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活在南宋 第十八章好日子是汗水换来的

《活在南宋》第十八章好日子是汗水换来的

作者:偷糖吃的黑蚂蚁 字数:2988 书籍:活在南宋

  将养了五日有余,胳膊腿上的伤肿才消了下来,只留些眼角的青痕还没有退去。

  一大早喝了粥,趁着今日太阳高照无风无云难得好日子,喊来打闹个不停的大傻、狗剩,各自抱着被褥和草垫出来晾晒一番。

  多晒太阳不得病,是娘亲经常唠叨的!

  一把柴刀一百五十文,一柄斧子一百三十文,全城独一户李老汉的铁匠铺,五十来岁的年纪,六尺身高,脑袋顶着个光头,长年打铁右手臂比别人粗一半有余。

  生了四个儿子个个如此,老光头领着四个小光头,一溜排开举着大铁锤伴着火花叮叮当当的敲个不停,这场面甚是威武。他家在这祐川城里除了官府的人别人谁都不惧,传说在秋天那场兵灾里,这五个光头还偷偷弄死了一个金兵,虽然没人亲眼目睹,他们几个也矢口否认,只说是摔死的,但是过后收拾战场的衙役搁他家屋里,抬出来一具被砸成一坨烂泥的尸体,老仵作一眼就看出伤痕是锤子造成的。

  李老汉家世代打铁,农具铁器打制了无数,手艺是个顶个的好,所以质量不用担心,但这价钱总比旁的人高出不少。

  让这城里的人是又爱又痛,最后想出一折中之策,自备铁料,只给个加工费让他打制。

  像狗儿这样的,一穷二白啥都没有只能全买,再心疼也不得不买。

  昨日看好了样式,今天拿了钱就过去买了。瞅瞅大傻跑出去玩耍去了,转身进了屋走到炕头扒拉开盖着的稻草,伸手摸索了片刻,抽出两块砖头,里面显出一个洞来,再伸手掏出一个小袋。

  狗儿的钱就藏在这里,这地方狗剩也知道,独瞒着大傻,怕他到处乱说引了贼来。

  数好了钱装进袋子,喊过狗剩一起去铁匠铺。这地在城的东南角,也是老李头会做生意,靠着东城坊的员外老爷们,生意是不发愁的。

  冬日的大街稀稀拉拉的没几个行人,连挑着担走街串巷的货郎都没遇到几个。

  晃晃悠悠的走了半个时辰,路上还遇到了疯跑的曹阿宝。远远的打了招呼听说是去买柴刀,非跟着一起来瞧热闹。

  走了会曹阿宝道:“狗儿,听说你们前几天中了西城赵家兄弟的圈套吃了大亏,想出招来报仇了么?到时候记得喊上俺给你们助拳去。”

  狗儿听了,叹口气摇摇头道:“不成,加上你也斗不过他们,这仇得智取。”说完又感激的看着宝儿道:“俺们兄弟记得你的好意,到时候必定喊了你去助拳。”

  宝儿一听就被这江湖义气激的莫名脸红,连点了几个头道:“俺这几日必勤练武艺,到时候也好多擒几个小杂碎!”

  一路上胡聊了几句,转眼就到了地方,抬头看去一杆长条毛竹挑着块三角旗帘,上书‘李记铁器铺’五个大黑字,正迎风招展呼啦啦的发着声响,旗杆后面是土坯砌的店面,前店后院的格局,打铁炉子必是开在后院。

  进了屋门,正中间一个大木柜台,左面放着三排竹架上面摆着些轻便小件的铁器,右面则在地上堆放着十几件重些的大件铁器农具。

  柜台后面正坐着个十五六岁的女子,上穿一件素白修身短领小薄袄,前面秀着几朵粉红荷花,下着一条青色的冬裙,仔细看也隐约秀了几片荷叶图案,唇红齿白的瓜子脸正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狗儿。

  害的狗儿一瞬间竟忘了说啥,羞的满脸通红直低着头望着脚尖,直到那女子道了声万福才恢复过来。

  “这位小娘子,我来取昨日订的铁器,两把柴刀,一把斧子,这是订票。”说完就从贴身衣袋里掏出一张硬纸片递了过去。

  那女子伸出葱白小手接了过来,打开看了眼,就走到后院里,不大会就领着一个十七八岁提着竹筐的小哥出来。

  这人狗儿认得,叫李四郎是李铁匠的四儿子,看他出来了狗儿忙行了一礼道:“四哥过来了,小弟来取昨日的货物。”

  那李四郎点点头道:”俺晓得了小妹刚刚和俺说了,你要的铁器就在这筐里,你上前瞅瞅可否合用!”说完就把手里的竹筐往前递了递。

  狗儿和狗剩忙上前取了框里铁器仔细的观察一番,手臂长的柴刀单边开刃,刀背足有一指厚,握把前接了一节小勾黑黝黝的闪着冷光。

  旁边的斧子拳头大小,后面用了半尺长的木柄,柄上还细细的缠着几圈麻布条。

  这三件铁器狗儿一眼便相中了,满足的不行,咧了嘴直夸手艺好,那李四郎见客户满意,也放松了神态,随口聊了几句,收了钱点了两遍递给了柜台后面的女子,就回了后院。

  一手交钱一手验货,买卖是做完了就是这个腿怎么也迈不动,眼角偷偷瞟一眼柜台后面的小娘子,再低头看看斧头,这斧头咋这么白,啊不,是咋这么好看…

  好吧,盯得人家小娘子就快发火喊人了,这才赶忙拉着狗剩逃之夭夭。

  瞧这没出息的样子,叹口气,互相摇摇头唉!

