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第一百七十二章 彻查火案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第一百七十二章 彻查火案

作者:七屋屈 字数:2762 书籍: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今日是屈平时隔一年后的首次上朝,一大早上就在二位夫人的帮助下,换好了干净整洁的官服。

  临出发前,萧露悄悄说:“不要皇上给你什么你就接,东西重了小心砸到自己脚。”

  屈平知道萧露的意思,便说这也是他在考虑的问题,他当然知道高处不胜寒,登高必自卑的道理。

  进殿前,碰上落单的鲁忌,屈平拉住他悄悄说:“鲁忌,今天皇上对我赏赐时,你一定要细数我这一年做的不到的地方。”

  鲁忌懵懵懂懂地看着屈平问:“大哥,怎么啦?”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屈平抬着头,四十五度仰望着天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鲁忌秒懂,道:“明白!”

  各班就位,有事起奏。

  屈平简要汇报了这一趟西夏执行的经过,以及蒙古部落之事。

  虽然西夏之事大家基本有所了解,但从当事人口中说出来又是不一样的感官体验。

  赵构道:“永国公这一趟西夏之行,可谓居功至伟!不但颠覆了李乾顺朝廷,扶持亲宋的李昌佐上位,化敌为友。加上蒙古部的臣服,更是开天辟地的举措,朕必定重重有赏!”

  鲁忌出班道:“皇上,臣有一言。永国公大人虽有大功,但也有三失。”

  众人无不好奇,鲁忌作为屈平的好兄弟好朋友好同事,怎么说出这番话。

  只听鲁忌接着道:“李昌佐已被皇上封为宁夏侯,他借我大宋兵力推翻李乾顺之后,忘记当初诺言,利欲熏心,自登王位。永国公大人身在宁夏侯旁边,却不加制止,反而因势利导,促成李昌佐登上王位,此为永国公之第一条过错,不制之失。

  第二条,永国公不知轻重,枉顾朝廷重任,为帮李昌佐发泄个人恩怨,轻率五百骑追拿李乾顺,虽然最后侥幸杀掉李乾顺,但也遭遇金军攻击,损失惨重,甚至国公大人本身也差点性命不保。国公若有失,不只是个人的遗憾,更是朝廷的损失,此为不察之失。

  第三条,永国公在外不如实及时向皇上汇报,引皇上担忧,此为不敬之失。此三失,请皇上明察!”

  皇上及群臣哑然,没想到这时候还有人敢跟皇上唱反调,敢说永国公有错失,而且这个人竟然是鲁忌。还说得头头是道!

  赵构说:“鲁爱卿何出此言?”

  “臣与永国公虽有私交,但在社稷大是大非上面,臣不会因小失大。”鲁忌正意盎然地说。

  李纲说:“皇上,鲁大人说的虽然有些夸张,却也是实情。人无完人,庆幸的是,大方向还是向着好的方面发展的。”

  赵构见李纲也如是说,便道:“永国公虽有小失误,却无大过错,朕这奖励还是要赏的。”

  赵构心想给他封赏什么好呢,武勋最高级别的上柱国也早就封了,爵位也已经到了国公,只差封王了,目前恐怕还不够资格。

  柱国乃是军师勋爵,与王侯这一类有别,这也是为什么吴玠早就封了柱国,后来又封一个武安侯。

  赵构心道:“屈平已是上柱国,在武勋上面已达上限,那就赏个文勋吧,也好文武双全,不如就赏个大学士。李纲已经宰相兼任昭文馆大学士,那就赐屈平集贤殿大学士吧,反正都是虚头衔,无官无职且无俸。”

  “那便赐永国公集贤殿大学士一衔。”赵构说。

  屈平便不推辞,谢恩道:“谢皇上。”

  赵构又道:“再赐银绢各一千。”

  屈平依言收下。

  赵构接着封赏:“定倭侯杨再兴赏银绢同样各一千。”

  杨再兴谢过皇上,心道我府上就十个人,怎么去花这么多钱,又没有一个贴心的管家。对了,可以拿去军营分给兄弟们。还可以留点,以后讨老婆用。

  赵构又给和谈功臣刘筱臣封了翰林院知制诰,然后转到京东西路粮仓失火案上:“粮仓失火案进展如何了?”

  刑部尚书道:“经刑部仔细周密调查,加上张俊大人的配合,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可以肯定。当日确实有雷电交加,粮仓库房年月也已老旧,引火便着,屋顶烧坏了,大雨一浇,粮食那是非烧即湿。”

  “查了半个月,就告诉朕,罪魁祸首是老天爷?”赵构对这个答案可不满意。

  “当然,值班人员发现上报不及时,加上人手不足,管理失当,也是一方面的因素。”刑部尚书补充说。

  刑部尚书是一大老头,再过几年恐怕就要告老还乡了,做事的原则就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屈平嘀咕道:“这粮仓,早不失火,晚不失火,偏偏在这个紧要时候失火,确实蹊跷。”

  赵构说:“爱卿发现什么疑点?”

