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权倾贵女 第707章 把柄

《权倾贵女》第707章 把柄

作者:当归公子 字数:1828 书籍:权倾贵女

  “为什么是嬴悝?”

  这个问题,太学的学正也想知道。

  昏暗的诸子阁密室中,还是学正和祭酒二人。一个宽袍大袖,冠冕端正,十分体面,一个邋遢落魄,不修边幅,如同乞丐。

  此时二人正在读着一首诗:

  天地有眼高悬,杯中有影如盘。照落万里江山,尽在你我席间。

  这首诗是前几日吕公搜罗的,跟《明月词》《月神赋》一起让大家品鉴过。可惜当时几人的注意力都在刘知易的作品上,后来受到太学诸子阁震动影响,都跑了回来。今天吕公托学正将这首四大才子的诗作,带回来给祭酒,让祭酒好好看看。

  “此诗如何?”

  学正问道。

  祭酒点了点头:“尚可。”

  能的祭酒这样的诗道大家一句尚可,殊为不易。要知道他对自己的名诗《送徐太傅至十里亭》的评价,也不过是尚可。

  学正笑道:“江南四大才子果然名不虚传,尤其这谢玄,有大才啊。今科状元,非他莫属。”

  祭酒摇了摇头:“可惜,修的是兵家。”

  学正皱眉:“你的意思是,魏无暇是兵家宗师?”

  兵家不是门派,一家宗师对弟子并没有约束力,但影响力却无可避免。

  祭酒点头。

  学正不解:“祭酒的意思是,太后和太师姐弟有隙?”

  因为魏无暇是兵家大宗师,魏太后是他姐姐,现在垂帘听政就不用兵家?这逻辑解释不通,学正不敢苟同。

  祭酒笑道:“终究不是一人。”

  人心隔肚皮,哪怕是姐弟,也不可能完全一条心。

  “依你这么说,法家要大兴了!那嬴悝能夺魁?”

  学正冷笑。魏无暇是兵家大宗师,所以魏太后不用兵家,而儒家大宗师则是徐谦,此人可跟魏家姐妹斗了半辈子,按照这样的逻辑,魏太后更不会用儒家。那就只剩下法家了。本届科举,最出色的法家弟子,除了嬴悝,找不到别人。

  他不相信这样的结果,乱世重法家,太平重儒家,这是千百年来的铁律。他不相信一个妇人能扭转大势,敢扭转大势。

  “何不赌一赌?。”

  祭酒提议。

  学正哼道:“赌就赌。”

  现在朝局稳定,朝堂铁板一块,是魏氏一家之言,魏氏姐弟没有明显的隔阂。没有党争,政局反而清明了一些。这几个月,查了不少贪腐官员,百姓欢欣不已。

  学正不相信,魏太后会因为谢玄是兵家,就不点谢玄做状元,那样等于跟弟弟撕破脸。目前姐弟俩联手控制朝堂的局面,就会被打破。

  “赌什么?”

  学正问道。

  祭酒道:“赌一个人。”

  学正叹道:“你也看上了刘知易。”

  祭酒看上刘知易,他一点都不好奇,看不上才奇怪。刘知易诗才绝伦,堪称如今夏京第一,祭酒一心复兴诗道,如果不想把刘知易收入麾下,才是奇怪的事情。

  祭酒道:“你以为呢?”

  学正道:“你诗道未成,收他有何用?”

  祭酒回到太学后,绝大多数时间,都在诸子阁中,其实就是在跟诸子阁中的诸子英灵神交,将诗家纳入诸子百家,必须得到这些英灵的认可。

  祭酒微笑不语。

  学正皱眉道:“即便你诗道大成,他也未必肯转修诗家!”

  祭酒笑道:“兼修即可。”

  祭酒倒是不贪。

  学正松了一口气,也支持刘知易兼修诗家,诗才那么出众,不修诗家太可惜了。

  笑道:“祭酒放心。刘知易必然兼修诗家!”

  祭酒有些意外:“你何以如此笃定?”

  兼修是要耗费精神的,而且诸子百家是一股精神力量,越是纯粹,力量越大。所以追求极致的高手,往往不会兼修。他们只会反复打磨自己的精神,信念十分坚定。对本家信念坚定,对其他家就越排斥。即便是有道无术的儒家,许多高手都不会胡乱兼修,最多兼修医家,因为医者仁心,与儒道不谋而合。

  刘知易已经是医家,兼修法家,如果他兼修诗道,除非放弃法家,否则很难大成。

  学正道:“他天生虚谷。”

  祭酒一惊,随即大喜:“真是天佑诗道。”

  学正又道:“是郭镇辅告诉我的。”

  祭酒一愣,随即大赞:“郭掌院是真法家。”

  学正哼道:“那老匹夫,也就是品性尚可。”

  祭酒没接话,心情愉悦之下,气息随性外放,仿佛无数吟诵的诗篇环绕着他。

  学正叹道:“祭酒。诗写的如何了?”