  回了屋,瞅瞅天色还早,外面寻了大傻回来,让他居中拉着车,俩人又各牵着一条绳索拽着,慢慢的往柴山走去,趁着天色还好多收些是一些。

  动物也罢人也罢,都会在即将过冬时忙活一阵,储藏些吃的或是穿的,等着冬天时候用。

  那些有地的农人更是和蚂蚁一样,整日里忙碌个不停,谁也不想当寒号鸟,所以这一忙,就是一年。

  一路无话,进了柴山被山风一吹齐齐的打了个哆嗦。

  呼出口热气暖暖手,板车藏了路边,接下来的路得走着上去。

  遇到路窄的地方还要一字排开,这柴山有条一步宽的小溪,夏天时喝一口干爽透彻,甚是解暑,到冬天时也是如此,喝一口凉的直打哆嗦,所以在冬天时这溪水是一口都喝不得。

  若赶上渴的不行,非喝不行时就用竹筒盛了水,打火烧热了再喝。

  林中烤火甚是大忌,尤其是秋高气爽的初冬,一点火星就能引发一场大山火,因此这常钻林子的人就懒出一种办法,棉布做个小袋再放些棉花,竹筒提前装满水塞严实,放进去,绑在怀里,一天活干下来身体散出来的热气就能把竹筒里的水温的热乎乎的,打开再喝时正合适。

  这样的竹筒三人都有一个,狗儿还特意给大傻备了一个特大号的。

  闷头砍了个把时辰抬头看看,这天色早过了午时,怪不得总感觉越来越饿。

  怀抱着三五根枯枝,溪水边扒拉出一片干净地,周围再围上一圈碎石头,砍几根粗树枝做了支架,吊上那个大号竹筒。

  两把米半筒水,接水的狗剩还在溪水边捞到条拇指长冻傻了的小鱼儿。

  这可是难得的美味,赶紧剖开,洗净了丢进去,小火慢慢烧着,等闻到米香味儿,说明熟了。

  一人分了一小筒稀里呼噜喝完,午饭就这么对付过去了,好怀念在张员外家吃肉馒头的日子了。

  叹口气,起了身,小竹筒再装满热水,绑在腰间踩灭火,再细细的覆盖上一层土,防止有未灭的火炭被山风吹到草丛里引起大火。

  喊来早跑去爬上树掏鸟窝的大傻,这憨货,大冬日的哪来的鸟蛋!一扭头狗剩也爬上了树,气的狗儿骂道,俩傻蛋!

  下午还算运气,半山腰找到一颗倒下来的枯树,腰粗的树身,看的狗儿直流口水!得,今儿下午算是有着落了。

  工具是推动社会发展必不可缺的重要条件。

  一颗大树,三个人,两把柴刀一把斧头一下午,费了老牛鼻子的劲才砍了一多半,也是李铁匠的手艺好,柴刀又劈又砍的仅仅是钝了些,瞅瞅剩下的大粗枝,看来明天得去买个锯子了。

  满满一车木柴,足足五百斤有余再加上黄泥土路也不好走,把三个人折腾的筋疲力尽,都不记得发了几身臭汗才回了城。

  四肢伸开摊在炕上,这浑身上下累的是一丁点都不想动。捅捅一旁的狗剩道:“狗剩今晚你煮粥好不好?”

  狗剩摇摇头道:“大郎哥,俺实在是累的动不了!”

  好吧,扭头喊道:“大傻?”

  大傻:“呼噜噜…”

  唉,还得自己来,早收拾好了早睡觉。洗了米,抓把冻的僵硬的菜叶扔进去再放两滴菜油,木架上蒸上几个凉炊饼盖上锅盖,炉膛里又多塞了把柴,大火烧起来,伴着噼啦啪啦的火苗闻着锅里的香味,这日子好充实!

  冬日的天色总是黑的很快,漆黑又寒冷的夜空里点缀着几颗偷偷眨眼睛的星星,今晚的月亮却是不太明亮,就像打更的王老汉一样,在东城坊破锣嗓子隔好几条街都能听到,等到了西城坊就是那哑火的炮仗,偶尔响一声,南城坊更是一声也无。幸亏夜里静,竹更点数还是能听得到的。

  侧耳听听更点数,时间还早,不过这大夜里也没啥可玩的,蜡烛更是点不起来,菜油到是还有些,不过还得留着煮饭吃,算了还是趁早睡吧!

  两瓢热水一瓢凉水,美美的烫了脚,再喊来大傻和狗剩也烫烫,走了一天路,烫一烫既解乏又去味!

  躺在炕头,白日里累的浑身无力恨不得趴在地上不起来的俩人,这时竟在炕上顶起牛来,瘦猴子般的狗剩那里是大傻个的对手,连开三把都被蛮牛一样的大傻顶下炕去,还的自己偷偷的伸出双脚抵住他的后背才和大傻打平一局。也亏了大傻没吃饱,那身蛮力,再加上自己也不是他的对手。

  玩闹一阵,想着明天还得继续打柴,喊了他俩早点睡觉。

  今天只砍回来一车,明天早早的去,看看能捡两车最好。

  若是能砍些合适的树枝扎些篱笆墙围住院子,那就更好了。

  好日子都是一手一手奋斗出来的,这时候不下力气,冬日里可就着了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