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怪物安保公司 第635章:与神同行

《怪物安保公司》第635章:与神同行

作者:诸葛婉君 字数:3737 书籍:怪物安保公司

  刘知易在一个哀婉的哭声中醒来,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四十出头的端庄妇人。

  “母亲!”

  刘知易喊了一声,这妇人是他的母亲刘姜氏。

  妇人哭声戛然而止,一副不敢相信的模样:

  “二郎,你醒了?”

  刘知易脑子一片混乱,奇怪的问道:“母亲,我怎么了?”

  刘姜氏眼泪还没干,口气却露出欣喜:“二郎,你被那杀千刀的刺客砍了一刀,大夫说你活不了,总算醒了,回头找那庸医算账去。”

  记忆涌入脑海,刘知易想起他是去凑热闹看御林军迎接那个名满天下的大宗师徐谦,结果作为囚车的御驾在春风亭被刺客截杀,他很倒霉的被波及了。刘知易想起自己晕倒前,看到那两道一纵一横的匹练。那是高手出的刀!

  “后来怎么样了?刺客被抓到了吗?谁敢刺杀徐太傅啊?”

  徐谦名满天下,是当今文坛魁首,这样的人谁敢去杀他?

  “刺杀?二郎,你糊涂了,那是有人劫囚车,御林军死伤无算,徐谦那贼囚被劫走了。”

  母亲满脸恼怒,似乎对这件事十分恼火。

  “劫囚?谁说的。”

  刘知易疑惑。徐谦名义上是囚犯,九大节度使联名告状,就是皇帝也不能不做个样子。实际上,徐谦却是要入朝做大佬的,皇帝亲自下诏将徐谦押解到京城审理,肯定审不出什么结果,然后徐谦入朝,抗击魏无暇。可谓是前途一片大好,这种情况下,徐谦的人怎么可能劫囚?

  母亲哼道:“曹侍郎说是劫囚,三品刑部侍郎还能弄错?”

  曹侍郎?那个刑部派去押解徐谦的官员。

  刘知易心里立刻浮现出对这个曹侍郎的记忆,他记得很清楚,当日车驾遇袭的时候,慌乱中父兄喊的是“有刺客”“护驾”,曹侍郎却喊着“有人劫囚”,这是两种心态。全天下人都认定,徐谦进京是有大用,根本用不着逃,皇帝派人迎接,沿路府兵护送,都是在保护徐谦,所有人都担心魏太师会在途中对徐太傅下手。可没想到到了京师眼皮子底下出现杀手袭击,此时正常人本能应该认定这是政敌要刺杀徐谦,可曹侍郎第一反应却是劫囚。

  这个侍郎有问题!

  刘知易稍一思考,就觉得不对劲。

  虽然后来大家发现徐谦确实被劫走,但曹侍郎怎么事前就能确定来人不是刺杀,而是劫囚,除非他未卜先知,否则绝不会断言是劫囚。

  徐谦自己人劫囚车是多此一举,那么劫走徐谦的是谁呢?

  魏无暇!

  刘知易脑中闪过这个名字。当朝太师,太后亲弟,皇帝娘舅的魏太师。徐谦无法入朝,对这个人最有利。他可以继续权倾朝野,无人制衡。

  这么一想,一切都解释的通了。曹侍郎为什么能未卜先知知道是劫囚而不是刺杀,是因为他提前就知道会发生这件事,因为这件事是魏无暇安排的,他是魏无暇的人,甚至是魏无暇派去执行这件事的马前卒。

  只是刘知易有一个很大的疑惑,因为徐谦是重犯,刑部侍郎亲自押解,走失了重犯,刑部曹侍郎要负最大的责任。难道他是一个死士,愿意为了魏无暇的计划赴死?

  一旦这件事被定性为劫囚,徐谦会被认为畏罪潜逃,半生英名不保。除非徐谦能再次出现,给自己翻案,既然魏无暇能在众目睽睽,御林军和府兵的严密押送下劫走徐谦,怎么可能让他再次出现,恐怕现在已经在某个无人的犄角旮旯里,把徐谦处理掉了,世界上已经没有了徐谦这个人。

  接下来,徐谦劫囚案就成了铁案,之后曹侍郎会负主要责任,连带着……

  想到这里,刘知易神色一变。他父兄负责押送囚犯,结果囚犯被人劫走,按照朝廷律法,走失要犯是要砍头的,弄不好还要连坐!

  难道父兄?

  忙问道:“爹和大哥呢?”

  一提父亲和兄长,母亲突然又哭了起来:“二郎。你爹和大哥都被关起来了,你快想想办法!”

  刘知易皱起眉头,果然如此。脑子里快速回忆相关法律,大夏律例规定,丢失押解的重犯,主官流徙三千里,不不不,父亲当日带领春风亭府兵押送,适用的还是军法,更严一等,直接杀头,不过父亲不是主官,不会牵连家人,不然母亲也不可能还在这里?

