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玲珑在少年 第一章 诺顿异地设分校

《玲珑在少年》第一章 诺顿异地设分校

作者:陌上僧 字数:3758 书籍:玲珑在少年

  玲001)诺顿分校圣天使落户郊野,母系渊源不简单引爆帝都

  在这部校园文学小说《玲珑@少年》的前言里,作者陌上流星,是这样描述这所学校的。

  不知道,在我百年之后,少年人会是一个什么样子。

  不过,回溯一百年之前,那些与我们同样十五六岁的孩子们,除了衣着、谈吐、语言、习俗、环境和生存条件,以及所得到的信息量有所不同之外,其实本质上也没有太大的区别。

  一样不知天高地厚,一样热衷追逐潮流,一样高不攀来低不就,一样生在福中却强说愁;一样容易被煽情感染,一样似有不服心存不甘,一样疯狂膜拜偶像,一样不畏后果勇于尝鲜;当然了,也一样地不愿听取前人们的教训经验,宁可自己将过桥当做走路,将米饭吃成咸盐。

  有的人,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也有的在哪里跌倒,便在哪里就地躺下睡一觉。他们宁愿在尝试中无数次摔倒,也要摸爬滚打找到自己的体验,哪怕是一次次跌得鼻青脸肿,甚至于头破血流,也不愿意听取长辈们的那些老生常谈。

  也难怪,咱们人类数千年来用生命得到的,最大的教训不就是:我们从来都不吸取教训。

  于是,一百年之后的那时此地,又多出一所著名的中学——圣天使,里面也活跃着一群,毫不例外的少年人,续写着我等人类属于那个年龄段的:喜怒哀乐忧思苦,贪嗔痴怨嫉恨独,以及属于那个折叠空间被展开时,亮眼呈现的生龙活虎,和属于那个未来时代的,少年光彩,万里屠苏。

  此圣天使者,乃新开设之高级中学一所,系出名门(诺顿商学院),不远万里落户帝都。某投资集团慧眼独具,意欲把握当前时机,与其母校商榷良久,终于促成异地联合办学之举。

  曾于若干年前征得京畿依山面水之开阔处,恰合心意,遂筹巨资合股创建,力保该校区:生态环境优美,硬件设施完备,授课条件一流,师资出类拔萃,即便立于当今的现代化社会,亦可算民办中学里的顶级高配。

  于是乎校园尚未竣工,消息便不胫而走,顷刻间吸引广泛社会关注,尤以学生家长为甚。凡经济条件许可,且家中有适龄孩童者,多蠢蠢欲动,大有不惜代价、趋之若鹜之势。

  时下,留学大潮浩然正盛,国人不论贫富争相入流,以期子女借此开阔视野,打造金身,提升格局,赢得资本,或者能衣锦荣归,改写家运。

  似乎只有如此塑造出来的子女,才能置身于未来世界的竞争大潮,笑傲江湖、立于不败,独步全球、骄视天下。

  然,幼小年纪便出国留学,费用自不必说,那是一笔十分可观的先期投入。更要紧的是,尚未成年的孩子就被迫远离父母,多少亦放心不下,若再为其放弃事业跟随陪读,大不现实。

  今不必漂洋远渡,背井离乡,便可就近获得Y国名校之资源,相较还可减免诸般费用,省却跨洋担心思念之苦,何乐而不为呢?

  生逢此时,乃訇然天降之福报机遇,慕名者自然欢欣鼓舞,早早便呼亲唤友、奔走相告。为人父母者争相谋划筹措,并翘首以待,期盼新校早日竣工,建成招生,惠及自家宝贝熊娃。

  圣天使国际学校提前三年便发布招生简章,参观校址的家长们遂一拨连一拨,络绎不绝。大家眼见着荒山变妩媚,眼见着小桥跨溪水,眼见着高楼平地起,眼见着开学条件逐步齐备。

  因办学理念独特,素以育人为本,教学设施先进,与其本土母校间资源共享,体系同根。故招生伊始便备受瞩目,望子成龙者摩肩接踵,盼女成凤者趋之若鹜,身家宽裕者一掷千金,经济拮据者沉舟破釜。

