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人间不值得 第610章 荒岛求生

《人间不值得》第610章 荒岛求生

作者:老杨半仙 字数:2627 书籍:人间不值得

  “老夫人, 又在等您孙子啊?”

  满头白发的老太太笑吟吟地点头,“我孙子信上说想我了,我得在村口等他, 让他一回来就看到我。”

  一旁,年轻的小娘子忙前忙后, 给老太太盖腿倒茶赶蚊子, 又贴心又孝顺。

  还有一个少年, 人高马大的, 靠在老树干上,嘴里咬着根草,瞧着有些吊儿郎当,但是一直老老实实地守在一老一小两个女人身边儿。

  老太太和小娘子,正是裴君的祖母老郭氏和亲妹妹裴婵, 少年则是二房三太爷家的二孙子

  裴吉, 今年十五岁。

  裴吉读不进书, 反倒爱武, 最崇拜的人便是裴君,因而其他人没时间时, 都是他自告奋勇地照看老郭氏和裴婵。

  十来日前,裴君凯旋后的第一封信送回来,信上说了她会回乡, 但没说具体时间。

  前几日, 第二封信又送来了,信上标明了确切的回乡日期,而信到老郭氏手里时,裴君已经在路上。

  老郭氏思孙心切,明明知道孙子不可能这么快到, 还是每日都要去村口等,谁劝都不行。

  而她头一日过来等,裴君要回乡的消息便传遍了整个村子,谁经过,都要跟老太太搭几句话。

  方才说话的婆子姓孙,跟老郭氏差不多的岁数,儿孙都是土里刨食儿的普通农户,就住在村口,每次从村外干活回来,她都要第一个到老郭氏面前来说话,且次次都是那些羡慕讨好的话。

  “您可真有福,孙子都是大将军了,以后在京城里当官,还不得接你们一起去京城享福啊。”

  老郭氏极乐意听村里人说她孙子如何如何出息的话,每次一听,脸上这笑容,好长时间都下不去。

  这次亦是如此,她听孙婆子一提起裴君,便笑得又骄傲又得意,根本不掩饰,嘴上也不谦虚,“我家大郎,从小就不一般,不过我当祖母的,只要他平安回来,旁的不求。”

  这时,村里牛家的媳妇路过,听到老郭氏这话,附和了一句:“可不是,战场那是多危险的地方,前几日我去镇上,见到隔壁村的大海娘,这大海没了一只胳膊,回来两年了,还没娶妻呢。”

  老郭氏闻言,叹了一口气,“那是个好孩子,说是以前在大郎麾下当兵,大郎救过他,逢年过节都要来送礼,放下东西就走,啥也不说。”

  “谁不说是呢,听说就一只手,家里家外干活也不耽误,从来不用大海娘操心,也有人家不在意,咋就不成亲呢?”

  那牛家媳妇又问老郭氏:“您家大郎这次回来,也该成婚了吧?”

  老郭氏笑容满面地点头,“是得成婚,都二十一了,他大弟裴司膝下两个娃娃,大娘子都四岁了。”

  孙婆子抢话:“肯定要娶大官家的娘子嘞,那么大的官儿,也得像别的贵人似的,三妻四妾,到时候老夫人您家人丁就兴旺了。”

  方才被牛家媳妇抢走风头,孙婆子便存了气,此时抢回老郭氏的注意,一张嘴便打不住,又看向裴婵,语气夸张,“诶呦!以后七娘子也是官家千金了,跟你阿兄进京,也要嫁到大户人家去的,到时候十个八个丫鬟伺候着,再不用干乡下这些粗活了。”

  “哪像我家这赔钱丫头。”孙婆子嫌弃地推了一把杵在她身后的孙女,“一看就是没好命的。”

  裴婵乖巧善良,听到孙婆子的话,便看向孙小娘子,目露安慰,可惜只对上她的头顶。

  裴吉自诩是个大男人,不爱掺和女人们说话,原先一直盯着村口唯一一条道瞅,可越听孙婆子说话越烦,便吐掉嘴里的草,呛道:“那还不是你们家的男人没本事,怪什么丫头没好命。”

  “而且,我们裴家的娘子,可从来不下地干粗活。”

  裴家的女儿个个认得字,家务事要做,可从来不下地。

  上一辈儿的三个姑姑,因为裴家那时还不算好,闺中并不如何轻松,绣花卖钱所得皆要交到家中。但这一辈儿的,长大后绣花卖得钱基本都留在自己手里,所以寻常出门,手头都比较松。

