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横推十万界 646、包围

《横推十万界》646、包围

作者:程嗒嗒法法 字数:3726 书籍:横推十万界

  辞别老读书人,一行人毅然决然,转身便向北而行。

  起初几日,黄泥大道上,不时会有一队队铠甲鲜明的骑兵,如一阵风般狂卷而过。

  也遇到过几支押运粮草辎重的队伍,混杂不少年老体弱的民夫,看起来面貌不佳,一个个面黄肌瘦、神情委顿。

  何长安暗中观察过,将近一半的民夫,眉心藏有妖鬼之物的烙印。

  兵卒中间,至少有一成左右,或神魂有印记,或有暗伤,被阴煞之气伤了修行根基。

  情况比想象中的还要糟糕。

  他根本想不出,如果前线将士也是如此,这仗、还怎么打……

  从长安城都北方边境,足有八千里路,按照何长安、李义山的想法,他们这支‘精锐之师’应该抄近道,急速赶赴前线。

  但老读书人叮嘱过,务必让他们一路缓行,顺道看看这所谓的人间,对今后的读书、修行都会大有裨益。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大致便是这个意思。

  于是,几人略加商议,便加入一支押运粮草辎重的队伍。

  刚开始几日,对于身穿斩妖使服饰的何长安,押运官吴勇良处处设防,不敢与之深交。

  大唐斩妖司名声不太好,尤其在官家们看来,无疑于皇家鹰犬、朝堂走狗,绝大多数人对斩妖使都是敬而远之。

  何长安也无所谓。

  该吃吃,该喝喝,一有时间,不是坐在一旁发呆,捉摸那根古怪的‘小黑棍’,就是一声不吭的打那套‘古拳法’。

  顺带着,悄悄炼化那些兵卒、民夫的神魂印记。

  倒是那些书院读书人,在经过三五日的短暂磨合后,很快就与兵卒、民夫打成一片,有说有笑,称兄道弟。

  对这些读书人,何长安心里还是挺佩服的,别看他们平日间大袖飘飘、满嘴骚话,可在具体事务的处理、待人接物方面,就很是不凡。

  可见,书院学子,并非一味的埋首读书。

  这让何长安很高看了他们一眼。

  尤其是李义山、马代、沈岩几人,对行军布阵、兵械制造等方面,也有所涉猎。

  甚至,那些读书人还开始教那些兵卒、民夫读书认字,辨认草药,教他们一些简单的修行法门,和一些实用的拳脚功夫,看的何长安咋舌不已。

  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

  当初、还是有些轻浮……

  ……

  因为是押送粮草辎重,这一支队伍行走的极为缓慢,十几天过去,才堪堪走了不足千里。

  此去北境,那可是八千里路,这个样子走下去,还不得几个月时间?

  何长安不着急,反正他觉得现在战力值太低,就算早一日赶到前线,估计也帮不上什么忙。

  ‘弄不好、这次就成千里送一血……’

  但那些读书人有些着急。

  大敌压境,前线吃紧,北方边境不知已发生多少场大战,他们这些‘精英’却还在路上磨磨蹭蹭。

  于是,在一个晚上,李义山、马代、沈岩来找何长安商量。

  “小子,我们打算提前赶往前线,你啥意思?”一见面,李义山开门见山的问道。

  “我无所谓。”何长安苦笑道:“反正,吕先生让我们缓缓而行,多看,多听,多做。”

  三位读书人沉默了。

  吕先生的确是如此这般安顿的,并一再告诫,凡事莫要急躁,三思而后行,言必行、行必果,要有点读书人的样子。

  那什么才是读书人的样子?

  李义山几人觉得,大唐读书人,就须如当年李太白、柳河东等先师大儒,提剑而行,斩妖除魔。

  即便是做不到一声长啸,震响三军,也做不到万军丛中斩敌首级、如探囊取物,但起码也敢于慷慨赴死,舍生取义!

  不止李义山等书院读书人如此作想,便是何长安,又何尝不是这般心思?

  想当初,枪林弹雨中,他何长安也曾视死如归过……

  但是!

