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第一百七十八章 群贤汇至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第一百七十八章 群贤汇至

作者:七屋屈 字数:2851 书籍: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屈平拉着李侗,边走边说:“在下姓屈,单名一个平,字抑之。”

  李侗吓了一跳,原来是永国公大人,永国公大人因战事封侯,只是没想到他对文化一事竟如此苍白。

  李侗挣脱开,跪下道:“原来是国公大人,小民有眼无珠,多有冒犯,还望恕罪。”

  李侗这一跪,在屈平心里便掉了身价。

  屈平将他拉起来,拍拍他的肩膀说:“文化人,尊师重道,礼数周全,这很好,但是要注意男儿膝下有黄金。”

  李侗正色道:“大人误会了,李某跪的不是大人的官位高贵,而是大人的品行。大人居高而不自傲,犹如青莲可与污泥一潭,另在下刮目相看!”

  这个理学继承人果然会说话!

  屈平又对李侗高看起来,哈哈笑道:“文化人说话就是好听。走吧,来,上本国公大人的车,带你去找国子监祭酒。”

  李侗受宠若惊地跟在屈平上了车,能有幸与国公同乘的人应该不多吧,看来这回求职是板上钉钉的了。

  屈平找到国子监祭酒,开门见山的将李侗引荐给国子监。

  祭酒大人当然是满口答应,道:“久闻李侗先生大名,今日方得一见。”

  “祭酒大人谬赞了。”李侗与国子监祭酒互相客套一番,便听祭酒继续介绍国子监的情况。

  国子监对各位教授先生有住食提供,屈平不用担心李侗的生活问题,只是顺口说:“少年班有两个小娃娃,一个叫陆游,一个叫朱淑真,希望李先生有空可以指点一二。”

  国公所托,李侗自然是满口答应。这个工作虽然是自己师傅要求并介绍,但是没有国公大人,恐怕也不会那么顺利。

  李侗心想:“有国公大人这条路,看来我们理学的前途,会是一片光明的坦途。”

  李侗进了国子监,有屈平和李侗先生杨时的推荐,自然不会再遇到困难。屈平也无须再为他操心。

  屈平临走问李侗:“先生知识渊博,博古通今,百学融身,但是我有个个人疑问,不知先生方便回答没有?”

  李侗正色道:“大人请说!”

  “你们的学派,不会提倡什么三从四德、女子碰到男人就要剁手甚至杀身成德,不能出门,甚至裹小脚什么的吧?”屈平问出了困扰自己自己内心许久的、一个无知的顾虑。

  李侗瞪着老大一双眼睛吃惊道:“大人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伦常即天理,您说的那些可都是有违天道的东西!”

  “那我就放心了。”屈平说。有了李侗这句话,屈平可以为以后的女人们长舒一口气了。

  屈平接了朱淑真,上了马车,问朱淑真:“你知道杨时、罗从彦吗?”

  “当然知道了!”朱淑真侃侃而谈道,“他们二人是代表大宋理学的最高成就的一群人,杨老先生从二程那里学成南归福建,二位程老还感叹‘吾道南矣’呢!杨老倡道东南,掀起了闽中理学之风呢!”

  朱淑真娓娓道来,还像模像样地学程老讲话的腔调。

  “你知道挺多的嘛!不过你用错了一个字,二人,可不能称一群人,三人才能成众。”屈平抓住朱淑真的失误扳回一城。

  “二人怎么就不能成众了?一花一世界,一树还一菩提呢!”朱淑真反击屈平说,“大哥你怎么连这些都不知道?听说你还做过诗词,那首著名的《满江红》就是你和岳将军合力之作。你不会是从哪里剽窃而来,欺世盗名的吧?”

  屈平正襟危坐、道貌岸然地说:“胡说什么,没大没小的。我不了解这帮理学大师,是因为我不管这一行,大哥我是负责为皇上保家卫国、开疆拓土的!”

  朱淑真嘲笑道:“看您那鸡爪似的字,就知道您不是认真读书的人。”

  “我是读书,又不是写书。读书是丰富自己内心,写书是丰富别人知识和情感。”屈平反驳道。

  朱淑真对屈平后面那句“读书是丰富自己内心,写书是丰富别人知识和情感”点头表示赞许,但是还是端正自己的看法,道:“字体就是人生的态度。”

  “好吧,那我的人生确实挺混乱的。”屈平说不过朱淑真,只好如此叹道。

  各路大军统帅奉旨回京,向皇上汇报了现在的各自情况,以及对日后的看法与打算,还有目前各自遇到的困难。

  赵构说:“过去的几年,是激流勇进的几年!诸位爱卿为社稷护国开疆,鞠躬尽瘁,朕深感动。眼下西夏依附,吐蕃朝归,交趾平定,琉球归附,只剩老对手金国,还有漠北草原未平。爱卿们目前还有何困难,或者说顾虑,不妨一道说来。今天军事最高将领都在此,大家畅所欲言!”

  刘光世性格比较急,率先问道:“皇上,臣想知道,军粮失火案之后,若遇大战、久战,粮草后援能维持多久?”

