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义武道 混乱之争 第五十五章 蒙古发难

《义武道》混乱之争 第五十五章 蒙古发难

作者:西楚桐 字数:2938 书籍:义武道

  半年的时间。

  当北潼关轰轰烈烈大改造完成的时候,唐国却迎来了一个棘手的问题。

  长安城,大明宫。

  “启禀陛下,前线传来消息。蒙古可汗亲率一万草原骑兵,十五万大军向开雁关发动了进攻,薛将军勉强打退第一波进攻,但是损失惨重,请求援助。”

  “什么,蒙古国这是按耐不住了呀。”唐宗面色铁青地说道。

  开雁关军力五千神武军,五万守军,比起准备充足的蒙古军来说,差距还是很大。而一旦开雁关一破,就如同月明关一样,擅长速攻的蒙古骑兵必然直取长安城。

  “诸位大臣有什么想法吗?”

  一名身穿黑金明光铠的将领站出来,沉声道:“陛下,末将觉得,我们必须尽快从长安派遣军队援助开雁关,将蒙古人直接狙击在关外。”

  唐宗只是点点头,似是在思考,没有发表什么评价。

  “陛下,长安守军不能动。”一名大臣站出来说道。

  黑甲将领一看有人反对自己,当即怒道:“如果让蒙古骑兵攻破开雁关,那才是危在旦夕,你没看到如今汉国的现状吗。”

  白胡子大臣也不示弱,“长安城守军一旦调走,陛下安危怎么办?你考虑过吗?”

  “肃静。”

  听到唐宗发话,两人也安静了下来。

  “秦将军,你是长安守军的最高将军,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秦叔宝上前,缓缓道:“陛下,长安城守军确实不能调。但是我们也必须援助薛将军,因此以末将的想法,我们不如从北延关调一半左右的龙武军前去支援薛将军,然后从长安再组建一支普通部队前往开雁关。”

  “陛下,微臣觉得重新招募一支部队太花费时间了。不如下令给全国各个城池的城主,让他们从各自的护卫队中调出数千个人,这样能立即组成一支数万人的部队。”一直沉默的明亲王忽然接着秦叔宝的话说道。

  唐宗点点头道:“秦将军和皇叔所言不错,那就如此执行吧。秦将军,你负责龙武军的调动。皇叔,由你负责召集各城军队,丞相,物资的调动就交给你了。”

  “遵命”

  “那好吧,今日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北潼关。

  “桐哥,关于八卦军的装备训练,我大概已经完善好了,就等你的功法了。”任行天对刚起床的李秋桐提醒道。

  “好了,昨晚已经全部修改好了。”李秋桐打着哈欠道。

  “那就好。”说着,任行天把几张图纸铺在了桌上。

  指着上面的图道:“这是我关于军种的设想。和我之前和你说的差不多。你看,首先是震雷军和离火军,共称青龙军。这支军队,综合能力最强,持久作战能力也最强。装备长戟,长剑作为进攻装备。铠甲目前确定为青色明光铠,军种为全装骑兵,像秦国铁骑一样,适合各种作战场面。”

  “那这个呢?”李秋桐指着一张被铠甲全身覆盖的图纸问道。

  “这是由坤地军和艮山军组成的玄武军。这是一支全副武装的重装步兵。其特点就是绝对的防御力。装备一块巨盾,然后巨盾仿照阿玄的战斧,配备上刀刃,使其也具备一定的攻击力。而铠甲就是全身的重装乌锤板甲。这是从来人敢尝试的单纯重装盾兵。”

  “那进攻怎么办?”

  任行天拿起另外两张图纸,道:“当然有准备,这是由干天军和兑泽军组成的朱雀军,为轻装骑射兵。装备弓箭,长剑和轻质山文甲,兼具灵活性和猛烈的进攻力,可以完全搭配玄武军,组成一种曾经很流行的战阵。”

  “战阵是什么?”

  早已猜到李秋桐不知道,任行天耐心地解释道:“战阵是军武阵出现前,战场上实战能力最强的军队,他们一般由多种不同的部队互相配合在一起,取长补短,发挥彼此最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军武阵的出现,战阵的优势逐渐削弱,而军武阵的要求就是统一化,气息一致,一旦配合作战,武元融合很可能被打乱。所以军武阵无法运用战阵的思想。但是……”

  “但是我们的八卦军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对吧。”李秋桐理解道。

  “没错,所以这也是我们除人数外,另一个优势。”

  “那还有白虎军呢?”

