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两京记事 第11章 北伐(完)

《两京记事》第11章 北伐(完)

作者:雒邑鸣鸾 字数:3044 书籍:两京记事

  纳兰珠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作为此次的功臣,虽然目的不是为了大齐,但到底对齐军帮助良多,王媛也不至于吞了她的功劳,自是如实上报,她现在还在她的府邸,除了不能自由活动,一应待遇可以说是这次的俘虏里面最好的,甚至还有冰块。

  见王媛来了,纳兰珠连看都不看她一眼,王媛骗了她,她们根本不可能让她再去中都,去亲眼见证纳兰平的死亡。

  “纳兰平要死了。”

  王媛顺着纳兰珠的目光看向窗外的柳树,“我让人在中都的各方势力中散布了不同的消息,现在的中都可谓是一片混乱,太子想要杀了耶律萌挣一个救驾之功,最好再趁乱弄死耶律齐自己登基为帝,裴满氏想要杀了耶律齐和太子再扶持一个不受宠的皇子上台,由自己的族长摄政,至于耶律齐,不知道他收到自己最宠爱的小儿子和自己最信任的臣子联合起来通敌叛国的消息之后还会不会保持冷静。”

  “你答应过我不会伤害淑华母子。”纳兰珠怒视王媛,眼中的恨意让王媛觉得自己像话本里面欺压主角的反派角色。

  不不不,这都是错觉,像她这样的怎么着也能混个一心为国的孤胆忠臣吧。

  “答应你的是许舜华不是我王媛,很何况,我可没有伤害他们,是他们父子之间没有足够的信任,与我何干。”王媛冷笑道,“你信不信如果有人对我们陛下说燕王要谋逆,陛下非但不会相信还会处罚挑拨离间的那个人。”

  活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么天真,难怪连个孩子都保护不了。

  “我若是你,当初那个孩子被纳兰平发现之后我就把那孩子大张旗鼓的交给纳兰平照顾,只要纳兰平还想在华洲立足,他就必须照顾好那个孩子,不然一旦被有心之人利用,只会给敌人以可乘之机,进而逼迫着耶律齐将他免职,他把耶律齐奉为神明,怎么会容忍因为自己的失误拖耶律齐的后腿。”

  王媛嘲讽道,就好像她明知道陈皇后把龙凤胎接到宫里照顾不只是调养身体那么简单,她还是大大方方地把孩子送进了宫,因为她知道,陈皇后就算是为了以后的谋划也会对两个孩子尽心尽力,更何况大郎要随她姓王,是她这一支王氏的嗣子,日后对大娘只有助力没有威胁,当然要倾尽所有的培养两个孩子。

  纳兰珠最近的情绪稳定了许多,就算被王媛这样刺激也没有生气,只是淡淡的扫了她一眼,说道:“你来找我就是为了落井下石?”

  “……”

  自然不是。

  “我来是想问问你,你以后打算怎么办,是想要继续留在华州还是迁到关内,毕竟你帮了我们这么大的忙,你以后的生活我大齐朝廷会负责的。”

  “不必了。”纳兰珠回绝了王媛的好意,“我还挺喜欢你的,记得替我照顾好穆都儿。”

  什么穆都儿?

  王媛还没来得及问就被纳兰珠推出了房间,门外站岗的女兵连忙扶住王媛,“王博士可需我们帮忙?”

  “不必了,”王媛盯着房门,好大一会才移开视线,离开之前仔细叮嘱两个女兵,“你们这几日辛苦一些,多注意着她的动静,她已经彻底疯了,别让她伤了你们。”

  “诺。”

  照顾好穆都儿?

  她为什么会觉得自己知道她那侄孙子的消息,或许刘帅会知道?

  谁知道呢。

  就算知道刘帅也不会告诉她的,毕竟只是一个俘虏罢了,怎么能劳动大齐地位最高的一批将领。

  王媛摇着头回了齐军驻扎的营地,华州是重镇,留守的将士足有万人。

  毕竟华州的守军是投降,虽然被齐军缴了兵器却仍有反抗之力,万一辽军反水把刘帅北伐的队伍困到辽国境内来个关门打狗就有意思了。

  “赵火长,今天吃什么呀。”王媛趁着军中的人都忙着把辽军打散送回北境修筑边防工事,偷偷溜到了后勤的厨房,刚想趁着熟人在吃个馒头就被赵火长制止了,“王博士要是饿了我给您做碗汤饼,那个馒头给是辽人的,您可不能吃。”

  王媛听话的收回手,对着赵火长露出了一个我懂的表情。

  馒头陷里是不是有料,王媛眨了眨眼。

  赵火长深沉的点了点头。

  说实话他们火头军的压力很大啊,每次给敌军做饭都要往里面加料,赵火长甚至觉得自己退伍之后能找个荒山野岭开家黑店。

  当然这事只是战友之间的玩笑话,像他们这样在军中多年的老兵就算真的退伍了也不可能落到开黑店的地步,齐国的军制承自前晋,早些年国家穷的揭不开锅的时候都没短了退伍士兵的补贴,这些年眼看着都喘过来气了还能亏待他们不成。

  给辽军的饭菜里面加的也不是什么毒药,就是一些蒙汗药,吃了之后会昏昏欲睡浑身无力,也是为了防止辽人哗变,不让他们有机会逃出军营。

  赵火长一边看着锅一边和王媛闲聊,“方才听几个先锋军小子说王爷去寻您去了,您可见到王爷了?”