  屈平问李纲:“宰相大人怎么看?”

  李纲心道我又不是狄仁杰也不是包拯,我能怎么看,查呗。

  李纲说:“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我们不但要查,还要找到亡羊补牢、查漏补缺的办法。”

  李纲说了等于没说。

  赵构道:“是不是碍于张俊职衔,所以你们不方便查?朕已经停了他的职,你们还顾虑什么?那就把他抓起来!这件事,一定要翻个底朝天,查到水落石出!”搜狗书库

  赵构是铁了心认为这事儿有鬼,刑部尚书心想,如果实在查不出人为,是不是必要时找个替罪羊?

  赵构道:“永国公,朕命你率刑部彻查此事,五天为限,给朕一个结果!”

  人在屋下走,祸从天上来,这事儿最后又落到屈平肩上,还五天为限,这也太难了。

  屈平了解赵构,他是要查明真相,又不想有人蒙冤,这是对屈平的信任,自己得对得起皇上的厚爱寄托。屈平只得接旨受命。五天就五天,皇上说的是给他一个结果,可不是说查不出结果就掉脑袋,怕什么。

  自皇上迁都应天府,京东西路首府便迁至济州。

  应天至济州一天可到,屈平也不急于一时,得先处理好蒙古部问题。

  皇上不想耽误查案的周期,当天就接见了合答安,传达了蒙古部的认可,展望未来蒙古部更加强大,并册封合不勒为蒙古部大汗,赏赐五千副兵甲,不过要等蒙古部击败克烈部打通蒙夏通道才能安全交接。

  这也是对蒙古部的一种激励,如果他们连这个投名状都实现不了,那也没资格接受大宋的福佑,毕竟打铁还须自身硬。

  来访的合答安当然也少不了赏赐,皇上还特命一文一武二位臣子陪同合答安前往蒙古部,起到传帮带扶的作用,并且这二人还能起到警示与监视的作用。

  屈平还让杨再兴领合答安去京畿路军参观了大炮,惊讶得合答安眼睛都要掉出来了。

  “宋军还有这种秘密武器呢!有这宝贝,管他金国银国都得打趴下。”合答安心道,“回去一定要将此事如实汇报给父汗知道,大宋了不得,有神器!”

  屈平没空为合答安送行,因为他第二天就马不停蹄地赶去了济州府。

  按照皇上的意思,张俊已经被就地看押。不管他是不是主谋,反正脱不了干系,如果是天灾,那更是他的罪了。

  屈平到济州第一件事就是去牢房里看望张俊。当年第一次见到张俊,还是在应天府的街道上,两人当时志存高远,后来又一起击退金夏联军,没想到如今再见,竟然要隔着牢门栅栏。

  “张将军,你受难了!”屈平说。

  还好,张俊虽然身在劳中,却好吃好喝的不缺,只是住的地方换了下。

  张俊见屈平来了,激动地从床上起来,走近栅栏,道:“国公大人,你来了!”

  屈平说:“皇上也不相信是你的问题,所以命我来再彻查此事,也让张将军沉冤得雪。”

  张俊心生感激,说:“多谢大人。若真是天意,我也认了,若是人为,就有劳大人了。”

  屈平让张俊讲了他所知道的事情。

  失火那日,张俊在军营忙整理兵马准备上前线的事,守粮的士兵当天有一半去帮忙招募新兵了,所以间接造成了失火救援不力的局面。

  “是谁让那些士兵们去帮忙募兵的?”屈平问。

  “是我。”张俊苦涩地回答。

  屈平问:“粮仓,你们平时是怎么保护的?”

  “在一座三进三出的四合院内,平时内外都有重兵把守,闲杂人等,根本不可能靠近。”

  屈平大致了解了情况,说:“我先去实地考察一下,有疑问我会随时向你请教。”

  “有劳国公大人。”张俊道。

  屈平正要出去,听见有人大喊:“大人,国公大人,请您一定要帮下官伸冤呐!”

  屈平觉着好奇,问陪行的刑部大人:“这是什么人?”

  “看管粮仓的。”陪行的刑部大人说。

  屈平想原来专职守粮的大人也关押在这里呢,那就不用多跑一趟了,不过看他那状态,看来没有受到照顾呢。

  屈平问那人道:“你是何人?官居何职?”

  “下官梁守仁,是负责看护粮仓的都尉。大人,请您为也下官做主,下官也是被冤枉的啊!”那个自称梁守仁的都尉说道。

  屈平说:“你身为看护粮仓的都尉,是失职失位,你有何可冤的?”

  梁守仁说:“那天下官不当班!”

  “你不当班的时候,有事谁做主?”屈平问。

  “如果有事,他们会第一时间向我汇报。”

  屈平道:“那还是你失职。”

  “大人,大人,这是天灾,下官哪里管得了?”梁守仁急道。

  “失火时你在哪里,在做什么?”屈平问。

  此人急于求助,说不定可以套出一些线索来也未可知,姑且继续询问一番便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