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第二百八十章 到达江陵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第二百八十章 到达江陵

作者:七屋屈 字数:2863 书籍: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当晚,岳雷趁外面守卫不备,悄悄翻出院子围墙,跑到李纲府上,将今日父亲岳飞被刑部带走一事告知了李纲,请李纲务必想办法援救。

  李纲忧心忡忡,岳飞都已经被皇上禁足了,秦桧竟然还不放过他。秦桧的手,已经伸得越来越远的,必须要想办法斩断他的手。

  李纲连忙乘坐轿子,打算进宫面圣,。是到了宫门前,此时皇宫已经关门,见皇上是没有希望了。

  没办法,李纲只能打道回府。

  若去秦桧府上质问秦桧,他一定会有各种理由搪塞。这条路也行不通。

  李纲身为当朝宰相,关键时候,竟然找不到一个可以帮忙解决问题的人。他赶紧好无力。

  李纲心情烦躁,掀开帘子,正好看见外面是鲁忌府邸。

  李纲想了想,让仆人在鲁忌门口停了轿,自己单独进去会见鲁忌。

  鲁忌见李纲深夜来访,很是惊奇,忙问:“大人,什么事如此焦急?”

  “鲁大人,老夫问你,你身为襄王结拜弟兄,为何从不出面为襄王的事走动说情?”李纲进屋坐下来,劈头盖脸地问道。

  鲁忌无奈道:“安王和各位国公都无能为力的事,我人微言轻,能有什么用?”

  李纲气道:“怎么没用,芝麻再小也是粮食!”

  李彩莲这时给李纲端来了茶水点心,李纲哪有心情喝茶吃点心,气恼地看了一眼茶点,根本不想吃它。

  李彩莲安抚李纲道:“安王先喝杯茶,消消气。诉我直言,连王爷和各位国公出面说情都没有用的事,肯定不是秦桧一人的主意,背后那位,才是真正的麻烦!”

  李彩莲指的背后那位,可不就是当今皇上赵构。

  李纲细思极恐,自己是当局者迷啊,竟然没有看透这一层。

  他说:“可是,皇上如此信赖襄王,为何要纵容秦桧在下面搞这些动作?”

  “据我推断,皇上未必是真想杀襄王,但是忌惮襄王功高震主、天下只知襄王不知圣上,倒是有几分可能的。”李彩莲坐在鲁忌另一旁道,“皇上此举,最主要是为敲打以襄王为中心的这些人!”

  李纲问:“你从何得知?”

  “我猜的。”李彩莲实话实说道。

  李纲有些丧气。虽然李彩莲说是猜的,但也不是没有根据。耶律大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李纲叹气道:“最关键的是,襄王人还不在。现在皇上不纠结襄王海外驻兵一事,却把重心又放在了先帝被害一案上。穆国公便因为此事,今日被秦桧拉去了刑部,至今还没回府!”

  鲁忌和李彩莲惊讶地相视一眼,说:“竟有此事?”

  “是啊。老夫担心,岳飞会成为下一个张宪哪!”李纲痛心道。

  李彩莲说:“王爷放心,岳将军那里,我会想办法的。另外,我已经派出我以前的碟间部下去各处收集证据了,只要襄王一回来,说不定就可以扭转乾坤!”

  鲁忌也道:“是啊,目前我们最重要的,是大家都沉住气,别再被秦桧抓住把柄。不然,他又要搞他那套无中生有的莫须有了。”

  李纲心想,碟间人员都能做垮金国,对付秦桧,应该会手到擒来。

  李纲渐渐安下心来,说:“那就有劳李将军了。”

  萧露带着涵儿,在武智深和五百精兵的护送下,从鄯阐一路往京城紧赶慢赶。腹中胎儿已经快五个月了,肚子一天天大起来,即便是坐着轿子,但是也耐不住路途颠簸,走的久了,便难受的很。

  萧露掀开轿帘问武智深:“智深,到哪了?”

  武智深见萧露面色难看,便举手示意队伍停下里,暂时原地休息。

  “前面还有十里,应该就到江陵府了。”武智深抬眼望着远方。

  萧露说:“到了江陵府,我们休息一下吧。赶了这么长时间路,我实在有些难受了。”

  武智深说:“也好。我先派人前去江陵府,知会知府大人一声。”

  “会不会不方便?”

  “夫人,我们这五百精兵强将的,如果不事先打声招呼,知府大人还以为有敌军入侵呢。”武智深道。

  “还是你想得周到。”萧露说完,推醒了涵儿,“涵儿,趁休息,快下去让智深师傅教你功夫!”

  涵儿不情愿地揉着睡眼,跳下车,扎了个马步,双手抱拳,高声道:“哈!请智深师傅指教!”

  武智深笑道:“涵儿真厉害,这么下去啊,肯定比你郡主姨娘还厉害。”

  “当然了,我也是郡主!”涵儿自豪地说道。

  武智深已经派了一个士兵前去江陵府通报知府大人,等萧露休息的差不多了,便继续压着步伐赶路。

  江陵府知府柴大人接到禀报,说襄王夫人马上要达到江陵府。

  柴大人听到这个消息,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警醒过来,最后犹豫起来:“襄王已经被皇上废除了封爵,襄王妃却这个时候到达自己地盘,这叫自己如果决断是好?”

  虽然有些两难,但是考虑到屈平的威望,柴大人还是说服自己,带着十多个衙役,前往城门外等候王妃。

  当看到萧露的五百人大队伍接近城门时,柴大人吓了一跳,怎么带这么多士兵?

