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夏抗金

《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第一百五十七章 援夏抗金

作者:七屋屈 字数:2858 书籍: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

  赵构这才龙颜大悦道:“自朕登基以来,文武并重,军政两勤,多有赖众位爱卿的倾力相助。当今正值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虽每有封爵,却都是只享荣誉,未配享俸禄,也是希望各位重臣努力争取荣誉的同时,能多多分担朝廷重担。”

  大宋之前年年向辽金夏发送岁俸,实则是上供,加上靖康之难,金国抢走大量金银财宝,国库亏空。再者,几乎半壁江山遭受战火蹂躏,田亩、庄园被毁,民不聊生。建炎之后,国库的银子,除了给官吏将士发薪俸,其他的都用在重建民生经济军事上了。

  为了中兴大宋,上至皇亲国戚,下至九品芝麻官,都应该勒紧裤腰带,拿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重建大宋、昌盛大宋,添砖加瓦。即便是杯水车薪,可定能积少成多,纳川成海。

  吴玠等说:“这是臣等应该做的。”

  “说说这次新获六州的事吧,吏部可有任命知州事的人选?”赵构问。

  吏部尚书回道:“臣尽快整理一份合适的名单,送与皇上挑选任命。”

  赵构点点头说:“其他人如有合适人选推荐,也可以,列好人员详细资料及推荐理由,送与吏部统一报备给朕。举贤不避亲,更不分老幼!”

  朝事已了,吴玠在京城也无甚事,请辞了皇上,便回陕西路去。

  吴挺这回也获封官职奖赏,自然欢喜。

  吴玠经过屈平府门时,在门前踌躇再三,愣是没有勇气决定进去拜访屈府夫人。

  他心里担心,二位屈夫人知道屈平还没有消息,会埋怨自己。再说,虽然曾经跟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张俊等在屈府把酒言欢,但自己一直将它当做公家交情,算不得特别私人友谊。若不是这次和屈平共事一场,会更显得生分。

  吴玠出了名的铁面为公,跟其他人不会过分走近,免得滋生闲话。他的兄弟吴璘相比起来,就好结交多了。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何况“屈平又没有消息”这么要紧的消息,怎么瞒得了屈府夫人,别忘了还有李彩莲这位特务司司长。

  李彩莲知道二位夫人担心屈平,过了又半个月,特意再到屈府传报消息。

  “采莲姐,过去这么久了,你那边还没有消息吗?”萧露有些担心地问李彩莲。

  李彩莲自责说:“对不起,夫人,我们的人一直在寻找,还没有消息。”

  赵萍儿安慰大家,兼自我安慰道:“没有消息,总比坏消息强。”

  李彩莲说:“当时有士兵因为战马累死了,便被队伍落在后面,等赶过去的时候,己方将士都已经四散奔走了。因为大人杀掉李乾顺后,遇见一大队金兵,大家为分散目标,便分道扬镳了。士兵都能逃回来,大人那么聪明,武功又好,肯定能成功脱困。二位夫人就安心吧!”

  赵萍儿说:“善泳者溺于水,我就怕他自逞英雄,跑去金军里捣乱。”

  萧露嗔道:“乱说什么呢!”

  “呸呸呸!”赵萍儿自觉说错了话,恨不得打自己两个耳刮子。

  萧露对李彩莲说:“金兵进了西夏境内,皇上知道了吗?”

  “昨日已经奏于皇上了。”李彩莲说,“西夏局势尚未稳定,现在加上金兵入境,让局势更加蒙上了一层阴影。”

  金军入侵西夏,何止是西夏局势黯然,连大宋都受了波及。

  这不,赵构在朝堂上动了肝火。因为,派往云州朔州接管城池的新任知州大人,双双被免费赠送了回城票。

  金方说:云州朔州早在李昌佐划送给大宋之前,已经被李乾顺割让给了金国,还有条约为证。李乾顺亲笔画押,李昌佐这是借花献佛,纯属投机取巧,大宋你可是上了他李昌佐的大当了!我金国就不跟你计较,还免费赠与你盘缠回程,希望你安全回京,如实禀复你家皇帝。

  成了空头支票的两位知州大人回来,一五一十,顺便稍微加入了自己的一些感情和感谢,皇上听了,怎么能压得住怒火?

  赵构气愤道:“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

  大宋也是吃了哑巴亏,事实上,李昌佐也不知道这二州被李乾顺割让给了金国,而且现在金国已经占据二州,光靠三尺之舌,恐怕是拿不回来。

  李纲说:“皇上,西夏王李昌佐估计也没想到,李乾顺已经将云州朔州当做筹码交易出去了。如果是金国强抢过去的,我们还有争取的理由。然而现在这个哑巴亏,我们恐怕是只有吃下去了。”51唯美

  “皇上,金兵入侵西夏,我们好不容易换来的利益,也会大打折扣。”兵部尚书道。

  赵构道:“是啊,大鱼才好吃嘛。”

  杨再兴关切屈平的安慰,说:“永国公失联,会不会跟金军入侵有关?”

