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剑邑 第一卷 剑邑的雨 第七十一章 鹭鸣祭(四)

《剑邑》第一卷 剑邑的雨 第七十一章 鹭鸣祭(四)

作者:恭常圆圆 字数:2735 书籍:剑邑

  “道陵宗么,还有四大圣地,这究竟是什么?”修行者的世界太过于复杂,阿晓目前还不是很想要掺杂在这些事情内。

  他只想要好好修行,再和着爷爷去往帝都。

  “也不知道江叔叔怎么样了,帝都一定很繁华罢?”阿晓在心里默默数着,这才发现,距离江老四回帝都,已经有七年了。

  七年的时间不长,只不过是几千天而已,剑邑城的街道没有一点变化,青石砖上的窟窿也不见加深,苏颉还是那个大咧咧的样子,院子里面的香樟树落了叶又长,阿晓也扫了又扫,鹭鸣祭典也举办过了六次,六次皆同,只有此次不同而已。

  可是,七年的时间也不算短罢?学堂里面的朋友们也已经和最初的换了一批,有些已经交不起钱财的,只能早早辍学,放弃自己的儒道和武道的梦想,回乡下做个有些知识的牛郎或者酒馆伙计,城北的柴婆婆也在两年前入土,入土的那天,柴婆婆的子女们都恸哭无比。

  阿晓也有些伤心,因为他再也吃不到柴婆婆的馄饨了,人的悲伤并不相同,阿晓体会不到柴婆婆的子女心里的悲痛,但他知道柴婆婆的馄饨真的很好吃,带着一股特殊的柴火气息,而且每次去那里的时候,柴婆婆都会给自己碗里默默多加几个。

  “我的乖囡囡们啊,又来我这里啦!”柴婆婆每次见到阿晓,都是如是说,阿晓可以感觉,她是真的很高兴。

  柴婆婆很喜欢孩子,阿晓他们几个很喜欢去她的摊子。

  听学堂的陈老虎讲过,她早先有过一个女儿,可惜的是,她唯一的女儿十岁的时候便得了疾病死去了,此后她再也没有嫁人,而是独自抚养了两个弃婴长大。

  “所谓人世一场幻梦,不过如此罢?”

  “那么江叔叔,你还会回来么?”阿晓如此想道。

  各种角儿的戏腔传来,不远处的楼台已经开始演起了戏曲,盛大的开场也已经结束,众人开始对着戏台上的各色演员进行点评,一时间又热闹了许多。

  “想什么呢,少年,一脸忧容,这可是不行的啊!”

  苏颉瞧见阿晓一脸愁容,站了起来升了个懒腰,拍了拍阿晓的肩膀,嚷道:“这个日子,这个年纪,你居然在这里学那些最骚气的风流才子,先生讲义里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对了,为武新词强说愁!”

  “是为赋!”阿晓无奈道。

  “不管啦,作为大秦未来的中流低柱,我以后可是要成为大将军的人,阿晓,这个日子里,可不要暮气沉沉嘞!”

  阿晓点点头,却还是无奈道:“是砥柱……”

  “去看唱大戏的么?”苏颉忽然问道。

  “看啊,就在这里看,一直在看,不是么?”

  苏颉摇摇头,指着老爷街的那个位置:“老爷街才是离戏台最近的地方,阿晓你要去看么?”

  “好!”二人一拍即合。

  阿晓与苏颉偷偷离开了拓船街的座位,跑到了老爷街那边,找了个无人的位置坐了下来,这里果然好了很多,台上的声音,台上各色角儿的扮相在阿晓眼中都清晰无比,甚至连衣服上的花纹都能都能看清。

  戏台上,有位白脸老生,身穿金色的铠甲,背后插着四柄带着小旗子的短枪,手里还持着一根,在和另一种穿着黑色铠甲的人打仗,白脸老生明显是将军似的人物,那些黑色铠甲的应该是小兵,苏颉指着这个白脸老生,说这个是宜安郡里面有名的白爷子,可以连续耍上一刻钟,手不酸,腰也不软。

  此时徐莱也跑了过来,都挤在一块儿,忽然阿晓的眼睛被遮住了,那是一双温润的小手,一个俏皮的声音自阿晓身后响起:“猜猜我是谁呀?”

  “别闹了,你不是梵烟还是谁?”阿晓拨开梵烟的手,看向后面,一个穿着玄白二色襦裙的小姑娘正笑嘻嘻地看着阿晓。

  梵烟生的颇为可爱,笑起来,两个小酒窝在脸上洋溢着欢快的气息,配上此时扎的两个丸子头,虽然谈不上什么大美人,却也有了几番妙龄少女的风姿。

  “我刚才还说你呢,阿晓找你好久了,没想到真的给说来了!”苏颉笑着说道。

  徐莱又跑了过来,四个人挤在一块,吵着闹着,看着舞台上的大戏。

  那个白爷子和那几个小兵咿咿呀呀打了几个回合,耍了一会儿花枪,也就慢慢退回了幕后,但戏还得接着唱,于是从楼台后面走出来了一个花旦,一直站在原地唱戏,徐莱道:“这个应该是那个白脸的婆姨。”

  “是真的婆姨还是戏里的?”梵烟还真不知道这两个唱大戏的居然这种关系,于是好奇问道。

  “肯定是戏里的啊,这不是在唱戏么?”苏颉抢先回答道。

  “是戏里的,也是真的。”徐莱得意地笑了笑,指着那个花旦,“这个是白脸的婆姨,我看过他们在后台,都贴一起去了。”

  “噢!”阿晓和梵烟都露出吃惊的表情,连苏颉都好奇问道:“他们具体怎么搞得?仔细说来听听?”