  只因其母校诺顿商学院,早已于全球名声赫赫,办校历时百年,其教育成果已然被验证,教学体系之优势早就毋庸置疑。

  基建历时三年之久,每处细节均定位准确、用心良苦,建筑设计装修务必做到精益求精,直至每一位母校的特派代表,以及各大股东们都满意的校园完美竣工,校方这才长出一口气,如今万事俱备,只看生源了。

  遂张榜官宣,正式招生,广纳周遭优质适龄少年,且不限地域种族,凡具备才智贤能者,均可参与笔试、面试和机试考核,经校方层层筛选,最终择优录取。

  自此后,圣天使便聚集了一批批颇具特色,个性突出,玲珑剔透,才智俱佳的青葱骚年。于是,每天都在这条件优越的校园里,上演与其他中学相似的,属于少年人自己的花季趣事。

  《玲珑@少年》便如同攀树取果,摘选其中有趣片段十数枚,以期可于芸芸众生求知己,茫茫人海遇知音,同世间有缘者一道回看当初:青涩锦时,年少半知,荒唐无忌,故作矜持;扮帅装酷,心无城府,静如处子,动若脱兔;或口没遮拦,好高骛远,不谙世事,顾影自怜;有心没肺,率性纯粹,本真善良,无知无畏;轻狂傲娇,简单粗暴,自负叛逆,时不时还要,作上一作,死上几死,无故自寻一些烦恼……

  这样美好又不安的日子,我们都曾经走过,只是很快就被成人世界的繁杂琐碎淡化殆尽,被世故练达稀释如水,被貌似长大的自己看不上眼了。

  青葱少年时,每个人都是一张平滑光洁的白纸,即便后来布满情愿或不情愿的斑驳色彩,也都曾经纯真干净过,多少都会有感同身受吧。如果您深夜拥被难眠,不如索性沏一壶热茶,灯下拿起这本书来翻一翻,与故事里的孩子们同享共乐、一笑会心,也是种不错的私人消遣,和记忆回溯吧。

  下面让我们看看这个母校:诺顿商学院的背景。

  诺顿商学院,是Y国一所古老而典雅的贵族高校,有些类似于咱们公办民助形式的学院。

  曾经数百年的沉淀积累,人文底蕴深厚。校园里面高手云集、人才辈出,学子非富即贵,个个谈吐出众,人人家世不俗。毕业之后,多数也是各界的翘楚精英、风云人物,羡煞旁人。

  因此,它历来都是某一票富豪权贵的子女们用以彰显身份、较量资本、展示品位的地方。当然,前提是:它有一整套自成体系的优质办学资源,和一大批业内资深的专家做教育顾问,还重金聘用了一系列德艺双馨的各界知名学者教授,打造出自己特有的高端教育品牌。

  这里,仅论身家、讲地位是远远不够的,智商和颜值也是被该校选拔和录取的重要标准。诺顿商学院的招生历来都十分严肃,筛选苛刻、沙里淘金、宁缺毋滥,这是众所周知的规则。

  可以说,在招收学生这方面,他们拥有极端的自信和任性,源于从来都不缺少赞助资金。因为,从这里的毕业生们大都不简单,早已渗透到全球范围内的,各行各业的顶尖核心位置。当然,虽也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平庸之辈,或是商界败类,但仍然掩盖不住母校的光芒。

  诺顿公学的学生毕业后,基本都有自己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交圈子,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同学之间乐于相互扶持或彼此竞争,表面上音乐美酒、琴棋书画,云淡风轻、文明优雅,暗地里却常是高手过招的暗流汹涌、步步惊魂。就好像俄罗斯方块一样,成就迅速归于历史,一念之间的行差踏错,瞬间就可能输掉多年积累出来的全部身家。

  校友会还定期发布公告,召唤历届本校学友,回到母校参加五周年、十周年的大小聚会,扩展人脉、沟通渠道、促进联络,届时自然少不得对于母校的赞美,和真金白银的重磅回馈。大约这才是该校能够维系数百年盛名不衰,保持“不变之水准与恒久之骄傲”的主要原因吧。

  那么,就是这样一所很拽、很牛的诺顿公学,与现在的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有的呀!这要感谢来势凶猛、长盛不衰、愈演愈烈的跨洋留学风潮,和升学竞争的残酷。