  赵构昨天从李彩莲那里已经获悉了最新关于屈平的消息,说:“有必然的关联,但是永国公应该是全身而退了。”

  李纲想了想,分析道:“永国公既然全身而退,又没有回来,那么还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永国公正在迂回返归大宋的途中,只是永国公喜欢不走寻常路,所以我们得不到消息;另一种就是,渡过黄河,再往北,就是漠北草原部落了!”

  李纲分析的也不无道理,只是屈平跑去漠北干什么。漠北草原部落曾经被辽国掌控百余年,现在辽国灭亡,金国还没有腾出机会将魔掌伸向草原部落,草原上面还都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呢。

  赵构问:“漠北?草原各部落内部本就各怀异心四分五裂,自辽国灭亡之后,处于无人统治的阶段,更是一盘散沙。”

  无人统治,这个词说到了关键,赵构突然内心分明,屈平难道要……如果是这样,这盘棋,很大,很险!

  百官们见皇上说到这里,自顾自的点头,包括李纲在内的聪明人,都领会到了这个看似毫无把握的可能。

  屈平若全身而退,且自有打算,朕且放宽心,静待佳音。赵构说:“永国公自然要继续寻找。另外,金国狼子野心,既有前车之鉴,还不知悔改,此番入侵西夏,必定不会善罢甘休。西夏既然依附于我大宋,并缔结军事盟约,为彰显我朝雄伟,朕意欲就近遣兵开赴西夏,援夏抗金,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户部尚书道:“皇上,金国目无旁人,应该惩戒,西夏诚心依附,应该相助。但是,我大宋正值中兴初起,出师援夏抗金,劳心劳力,还未必讨好,打虎伤自身呐!”

  礼部尚书说:“户部是管钱的,有此一虑也是职责所在。皇上,臣认为,若户部兵部算得清楚这笔帐的得失,依臣愚见,家有余梁,就应该接济贫穷。岁寒知松柏,患难才能见真情,才能获得真正的朋友。”

  礼部尚书说得中规中矩,没说不出兵,也没说一定要出兵,但偏向于出兵,以彰显大宋国威。

  杨再兴出列说:“臣赞成皇上援夏抗金,一来可打消金国嚣张气焰,二来可助西夏平稳过度,三来,还可以接应永国公。若皇上考虑出兵,臣愿领兵前往!”

  李纲悄悄看了看杨再兴,虽然三点都很重要,但是杨再兴更看重的是第三点吧?杨再兴此人,最重情义。

  赵构问李纲:“安国公的意思呢?”

  李纲心中早有了决断,回答说:“皇上,您考虑出兵,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臣结合目前国库、兵力、粮草后勤,以及全国抗金扬威的志气,认为皇上的决定十分英明!”

  李纲充分列举了可以出兵的条件,还顺便奉承了一下皇帝,赵构十分高兴,说:“先礼后兵,先发一封国书给金国,言明西夏已正式依附我大宋,侵犯西夏就是有辱大宋颜面。金国自收到本国书十五日退出西夏国境,否则兵戎相见。另外再和西夏王联系,说明大宋出兵援助的意愿,别到时候两边不讨好就麻烦了。”

  李纲说:“这是自然。臣举荐刘筱臣前往金国谈判。”

  刘筱臣目前在翰林院负责编纂《建炎大典》,《建炎大典》是屈平向皇上建言编纂的一部覆盖面极广的多学科丛书,完工后,它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涵盖已知的所有行业典籍。

  这本书的主编是赵构,副主编有李纲、屈平、六部尚书等,由此可见它的受重视程度。

  赵构想起来,上次刘筱臣出使西夏就做得很棒,只是他现在受命编纂《建炎大典》,难道人才济济的大宋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谈判的人了?

  赵构说:“刘筱臣目前主持编纂大典,怕是难以抽身,不如再选一人?”

  李纲说:“皇上,大典包罗万象,光是搜罗世间文集就不是一两年可以办成的,也不差刘大人一人做事。但是谈判这件事,刘大人灵活知变,又有优秀成功案例在前,何不使他重操旧业,轻车熟路,也好早日成事?”

  赵构有个优点就是听得进谏言,忠言不逆耳,他敢听,大臣们就敢进言。

  赵构因此说:“好,此事不宜拖延,那就调刘大人前往北朝谈判。另外,命河北东西二路、河东路前线勤加兵演,作势随时出兵,乱敌视眼。”

  “是!”兵部尚书应道。

  杨再兴道:“皇上,臣请求前往前线!”

  赵构心道,前线有韩世忠、刘光世、岳飞,也用不到你,你去到人家地界不是让人尴尬嘛。不过转念一想,要是金国不退兵,大宋就要出兵挽回颜面,不如就派杨再兴去吧。也能成全杨再兴的一番战意。

  赵构说:“爱卿战意强盛,朕怎好打消你的积极性。这样,爱卿要是率京畿路军出战,未免太兴师动众,且耗费粮草,浪费人力物力。你就带朕的旨意去河东路,到韩世忠将军那里借一万兵马供你调度,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