  或许就差一首诗,将这些诗篇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就能奠定祭酒的大道。

  这首诗祭酒打算亲自写。

  祭酒正看的入迷,摆摆手:“不急,不急。诗乃心声,由心而发,还差些机缘。”

  说着祭酒再次入定。

  学正没有打扰,悄悄退出诸子阁,一个时辰后,再次返回,面带不悦。

  跟祭酒说了一个消息:“嬴悝夺魁了!”

  ……

  刘知易也等到了同样的消息。

  他不死心,郡主不着急,两人就等着一个已经注定的事实,直到正午放榜。

  “恭喜刘公子!”

  消息确定后,郡主笑道。

  刘知易闷哼一声,抄起竹桌上的笔墨,落笔一首诗写成。

  一首很符合郡主气质,霸道女总裁文风的五言绝句。

  明明赢了,还要恭喜我,讽刺我吗?

  刘知易没好气,却不敢说出来,把诗交给郡主,拱手就要告辞。

  郡主却叫住他:“你真的不想知道,我为什么会知道是嬴悝夺魁?”

  说不想知道是假的,郡主虽然位高权重,但应该还操控不了科举,别说郡主了,岭南王都不行。没人操控的了,除非是太后,因为状元是太后点的。

  难不成因为都是女人,所以郡主能猜透太后的心思。还是说,郡主跟太后是好闺蜜,听说太后年纪并不大,是一个中年丧偶的寡妇。

  刘知易胡乱想着,自己都觉得这些理由不靠谱。

  “请郡主解惑。”

  实在想不出来,又太好奇,干脆向郡主低头,主动求教。

  金川郡主道:“你知道徐谦吗?”

  刘知易没来由汗毛竖起,他听不得徐谦这个名字,尤其是从郡主这样有分量的人口中说出。

  “与徐谦有关?”

  他疑惑问道,竖起耳朵听着,徐谦被劫,差点连累的他家家破人亡。他对徐谦这个名字实在太敏感,简直阴魂不散,明明已经被人灭口了,竟然还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在自己耳中。就连嬴悝一个法家意料之外当上了状元,都跟他有关。

  金川郡主点头:“徐谦与魏无暇是政敌。”

  刘知易点头,天下谁人不知。

  郡主又道:“徐谦当年阻挠过太后封后。”

  封后,封的当然不是太后,而是皇后。这是一件陈年旧事,当年魏太后风华正茂,夏桓帝新君继位,大选秀女,魏太后被魏家送入皇宫,顷刻间赢得帝心。桓帝一心立魏太后为皇后,可是徐谦率领朝中徐党,坚决反对,反而支持太子妃为后,认为桓帝做太子时的太子妃当皇后,名正言顺。

  当时桓帝刚刚继位,也没有后来那么昏庸,就听从了徐谦等大臣的建议,立了太子妃为后。不过心中始终偏爱魏太后,对太后恩宠有加。与魏无暇这个小舅子,更是超越了君臣,朋友一般。后来魏无暇能斗倒徐党,靠的就是皇帝的支持。

  刘知易摇头:“这跟嬴悝当状元有什么关联?”

  郡主苦笑叹息,似乎对刘知易的智商很无奈。

  “徐谦是儒家大宗师,所以太后不会点一个儒家状元。”

  不是儒家,那就只能是兵家或者法家,是法家的话,肯定是嬴悝。

  但刘知易还不明白:“没有儒家,还有兵家,魏太师是兵道大宗师,魏太后没道理不选一个兵家弟子做状元,更何况,谢玄这个兵家做状元,实至名归。”

  郡主继续摇头:“如今都说朝中魏党专政,这魏党是谁的魏党?”

  刘知易道:“当然是魏太师的了。”

  魏党权倾朝野十余年,靠的是魏无暇的政治才能,而不是魏太后在皇帝耳旁的枕边风。

  郡主道:“你也知道魏党是魏太师党,魏党权倾朝野,你以为太后会痛快?”

  刘知易不由惊讶:“不会吧。郡主你是说,太后跟太师姐弟俩之间也搞党争?”

  这实在超出了刘知易对政治的想象,他跟大多数人一样,认为魏太后后宫干政,垂帘听政,靠的是弟弟在朝堂上的支持,姐弟俩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所以姐弟俩应该是最紧密的同盟,没想到还会有斗争。

  可这种想当然,经不起推敲。郡主一点,刘知易马上反应过来,这姐弟俩之间会有斗争,几乎是一个必然。魏无暇是权谋大家,入朝为官后不久,就跟当时一代权臣徐谦为敌,魏太后也不是省油的灯,虽然没能封皇后,可一直能以贵妃身份,力压皇后一头,姐弟俩,都不是屈居人下之人,所以两人之前必然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办法,唯有党争。

  所以魏太后一定会培植自己的党羽,儒家是自己仇人徐谦的学派,兵家又是弟弟魏无暇的学派,魏太后一定都不会选,那就只能选择法家,选择法家就是选嬴悝,因为嬴悝是这届法家考生中,当之无愧的魁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