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第三百五十五章 比文招亲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第三百五十五章 比文招亲

作者:七屋屈 字数:2879 书籍: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那姑娘年方十八左右,一头乌黑的秀发在头顶简单的扎了两个山丘,然后从两鬓脑后披洒向两肩,一看就是个未出阁的闺女。只是描了眉,并无粉黛浓妆,两片红唇由自然的白嫩脸颊映衬着夺目而出。两只纤纤玉手,轻轻地端在腰间,莲步轻移。与丫鬟顾盼交谈之间,显得雍雅而自然。

  皇上看到拿姑娘之后,便再也转不开眼睛,去对比她的丫鬟了。

  远远地听见丫鬟对那姑娘说:“小姐,此番折返回去,无异于自投罗网呀!”

  那个小姐边走边说:“家人攸关,由不得我再任性了。”

  “可是……这样的话,小姐你不就……”

  “这是我的命吧!回了苏州再说吧……”

  小姐和丫鬟上了马车,马车周围也并骑着四匹马。一个壮汉见小姐上了车,吆喝一声,一车四马便向南出城而去。

  皇上恋恋不舍的放下帘子,心道:“这么好的姑娘,不知要去面对什么样的险恶呢?可惜了一面之缘啊!”

  屈平没注意皇上看到什么,向前面驾车的陈冲喊道:“出发!扬州!”

  宿州东南五百里就是扬州,即便一路风景旖旎,且走且停,但皇上却兴致盎然,心思早就随那位姑娘去了苏州。

  扬州兴盛最旺盛的时代要远溯到唐朝,素有“扬一益二”之称,作为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中心,正是“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自古承载了许多历史文化的印迹,或生于扬州或仕于扬州的,光宋朝至如今便有苏轼、欧阳修、秦观等文坛大拿。什么“烟花三月下扬州”、“十年一觉扬州梦”、“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简直数不胜数。

  但是皇上在扬州人在心不在的游玩了两天,便待不下去了。

  皇上脑海里、梦里,仿佛都是那个姑娘的影子,挥之不去。甚至梦见那姑娘受难,自己化身英雄拔刀相助,终于救她出水火,然后逍遥于山水间。

  皇上百无聊赖,喊着出发去下一站。

  “直接去苏州吧!‘苏湖熟、天下足’,朕已经忍不住要看看朕的粮仓了!”皇上急不可耐道。心里想着,再晚了,只怕姑娘真的要葬送虎口了!

  屈平奇怪道:“不去江宁府吗?”

  “去江宁,又要折一个‘之’字形,费时费力!”

  屈平仔细看着皇上的神情,说:“老板这几日兴致不高啊,在下难免有理由怀疑,老板你有藏着什么心事?”

  皇上假装没事的笑道:“朕的心事就是天下太平!”

  “我怎么觉着有点像青春期的娇羞?”屈平道。

  “什么青春期?”皇上表示不解,没听过这个词。

  “就是人不风流枉少年的时期。”

  “不懂你在说什么。圣意你也敢胡乱揣测,小心朕治你不敬之罪!”皇上吓唬道。

  李彩莲说:“皇上要是有什么心事,一定要跟臣等说啊,说不定我们还能帮上忙呢!”

  皇上虎着脸说:“你也跟着起哄!”

  皇上的颜面可是不容亵渎的。屈平道:“既然议程有变,我们也要完善一下后面的安保措施。”

  “是!”李彩莲道,“我会尽快通知苏州的人员。”

  皇上有那么一会儿,想让李彩莲帮忙调查一下那个姑娘,可是自己也没有什么头绪,便只好作罢。总不能把近期每个进入苏州的姑娘都调查一遍吧?

  皇上心中微苦,暗叹:“还有可能吗?……可是万一姑娘已有许配,那自己总不能仗着皇帝的身份,强取豪夺吧?”

  苏州水多敲多,唐代曾有“红栏三百九十桥”,到了漕运技术更加发达的宋代,各种桥梁水道只多不少,可谓“家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

  众人进了城,在客栈安顿好了车马,皇上便迫不及待地拉着大家上街游荡,他还幻想着与那位绿衣姑娘呢。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难怪太上皇他老人家会想在在杭州享清福!”屈平流连于城里的小桥流水间,感叹道。

  皇上的目光如电,仔细在亭榭楼台间寻找着,一面吟说:“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陈冲拍马屁道:“老板好诗情,出口便是一首绝妙之作!”

  “叫你平日多读书!这可不是我的作品!”皇上说。

  陈冲马匹没排队,讪讪地补充道:“从您口中念出,大大地升华了这首词的意境,难怪我会误会!”

  李彩莲笑道:“这就是你这么些年苦心造诣的新技能吗?”

  众人哈哈起哄笑着。五号

  这时,许多三五成群的急哄哄地往前面跑去,看年纪,都是些中青年的男性,也不乏一些女人和老年男子。

  皇上众人初到此地,不知他们所谓何事。

  屈平拉着经过身边的一位年轻汉子,道:“不好意思,敢问大家这么赶什么热闹呢?”

