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第三百四十三章 两府一院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第三百四十三章 两府一院

作者:七屋屈 字数:2865 书籍: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李昌佐听到这里,心中一紧,这第三道墙,不正是我宁夏路的范围吗?还好,我已交出兵权,不然再被下架一次,面子真要受不了了。

  皇上听到屈平说完,看了一眼李昌佐,吓得李昌佐不禁打了个激灵,心道还好自己已经缴械投降。

  皇上说:“宁夏路乃我朝险要门户,乃宁我华夏之要地。自古匈奴犯我中原,莫不是经由阴山和祁连山而来!”

  李昌佐赶紧自谦道:“如此险要门户,幸好有朝廷亲自把关。臣才疏学浅,当初差点就险些将之葬送与西辽之手,险成千古罪人!”

  皇上知道李昌佐自黑求生存,宽慰道:“宁夏王牺牲小我,成全大局,朕一直感激在心!放心,朕一定会还你荣耀!”

  “谢皇上。”李昌佐低头谢恩道。

  韩世忠道:“襄亲王此战略真乃宏图伟业,可保我大宋万世太平!臣附议!”

  张俊、杨再兴、刘琦等一众武将纷纷附议,兵部尚书吕好问和宰相李纲也表示认可。

  既然大家都附议,皇上说:“朕也附议。具体细节,后面由相关部门拟定!”

  相关部门,就是后面要引出的都督府。

  吏部、礼部、工部汇报了各自政绩,鸿胪寺说了下今年来宋、在宋的外邦事宜,翰林院也汇报了《建炎大典》目前进展。

  皇上接着说:“《建炎大典》乃我朝第一百科全书,更是亘古至今的旷世总录,刘筱臣大人负责编纂至今,劳苦功高,但仍需再接再厉,争取明年完成剩下的四成!”

  “臣就是废寝忘食,也要完成任务!”刘筱臣雄赳赳地说。

  “朕不要你废寝忘食,朕要你劳逸结合!”皇上说,“《建炎大典》网罗天下,几乎倾尽全国文力。但若非早拟纲目总录,条理清晰,各部分工,绝难成书。治国理政,就跟这编书一样,需要有个总体题目,然后再分纲目子集,层层管理,体制清晰,方能上命下行!”

  群臣心思活络起来,皇上由《建炎大典》引发阐述,绝非是随口一说,必定还有下文!

  礼部尚书道:“皇上就是大宋这本书的题目、总纲!”

  皇上没有赞扬礼部尚书的睿智,接着说自己的:“朕前日与宰相和襄亲王两位爱卿,指点天下,畅议政体,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现在大宋蒸蒸日上,竟然还有体制不足之处?

  吏部尚书问:“我朝如今旷古烁今,若还能发现不足之处,他日必定更上层楼!”

  “六部在宰相指引下,各管朝廷及天下大事,负担太重,难免忙中出错。秦桧,就是一个反面教材!”皇上道。

  除新上任的刑部尚书吴璘外,其余五部尚书无不心中戚戚惶惶。

  皇上难道再设立什么部,那六部之权岂不是要被削弱?是恢复三省吗?

  秦桧的例子,虽是反面教材,但是好像跟现有的六部体制没有大关系吧?纯粹是秦桧自己狼心狗肺、心比天高!皇上这么说,无非是显得自己有说服力罢了。

  李纲见五部尚书面有惊疑,道:“大家不用多想,且听皇上说!”

  皇上道:“朕已经决定,在六部之上,成立两府,统管六部。原六部尚书,擢升入两府!”

  五部尚书听完,心里担心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皇上能带上自己一块玩,那真是太好了!只要自己没有被变相降低地位,成立两府,自己还是十分支持的!

  人嘛,利己主义总是难免的。若能爱己爱人,自然是值得肯定。

  百官在下面窃窃私语,皇上新成立两府,六部尚书擢升入府,跟自己好像也没有什么大关系。那然后呢?

  皇家宣布道:“新成立两府,即内阁府与都督府。安王李纲为内阁府首相,下属六辅相,礼、工、吏、户四部尚书及鸿胪寺卿、翰林院院首,入内阁府。”

  新任刑部尚书吴璘心道,果真没有自己,要是有自己,还真不敢相信!

  兵部尚书吕好问则揪着一颗心,怎么没自己大名?不是说六部尚书擢升两府吗?对了,还有都督府,且仔细听着!

  礼、工、吏、户四部尚书自然各自欢喜。还没来得及谢主隆恩,皇上接着宣布:

  “襄亲王屈平总领都督府,下属六总兵,兵部尚书吕好问、宁夏王李昌佐、穆国公岳飞、顺国公韩世忠、烈国公张俊、蒙国公忽图剌,擢升入都督府。首相及都督,官授一品;辅相和总兵,官授副一品。”

  皇上说完停顿下来,被念到名字的十三人(岳飞南下清剿摩尼教余孽)跪地谢恩,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臣等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下面的官员们有些惊讶于李昌佐和忽图剌的入府,转念一想,或许是从大局考虑吧!但为何不是云南王段正兴?

