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第八百一十九章 后装线膛武器初登场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第八百一十九章 后装线膛武器初登场

作者:雨天下雨 字数:6050 书籍: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大楚帝国在暹罗王国的行动,咋一看似乎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正儿八经的大仗一次都没有打……

  也不能算没有,暹罗王国先投诚楚国的权贵们,自己倒是带着数万投诚兵力进攻了阿瑜陀耶城,和暹罗王室的万余人军队打了一场,加强起来也死伤了两三千人。

  但是楚军自己却是没有打,近卫军暂编第三混成旅一枪未发,一炮未放呢,人家暹罗王室就主动投降了。

  陆军那边更尴尬……陆军的兵力刚准备好,这严格上来说都还没有跨过边境呢,结果对面的暹罗王国就全面投降了。

  虽然后续派兵前往接管的时候,也遇上了一些顽抗敌人,中间打了几次中小规模的战斗,但这些低烈度战斗不值一提。

  可以说,这一次在暹罗王国的军事行动,甚至都比不上楚军在非洲的一系列军事行动,在非洲的时候,打那些欧洲殖民者人家可很少大规模干脆投降的,一般都是玩命抵抗,实在扛不住了才会投降,有时候也会先一步跑路。

  而打那些还处于部落状态的非洲土著,其实还要更凶险一些……那些非洲土著们人家才不管你先进枪炮……其实也搞不懂楚军的枪炮到底先进在哪,具有有什么威胁。

  他们带着一种无知者无畏的心态,在对抗楚军的时候往往抵抗的都比较激烈…当然,抵抗的激烈不代表他们能够给楚军造成什么实际性的伤害。

  整体来说,楚军之前也好,现在也好,在非洲的一系列军事行动,整体烈度还要超过在南洋半岛的暹罗之战。

  这军事行动打了个虎头蛇尾,并不代表着后续的事情好处理,实际上后续的诸多事务处理还要更麻烦,更复杂,也是更加考验大楚帝国在新占领区统治力。

  承顺三十四年正月十六日,新任命的暹罗巡抚张玉龙抵达曼谷,并在曼谷设立巡抚驻地,同时设立一系列巡抚衙门属下的其他各项官方机构。

  和巡抚张玉龙一起来的还有大楚帝国在地方的其他几套行政机构,如暹罗督察院、暹罗审判院、暹罗税务厅。

  大楚帝国是把暹罗地区直接划归为一个省,进行全面的直辖统治的,所有行政机构的设置都是和其他省份一致。

  省级的巡抚衙门、督察院、审判院以及税务厅还有军方的省守备司令部都是一应俱全。

  而新设立的暹罗省,辖区为暹罗王国目前的所有区域和大楚帝国原有的殖民地曼谷,巡抚驻地为曼谷。

  这升级的行政机构有了,不过地方机构还是很有欠缺……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还是当地移民不够多。

  目前大楚帝国在暹罗地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前殖民地曼谷,抛开驻军,官民不过大几千人数而已,而其他地方则是有零散的楚国商人移民。

  除开军人外,官民全部加起来撑死了也就一万人出头!

  想要真正的开发并实际控制暹罗地区,后续还得大量移民过来,充实暹罗地区的人口才是。

  而大楚帝国在海外新占领区的行政机构建设,一般都是随同人口一起的。

  组织一批移民,建立一批村镇定居点,同步建设村镇县各级实际行政机构。

  而其他广大尚未有大量楚国移民的地方,往往是直接笼统的归属更高级别的府或省名义上统辖。

  这一点不管是美洲非洲等地的海外领地,还是在南洋地区的新占领区都一样。

  早些年马六甲以及爪哇岛、吕宋岛的时候都是一样,楚国先是把偌大一片地划出来设立某省,然后再进行移民,建立基本的移民定居点,有了人后设立村、镇、县三级实际性行政机构,如此逐步覆盖整个新占领区。

  毕竟大楚帝国的行政统治机构,并不是用来统治那些土著的,而是用来统治自家子民的……

  新设立的暹罗省也如此!

  新抵达曼谷的暹罗巡抚张玉龙抵达曼谷后,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官民准备迎接即将从国内抵达的大量移民。

  为了配合南洋大开发事宜,去年冬天的时候大楚帝国官方就已经开始组织官方移民了。

  根据前期的准备,前期将会有第一批大约一万五千人官方移民会抵达暹罗地区,他们将会从曼谷登陆,然后以曼谷为核心点向周边地区进军,并沿着河流,交通要道等建立移民定居点,开垦当地的农田。