  “他去寻我了?”王媛先是一喜,随即便想到了先锋军修整的时候自己正在纳兰珠那里,不觉有些遗憾,“许是错过了吧,他怎么跑到前锋了。”王媛问道,当初不是说他那一队人会在右路军吗?

  难道他离开的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

  火头军不愧是军中消息最灵通的地方,赵火长很快就给出了答案,“听说是因为周王爷闹着非要去右路军。”

  周王兄啊,要是别人王媛说不定还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有什么阴谋,要是周王兄她就不担心了。

  毕竟周王兄的封地就在右路军行军的路线上。

  按照本朝的习惯,皇子和公主的封地一般在十岁的时候确定下来,周王兄生的不巧,是陛下登基之后第一个划封地的皇子,陛下为了表示自己北伐辽国收复失地的决心,就把周王的封地划到了薄州的州府。

  以致于周王兄去年就藩的时候连个去的地方都没有,一气之下带着王妃和孩子跑到北境投靠陈国公了。

  实在是让人唏嘘。

  这场准备了十四年的战争结束的很快,因为辽国国内混乱的政治局势,齐军并没有遇到太大的抵抗,所有的俘虏的待遇都差不多,修路或者修复城墙,繁复的夯土工作会大量的消耗他们的体力,长期繁重的体力劳动也能磨平他们的锐气,这足以保证他们在服役三年之后不会聚众造反。

  短短两个月就把北部边境恢复到晋时的三分之二,足以称得上不世之功,按例当举行献俘典礼,陈国公从反抗激烈的几个城池中挑出了一百多人准备带回金陵参加献俘典礼。

  献俘典礼对于敌人来说是一种侮辱,自然不会让那些主动投降或者象征反抗的人来参加,性格温顺不能四处冲撞,俘虏的相貌不能太过丑陋,若是惊了圣驾就不好了。

  陈国公按照这个标准挑挑拣拣十几天才带着燕王夫妇和周王南下。

  宣武帝也不催,只是在陈国公的到达金陵的时候与陈皇后一起出城十里迎接大军凯旋。

  君臣二人在城外半真半假的抱头痛哭,一个说着愧对陛下信任直到现在才夺回薄州,一个说着薄州大捷足以告慰高祖皇帝和孝武皇后在天之灵,就连陈皇后也很在一边抹眼泪,周王与燕王兄弟二人对视一眼,猛的掐了一把大腿,眼睛瞬间红了,陈皇后掐着时间劝了宣武帝两句,在不进城就要误了吉时了。

  接风宴在紫光阁举行,这种的面上的大宴总是十分无趣,毕竟没有几个人敢在领导面前狂吃,白白浪费了名贵的厨艺。往往到了最后菜没吃多少,酒倒是灌了一肚子。

  今天反倒会好一点,因为他们最大的领导宣武帝高兴啊,最先破坏规矩的是宣武帝,一连灌了两杯酒让指挥乐队的礼官险些出错,后来见宣武帝彻底放飞自我,礼官干脆换了一首战歌,气势雄浑的乐声一起宣武帝彻底坐不住了,吃什么,起来嗨!

  顶头上司都下场了下面的官员还能坐的住吗?当然不能,反正大家高兴,那就起来跳呗,反正这种场合谁不会跳谁尴尬,蹈舞礼都不会,一看就是当年入职培训没有好好学。

  蹈舞礼出自周礼,本是臣子面君时行的礼节,后来在晋宣宗时被歪成了大型舞会,一般在大型宴会上才会用到,君臣共舞以祭天地鬼神,年老体衰跳不了也没事,伴个奏也不算失礼,再不济打个拍子也是可以的,有些职位较低坐到大殿角落的也可以趁机摸鱼多吃几口菜。

  总是这是一个老少皆宜,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礼节,大多数臣子都不介意陪着陛下跳一会,毕竟打了胜仗高兴。

  王媛被怀宁公主拉去跳舞了,惨遭抛弃的萧绍拣了个琵琶跑到怀宁公主的驸马身边骚扰自己的姐夫,收获了吴英的白眼一枚,有本事把你媳妇抢回来啊,在我这捣乱有什么用。

  好好一场接风宴被宣武帝搅成了大型酒后蹦迪现场,跳嗨了的大臣踩着鼓点被宫人送出了宫,抱着柱子吐槽自己这些年有多辛苦的宣武帝在周王和萧绍习以为常的眼神中被陈皇后敲晕扛回了寝宫,吴英扶着微醺的怀宁公主向两人告辞,王媛醉的狠些,捧着萧绍的脸傻笑,趁着萧绍向周王告辞的时候在萧绍脸上啃了一口,萧绍的脸瞬间红了,手忙脚乱的向周王行了礼抱起王媛就往外跑,完全没有注意到周王一言难尽的表情。

  你脸上还有牙印啊四弟。

  “周王殿下,你要在宫中留宿吗?”一个宫女忍着笑问道。

  “留!”为什么不留,一个个光天化日之下举止亲密,欺负他王妃不在金陵是吗?

  一群回家照顾媳妇的傻子,他可以宫里玩侄女和弟弟,周王报复性的想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