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残明霸业 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腔孤忠

《残明霸业》第二百五十一章 一腔孤忠

作者:天漄行知 字数:1891 书籍:残明霸业

  原来多年以前,播州土司杨应龙与马千乘的父亲马斗斛及母亲覃氏乃是通家之好。

  人说马千乘的母亲覃氏,更加宠溺次子马千驷,便把杨应龙的女儿聘给了马千驷为妻,马千驷婚后便去了播州。”

  传言不可全信,尤其是大明的言官,最喜欢八卦别人的绯闻。

  覃氏的风评和人品如何,言官多有贬损,然而覃氏在儿子婚姻上的选择,当时看来无疑是很理智,很富有政治头脑的。

  当初覃氏和马斗斛结婚,本就是地方宣抚使之间的联姻,覃氏再与播州宣抚使杨应龙联姻,自然合情合理水到渠成,且可说是门当户对。

  原是覃氏的一番良苦用心,想着长子早晚是要承袭父亲的宣抚使之位的,而次子去了播州宣抚使府中,除了政治联姻,自然次子本身也会有一番前途的。

  却未成想多年后,杨应龙因质子身死,一怒而反,继而牵扯了马千驷要被株连的这一结果。

  覃氏肯定更没想到平叛杨应龙之乱的首胜,竟然是自己的大儿子。

  若是明军中没有老将陈璘连战连捷,最后迫使杨应龙自杀,恐怕整个平叛战役的头功都会被马千乘夫妻轻易摘去,当然,马千乘内心并不希望得到这个头功的。

  “万岁能说出今天这一番话来,为臣不胜感激,漫说是从帝王口中说出对为臣亡夫的中肯评价,就算是想从悠悠之口中听到对亡夫这样的评价,您知道有多难吗?

  世人,尤其是那些言官,因为播州之战亡夫与胞弟兵戈相向,不知骂得有多难听。

  在他们的口中,我亡夫不是赵奢、马伏波和马超的后人,我们只是狼兵。

  既然是狼兵,什么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什么大义灭亲便不适合评价我们。”

  天浪也是牙缝里发出一阵冷哼,“可就是石柱军这些所谓的狼兵,在数年后从重庆徒步走到关外的沈阳城,行军万余里打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浑河之战。

  要朕说,石柱军不是狼兵,而是一支比肩戚家军的无敌铁军。

  更可况,你们马家,绝对可以说是华夏两千年功勋最为悠久的将门,谁是狼兵?马家根本就是汉家最纯良的苗裔。

  以赵奢、马援和马超为代表的先秦两汉就不说了,饶是到了两宋,马家也出现了伏波将军的第三十九代孙:马定虎。

  马定虎,陕西扶风茂陵庄人,人称他英敏磊落,勇力过人,两宋之交,为骁骑队长,归于吴繗军麾下。

  靖康之乱,马定虎随军入京师勤王,高宗泥马渡江,马定虎一直为其护驾,为高宗登基立有大功,为高宗称帝、保全南宋百五十年国祚立下汗马功劳。

  有人说你们是狼兵?可正是南宋立国之初,川地蛮族叛乱,高宗才命马定虎领兵入川。

  马定虎身为伏波将军之后,来到川地,蛮夷敬畏伏波将军如神,见其后人无不慑服。

  马定虎在川地,几乎没打一仗,只是宣扬大宋威德,蛮夷便是传檄而定了。

  此后马定虎为大宋镇戍四川,而他便是你石柱马家的先祖。

  为朝廷镇守四川,才是你马家来到川地的原因和历史使命。”

  见天浪连马家在两宋时期的先祖都如此耳熟能详,秦良玉的心中第一次不是为了君臣大义,而是有了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动容。

  “万岁,别人不信臣的夫君参战播州是为了君臣家国大义,我秦良玉也可以不理会别人如何说。

  虽然年纪大了,可臣的眼睛一点没花,不是还能做女红呢么,呵呵呵。

  因为有万岁今日的这番道歉,和您的盛赞,身为大明的武臣,战死沙场,不说是值得,而是一番幸事。

  纵然是千夫所指,不被他人认同,我秦良玉的一生,也是无悔,不怕万岁怪罪,诚如臣的夫君诀别前隐晦的那番嘱托:国虽无道,至死不变。”

  天浪点头道:“即使有丹青妙手,也无法尽显上柱国的一片孤忠啊,朕又怎么会怪罪,要怪只能怪这悲戚多舛的国运和奸人横行的庙堂。

  饶是曾经千夫所指,朕想,青史一定会记载这样一个秦良玉。

  她在夫君被阉宦陷害而死不过数年后,得闻朝廷召唤,便是一往无前的行军万里深入敌后。

  她的夫君马千乘,在大破播州叛军后,在法场亲自送了自己胞弟一程。

  抱着马千驷的大好头颅跪坐法场恸哭不已,此后又身着缟素在父母坟前守了半年,以至于落下了心结和心病。

  从此染上了每到伏天即会中暑的实症,直至最后因为此病,薨于囹圄之中。

  上柱国,别人不信你和马将军的孤忠,其实是假的,他们对你口诛笔伐,是因为怕你,更是因为敬你。

  如果你不是忠臣,那么马将军含冤而死后,石柱军肯定会和杨应龙一样反了,而不是还要万里出关,为害死马将军的凶手去血战浑河两岸。

  日后更不会入京勤王,在广渠门外擂响一通战鼓,便击退了皇太极二十万铁骑。

  同样不会夜不卸甲,连续同阿敏激战五昼夜,取得延续国祚,足矣堪比于谦于少保功绩的遵永大捷。

  还有崇祯十二年,忠烈公卢象升被围于巨鹿,上柱国的石柱军也是唯一一支真正前往解救的队伍吧。”

  说起卢象升,秦良玉又是一阵感慨:

  “嗨,那一战,若不是忠烈公麾下的三镇总兵未战先逃,等我援兵赶到,卢象升还真未必战死,而后只留下一个谥号,呜呼哀哉呀。

  至今想起那句话,人说甲申国难,起余孙高阳之退休,成于卢忠烈之败亡,

  曾经臣以为,也许这一切,都是因为气数吧。

  可是今日,臣发现自己想错了,臣现在以为,大明气数仍在。”

  孙高阳,指的是孙承宗被迫退休以后,辽东局面每况愈下,再次启用时,又和当年的熊廷弼一样得不到实权,屡屡遭受排挤,最终只能真正告老还乡了。

  七十五岁时,后金军进攻高阳,孙承宗率领全城百姓及家人守城,城破后自缢而死。

  孙承宗可谓是明末最杰出的战略家,宏图大略,雄才斐然;而忠烈公卢象升则被后世认为是比肩岳武穆的存在。

  此二人的陨落,至此大明再无力回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