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残明霸业 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服

《残明霸业》第二百三十四章 收服

作者:天漄行知 字数:1826 书籍:残明霸业

  每一个亲人牺牲后,秦良玉的痛心几乎只有秦翼明看在了眼里。

  因为这些亲人的牺牲唯有他是和姑母一同经历的。

  秦良玉一生战功无数,却是从没有向朝廷标榜过自己的功绩,可两个哥哥战死后,秦良玉却是第一次在面见天子时,细数了兄长牺牲时的惨状。

  天启帝朱由校虽然目不识丁,心思却比他弟弟崇祯皇帝要清明多了,在任用贤臣良将方面似乎也更为很有眼光,而且大体是可以做到赏罚分明的。

  当听到秦良玉的述说浑河之战的战况,天启帝也颇为动容,便追赠了秦邦屏都督佥事一职,还允许子孙世袭罔替。

  这一职位,也由秦翼明承袭了下来。

  秦翼明也是秦家和马家第二代的领军人物,崇祯朝那些惯于清谈的腐儒看不懂秦翼明的忠直敦厚和沉稳干练。

  哪怕那些人总是骂他胆小鬼,哪怕他曾被迁怒与他的崇祯皇帝一撸到底,他也全不在意。

  如果一个人连生死都看淡了,岂会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眼神?

  秦良玉没有让马万年而是让秦翼明去,算是给足了刘文秀和李定国面子了。

  秦翼明去了之后,不久后便回来了,并对秦良玉说:

  “姑母大人,刘文秀和李定国求见姑母大人,说是有要事相商。”

  “相商?”秦良玉沉吟片刻,温良一笑,“那就有请吧。”

  秦良玉的官阶,就算是在天启朝和崇祯朝,也一直是最高的。

  但是她的白杆兵,出了四川辖境去作战时,几乎一直都是几千人而已。

  在四川辖境外时,唯一一次兵力超过此数字,是辽东失陷后,孙承宗在辽西走廊修筑大凌河城,秦翼明奉命率一万一千余人负责保护城池的修筑工程。

  这个一万一千人不全是石柱军,可因为有石柱军的存在,后金军从筑城工程开始直到结束,都一直未敢进犯大凌河。

  秦良玉面见刘文秀和李定国二人,一见面寒暄几句之后,秦良玉便是半开玩笑的话锋一转,问二人道:

  “本督从孙可望那里借了些粮草,二位将军今日来见本督,莫非是对借粮之事心存愤懑,想要讨回去?”

  无论是刘文秀还是李定国,甭管如何在沙场上纵横驰骋,敢跟秦良玉说自己有意见吗?

  刘文秀连忙说明自己真实的来意,告诉秦良玉说,他俩没有什么意见,他就是来给大都督送行的。

  而李定国则更令人意外,他竟然直接对秦良玉拱手道:“大都督,末将愿意跟随您入桂勤王。”

  听到两个在战场上曾经是生死敌人的年轻后生的话,秦良玉也是一阵讷然。

  尤其李定国的答案真的出乎她的意外,不过细思之后,秦良玉笑了。

  李定国的选择,即是在意料之外,却又是在情理之中。

  大西军已经再难成气候了,四川的豪格清军又对大西军逼迫的紧。

  李定国按照当下的话说,是一名爱国将领,也是明末屈指可数的即优秀且又负有格局的良将。

  秦良玉只是了解到他性格有些倨傲,在大西军中,他似乎只听命于已经死了的张献忠。

  而且根据锦衣卫呈给秦良玉的情报来看,李定国,包括刘文秀,两人似乎都和孙可望的关系闹得很僵。

  张献忠临终遗言是让大西军余部归顺明朝,而张献忠的遗孀和孙可望却都没把死人的话当回事。

  而且孙可望还是从张献忠遗孀手里把兵权夺了过去。

  而夺权后的孙可望并没有履行张献忠的遗言,这一点李定国和刘文秀是非常恼火的。

  于是李定国在这时选择脱离大西军,同大顺军中的李过、高一功一样加入明军,应该同样是想放下争端,一致对敌吧的。

  秦良玉以自己大明中军都督府左都督的名义,命孙可望、刘文秀留守云南东北部,以及贵州南部。

  前面也说了,白杆兵几乎都是秦家和马家的宗族子弟,全都是自幼习武,从建成之日起,便一直是大明各部人马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三千白杆兵,那是明军精锐中的精锐。

  而在秦良玉勤王的大队人马里,不止有白杆兵和二十万四川百姓,人们在其中竟然还看到了大西军四将军之一的李定国的身影。

  李定国和刘文秀则其实早就有归附大明之心,归附大明,本就是张献忠临终时的遗愿。

  在李定国和刘文秀看来,抛弃纷争一致对外,也是当下最明智的选择。

  柳州城西十里,在天浪的带领下,大明一干在朝的文武重臣系数来此迎接大明的上柱国,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四川总兵官秦良玉字素贞的勤王大军。

  秦良玉大军,一路饥飡渴饮,柳州城西十里,天浪一身戎装。

  君臣相见,秦良玉半头鹤发,半头青丝,不带一丝烟火气,依旧是说不出的当年风采。

  见到秦良玉,天浪心中颇为激动,不止是秦良玉一身的赫赫战功,有了女军神立于庙堂,自己身边便真正有了一位可以挂帅的皇朝柱石了。

  旌旗猎猎由天际而来,两支军容齐整的虎狼大军,一眼望不到头。

  数万杆枪矛反射着朝阳的寒芒,宛若一条九天中盘旋而下的银龙,携带着傲骨,散发着凛冽的威严气势。

  十来员威风八面的大将,骑着骏马,列于一位看起来不过五十多岁的老妇身后。

  而这老妇犹如天神一般,身高丈二,胯下一匹黑白相间的桃花马,梨花枪挂在身侧,腰横两柄宝剑,头戴双翎凤翅盔。

  斑斓的两根凤翅随风摇曳,神光湛然的脸上满是肃穆神色,说不尽的飒爽英姿,道不出的让人踏实的感觉,莫名更有一种让人不由得想去朝拜的异动。

  然而秦良玉却是率先离鞍下马,便要对天浪叩拜,天浪抢前十数步,搀扶住她。

  “上柱国为了大明江山社稷,不远万里,不顾年迈,该施礼的是朕,而不是您。”

  天浪说毕,还真的就地躬身,向秦良玉深深一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