顶峰的,是在白天狩猎结束后,例行向皇帝献示所得的环节。当时皇帝在近臣的陪伴下,正饶有兴味地观看着几头白天猎得的稀罕猎物。当中有一熊罴,乃是群猎所得,体型巨硕无比,直立起来高过人顶,筋力骁壮,竟突然挣脱出铁笼,随即在场中撕咬走突。几十名在近旁的卫兵立刻举着刀戟上前再次围捕,然而因为事发突然,组织散乱,非但不能毙它,不少人反而被它的利爪所伤,皮开肉绽,流血不止。

  附近的郎卫官们见状,跟着纷纷也有所动作。承平、宇文峙等人朝着野熊连发多箭。承平射中野熊胸腹,宇文峙射中野熊胸颈。然而这头大熊罴的皮毛粗厚如墙,寻常箭簇之伤,如何能阻挡它的攻势?

  贺都在大熊的对面,一箭中眼,令其当场狂嗥不止,但依旧没能将其射倒,反而惹得它凶性大发,拖着一路滴滴答答的污血,朝着场中最显眼的皇帝奔来。

  皇帝当时骑在马上,韩克让就在近旁,冲到皇帝身前,拔刀亲自护住御驾,又指挥卫兵层层围护在外,将皇帝保在中间,随即后撤。

  然而这熊罴骁悍异常,转眼间,竟叫它冲破了最外的刀剑之阵,将一众卫兵撕咬得得人仰马翻,场面一时乱成一团。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从皇帝身边飞身而上,拔刀挡在一名受伤倒地的卫兵身前,迎着拍下熊掌的熊罴猛地挥刀,一刀斩断半只熊掌,霎时污血纷扬,熊罴红着剩下的一只独眼,改了目标,恶狠狠地冲向这个刚正面伤了自己的人。

  此人便是兰泰。在成功地将熊罴的攻击吸引到自己身上后,他迅速脱离皇帝所在的位置,奔到场外的一片空旷之地。熊罴在后吼叫着狂追。此时贺都、承平、宇文峙也纷纷跟上,四人持刀的持刀,握剑的握剑,经过一番精彩绝伦的搏斗,终于合力杀死这只熊罴。

  虽然遭遇了一场意外的虚惊,但皇帝的心情,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愈发兴致勃勃,他命人安抚受伤的卫兵,令先回行宫休养,又召见四勇士,叫随行的宫廷画师宋伯康画下他们勇格恶熊的场景,以嘉奖四人临危不惧齐心护驾的忠诚举动。

  尤其是兰泰,关键时刻冲上去引走熊罴,成为了全场注目的焦点,皇帝对他也极是关照,得知他的手臂在与熊罴的搏斗中被抓伤,亲自询问伤情,并命太医施药。

  当夜的行营乐宴上,皇帝为傍晚参与格兽救驾的四人各赐下金玉腰带一条、美酒一斛。又命四人所在的各卫大将军也出来,一同赐饮美酒。其中兰泰更是额外得封官职,命擢入中书省,任通事舍人之职。

  这个官职六品,在京中远算不上显耀,然而对于青年官员而言,却是一个难得的能够接近实际政务的实位。倘真有才干,在这个位置上历练过后,将来入台登阁,绝非痴想。

  兰泰自己显然也是受宠若惊,急忙谢恩。

  皇帝笑道:“你虽来自渤海,但既已得进士出身,那便是我朝的官员,无分内外,你的才学想必也是能胜任此位的,所缺者,不过是阅历而已。且朕看你这几日的表现,无论是胆气、忠诚,也无不出众,故擢你担任此职,一是才尽其用,二来……”

  皇帝顿了一下,目光微烁,扫过周围参宴的诸多臣僚,提高声量。

  “朕也是要叫更多的人知晓,朕的一切思量,皆是出于对国家的长久算计。故量才用人,不拘一格。尔等只要有才,效力朕,报于朝廷,便皆可得到擢升重用!”