  不对,即便父亲不是主官,会不会牵连家人,这得三法司说了算,母亲此时应该被收监,为什么没有呢?

  “娘,他们没对你怎么样吧?”

  刘知易问道。

  母亲咬牙切齿:“你爹把家产都给了曹侍郎,才网开一面,许我留下照顾你。可你爹和大哥该怎么办啊?二郎你快想想办法。”

  看似合理,曹侍郎收受贿赂,所以网开一面,允许不应被牵连的母亲和刘知易两人在外。曹侍郎是刑部侍郎,肯定懂法。但问题是,曹侍郎才是这次负责押送的主犯,一路将徐谦从大漠押送到京城,他罪责难逃,还有心情收受贿赂?

  除非他能确定自己逃脱罪责,至少是保住性命。或者这么做是别有用意!

  如果我是曹侍郎,为什么要这么做?

  刘知易转换思路,思考曹侍郎的行为。

  如果没猜错,这次事件是一场阴谋。牵扯之大,以前想都不敢想。

  阴谋设计者,最大可能是当朝太师魏无暇。负责押送徐谦一路南下的曹侍郎应该是阴谋执行人。从北方草原到夏京腹地,数千里地,曹侍郎有无数次机会,可以悄无声息在荒郊野岭处理徐谦。偏偏放到夏京城边,在春风亭,在京师许多官员、在御林军,在太学生,在老百姓的眼皮子底下动手。有这么多人见证,让外人以为徐谦被人劫走是畏罪潜逃。这比在某个深山老林中结果徐谦要好很多,如果徐谦死的不明不白,曹侍郎要背负全部罪名,如果能定徐谦一个畏罪潜逃,曹侍郎就是失职,如果运作的好,顶多被革职,性命无忧。

  曹侍郎真的愿意被革职,牺牲自己的政治前途?

  所以他选择挣扎一下,一边一口咬定徐谦是畏罪潜逃,一边将刘大刀父子收押,之后他会怎么做?

  作为主官,丢失押送的囚犯,肯定要负首责,除非有人罪责别他还大!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曹侍郎负主要责任,刘大刀和刘知难父子负次要责任,按照大夏律法,曹侍郎最轻会革职流放,最重会满门抄斩,刘氏父子最轻流放,最重杀头。

  按照大夏官场的黑暗,曹侍郎如果要脱罪,必须把责任都甩出去,尽可能让他无辜,让别人替他担更多罪责。很显然,再没人比刘氏父子更适合背这个锅了,怎么操作刘知易都能想到,抹黑刘氏父子勾结劫犯,里应外合劫走要犯,这样刘氏父子就比曹侍郎的罪行更重。曹侍郎的罪行就从失职下降为失察,会显得更加无辜。如果他能将刘氏父子抓捕归案,还能将功补过,从轻处理。

  一切仅凭猜测,刘知易不敢保证事实如此。即便曹侍郎这种人不推诿责任,刘家这次也遭逢大难,走失徐谦这样的大人物,不是一个小小的厅长之家能承担的。

  “娘,你能想办法见到爹和大哥吗?”

  母亲点点头:“他们就关在西厢房,我刚才还去送过饭,曹侍郎通融的。”

  是通融,还是纵容?

  刘知易深表怀疑。刘家一家四口,男主人刘大刀收押,长子刘知难收押,次子刘知易负伤,允许在家养伤,女主人是妇人,不但没有收押,还允许她照顾小儿子,允许她给丈夫、长子送饭,随时探望。曹侍郎真的是一个只要给钱,什么都愿意干的人?哪怕他自己性命不保,临死也要捞钱?收钱还认真办事,给人提供方便,职业操守一流!

  要么就是有阴谋。曹侍郎有意纵容刘家人保持联系,不怕刘家人串通逃跑?或许这正是目的,就是要纵容刘家人商量好,然后畏罪潜逃。这样就能将所有责任推到刘家父子身上,加以引导,外人很容易联想到,刘家父子先通徐谦党羽,里应外合劫了徐谦的囚车,所以才会畏罪潜逃。

  到底是不是这样,刘知易又详细问了母亲一些情况,就基本确定了。

  案件发生后,曹侍郎跟御林军统领商议,将御林军全都派出去搜捕徐谦党羽。看管刘家父子的只有曹侍郎身边几个刑部差役。

  刘家父子可是武夫,尤其是刘大刀,不但是武举人,还上过战场,岂是区区几个差役能看得住的。守卫已经不力,又纵容刘家人相互走动,难道是怕他们无法达成一致,不能一起逃跑吗?

  逃?还是不逃?这是个问题!

  逃,九死一生。假如曹侍郎已经安排好了一切,这边刘氏父子刚刚逃出去,马上杀手就会尾随而至,杀人灭口。

  不逃,十死无生。最坏的结果,刘家父子被带去夏京收押,在昭狱里被曹侍郎的人炮制,背下所有的罪名,最后满门抄斩。最好的结果,曹侍郎有担当,不下黑手,承担应有的罪责,即便这样,刘大刀依然负有押送之责,砍头示众是跑不了的,刘知难有连带责任,会被流放充军。

  逃或不逃,都没好下场,这是绝境!