  老读书人的心思,定然不会如此简单,老头儿反复叮嘱多看、多听、多做,到底是什么意思?

  “义山师兄……”

  “狗贼,你闭嘴,不准喊我师兄!”何长安刚一开口,李义山脸色就拉胯下来,撇了撇嘴。

  第一次在未央县见面,他李义山还是高人,何长安才是一名小小快手班头;后来,马代那蠢货代师收徒,何长安的辈分直接高过李义山;

  再后来,吕先生悄咪咪来到长安城,成了何长安的启蒙老师,虽说没有形成师徒名分,但毕竟称老头子为老师……

  于是,李义山现在最歪腻的,就是听何长安喊他一声‘义山师兄’。

  “义山、先生,这样总行了吧?”何长安笑了笑,问道。

  李义山气哼哼的,扭头不答。

  “我这几日也在捉摸,吕先生所说的多看、多听、多做,到底什么意思,”何长安沉吟几声,分析道:

  “我觉得,就我个人而言,做的远远不够好。”

  “人间祸事,残垣断壁,妖鬼横行,这些不用看,我们都心里清楚,”何长安继续分析,“那么,吕先生让我们看什么、听什么、做什么?

  显然,是我们平时没有注意到的一些事物、和细节。”

  于是,接下来,何长安开始给书院读书人‘传道受业解惑’了。

  两世为人,他最大的长处,便是对行伍之事极为熟悉;

  甚至可以说,经过特种兵、杀手、保镖、捕快、斩妖使等‘行业磨练’后,如何当一个好的兵卒,才是何长安的底牌。

  修行方面、他就是一个雏儿。

  行军打仗,打的是什么?在何长安印象中,无疑便是资源。

  在这个大唐,应该也差不多,不过是针对性不同,自然便须深入思量,到底需要那些资源。

  在斩妖司‘白嫖’这段时间里,何长安除了潜心修行,对大唐国力、战争、农耕等方面,也有所涉猎。

  对读书人,他也有自己的想法。

  很简单,那就是分科。

  “书院读书人,所学太过繁杂,只要是圣人之言,便须熟读、背会,太浪费时间了。”

  何长安‘谆谆善诱’,见火候差不多了,便开始‘诱导’李义山、马代和沈岩。

  “可以将书院所有的读书人分门别类,譬如,沈岩最擅长兵械制造,不妨在诵读圣人之作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特长,带领一部分有灵性的学子,研究弓弩、重甲、攻城器械;

  再譬如马代先生,最擅长斗法,不妨设立讲武堂,专修武学修行之事……”

  一番话,听得三位读书人抓耳挠腮,急不可耐。

  这种学院构建方式,当年柳河东其实已经考虑过,不过因为他在一场大战后,身负重伤,实在是有心无力。

  再加上、赵正、杜十三、温太原三位院长,其实很是保守……

  “何长安的想法,甚合我意,”沈岩沉吟着,说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可设立一座大器堂。”

  马代先生两眼放光,笑道:“亚圣曰、吾善养无浩然之正气,我可设立一座正气堂!”

  何长安欣慰的笑了。

  书院读书人,挺上道嘛……

  “那我呢?我整个什么堂?”李义山听的热血上头,眉头紧锁,也在苦思冥想。

  “就你?”

  马代、沈岩三人异口同声说道:“设立一座透鬼堂呗。”

  李义山气的不行,张口就一句‘我透你两个老白脸’,惹得二人哈哈大笑,就连何长安都忍俊不禁。

  “义山先生、还请不要妄自菲薄,”何长安轻咳一声,温言说道:“你最擅易经之学,精通阴阳五行八卦,多涉猎奇门遁甲之术;

  填的一手好词,写过数篇好诗,人品俊雅,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可算是我大唐男儿中最为俊秀之人也!

  义山先生,为何不设立一座白嫖堂?”

  听着何长安一番并不如何浮夸的溢美之词,李义山捻须含笑,腰杆子似乎都挺直了些许……

  不过,听到最后一个词,老头儿懵了。

  “白、白嫖堂?什么意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