  而这仅仅是第一批官方移民而已,后续大楚帝国还将会持续组织官方移民抵达此地,按照初步计划。

  在承顺三十四年里,大楚帝国官方将会组织最少十五万官方移民抵达暹罗地区定局生活开发。

  这说的也仅仅是官方移民。

  而实际上这年头了大楚帝国的大部分移民,其实已经不是官方移民,而是自费移民了。

  毕竟蒸汽轮船大规模应用后,航运费用大幅度下跌,船票价格也是大幅度下跌,同时大楚帝国的多家官办银行都提供低息移民贷款的业务,因此这年头的移民费用大幅度降低。

  很多人也不愿意为了省点钱,就听从官方的安排去某些地方,他们更愿意自己贷款,然后选一个自己认为更好的地方。

  暹罗省为了吸引自费移民,也是提出了相当不错的移民条件:首先自然是土地以及屯垦相关福利。

  只要移民过来落籍,那么免费发放大量的土地山林,并且免除头三年的农业税,第四年和第五年农业税减半。

  同时提供船票补贴,虽然不能全额报销船票,但是也会给予半数船票价格的补贴。

  补贴移民贷款的利息……那些官办银行们的移民贷款,自然不是做慈善的,实际上这些移民贷款也有利息的。

  只不过很多海外领地为了吸引移民,往往会会这些移民贷款的利息进行补贴,让移民们拿到相当于无息的移民贷款。

  暹罗省地方提供的船票补贴,移民贷款利息补贴,还有官方移民的大笔费用自然不是个小数目。

  不过既然能够拿出来这样的政策,张玉龙他们自然是有底气的。

  首先是中央财政会有一笔暹罗省移民开发补贴专款,其次则是当地的商业税收其实也不少,暹罗王国那边如今有不少楚国投资建设,或者是干脆当地土著权贵们投资建设的橡胶种植园呢……

  新移民可以获得农业税减免政策,不代表投资种植橡胶种植园的企业可以不交税啊。

  再者偌大的暹罗地区,各种资源也是挺丰富的。

  首先是大米出口,暹罗王国之前一直都大量出口大米到帝国本土呢。

  其他各种资源也有不少,比如木材,香料,贵金属矿产等等。

  暹罗巡抚衙门那边早就做好了各种资源变现的计划了……那些土著的橡胶种植园就是非常好的资产,拿过来进行拍卖收一波钱。

  然后那些林木资源也可以拍卖一波钱,木材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基础资源,国内目前需求庞大,虽然说国内也有很多木材资源,但是不代表暹罗的木材卖不出去啊!

  还有贵金属矿产甚至普通的铁矿煤炭之类的矿产资源,也可以整理整理,然后引入矿务公司进行开发。

  就和非洲那边的马普托府一样,他们哪里如此的偏僻,但是光靠一项黄金就可以让当地官府肥的流油……

  为了吸引移民,马普托府开出来的移民条件可是非常良好的,全额报销船票,报销移民贷款利息之外,还会给新移民免费建设一套木屋,免费发放农具粮种,补贴第一年的部分口粮等等。

  如果没有这么丰厚的条件,除了没什么选择的官办移民,还真没几个人愿意自费移民跑到马普托府去落户……

  至于去淘金的人,大部分淘金客可不会在马普托府落户,人家只是去淘金,发财了就要回国的……

  虽然大部分人发不了财,也不会回国,到最后大部分估计还是会在当地落户变成农民或者矿场上的工人。

  但是至少大部分淘金客们刚开始都有同样的梦想:去海外淘金发财,再回国当人上人!

  只是现实很残酷,绝大部分淘金客的梦想都实现不了,甚至不少人混到最后,连回国的船票都买不起。

  最终不得不在当地落户,领取免费发放的土地以及各种补贴老老实实的当起了农民。

  暹罗省这边的诸多移民政策,以及对当地的开发手段,其实和其他海外领地都差不多,一系列政策都是大楚帝国玩的特别熟练的手段。

  当地只需要按照既定步骤一步一步来,那么用不了几年就能够在暹罗地区汇集数十万移民,建立起来真正的大楚帝国在当地的统治,并进行大规模的开发。

  就当张玉龙开始在暹罗地区搞移民开发的时候,军方也是给予了极大的配合。

  楚国人要跑过来进行大规模的移民开发,这可不是什么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毕竟土地是有限的,楚国人来了,直接建立移民定居点,然后跑马圈地进行屯垦开发……人家土著肯定不答应了。

  暹罗王室以及暹罗的实权贵族们虽然投诚了,如今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楚国人,拿到了楚国的户籍,也保留了一部分浮财私人资产,但是那些普通暹罗土著呢?

  他们可没有投降!

  他们之中一部分看到大势不可违抗,开始自行迁移到楚国人暂时还没有涉及到的地方,还有一些不愿意迁移进行顽抗。

  而这些事情就需要军方配合了,对于一些敢于武装抵抗的土著进行强力的打击。

  一些大规模或者比较强悍的叛军,会让野战部队来处理,而寻常的剿匪弹压任务,基本都是交给新调来或扩充的丙等守备师。

  为了保护移民的安全,军方把驻防曼谷地区的一个守备营,直接扩充为一个守备师,又从隔壁的顺化调来了一个守备师,从马六甲调来了一个守备师。

  共计三个守备师分别驻防各要地,对此起彼伏的武装抵抗进行强力的镇压。

  同样还有不可或缺的民兵!