  皇帝话音落下,行营的宴场里爆发出一阵夹杂着万岁山呼的欢声。兰泰惊喜不已,望一眼远处公主住的那顶玉帐,随即再次下拜。此刻他心中唯一的遗憾,便是今夜公主没能再次露脸,不曾参与这里的欢宴,没能叫她看到自己如此荣耀的一刻。

  至于贺都等人,虽心中各自暗怀或嫉或羡或是不服的念头,但表面也都一起谢恩。

  此时那些藩夷君长也领着身边之人纷纷出来,向着皇帝跪拜敬酒,以表敬服之意,场中的气氛,更是因此而被推向高潮,真真可谓是四方一堂,上下欢洽。

  在今夜如此欢欣的气氛下,相比于天下第一得意人兰泰,全场最倒霉的失意人,毋庸置疑,自然是裴萧元了。

  韩克让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何自己的这个下属,一夜之间,就从满朝人眼里原本最有可能做成天家娇客的子弟,沦落成了如此一个无人留意的存在。

  今夜,各卫出来的最出色的四个年轻子弟,正在场中受着皇帝的嘉奖,享受着无上的荣光,而自己原本寄予厚望的那个人,却又在外面,主动接替一名白天被熊罴抓伤的金吾军官,在安排今夜值岗的事。

  不止如此,昨晚他被皇帝叫去,韩克让也是知道的。凭了自己的脸面,韩克让终于从杨在恩的口中打探到,好像是因他做的诗不合圣人心意,圣人发了一通的火。

  种种事,叫韩克让对自己这个下属颇感失望,此事本不欲再多管,免得自己再生闷气,但是目睹今夜那几个跟随下属一同受到嘉奖的各卫上司,如范希明等,全是他的老熟人,个个意气风发,他的心里未免发酸,忍无可忍之下,命人再去将裴萧元叫来,自己等他在宴场的隅角里,见到人,开口便道:“你到底有何难处,或是哪里不行,你告诉我,老韩我能帮就帮,一定替你想办法解决!公主生得如此花容月貌,性情又是一等一的好,还是你的老相识,眼看就要被人夺走!你不心疼,我替你疼!你真甘心就这么认输,将公主拱手让人?”

  他正苦口婆心地劝着下属,忽然停了下来。

  从远处行宫的方向,正快马行来几人。当先那人风尘仆仆,正是昨日出发时因犯急病而留在行宫并未随驾同来狩猎的冯贞平。

  此刻他却不知何故赶来,下马,穿过喧笑阵阵的热闹宴场,快步来到皇帝座前,行拜礼后,趋身来到皇帝身边,也不知他低声说了什么,原本正在与身畔几名酋王在谈笑的皇帝顿了一顿。

  距离有些远,加上天黑,全靠火杖照明,故皇帝的神色看得并不十分清楚。但依稀还是能见,皇帝在短暂凝定过后,很快恢复如常,继续与身边人谈笑了几句,片刻后,才似借故起了身,往御帐去。冯贞平紧步跟上。

  “冯贞平突然过来作甚?”韩克让立刻变得警觉起来。

  “你随我过去,以备陛下传唤!”韩克让低声吩咐。

  裴萧元早也将方才的一幕收入眼中,夜色中,目光微烁。他什么也没说,迈步跟了上去。

  今夜絮雨并未参宴,她留在自己的帐中,坐在一张案后,就着明亮的银烛,低头执笔,慢慢地绘着一副反映御驾狩猎的画作。

  在她公主身份公开后,此行同来的宋伯康等人自然惊骇不已。过后,絮雨私下见了他们一回,叫他们不必过于拘礼,称往后,自己仍是直院一员。众人欣喜不已,口中也都称是,但怎么可能真的敢再如从前那样和她相处。絮雨心里明白,接见过后,知他们此行作画任务繁重,便提出由自己画这一幅御驾狩猎图。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