  段正兴心里却高兴着:“还好没有小王!小王在云南天高皇帝远的,要快活就快活,要逍遥就逍遥!”静爱书

  杨再兴给自己加油鼓劲:“杨再兴,你要继续努力了!趁青春,少快活,多奋斗!反正有大把时光!未来可期!”

  “爱卿平身!”皇上又说,“望你们恪尽职守,不负庙堂,不负百姓!其余众爱卿,希望更加勤勉,向榜样学习。舞台是大家的,努力的人都会有机会!”

  “臣等定勤勉克己,再接再厉!”百官道。

  皇上让大家都起身,说:“两府成立后,内阁府下辖户部、吏部、礼部,都督府下辖兵部、刑部、工部。以后朝议便不再常设,每年只于六月半、十二月半行冬夏两次朝会。其余时间,朕只与两府议政,两府统管六部,六部再辖属内,层层负责,将工作精细化!”

  有人问了:“这样会不会有人消极怠工?”

  皇上道:“朕的目的,是让大家少开会,多做事!当然,若有人想投机取巧,得要过得了监察院的眼睛!”

  等等,监察院又是什么?

  皇上看向屈平,屈平出列向百官介绍道:“监察院,乃监察全国之意,上至两府六部,下至芝麻绿豆,大至国家大事,官员腐败,小到民间轶事,以及地动山摇自然现象,都要受监察院监管!”

  吏部尚书担心道:“如此一来,监察院岂不一家独大,恐一手遮天呀!”

  皇上亲自解释道:“爱卿多虑了。监察院院首之下,另有六人,各来自两府辅相与总兵兼任,轮流监管监察院,互助互勉,便可防微杜渐。”

  因为是两府之官员轮流入监察院兼职,便不用担心他们与监察院一丘之貉。

  “皇上圣明!”礼部尚书佩服道。

  皇上特别提前提醒各位大臣:“监察院还有一项重要职责,对各官员监督检举之余,还要对各位官员实行考核制度!三年一小考,六年一大审!从工作能力、生活作风等各方面考核,不合格便退位让贤。上至两府之首,下至九品县官,都将纳入考核范围!如此一来,天下官员时刻感受鞭策,才好激励上进!”

  大家听完皇上此话,全都紧张起来,以后不努力克己内省奋发图强,只怕要回家种红薯了!

  屈平也愣了一下,这可不是自己的提议。不过这样也好,自己本来就想找机会向皇上提这个惊险要求的,没想到皇上自己倒先想到了。

  李纲暗自得意,自己在监察院基础上加上的这个提议,应该会利国利民数百年吧?

  诸位新擢升的官员们,内心也在打鼓,如今已是高处不胜寒,不进则退!

  此举,肯定是皇上看如今朝廷大官普遍年轻化,所以想出来一招妙棋吧?像屈平这样三十多岁的,要是任职到五六十岁,还让其他人怎么活,还如何有奋斗的欲望?

  总体来看,这是一件好事。

  大家便会想,二府一院的位置,并不是几十年雷打不动的,他们做不好,也得退位让贤。所以大家平时就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不要灰心,不要丧气,机会等待有缘人,更等待有能力的人!

  忽图剌和李昌佐则暗怕,此举不会是皇上故意要对付自己吧,先将自己调入京城高就,然后对自己的势力釜底抽薪,最后说自己考核不过关、难堪大用、难以服众,将自己再调离京都?

  忽图剌与李昌佐偷瞄了一眼,心道,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希望是自己想多了。

  “监察院院正为毅国公吴玠担任,在吴大人回京之前,暂由襄亲王屈平代理。监察院乃朝廷最高机密,内部具体机构体制,就不劳爱卿们费心了!”

  皇上打击掉吃瓜官员的好奇心,接着说:“年后两府六部就依新体制办公了,各位大人看看,推举一下能顶替自己位置的贤能吧!”

  工部尚书先说:“工部侍郎鲁忌大人德才兼备,多有创造,功劳显著。臣推举鲁忌大人为工部尚书一职!”

  皇上想了想,点头道:“好,鲁爱卿的功绩,朕都看在眼里呢!鲁爱卿听旨!”

  鲁忌慌忙惊喜激动地跪下接旨:“臣在!”

  “即日起,擢升你为工部尚书!希望鲁爱卿不负朕望,多给朕点惊喜!”

  “臣领旨,谢皇上!”鲁忌激动不已,只能说出这几句了。

  其余各部也都作了相应的推选,纷纷得到皇上的肯定。翰林院则推举刘筱臣为院首。

  刘筱臣多年媳妇熬成婆,内心感激不尽,感激皇上,感激朝廷,也感激屈平。虽然自己的升迁看似与屈平毫无瓜葛,却有抹不去的间接关系。

  李昌佐和忽图剌不敢推举,都说愿听皇上安排。

  皇上也不含糊,命把坛为漠中指挥使、合答安为知府,文武分权,同治漠中。

  只有宁夏路,因为宁夏地域宽阔,李昌佐入京之后,只怕其他人不好管辖这么一大片地方。

  屈平斗胆建议:“皇上,臣斗胆,建议将宁夏路由贺兰山划分两府,东部兴庆府,西部西凉府。”

  皇上听完,拍手叫好,问李昌佐:“宁夏王可有知府人选推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