  大楚帝国的每一个新占领区里的村镇,都会设立民兵队,相当多移民里的青壮会被编入民兵队里。

  这些民兵为了自保,也会经常性的对周边的土著聚集地进行武力打击。

  持续的武装清剿,驱逐以及移民,这两步是同步进行的……

  没有相应的军事手段进行保障,单纯的移民那不是给当地土著送人头嘛。

  因此未来好几年内,估计暹罗地区都会持续这种小战不断,大战没有的状态,这也是大楚帝国在海外,刚设立直辖领地时的常态。

  不经历一番炮火和鲜血,怎么可能有海外移民的幸福新生活?

  你总不会真以为人家土著会兴高采烈的鼓掌欢迎你楚国移民啊?

  楚国移民来抢了土著的土地,焚毁了土著的房屋,把土著从祖辈生活的地方驱逐出去,人家土著跟你玩命很正常啊。

  大楚帝国海外领地的一些移民定居点,尤其是临近土著的新移民定居点,遭到土著袭击是常态,偶尔也会有抵抗不力最终导致整个移民定居点被土著屠杀殆尽的情况。

  这些都是常态,大楚帝国高层对此甚至都不会感到生气,顶多增兵派人打回去就是了。

  毕竟你能杀土著,还不许人家土著反杀你?没道理嘛!

  大楚帝国在海外的移民行动,一向来都是信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移民过程里死在土著手里那就是命,怪不得别人!

  反过来,你土著死在我手里,你也别叫嚷……

  之前帝国在美洲和西班牙人干架,就是这么做的,美洲当地的楚国官员甚至都无法理解那些西班牙人为什么要抗议?

  美洲本无主,有德者居之!

  我比你仁德,所以就占了这地,而你抗议个毛线……你不爽就打过来啊,又不是不准你们打过来。

  生存空间的竞争,一向来都是极其残酷且赤裸裸的!

  欧洲人的殖民如此,楚国人的移民同样如此,这不是好不好的问题,而是生存的问题。

  而就当楚国在暹罗地区开始进行后续的移民开发时,楚国也在同步进行对缅甸王国的军事行动。

  不得不说,缅甸王国的高层就比较有骨气了,他们拒绝了楚国提出来的一系列灭国条件,只愿意接受部分条件。

  他们愿意割让一部分土地给大楚帝国,甚至把达贡周边的土地都可以割让,但是他们还是希望继续保留大半土地,保留国体。

  而这显然和大楚帝国的南洋半岛战略不符合。

  大楚帝国想要的是完全属于自己的南洋半岛……人家铁路总公司,都琢磨着把西南铁路继续往西南方向修,一路从昆明修到缅甸达贡港去,让达贡港成为大楚帝国西南地区的出海口呢。

  哪里能容忍一个缅甸王国的继续存在啊!

  所以战争就无法避免了!

  只是打起来后,楚国人发现还是有些低估这些缅甸人……这打起来竟然没有想象中的一帆风顺,敌人也没有望风而逃,他们也不和你打大规模野战,而是充分利用了地形和楚军进行中小规模的纠缠战斗。

  三天两头就利用熟悉地形对楚军第八师的小规模部队,后勤部队进行伏击……虽然也不可能给楚军造成什么大规模的伤亡,但是这种伏击很搞人心态。

  而楚军里装备的前装击发滑膛枪,在正规的面对面作战自然是很牛逼的,但是面对一些零散的小规模战斗的时候显得力不从心!

  射速太慢,而且火力不够密集,在零散战斗的时候难以发挥出装备优势,甚至有时候在复杂地形里,还不如人家土著的弓箭好用!

  至于楚军大量装备的前装滑膛火炮,在这种小规模战斗力也没啥卵子用!

  但是相对应的,第八师里仅有的一个装备十八型后装步枪的步兵营以及搭配的一个七十五毫米后装线膛野战炮哨,却是在这场战争里表现的极为出彩。

  后装线膛枪炮,第一次上战场就表现出来了极为惊人的实力,直接震动了陆军高层。

  后装线膛步枪的超远精准射程,方便的装填,可以让楚军士兵散开队形,形成散兵线的楚军士兵还可以在各种掩体后方进行射击,对敌人进行各种远距离精准打击。

  而七十五毫米的后装线膛野战炮就更不用说了,精度高,射程远,而且爆炸威力极大。

  发现敌人躲藏的树林或山头了,直接一阵炮火过去就能够大量的消灭敌人。

  进入了后装线膛火炮时代后,火炮更是进一步体现了其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不过这种三十二年式75毫米野战炮也有着举行,那就是重量还是有些重,二十四倍口径身管的该炮,放列重量达到了七百五十公斤,附带前导车和弹药车的话,则是达到了一点六吨。