  任行天拿起最后一张图纸,道:“白虎军由巽风军和坎水军组成,而且我把锐云的白银枪骑兵也加到了里面,因为他们的武元属性很相似。”

  “怪不得你让我根据二弟的武功来修改这两种拳法,原来是有这打算。”

  任行天点点头,继续说道:“没错,这样的话,白虎军主力由白银枪骑兵组成,他们既具备单独作战能力,又能和另外两支部队组合在一起作战。”

  “你确定可行吗?毕竟两种武功的武元凝形都不一样。”

  “当然确定,你以为我这么多年的书是白学的吗。只要按照我之前说的修改一下巽拳和坎拳的一些细节,当这两种武元同时加到白银枪骑兵的英魂凝形之上,就可以相互融合,凝形为白虎武元。”任行天一脸自信地解释道。

  “这样啊,那训练也可以开始了吧。”

  “我已经开始初期的训练了,等武功分发下去后,根据每个人的进度来安排职位。如果有人能同时掌握两门武功,融合出四象武元,那就可以安排入四象军,其他的则为八卦军。然后,日常的军队训练就交给锐云总教官,然后杨虎,朱焰儿,碧落,邓战玄为副教官”任行天初步介绍道。虽然任行天在理论上很清晰,但是具体实际的练兵,任行天还真没太多的经验,只能交给杨锐云这些从小在军队长大的人。

  “大哥,你们在说什么呢?”一身白银铠甲的杨锐云走了进来。

  “二弟呀,我们在聊八卦军的具体训练事宜。你怎么来了?”李秋桐转身问道。

  杨锐云走近后,看见了桌上的图纸,并没有太多的意外。很显然他已经看过大概的设计。

  “大哥,看来我们的十万军武阵已经步入正轨了。”杨锐云高兴地说道。

  “距离实战还早着呢?你的白银枪骑兵练得怎么样了?”

  “很好。之前从西军营里招募到了两千名的骑兵,经过半年的训练,已经可以完成武元融合了。现在就差实战来磨合他们了。”杨锐云自信地答道。这半年来,他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了白银枪骑兵的训练中,从天明起练功,正午练军队默契配合,晚上练武元融合,几乎没有什么时间是在休息。据说,不少后来加入人都想放弃,但是从杨锐云,杨虎到杨家原本那几百人,都未曾停歇,在他们的激励与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坚持了下来,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白银枪骑兵。

  任行天曾说过,这就是军武阵的精神,只有有了自己精神的军武阵,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超乎想象的战斗力。

  李秋桐拍着杨锐云的肩膀道:“辛苦了,二弟。”

  杨锐云却轻松地笑道:“不辛苦,我比谁都希望看到白银枪骑兵再次在大陆上驰骋。这是我的愿望。”

  “好吧。对了,你来找我有什么事吗?”

  这一问,杨锐云才想到正事,“外面来了一个朝廷的使者,不知道来做什么?我让阿玄和碧落把他留在了南部军营那边,听说要紧事宣布,所以我来找你过去。”

  李秋桐也疑惑道:“朝廷这个时候来使者,不会是察觉到什么了吧?”

  任行天也皱起眉头,道:“去看看再说吧。”

  于是,三人迅速便前往使者所在的南军营。

  等李秋桐赶到时,一名有点眼熟的太监正跟碧落站在一起聊着什么。

  老太监看到李秋桐正跑过来,转身恭敬地道:“将军好久不见,不知对这的生活可还满意?”

  虽然还没认出此人是谁,但是对方既然认识自己,必然是经常在朝堂上的人。李秋桐还是礼貌地回道:“这环境很好,我很满意。”

  没错,这个远离长安,不被重视的军事要塞,为李秋桐的发展不知道提供了多少便利。可惜老太监可没听出李秋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当即接着道:“那就好,王爷还担心将军不喜欢这个地方偏僻的地方,心里后悔了好久。这不,听闻我来这,还让人送了不少好东西给将军,他们一会儿就到。”

  李秋桐在大脑里不断搜索这个王爷是谁,自己来这之后,跟长安的人就没多少联系,也就偶尔会写几封信寄给秦漱玉。又怎么会记得只见过一面的明亲王呢。

  不过李秋桐可没傻到直接这样说出来,只是同样笑道:“让王爷操心了,我这一切挺好的。”

  两人又东一句西一句的聊了一会后,李秋桐才开门见山地问道:“不知公公来这还有什么事吗?”

  “也没多大事,这不蒙古国前几天忽然大举进攻我们吗?于是,陛下下令全国所有城池都得派出不少于三千人的军队,来组成一支西征大军去支援开雁关。我是来通知李将军的。”老太监慢慢地解释道。

  “蒙古对唐国发起进攻了?规模有多大?”一旁的任行天忽然上前问道。

  老太监看着这个不知道那冒出来的道士,本不想搭理,不过看到李秋桐并没有阻止,反而也是一副想知道的样子,老太监只能接着道:“我也不是特别清楚,但是据说不少于十万大军。不过,有薛将军在,他们也翻不出多大的浪花。将军随便派个几千人去前线就足够了。”

  而一旁的碧落明显早已知道此事,此时正看着沉默的李秋桐两人。

  如今,北潼关的训练正要开始,每支部队的人员都是安排好的,忽然要派出几千人支援前线,必然会影响几人的计划。但是皇令已经下到,你一个战事不多的小要塞如果不派人的话,肯定会引起怀疑。因此,李秋桐不得不陷入了沉默中,同时看着也正在思考的任行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