  一时间,刘知易也想不出能有什么办法逃出绝境。

  借口饿了,让母亲弄点吃的,支走母亲后,闭门深思。

  母亲刘姜氏很快端来一碗热汤面,打断了刘知易的思考。

  母亲纤细的手指烫的通红,一个劲抱怨御林军不讲理,把丫鬟都扣了。

  刘知易心中叹息一声,好日子要到头了。母亲这个两手不沾阳春水的幸福女人,恐怕以后要吃很多苦。

  母亲做的面条味道很一般,母亲就这水平,还不敢说。

  吃完一碗面后,刘知易语重心长的说道:“娘。你让爹和大哥带你逃吧!”

  “你这孩子,说什么胡话呢,你爹和大哥都被关着,怎么逃?再说,能往哪里逃?家业都在这里,这一逃,可什么都没有了。”

  妇人之见!

  刘知易暗叹,都什么时候了,还想着家业。

  大喊一声:“娘。你听我说,带爹和大哥来见我,如此如此……”

  跟母亲交代了一番,母亲带着狐疑的神色走了。

  过了片刻,沉重且杂乱的脚步声传来,几个人匆匆走进屋内。

  一个声音焦急的喊着:“二郎。爹来了!”

  另一个声音道:“二弟。你可不能死啊!”

  母亲嗔道:“胡说什么呢!”

  来人是刘知易的父亲和兄长,两个身高一米八以上的魁梧壮汉。浓眉大眼,一脸焦急。母亲跟在身后走了进来。

  看到刘知易睁着眼睛,刘大刀长舒一口气憨笑道:“你被贼人刀气所伤,那狗大夫说刀气伤了五脏,活不过今夜!好了,你总算醒了。妈的,真是庸医,回头拆他招牌。”

  大哥刘知难突然惊呼一声:“啊——”

  几人都看向他,刘知难咽了口唾沫:“二郎。你这不会是回光返照吧?”

  母亲这次没责怪,直接扇了一巴掌。

  刘大刀也瞪了一眼大儿子,但神色凝重起来,贴近床前,伸手握住刘知易手腕。

  刘知易顿时惊叫起来,豆大的汗水从额头渗出。

  见儿子如此,刘大刀连忙收回手,惊呼:“二郎,你没事吧?”

  快被你的真气弄死了!

  刘知易心中暗骂,老爹的真气粗糙,在他体内乱窜,他现在的身体哪里受得了?

  刘大刀浑然不知自己做了错事,叹息一声:“经脉寸断!练不成武了。”

  刘知易不由吐槽,都啥时候了,这武夫脑子里还装着这种事。

  喘息了半天,刘知易终于能开口说好:“爹,准备一下,跑吧。”

  刘大刀一愣:“跑?往哪里跑!咱家几代家业都在这里。”

  跟母亲一样,他也放不下家业。

  刘知易道:“家业重要,还是命重要!”

  刘大刀认真想着,许久才露出一种‘成年人都要’的贪婪神色,说道:“都重要!”

  刘知易逼他:“必须选一个。是要家业还是要命?”

  刘大刀仿佛被抽干了力气,声音低沉:“当然是命,命没了,家业咋守得住!”

  刘知易道:“这就对了。快收拾一下,带母亲、兄长一起跑。”

  刘大刀还是摇头:“跑了,就是畏罪潜逃,罪加一等!”

  刘知易道:“就算不跑,也是死罪。”

  刘大刀沉默了片刻,他是亭长,一些基本的律法他是懂得,只是没想过,现在一想还真是。

  刘大刀依然摇头:“那也不能跑。敢作敢当,我弄丢了要犯,罪责难逃,大不了一死。”

  刘知易反问:“那大哥呢?”

  刘大刀皱眉:“不该带你大哥一起去的,是我害了你大哥。”

  刘大刀带着长子,目的是把长子捧到官面上,日后好继承他的亭长之位。老刘家早就把春风亭亭长看成了自家的家业。

  大哥刘知难闷哼一声:“我也一样,好汉做事好汉当,我跟爹一起扛。”

  刘大刀面色感动,拍着大儿子的肩膀,仿佛在说“真是爹的好儿子。”

  这俩武夫!

  刘知易无奈:“爹。你会被砍头的。”

  刘大刀哼了一声,仿佛在说“老子不怕。”

  刘知易又道:“大哥会被流放的。”

  刘大刀和刘知难一起闷哼,仿佛在说“死都不怕还怕流放?”

  刘知易再道:“你老婆要被卖到教坊司的!”

  刘大刀这次“嗯?”,接着大声道:“这不行!”

  杀头不怕,儿子流放不怕,但卖他老婆就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