  “说不来比划比划也行!”

  “苏颉你太恶心了!”众人异口同声道。

  又唱了许久的戏,台下的人越来越少,但依照惯例,戏是得唱到明日凌晨的,可看戏的越来越少,基本只留下了本地的城里人,附近村庄和小镇的人都陆续回去了,明日还有事情,路程还这么远,还得花上一番脚力才能到家。

  各家的大人大多数都回去了,一是明日还有事务,二是大戏看了这么多年,早已经不算新鲜,只有少年们明日无事,如今也不算小了,大人们也放心让他们继续待在这里看戏。

  河道的船只也越来越少,阿晓抬头望去,也只有本地的六条大街的人还在这里,城里各家老爷们的家眷固然还在,可是也困得直打哈欠,此时还留下来的,多半是为了吃那陆续端上来的水果油糕,一时间,空气中弥漫着各色糕点的味道。

  阿晓其实并不怎么喜欢听台上的大戏,他喜欢的是一个蒙着脸的人,手里拿着一顶斗笠,然后可以从斗笠里面变出一只只白色鸽子来,然后还有的就是一个穿着白色衣衫的男子,拿着一柄不算精致的铁剑在台上舞剑。

  听他自称是在剑道宗派学习过的,然而岁寒却每次对这个人嗤之以鼻,说不过是些江湖骗子之类的话,要不是这次他说他要休息,说不定他还得冒出来碎嘴一番。

  已经是人定时刻,几个孩子也是打起了哈欠,苏颉有些饿了,问道:“你们饿不饿,我去外面给你们带些吃的过来。”

  孩子们向来不喜欢吃祭典上的油糕,苏颉与阿晓只是吃了些水果,晚饭亦不曾下肚,肚子早已开始反抗。

  阿晓点点头,说可以,梵烟也无所谓,只有徐莱是个异类,早就将案牍上的水果油糕一扫而光,挺着个大肚子,说饱了饱了。

  苏颉骂了一句:“你没饱才怪呢!”然后就出去买些吃食,过了一盏茶的时间他又跑了回来,说周围的摊子都收摊了,没有吃食可以买。

  没有吃食就算了,阿晓又抓了一把花生吃,只觉得胃里干巴巴的,像是塞了一团大棉絮,台上的各色角儿也快要看不清了,白脸老生的脸开始白成一片,像是面馆师傅揉的大面团子,白茫茫地练成了一片,蹦跳一下,就是一个面团被拉成了条条面筋。

  苏颉也直打哈欠,忽然一阵敲锣打鼓之后,白脸老生躲进了戏台。徐莱道:“这个是要开始换场了,下一场得花上些时间准备。”

  四个人僵持着等了一刻钟,终于是熬不住了,梵烟揉着稀松的眼睛,说要回去睡觉。四个人商量好了,不再打算看下去,当下如同来时的高兴,连睡意都消了几分。

  水面倒映着还不曾走的乌篷船的影子,还有人在上面抽着旱烟,头顶的月光如同轻纱笼罩在人们的头上,阿晓回头看去,戏台在烛火中映照如同夜间的神阁,上面时不时仍然传来的锣鼓声震撼着人们的灵台。

  一阵婉转弦拨动的声音传来,声音点点悬而上,让众人的心都不自觉放松了许多,阿晓猜是琴筝类的乐器,随后他便听到:自古淮河东流景,莺歌玉殿舫上人,我见那舫上诸公啊,紫衣玉带舫间欢,我见他宴请诸宾客,我见他上朱楼,淮河风与碧玉瓦,风雅不及情啊,我怜见诸公这一去,何时返……~

  声音很酥,和之前的唱大戏完全不一样,更像是淮南道东边的曲风,阿晓听的浑身发麻,四人也直呼好听,可惜众人已经打算走了,谁也不好说再意思再回头去看。

  “梵烟,你应该也会唱的罢?”徐莱笑嘻嘻地开口问道。

  “滚滚滚,才不唱给你们几个听!”

  月亮依旧高挂在天上,苏颉与徐莱讨论着刚才的剧情,说到有趣的剧情,几个人都笑出了声,为了争哪段戏或者角儿更好看,甚至还吵了起来,就这么着,在月光照明的剑邑城街道上,四个身影肆意地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活力,旁边还未归家的行人看见了,都不由得为之担心,说了句:“跑慢些!”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