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情深义重重几两 一百八十二章 继任庄主

《情深义重重几两》一百八十二章 继任庄主

作者:思幼微 字数:1059 书籍:情深义重重几两

  被哥哥念叨的书致并没有多打两个喷嚏,他正一身戎装,单手扶在佩剑上,威风凛凛地环视着武英殿前训练的侍卫们,时不时喝道:“索绰罗家的,屁股放下去,你搁那儿犁田呢。”

  众人一阵哄笑,被点到名的侍卫不情不愿地调整了姿势,眼巴巴地望向门口,希望刚刚去吃饭了的雅布大人和曹大人能尽快回来替走这个阎王。

  最近上头的人也不知犯了什么毛病,佟国维和纳兰书致都开始抓起他们的训练来,叫这些王孙公子们叫苦不迭。

  在近年新进的侍卫当中,数佟佳氏的鄂伦岱家世最高。于是众人便推举他做代表,大着胆子去问了雅布大人,得到了后者捧腹大笑的回答:“你大堂姐进了宫,你二叔正在戒女儿呢,脾气自然大些。”

  “那书大人呢?”鄂伦岱又问。

  “他?他在戒哥呢。情况也差不多。”

  鄂伦岱大惊失色:“他哥也进宫了?”

  “嘘,你不要命了?”雅布大惊,一把捂住孩子的嘴,两人心惊胆战地向书致那边望去。果然见他回过头来,眯起眼睛打量鄂伦岱:“你不是闹肚子吗?”

  佟佳氏的小霸王莫名汗毛倒竖,赶紧抱着肚子唉哟两声,弯腰溜走了。

  书致最近戒断反应十分严重,表现为闲得发慌、断然否认以及勤于王事。

  “看你把大伙儿操练的,至于吗?”雅布摇头道。

  “我这是关心国家大事,操心后方武备。这几年进宫的侍卫,比起咱们那时候可差远了。”书致义正言辞,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

  雅布嘴角抽搐,发出“呵呵呵呵”的尬笑。

  这时梁九功在门外传旨:“皇上请三位大人到乾清宫觐见。”

  三人进门的时候,殿内除了康熙、明珠、佟国维并兵部的两个侍郎,竟然还有孝庄宫里的苏麻喇姑。她正在康熙案前,被赐了把圈椅坐着。书致等人见了,都觉得奇怪。

  “坐。”康熙吩咐,又示意明珠等人继续议事,正是说起那日明珠提及的南下一事。

  书致这才知道所谓的“巡视军务”没有那么简单。

  “你们认识太皇太后的养女,和硕格格孔四贞吗?”康熙问三人。

  三人奇怪地对视一眼,俱是点头,又摇头:“臣等不知。”

  点头是因为孔四贞是已故的定南王孔有德的独生女、清朝唯一的汉人格格。这样有名的人物他们当然不可能不知道。

  摇头是因为孔四贞在北京居住,主要是发生在顺治年间的事。早在在书致十岁那年,她就已经随丈夫孙延龄一起,离京赴藩、镇守广西。所以他们自然谈不上认识她。

  明珠哼道:“孙延龄这个狗东西,一向蛇鼠两端、拈轻怕重,在吴三桂和我们之间反复横跳。这回终于被忍无可忍的孔氏部将夺权锁拿,拥戴孔四贞为广西之主。她有心向朝廷投诚,皇上这次派人南下,名义上是在江西巡视军务,实际上是要潜入广西,与孔四贞恢复联系。”

  三人俱是心内一惊。

  先不论广西兵变、孔氏投诚是真是假,光是看广西的地理位置紧挨云南、孔四贞的幕府离吴三桂的老巢昆明只有区区数百里路程,就知道这不是一件容易的差事。

  曹寅不由皱眉道:“从京城南下广西足有数千里路程,岂不误事?为什么不让江西前线的人去办?”

  苏麻喇姑摇头道:“孔格格是太皇太后的养女,本身既是贵胄又是女子,当然更愿意跟京中亲贵,而不是素不相识的粗鲁武将联络。”

  言下之意,广西主动投诚,康熙这边自然也要

  派出有分量的亲贵大臣出面接受投诚。

  康熙看向三人,问道:“除了广西之外,陕西的王辅臣近日也有投诚之意。你们三人,谁去广西,谁去陕西?”

  三人顿时面面相觑。

  书致不禁想得更深了一层——明珠从一开始诛杀吴应熊的时候起,就屡屡向康熙献策,几乎可以说是主导了正场战争,贡献不可谓不大。

  但是清朝前两代的“朝中第一人”——多尔衮、鳌拜,都有在战场上攻城略地的辉煌功绩,而纳兰明珠却偏偏是个纯粹的文臣,所以跟在索额图一派的人看来,明珠只是凭借着嘴皮子的功夫捞得这当朝第一人的威望。

  虽然这种观点就好比让诸葛亮去干张飞的活儿,非常有失偏颇,但满族向来有重武轻文的传统,所以抱有这种偏见的人还不在少数。

  说到底还是因为纳兰家人丁单薄,明珠的四个儿子都还比较年幼,不够为将为帅。不像赫舍里、钮祜禄等大姓,即便嫡支尊贵,也可以派出旁支子弟在参军作战。

  书致想来便主动起身道:“臣愿意南下广西。”