  受不受宠,从脸和手就能看出来。

  皮肤有些黑的孙小娘子抬头看了一眼裴婵,又深深地低下头,将常年干活而粗糙的手蜷起来。

  她更想将手缩进袖子,可乡下人家为了干活方便,几乎没有宽袖的衣服,她……没有裴婵那样漂亮的袖子藏手……

  而老郭氏斥了裴吉一句“不要无礼”,便罢了。

  偏偏孙婆子不会看人眼色,忽然扯过孙女,热情地谄笑,“老夫人,那些大家千金肯定瞧不起人,您看我孙女,好生养,您看……”

  老郭氏道:“我们家不兴三妻四妾那一套,这是裴家老太爷定下的规矩。”

  孙婆子还不甘心,“您家老太爷那时,哪能跟现在一样……”

  裴吉看了一眼天色,打断道:“二奶奶,日头都落山了,阿兄今日应该不能回来了,咱们回去吧。”

  老郭氏瞧向村外,又没等到孙子,依依不舍地看了一眼又一眼,还是起身和牛家媳妇、孙婆子告别,带着裴婵裴吉回家。

  孙婆子瞧着郭氏的背影,还是羡慕地不行,“怎么裴家就能养出那么有出息的孙子呢?”

  孙小娘子也抬头看向裴婵,虽未说话,眼里也是深深的羡慕和嫉妒。

  牛家媳妇瞥了祖孙两人一眼,提着锄头回家,跟家里人说起孙婆子:“也不撒泡尿照照她自个儿,还想送孙女给裴家大郎做妾?可真可笑。”

  牛家男人是个闷汉子,听着妻子的话,只管点头。

  牛家媳妇忽又感叹:“还是裴家有见识,瞧瞧他们那些年为了供子弟读书,个个都勒紧裤腰带过活,再看看现在……”

  然后她又摸摸两个儿子的头,“裴四郎可没说错,男人有本事,家里人才全都好命,你们在裴家族学一定要用功读书,就是考不上功名,像裴家四爷一样,做个账房先生,也比种田出息。”

  这个村子,位于晋州襄陵县北,叫南望村。原只是一个十分普通的村子,村子里几十户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多不晓得外面的世界有多广阔,有多繁华,也不晓得努力走出去看看。

  七十年前,裴家十几口子人带着六七辆牛车搬到南望村安家落户,整个南望村的村民都出来围观,却不敢上前,而且第一次知道了“书香门第”。

  现在南望村年纪稍长的,个个都听家里长辈说起过裴家来时的场面,说他们一落户,就盖起阔气的砖房,还有漂亮的瓦盖,衣服也都是长衫长袍,没有一个补丁。

  是以最开始,裴氏先祖声称自己是“书香门第”,在当时的南望村村民看来,定是极了不得的。

  但一年两年……十几年过去,这种敬畏就变了。

  因为裴家人与他们这些农户一样要男耕女织,偏偏还都肩不能抗手不能挑,头些年地里根本赚不到什么钱,后来渐渐转好,也比不得村里好的庄稼把式。

  后来三房分家,比起当初第一座阔气的烧砖房,分出去的两房在村中自建的房屋都只是普通的土房了。

  裴家人也不穿长衫了,遇到年景不好的时候,一样饭都吃不饱。

  可即便这样,裴家还要供家里子弟读书。

  村民们大字都不识一个,说不出“虚有其表”这样的形容,聚在一起说来说去,就是一句“穷讲究”。

  后来,裴家举全族之力,终于培养出第一位童生,就是如今裴氏一族的老族长。

  老族长当时已经年过而立,天赋有限,又考了几次都没能中秀才,他便放弃继续考下去,也没在县里找活做,而是留在村中培养裴家子弟。

  也是那时开始,南望村的裴家像模像样的办起了族学。

  半大的少年,早就是家里的劳动力了,可裴家的子弟,还要一边干活一边读书,村民们全都在看笑话。

  读书?读书能有什么用呢?还不是待在村子里,家都败光了。

  牛家夫妻俩幼时,都听长辈们用那样嘲笑的语气说过裴家,可仅仅十来年,又变了。

  裴家分家后,族里也都是按照序齿一起排序,裴家搬到南望村的第四代,有六个郎君,裴君父亲裴南之在族里行二,当时都称一声“二郎”,天赋最好。

  裴南之十几岁考上童生,没几年又考上秀才。

  那可是秀才老爷!