  年轻汉子用力甩开手臂,回说了一句:“孟家要比文招亲,去晚了就没机会了!”话还没说完,人已经到了三五米之外了。

  李彩莲自言自语说:“这孟家的姑娘这么抢手吗,这么多人赶着去,也不像是凑热闹的啊?”

  皇上道:“比武招亲我倒是听过很多回,比文招亲还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老板说的对极了,可不就是大姑娘要准备坐花轿吗?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屈平饶有兴致地说。

  皇上回视了身后众人,说:“去吧,大家都是有家有室之人,也只能看热闹了!”

  陈冲四年前就已经和秦蓁蓁成亲,当下十二人中,皇上忽略了四个禁卫兵,因此这样说。

  看热闹是人的天性,十二人团队跟随着人流,不疾不徐地往目的地赶去。

  苏州城中孟府大门之外,临时搭建了一座三尺高台,大红的地毯铺在擂台上,背靠孟府的一侧高挂着四个夺目的红字——比文招亲。

  横幅下面,当中坐着平江府知府钱大人(苏州正是平江路路府所在),右手边是孟府老爷孟知劲,左手边是苏州知州苏大人,左右再往旁,另各有三人,都是学究和商贾身份。

  一行九人,两位大人一身官服,孟知劲及他右手边三人都是商贾员外装扮,苏大人左手边则是学究衣着。

  擂台右前角是一道供人上下的梯子,经梯子上了擂台,当先摆着一张桌椅,上面铺着笔墨纸砚,苏州衙门的师爷今日也来赚外快,帮着登记应招比试的名字。

  师爷身后还有一个封闭小隔间,不知道作什么用。

  擂台下面,坐着几排人,都是苏州城里的官家、商贾、学士等名人。

  孟知劲见台下的观众都汇聚的水泄不通了,该来的和不该来的,也都来了,便起身走到擂台中央,先向两位大人和台上台下的众人拱手弯腰行了礼,面向台下观众,大声道:

  “本人孟知劲,苏州最大的丝绢坊之主,想必大家或多或少略知一二。承蒙各位今日赏脸,在此为小女举办比文招亲……”

  下面第一排端坐着的一位体态臃肿的中老年富商说道:“堂堂孟府家财万贯,掌上明珠更是苏州百里挑一才貌双绝,不说一下为何要搞这个什么比文招亲吗?难道还怕嫁不出去?”

  这也是大家心头的疑问,只是这最后一句,引得大家哄然大笑了。

  孟知劲看着台下的那位,面上有些忍气吞声的神态,道:“拜苏州商会会长您所赐!”

  原来底下这位中老年胖子就是苏州商会会长宁会长。

  宁会长得意地笑道:“苏州商会休戚与共,向来同进退、共患难、联姻亲,如此方可长盛不衰!我儿子有光德才兼备,无论从哪一点来说,娶你家千金都是绰绰有余!”

  孟知劲道:“你所图,不过是欺我孟家无子继承家业罢了,我孟某人是不是屈府于你的!”

  “当着大家的面,我最后再提醒你一遍,若无商会支持,你孟家丝绢产业不过是无根之萍!”宁会长叫嚣道。

  宁会长的宝贝儿子宁有光在一旁得意的狞笑,向台上的孟知劲道:“准岳父大人,您就被为难了,小婿与令千金也是情投意合!”

  “无耻!”孟知劲咬牙骂道。

  平江知府钱大人吭了吭声,沉声威严道:“好了,大庭广众的,你们都注意一下!本府时间有限,还有一大堆公务,今日能百忙之中来为你等主持公道,已是十分牵强!”

  一旁的苏州知州苏大人小声道:“大人,今日不是休息日吗?”

  钱大人瞪了一眼苏大人,低声回道:“身体可以休息,为朝廷为黎民操劳的心,能休息吗?”

  “是是是,下官知错,多谢大人指教!”苏大人随后催促孟知劲道,“孟员外,本官与大人从百忙中抽身而来,也是为了解决你们这些百姓的难题。你也不要耽误大家伙的时间,影响生产、生活!”

  孟知劲向两位大人恭敬的微微躬身示礼,转向台下说道:“长话短说,今日我孟知劲的目的就是一个,择一良婿继承家业!方法也简单,比文招亲。由知州大人亲自出一幅上联,只要对出工整意境上佳的下联,便可成为我孟家良婿!”

  下面有人问了:“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下联的水平高低,怎么说了算啊?”

  孟知劲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抬手请示左右八位,道:“台上九人,包括我,便是裁判。这里有平江知府、苏州知州,还有三位德才兼备的平江路文豪大家,还有我们苏州商界的三位文化爱好者。保证公平、公正、公开!”

  有两位大人当场坐镇,自然无人敢说有猫腻。

  台下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第一个叫道:“老夫人老心不老,吃的盐比下伙子吃的饭都多,我先来!”

  苏大人阻止道:“盐吃多了,肾不好!人家还没说完,是有应征条件的。年龄二十到四十岁,身体健康,形象要上的了台面!”

  宁有光喊道:“这是选女婿,还是选美男啊?哈哈哈!我宁有光报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