  “这个爱卿们不用担心,南方和天府粮食充足,加上大面积推广的番薯种植,还有海运而来的南洋粮食,完全不用担心饿肚子!”赵构信心满满道。

  李纲道:“皇上,番薯目前只有大宋范围有种植,千万不能流入别国,以增敌资。”

  屈平也道:“臣附议,若有人将它带入别国,当以通敌罪论处!至少在天下平定之前,不能流入外国。”

  赵构点头道:“朕也是这么认为的。此事便这么定了。”

  韩世忠道:“皇上,蒙古部历代狼子野心,眼下虽因利归附,难保他有不臣之心!”静爱书

  赵构看了一眼屈平,回复道:“蒙古部不给我们添麻烦,就是帮了大忙。当然,防人之心不可无,也要做好防备蒙古部不臣的预案。”

  吴玠说:“皇上,臣斗胆。大炮乃国之重器,京畿路军独有,恐怕有些束之高阁无用武之地的感觉。各边防大军随时面临大敌,臣斗胆,肯请皇上分发大炮给各军,以殷实军力,提振军心!”

  屈平果然有先见之明,要不然事出突然还真有些棘手。

  赵构说:“吴爱卿所言也不无道理,但是,因为大炮数量有限,难以分发各处。朕已经新设神机营,这是一个专门使用火器的军队,由朕亲自统御,永国公暂待指挥。”

  众将听皇上这样说,心中暗叹,还是福缘不够啊!

  “爱卿们放心,等以后咱们的研发技术上来了,朕肯定会做到雨露均沾,给每个军队,甚至每座城池都配备!大炮要集合火力,力往一处使,威力才巨大,咱们君臣,也要心往一处想!”赵构金口玉言,先画上一张大饼。

  大炮既然已经归皇上独有,大家自然无话可说,只希望被雨露均沾的那天快些到来。

  吴玠惭愧道:“皇上圣明,臣惭愧。”

  “爱卿无须惭愧,爱卿的愿望,也是朕奋斗的动力!”赵构道。

  吴玠心下稍宽,皇上不要计较才好。

  赵构问岳飞:“岳将军有何想法吗?”

  岳飞摇头道:“谨遵皇命。”

  赵构又问吴璘:“吴璘将军可有事宜?吴将军身上担子最重,有吐蕃、云南、交趾三处新收之境要防备,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朕提。”

  吴璘说:“多谢皇上垂怜。吐蕃新定,派往吐蕃参政教学的人员也都在往任上,臣暂时没有要求。”

  赵构点点头,吴璘将军比他哥吴玠还是识大体一些。

  “屈爱卿没有要说的吗?”赵构问屈平。

  屈平道:“臣是皇上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

  屈平的这个比喻打得新鲜,让诸位将领耳目一新、无不汗颜,论马屁,还是屈平拍得好!

  赵构朕心甚慰,这才是一个优秀臣子的典范。赵构道:“朕与爱卿们共勉,平定北方后,咱们君臣再封禅泰山,功拜王侯!”

  建炎六年十一月,晴空万里,君臣四百人,兵士不计,共祭祀于泰山,以求国泰民安、功定千秋。赵构命修路基,筑封台于山顶,以备将来。

  赵构站在泰山上,迎着娇阳,顶着寒风,豪气万丈地说:“朕都想好了,就在这山顶上,朕受封于天,再赐封予诸位爱卿,天地同晓,神明共鉴!”

  屈平心想,弄得跟封神榜似的,不知道能保大宋江山五百年没有。

  这次泰山祭祀只是日后封禅前的预演,动作点到即止,无甚多说。

  还有一个月就是过年了,赵构邀请大家将家属接进京来,一起热热闹闹地过个好年。

  皇上钦赐四品以上官员在京都有官宅,就是为了让外事官职人员都会有在京城的归属感。

  建炎六年除夕,凡在京五品以上官员及夫人,以及外国驻京使臣,都收到皇帝邀请,共赴国宴。

  云南王段正兴、琉球王子、西夏国使陈泰、蒙古部特使合答安、吐蕃特使、日本王子及特使坂上龙二郎等悉数到场。

  这个新年,君臣同乐,国夷共享。

  国宴上,赵构携手吴贵妃坐于高台上首,下方左右各前后两排,分席坐着各位大臣使节及夫人,延绵近于二里。丫鬟们侍于席旁,随时效劳。灯红酒绿,锦衣华帽,场面十分宏大。

  赵构华丽丽地说了一通祝词:

  “自朕应命登位,蒙诸位爱卿为社稷,呕心沥血、肝脑涂地、两肋插刀,为朕不惜上刀山、下火海,三九不歇,三伏不休,才有今日大局。朕在此,代表大宋,代表大宋黎民百姓,恭谢诸位爱卿。朕愿太平传万世,和谐保千秋。”

  群臣使节齐道:“皇上万岁!”

  赵构举杯道:“这第一杯酒,朕敬天地,愿天下大同,万民同乐!”

  赵构将美酒洒入天地间,待内侍斟满第二杯酒,又道,“第二杯,朕敬诸位爱卿,愿君臣同心,共保国泰民安!”

  说完仰天干了。

  群臣见状跟着干了杯中美酒。

  赵构接着举起第三杯:“第三杯,朕敬千万将士与百姓,感谢对朕的信任与支持!”

  说完隔空干了杯中美酒。

  各文武百官,代表将士与百姓,纷纷随之干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