  南望村从来没考出过秀才,裴家有了。

  南望村也从来没出过举人,裴南之也考上了,可惜他身体不好,早早便没了,可南望村村民都在说,如果他康健,兴许裴家上一辈儿就能出一个官老爷。

  裴南之病故后,同辈之中,裴家二房的四爷裴闻之做了账房,娶了铺子老板的女儿高氏,留在了县里;

  二房的五爷裴庆之也终于考上秀才,托妻子马氏娘家的关系在县衙谋了一个书吏的差事。

  这个时候,下一代的裴君和裴司也开始读书了。

  当一个家族资源有限的时候,往往要进行资源倾斜,以此来达到最优获益。

  裴君、裴司以及当时三房他们最小的叔叔裴定之,获得了家族最大的资源倾斜。

  村里人不懂什么“资源倾斜”,但是优先供给最优秀的孩子这个道理,没人不明白。

  而当裴家人提起裴君时的骄傲和期待丝毫不逊于当年的裴南之时,村里人便隐隐感觉到,裴家几代人的努力,终于要有结果了……

  待到裴君再一次更新了裴家考上童生的年纪之后,村里人早就已经不再说什么“读书无用”的话,甚至等到裴家长房的裴英之因为天赋不佳,勉强考上童生然后回到村中继续教导裴家的孩子时,开始有村民们求裴家老族长,送自家的孩子去读书。

  到现在,南望村因为出了一个战神裴君,不再只是一个普通的村子,在整个晋州都极富盛名。

  附近几个村子也有家境相对殷实的人家送孩子到裴家族学念书,牛家并不是唯一一家送两个孩子都读书的人家。

  裴家的例子就在身边,他们让南望村和周围的百姓知道,王侯将相,并非生来便是王侯将相,寻常百姓家也有可能养出麒麟子。

  一代没有结果,就继续努力,下一代,再下一代,总会有鱼跃龙门的那一日,否则,他们世世代代都只能是农户。

  裴君并不知道在她离开后的七年,南望村的村民有了翻天覆地的转变,她此时已经进了襄陵县境内,到达县城后也没有进城,归心似箭,乘着夜色,快马加鞭地赶回南望村。

  他们一行七人,在凌晨到达南望村村口,整个村子都安静地睡着,归家的游子却是近乡情怯,胸口满是涨意。

  “将军?”

  裴君应了一声,轻声道:“还得让你们随我辛苦两个时辰,我祖母年岁大了,夜半惊醒见到我,恐怕会睡不着,身体不适,我们在我家院外等到日出吧,你们可以在马车上稍事休息。”

  “将军的心情属下们都懂,属下们陪您一起等老夫人醒。”

  于是,他们留下两个人在村外守着马车和马,另外四个护卫随裴君悄悄地来到一处院外。

  那院子,跟裴君记忆中已经不同,从前低矮的篱笆墙变成如今高高的泥墙,泥墙上插满尖利的碎瓷片,泥墙外,种满了芍药花。

  小的时候,裴婵极喜欢艳丽的花儿,裴君就会去野外挖漂亮的野花回来,每一次,裴婵都会抱着她欢喜地说:“阿兄最好了!”

  祖母那时还埋怨她:“金贵人才有闲心养花,不能吃不能喝的。”

  没想到现在,她的家已经被鲜花包围,裴君嘴角上扬,这大概就是他们这些将士们在前线奋勇杀敌的意义——希望回首之时,鲜花着锦。

  天空破晓,露色渐消,南望村第一声鸡鸣响起,便有勤劳的村民起床农作。

  裴君家旁边就是三太爷家,院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精神矍铄的老人拎着篮子走出来,看到几个人的一瞬间,篮子落地,篮子里还有镰刀,刀头朝下便要扎在老人脚边儿。

  裴君一急,“三爷爷,您小心些。”

  三太爷错脚,跨过镰刀,紧紧抓着裴君的手臂,哽咽不已:“回来了!回来了!”

  没多久,他家院里,又跑出几个人,是裴君的叔婶和裴吉——

  “真是大郎!”

  “大郎回来了!”

  “阿兄!”

  这时,她身前的门匆匆打开,老太太还光着一只脚,一见到裴君,一把抱住她,大哭:“我的孙儿啊,你可算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