  追随新一代留学热,国人争相出国在海外镀金,无论实力与贫富,仿佛唯留学才是出路。于是就有一批在国内没希望考上211、985大学的孩子被父母送出去,至少混个海归身份吧;也有一班带着家人一生之留学梦想的被送出去,替父母出国长见识,看看传说中更圆的月亮,当然了,最好是将来能学出几斤几两的名堂来,把父母亲属也接出去享福,一起圆梦他乡。

  还有一些是家里经济不给力的,父母们咬牙跺脚、卖房卖地、甚至借了钱也要送走子女,指望着有朝一日,孩子衣锦还乡、光宗耀祖、脸上有面儿,也不枉自己吃糠咽菜还款的辛苦;甚至更有一部分家庭,是为转移某些资产而让孩子远赴他乡去留学的,无论子女们是否愿意,因为留学并不是目的。这样的孩子最容易迷失掉自己,生活无忧却空虚寂寞,身处异国他乡,缺少关爱和温暖,文化上又很难融入当地的主流社会,若能坚持到回国而不堕落算是好运了。

  然而这里面有几个家庭的最后抉择,是真正尊重了孩子自己意愿的?其实,还真不好说。

  亲爹娘们先别说:孩儿还小呢,眼下懂个啥?娃的一生需要做家长的来替他们保驾护航:及时布局人生、掌控未来前途、把握前行的大方向。

  这可就太低估孩子们的智商和能力了,如果你放手让他们选择,未必就比你们所选的差。问题的关键是:对于他们自己亲手选定的目标,人家不会轻易后悔和抱怨。对错都是相对的,自己的选择由自己负责,即便吃再大的苦、受再多的累,也能咬牙挺住。

  太过强势、主观的家长们所造就出来的孩子,要不是胆小懦弱,就可能走向叛逆的极端,甚至还出现过更大的悲剧。不是曾经报道过,一对儿名牌大学教授的父母被亲生的孩子干掉,双双躺在被窝里,陈尸家中数日才被外人发现。

  结果那变态玩意儿还在家里若无其事地玩游戏,衣柜里的衣服被父母生前洗得干净整洁,并且按照一周七天的顺序,内外搭配好,分隔整齐码放。甚至,每一摞都贴好了日期的标签,孩子随手可用。

  想想都心寒啊!可怜的老教授夫妇,咱们“爱”的教育到底怎么了?究竟是谁的问题?

  这种包办代替的“帮助”,源于一贯的对他人智能的不信任,和对自己智能的过于自信。更有甚者,就是对他人的权利控制欲了。把孩子当成了私有财产,可以任由自己摆布和管辖,常常还打了“爱”的旗号,不服从家长的意图就是不孝顺, 用“百善孝为先”的儒家思维,站在道德的高点,来压孩子们一头。

  谁都曾年少过,难道当时你真的什么都不懂吗?真的心甘情愿地任由父母操纵一切理想?长大的成人们都会选择性地遗忘,忘记了当年做了多少背着家里偷偷干的“坏事”?其实,那里面有很多事,至今还未被爸妈发现,不是吗?

  氮素,如果没有这样的体验,怎么算当过活生生的青葱少年?你难道因为那一点点邪恶,长大后就走向堕落了?

  教育的理念是个沉重而复杂的历史问题,关乎传统的儒家思想和文化积淀,一时说不清,一两句话也囊括不了,还是先放一放再说吧。这种教育的后果究竟如何,要等到很多年以后,会自有公论的。

  我们只知道,真的是有大把的血汗银子流了出去,养活了不少歪果仁儿,甚至包括哪些:考试机构、国际学校、外语补习班和培训基地们,造就出某类特殊的教育产业——留学一族。

  故为迎合时宜,诺顿公学在我帝都近郊设有一个预科国际学校——诺顿圣天使国际学校。

  这所崭新的国际学校,私立参股、资金充裕、选址考究,占地面积不小,定位相对高端。专门招收国内外的一些资产丰厚、地位特殊、学业优异、家境殷实的中学生,并且不限区域,不限国籍,就看你家娃娃的实力高低。

  它维持着母校宁缺毋滥的基本原则,精挑细选,但因名气所在,还是迅速跻身热门选项,很快就招揽到成批的生源,逐年发展壮大起来。

  (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