  这种火炮在南洋半岛这种热带雨林,山地众多的地方机动起来还是有些不太方便。

  为此,前线的军队很快就提出来了,他们迫切的需要一种轻便,能够迅速机动的后装线膛火炮。

  这个需求作为前线部队在战场中直接提出来的需求,加上后装线膛枪炮在前线的惊人表现,这轻型火炮项目受到了陆军军械部的高度重视,前线的要求被传回金陵城后。

  陆军军械部就召集了五大武器公司在金陵城的负责人,提出来了前线部队的新式火炮需求。

  并且军械部也是根据前些部队的需求,制定了一系列的性能需求:

  军械部希望各武器公司能够研发并提供一种,口径在七十五毫米,能够发射现有七十五毫米碰撞引信榴弹的火炮,这个口径要求是为了和现有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做到弹药供应一致。

  同时要求该火炮的作战重量,也就是放列重量不得超过两百五十公斤,行军重量不得超过三百五十公斤,必要时候可以拆卸进行驮运。

  最大有效射程不得小于三千米,身管寿命不得低于一千发。

  最重要的是,研发时间要短,陆军希望在三个月内看到样炮,确认没啥问题后就直接采购一批送到缅甸战争对付这些土著。

  各大武器公司的负责人一听,就知道陆军想要的并不是什么长身管的野战炮,而是一种轻型榴弹炮,也就是山炮了。

  甚至这个重量基本上就是对标以往的115毫米滑膛轻型榴弹炮的。

  现役的二十四年式青铜115毫米轻型榴弹炮,也就是楚军内部俗称的115山炮,作战重量就是两百六十公斤,行军重量三百六十公斤,可拆卸驮运,该系列火炮乃是楚军的诸多海外部队以及山地部队里的团属火炮标配。

  这些陆军的官员们,显然就是参考这玩意,然后再把重量数据往下压了十公斤提出来的要求。

  只是研发时间太短,区区三个月时间不太够啊!

  不过河北武器公司的负责人却是面露喜色……

  他们公司本来就在搞一种轻型榴弹炮,都已经制造了样炮进行试射了。

  虽然项目的具体数据还有些出入,在重量上有些超标,身管寿命也有些不足。

  但是改进改进的话,重量问题不大……实在不行就把倍径缩短缩短,反正线膛火炮有效射程本来就很大,哪怕缩短了倍径后,三千米的有效射程要求还是可以轻松达到的。

  至于身管寿命问题,这一听就是陆军那些部分高层好高驽远,屁技术都不懂一拍脑袋就想出来的……以目前帝国的基础材料水平,线膛火炮想要做到一千发身管寿命是不可能的。

  现有的七十五毫米野战炮,身管寿命不过六百发而已……就算是短身管低膛压的榴弹炮,身管寿命有所提升但是能够做到八百发也到头了。

  而且国内基础材料就这水平,他们搞不出来,其他的武器公司也不可能搞得出来。

  如此一来,他们河北武器公司拿下这个订单的希望就很大了。

  会议散去后,各家武器公司的人各自打道回府,为这个新项目进行内部讨论。

  只是各家武器公司,虽然都有后装线膛炮的研发项目,但是短时间能够拿出成品来的,还得是在中小口径后装线膛炮领域里,技术最为雄厚,也是目前唯一一家能够给陆军提供后装线膛火炮的厂家:河北武器公司。

  目前陆军现役的三十二年式七十五毫米二十四倍口径野战炮,就是他们的产品。

  同时他们本身还有七十五毫米口径榴弹炮的研发项目,虽然重量上有些超标,但是简单改进一二也就差不多了。

  很快,消息通过火车送到天津后,天津那边的河北武器公司的火炮研发团队立即就开始了设计修改,准备全力竞标该项目。

  而其他几个公司嘛,也就湖广武器公司比较上心,因为他们也有类似的项目在研发,距离出成果也快了。

  至于他三家则是缺乏相应的技术储备,一时半会想要搞出来不容易。

  尤其是江南武器公司,他们把火炮研发的重心基本都放在大口径火炮上,一门心思想要拿下海军的新一代后装线膛舰炮的订单,对采用定装炮弹的小口径后装线膛炮并没有什么研究……他们公司对这项目稍微商量了后,就很干脆的放弃了这个项目。

  业务不对口,没有相应的项目以及技术储备,强行上项目也是亏钱,没必要。

  如此,这一次的陆军75毫米轻型榴弹炮的项目,最终的竞争者是河北武器公司以及湖广武器公司。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