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残明霸业 第二百二十一章 玉音楼里有良玉

《残明霸业》第二百二十一章 玉音楼里有良玉

作者:天漄行知 字数:1877 书籍:残明霸业

  王夫之等人直到二更天才起身告辞,至于谈了什么,除了这几人,再无人知道。

  在送走王夫之等人时,天浪说了最后一句话:

  “名单上有数百名仕豪侠,天地会部众过万,曾经朕一直不自信可以光复山河,因为朕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做到。

  可有这数百文武豪杰为朕死心塌地,天地会万千部众分袂抗清,哪怕朕是个草包,相信也足够撑起半壁江山了。”

  天浪送别的话算是一种鼓舞,却也是由衷的。

  有了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天地会,天浪和大明的锦衣卫从此将获得一大助力,而仅仅到了第二天,天浪和大明更大的助力便紧接着出现了。

  而这一波助力的名气,竟然比明末三大儒、四公子和六大家的名气还要大。

  这真可谓是好事成双啊。

  话说远在四川的重庆一带的一座规模不大却错落有致的宅院里有一栋玉音楼。

  楼中住着一位古稀之年头发却只是斑白而已的妇人。

  此时这位双膝跪地的妇人刚刚起身,双手接过了风尘仆仆的传旨中官带来的御诏。

  面色泛红的她双手捧着诏书,难掩心中的激动。

  她,终于可以为了王朝和天下,再次披挂上阵了。

  妇人看上去只有五十多岁的年纪,高大魁梧的身姿跪下接旨后再起身,让人有一种心中轰然之感。

  当她岿然屹立在众人面前时,几名乔装改扮而来的中官便只能仰望这座高山了。

  妇人虽说身材高大,可中官初次见她,也能看得出她年轻时绝对是一位姿容俊艳的美人。

  只是每当有这座高山立于眼前,哪怕世间再无所顾忌的恶魔也不敢对她有任何的亵渎之心,因为她的名字叫做秦良玉。

  因为这个名字在大明乱世,与战神同意。

  为首中官不敢抬头多看一眼。

  秦良玉因心情没能平复也没有开口。

  中官怀着忐忑的心,不知道秦良玉的态度。

  便是嘴角抽搐片刻,终于鼓起勇气试探着问道:“上柱国既已接了旨,那么准备何时动身啊?

  虽然万岁两次御驾亲征,已经击退了孔有德为首的三顺王麾下数万辽东汉军,还一举降服了广东李成栋,又在江西历经数此苦战,全歼了刘良佐一个固山的镶黄旗汉军。

  当然,万岁在江西血战中,还有何洛会一个固山的满洲铁骑。

  可是建奴依然强大,江西战后,我圣天子万金之躯也是落得遍体鳞伤。

  而且万岁爷打得胜仗越多,便越会遭到建奴更为猛烈的反扑,时间不等人啊。”

  中官是鼓起勇气说出这番话的,他对时局的担忧战胜了对面前强者的敬畏。

  四川石柱地区,位于夔州和重庆之间,在川地的东北,这些内廷中官来到这里也很不容易,亦或可以说是九死一生。

  穿过大西军占领的贵州来到四川,石柱的周围又都是清军的占领区。

  他们是乔装改扮做商客,再经由许多锦衣卫谍子还有秦良玉让秦府四衙中的两位带领一众精锐前往接应,这才用数百锦衣卫无名英雄的牺牲换来这些中官们的一路太平。

  部署在四川的锦衣卫谍子为了给他们打开道路,不惜暴露自己,四处给清军制造混乱,这个过程中被清军围杀了许多。

  牺牲人数几乎占了锦衣卫谍报人员在四川全省的两成,且都是最为忠诚的那一部分。

  而前去接应这一行人的秦府四衙的人马就伤亡很少了,不是他们够幸运,而是石柱军一直为四川的清军所忌惮。

  外加豪格几次攻打石柱吃了败仗后,便也想要安抚秦良玉。

  毕竟秦良玉不只是石柱土司,大明的四川总兵官,她的声望和影响力几乎可以覆盖整个四川。

  百姓们奉秦良玉为军神,为她建生祠,在家里为她立牌位的百姓多如过江之鲫。

  晨昏三叩首,早晚一炷香,为的是当年因为秦良玉的存在,才让四川百姓少死了很多人,而至今躲在石柱避难的四川百姓,便足足有十万多户,这些人谁不敬仰秦军神?

  因为有秦军神的赫赫声威,所以清军才对石柱派出的人马算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尤其说到秦府四衙,四人全都是秦良玉的嫡系,是她四个嫡亲的侄儿。

  清军就算不怕四衙在战场上累积的功勋和威名,想要拦截他们的队伍,也将付出不小的代价,还会直接和秦良玉交恶。

  这肯定是得不偿失的,因为只要秦良玉喊出一声口号,四川百姓就不知道有多少会响应她的号召。

  这么说可不是替女神吹嘘,早在数十年前,当秦良玉的夫婿马千乘被死太监构陷入狱,后又因病死在狱中时,就有百姓自发揭竿而起。

  都不用秦良玉打招呼,这些人反他娘的,就为了给马千乘报仇。

  到头来不是数千里外京城的三大营来四川平叛,而是秦良玉自己把百姓的怒火一次次安抚了下来,这才最终平息。

  由此可见秦良玉在四川的威望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了。

  此时接应这些中官安全来到石柱的两位亲侄就站在秦良玉的一左一右,站在另外两名兄弟的旁边。

  其实中官在一路之上都在思索着这样的问题,所谓的秦府四衙,究竟是多么的令人望而生畏,以至于连那些拼了命去围杀锦衣卫精锐谍子的清军见到他们都要退避三舍。

  站在中官们面前的四位衙内和上柱国高大伟岸的英姿比起来,实在没什么可称道的。

  秦翼明是秦良玉长兄秦邦屏的长子,秦邦屏当年血战沈阳城下浑河岸边,与戚继光的侄儿戚金一同阵亡,留下两个儿子,次子叫做秦拱明,便是接应他们二人的其中一位。

  在中官看来,长着一张大黑脸的秦翼明的名头远胜其他三位,因为秦翼明不但战功卓着,崇祯年间还曾担任过戍卫京师的主将。

  只是谣传此人作战时极为谨慎胆小,虽然很少打败仗,却因为一次围堵罗汝才时身为这一路剿寇的总指挥却畏首畏尾,被崇祯皇帝一撸到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