  萧露这一路过来,被惊吓的已经不只是柴大人一个了。爱啃书吧

  柴大人见王妃的轿子靠近,赶紧走过去,谦卑道:“下官江陵府知府,柴盛,恭迎王妃。”

  萧露掀开帘子,让涵儿待在轿子内,在武智深搀扶下,艰难地下了轿。

  柴盛大人见萧露挺着肚子,又不见襄王本人,心里直打鼓,襄王不会真的有谋反之意,连妻子儿女都抛弃了吧?

  萧露道:“原来是柴大人,怎好劳你亲自来迎接?”

  “下官力所能及而已。”柴盛道,“王妃多有不便,还是先上轿,进城再说吧。”

  柴盛领着萧露五百人进了城,却并没有安排萧露他们住在自己府上,而是包了一家上好的客栈,安排萧露和武智深等三十人住店,其他士兵则安排去当地衙门内将就着歇息。

  不然,这一来开销太大,二来也兴师动众。

  柴盛安排好了食宿,萧露在厅内坐在歇息,武智深守护在她身后,涵儿则到处释放着她的新鲜劲。

  店小二上了茶水,便被柴盛屏退了,叫他没有吩咐,谁都不要过来打扰。

  萧露见柴盛有些神神秘秘的,便问他:“柴大人,可是有什么要紧事?”

  柴盛欲言又止,最后鼓起勇气,谨慎地说:“为何王妃独自回来,不见王爷?”

  萧露也不隐瞒,伤感道:“王爷……在海上遇到点意外,至今音信杳无。我因为有了身孕,不适合坐船,便和靖海侯分道扬镳,从陆路辗转回京。”

  柴盛闻言大惊:“什么?王爷他……王爷生死不知,皇上却还废除了王爷的封爵。对,皇上一定是听信了小人谗言。”

  萧露和武智深听了柴盛之言,震惊地异口同音道:“什么?”

  柴盛见二人一脸茫然,问道:“你们还不知道?”

  萧露与武智深对望了一眼,说:“这一路上,没好意思惊扰沿路官府。”

  “王妃有孕在身,竟然还担心惊扰官府,实在让下官佩服。”柴盛道,“实不相瞒,皇上下旨,废除了王爷的封爵!”

  “为什么!?”萧露简直不敢相信。

  柴盛告知道:“朝中有人弹劾了王爷十条罪状,其中最致命的,就是谋害先帝,以及海外驻兵意图谋逆!”

  萧露愤然道:“简直一派胡言。谋害先帝,绝对是子虚乌有;海外驻兵,那是为了大宋布局天下战略!如果他会谋逆,还会让我回来吗?”

  “但是东北招讨使耶律大旗因此而举旗造反,却是无可辩驳的。”柴盛说。

  萧露再次震惊道:“什么?大旗他造反?”

  武智深担心萧露太过激动,劝道:“夫人,您注意身子。”

  柴盛回答:“耶律大旗造反,攻陷会宁府。皇上派遣烈国公张俊为讨逆元帅,亲征耶律大旗。”

  萧露感觉一口气憋在胸中,快要喘不过气来了。先不说耶律大旗造反跟屈平有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耶律大旗这个举动,肯定只有死路一条。

  萧露又问:“那萍儿郡主呢?”

  “王府已经被禁止出入,恐怕大家都不好过。”柴盛道。

  萧露颤抖着双手,用力抓紧椅子把手,好让自己做得稳点,让自己显得更坚强点。

  但是她不过是自欺欺人强撑着罢了,她的内衣就像一块薄薄的玻璃,可能稍微施加一点外力,就会支离破碎。

  柴盛道:“王妃,本官十分同情王爷的遭遇,但是……现在唯一能扭转局势的,恐怕只有皇上,和王爷他自己了。”

  但是屈平目前还不是生死,如何指望得上他?

  求助皇上?这可是皇上亲自金口玉言,难道让皇上自己啪啪打脸,说自己错了?

  痴人说梦。

  萧露亮眼一黑,晕了过去。

  “夫人!”

  大家惊乱地七手八脚将萧露扶回房间,因为她有身孕又不敢掐人中,只能在一旁着急。

  所幸萧露性命无忧,应该只是惊吓加上劳累,精神压力达到了顶峰,所以才会晕倒。

  涵儿哭着趴在萧露身边,喊着:“妈妈,你怎么啦?你快醒来啊!”

  武智深拉开涵儿,对她说:“夫人累了,睡一下就好了。你可别吵醒夫人,不然又罚你站桩!”

  涵儿闻言,止住哭声,站在武智深腿边,抬头可怜巴巴地问:“真的吗?”

  武智深点点头,又对柴盛说:“麻烦大人找几个妇人过来,方便照顾夫人。”

  柴盛应了声是,大家便出去外面。

  柴盛忍不住问武智深:“大师,王爷究竟遇上了什么危险?”

  “王爷带领四艘船追击朱罗人,在海上遇上巨大风暴……后面,就没有消息了。”武智深叹气道。王爷英勇无双,惊才艳艳,肯定是老天爷嫉妒才遭此劫难,有道是天妒英才。

  柴盛惋叹道:“可惜天妒英才。但愿王爷能逢凶化吉,早日归来!”

  二人正说着,突听下面客堂里士兵们叫唤道:“什么人?这里不是你能来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