  曹寅想到雅布家里西林觉罗氏生产在即,也起身道:“臣去陕西。”

  康熙亦是十分不忍。但又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比书致等人更成熟干练的,都是朝中重臣,一个萝卜一个坑,轻易走不开;比他们身份高贵的裕亲王、恭亲王,又不如他们干练。

  康熙只得转头对佟国维道,“从前锋营挑选精壮士兵,给他俩做护卫。”

  佟国维自是应承,众人又议了些出发时间、对接暗号一类的事,方才告退出来。

  明珠又叮嘱书致,让他瞒着母兄,仍旧告诉觉罗氏自己是顶着钦差大臣的称号,南下江苏公务旅游的。

  父子俩一同回了家,与家人共用晚餐。

  再说卢氏,她以为丈夫口中的“我找书书问问”是指自己做两个拿手菜,由丈夫出面请小叔吃饭,然后他们哥俩私下交流一下处理家务的心得。

  然而事实上的询问却是,当夜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当着明珠和觉罗氏的面,成德一边搅弄着碗里的虾羹,一边问弟弟:“你知道岭南管茶叶的安岐吗?那是个什么人?”

  这是什么操作?卢氏以为他要告状,顿时一惊,下意识捏紧了筷子。

  首先那安岐乃是公公的心腹,又掌管明府的经济命脉,大庭广众之下,倘若一状告不倒,岂不是平白得罪了他?更何况,二叔管家的时候,这人都还安安分分的,怎么一到他们手里就出岔子?这岂不是叫公公婆婆起疑,觉得你不堪大用,连个管事都压不住吗?

  卢氏下意识捏紧了筷子,看向公婆。却见明珠一手拿着折子,一手往嘴里塞面条;觉罗氏正盯着两个小儿子吃鱼,逼着不爱吃鱼的揆方把碗里的鱼肉消灭干净,好像都没有在意。

  书致笑答:“你别看他长得五大三粗的,倒是个有趣的人。你知道他喜爱收藏书画吗?”

  “哦?可有名品?”

  “展子虔的《游春图》,王献之的《东山松帖》,怎样?可还入得了你的眼?”

  连成德也不由为之动容:“王献之的大名谁人不知?改日定要向他借来赏玩一下。”

  “不许去。”觉罗氏却插话道,严肃警告大儿子,“买两幅画儿就叫风雅了吗?他是做生意的人,虽然也好个字画,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好酒肉、好女色,不像你那些文人朋友那样体面干净。这是我的话,除了公事上的来往,你们俩都不许跟着他混!”

  双生子都放下筷子,站起身来,低头称是。卢氏也跟着丈夫起身听训,揆叙揆方不明所以,见哥哥们都站着

  ,也跟着抹抹小嘴,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

  觉罗氏又后悔自己话说重了,放软了声音,对成德说:“当然,额娘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你喜欢字画,何必去借,只管从账上支银子,从他手上买过来就是了。”

  “多谢额娘,但君子不夺人所好。况且咱们是主家,他是家下人,哪里敢收我的银子?咱们岂不是有索要财货、巧取强夺的嫌疑?”

  “这话说得很是。”明珠不知什么时候放下了折子,插话道,“上位者,最忌讳的就是多吃多占。我常说,对家下人,能客气的要客气,该赏赐的要赏赐。你一个人吃肉,吃完也就没了;但要是把骨头分给别人啃,那下回就会有人帮你找更多的肉吃。”

  “什么叫人家啃你剩下的骨头,”觉罗氏一脸嫌弃地看着丈夫,笑道,“明明是好话,老爷怎么就说得这么恶心?”

  明珠哈哈大笑,挥挥手命众人坐下。

  成德笑道:“其实儿子提到安岐,是另有一件事要跟书书商量。”

  “哦?”

  成德道:“安管家跟随阿玛多年,也算是劳苦功高。我听说他的长子今年已经七岁,也是请了先生在家里念书,预备将来进学。但是他们商户人家,想来不容易请到好先生,不如叫那孩子进来跟着叙叙一起念书。我闲了也能指点一二。”

  这都是小事,明珠无可无不可地说:“难为你能想到这些,你们兄弟俩商量着办吧。”又宣布了书致即将奉康熙之命南下巡视军务一事。

  觉罗氏的注意力立马被吸引了,忙着给小儿子打点行装不提。

  晚饭后,兄弟二人散步回房,卢氏落后一步,跟在他俩后头。

  只听书致感叹道:“你倒厉害,这么快就把安岐家的情形摸清楚了。”

  揆叙念书,本来就要找人陪读;安岐之子请先生,却是迫在眉睫。纳兰成德这招无比精准,自己没有多费什么资源,却解了安家的燃眉之急。虽然不算什么大事,但他以前一直是洒脱又爱玩的性子,左手来钱右手花,没想到管起家来,倒也有模有样。

  “当然。我只是不爱管,又不是不会。”成德拍拍弟弟的肩膀,笑道,“难得有机会离京,你就安心去南边好生玩儿两天,家里有我呢。”

  书致哭笑不得,一面感慨终于把孩子养大了会疼人了,一面又暗笑他的天真,这么容易就被明珠骗过去了。

  他哥顶多只是一只精明一点的小白兔,跟明珠这个老狐狸比起来,差得还远呢。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模式。谢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