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糜汉 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东

《糜汉》第六百八十九章 西征已定 孤可向东

作者:酱油拌历史 字数:3613 书籍:糜汉

  哪怕察觉到刘封的眼神很危险,可看着眼前这位身穿汉军高级将领服饰的男人,车师国王一时之间也不敢乱动。

  在车师国王心中浮现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或许是方才的动静太大,才引来了眼前的这位汉军上将。

  而从这位汉军上将身后的稀少人数可知,想来目前无意中撞破他行动的,也只有眼前这位上将而已。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车师国王心中立即有了两种方案。

  第一种方案就是,他想尝试着拿金银买通眼前的这位汉军上将。

  天下间,又哪有不偷腥的猫呢?

  第二种方案也很简单,若是眼前这位汉军上将不接受他的钱财,那他就直接弃械投降,放弃今晚的行动。

  只要明面上不与汉军起冲突,哪怕今夜的事被糜旸知道了,车师国王觉得事后也总能找出理由应付过去。

  毕竟据先祖的记载,汉人一向要面子。

  因此只要自己跪的够快够彻底,想来汉人也会对他大人不记小人过。

  抱着这两种打算的车师国王,先示意身后的西域卫士放下手中的武器,尔后他便一脸堆笑地朝着刘封走去。

  车师国王认为自己的举动,足以让刘封放下戒心。

  车师国王想的是没错的,天下间不偷腥的猫是很少,刘封也不是那极少数的其中一个。

  但车师国王没想到的是,刘封想要的绝不是什么金银珠宝,他要的是权力。

  而要想让心中的野望成真,车师国王在刘封心中,早早就被定下了死刑。

  就在车师国王来到刘封身前三步之内正欲开口之际,车师国王的脸上突然浮现了惊恐的神色。

  因为他看到了刘封正毫不犹豫地挥舞起手中的钢刀,朝着他的脖颈处砍来。

  距离接近能让车师国王清楚地看到刘封的每个动作,只是多年养尊处优的生活,让身宽体胖的车师国王无法躲开刘封的必杀一击。

  须臾过后,随着一道血红的刀光浮现,车师国王那颗带着不可置信神色的头颅,已然跃上半空之中。

  刘封果决的斩杀车师国王,这一幕就连车师国王身后的众多西域卫士也不曾想到。

  当车师国王的头颅落地之时,他们还依然处在震惊之中。

  而很明显,刘封也不想给他们反应过来的机会。

  「杀」!

  一声厉喝从刘封的口中发出。

  当这声厉喝响彻在众人耳边时,刘封身后的早就按捺不住的汉军,立即就挥刀冲向了身前的敌人。

  西域诸国不知道的是,当他们想为了自身利益算计大汉的时候,他们就已然站在了大汉的对立面。

  切身利益不同,何来一体之说?

  这种行为,亦可明确地被称为谋逆!

  ...

  于长安皇宫的朝阳殿内,刚刚被内侍唤醒的刘禅,正一脸迷茫的看着下方的众臣。

  当张苞将「西域诸国谋逆」的消息传到诸葛亮的手中后,诸葛亮就立即以相国的身份,深夜召集众臣来到皇宫内。

  而身为吉祥宝宝的刘禅,自然也逃脱不了从温暖被窝中被唤醒的命运。

  困意犹在的刘禅,不自觉地揉了揉眼睛,然后他下意识地将目光汇聚在诸葛亮、糜旸以及张飞三人身上。

  在见到这三人都在后,刘禅心中安定了不少。

  刚才刘禅就从内侍的口中得知了「西域诸国谋逆」的消息,尽管刘禅想不通西域诸国为何要如此做。

  但对于任何一位帝王来说,谋逆二字是最让他们感到不安的,及最让他们感到厌恶的事。

  好在他们三人都在。

  只要他们三人在,哪怕有消息说魏军打到了长安外,刘禅都觉得安全感十足。

  身为君主的刘禅,本想开口询问下诸葛亮,「西域诸国谋逆」的具体情况,可他在看到殿内的大臣,大多一脸肃穆之色后,他也就打消了心中的这个念头。

  正如刘禅所看到的那般,眼下朝阳殿内的大臣虽多,却无一人发出声音。

  他们的脸色很复杂,不解有之,但更多的是义愤。

  对于不知内情的大臣来说,自从西域诸国使节来到长安后,糜旸为了给他们好的待遇,特地耗费人力物力修建了一座四方馆。

  而为了安抚西域诸国的心,糜旸更是不在四方馆内放置一兵一卒。

  这样的待遇与礼敬,在整个大汉的历史中,都是相当少有的。

  可是这样的待遇与礼敬,换来了什么呢?

  谋逆!

  一种浓厚的被背叛的感觉,正萦绕在每位汉臣的心头。

  要不是考虑到场合,有些大臣恐怕都对西域诸国破口大骂起来了。

  蛮夷就是蛮夷,畏威而不怀德,就是一群养不熟的白眼狼。

  就在许多大臣在心中对西域诸国口诛笔伐之际,一道急报被送至了朝阳殿内。

  「禀报陛下,西域诸国的叛逆,已经被刘将军平定。

  东吴的两位使者,也顺利被刘将军的部下找到,他们只是受到了惊吓,并无性命之忧。」

  听到这一则消息时,糜旸眉毛微微耸动。

  刘封顺利平定西域诸国的叛乱,这是预料之中的事。

  可张温与周鲂二人,能在刘封到来前,顺利逃开西域诸卫士的捕杀,这倒有些出乎了糜旸的意料之外。

  糜旸不禁对张温与周鲂二人藏匿在何处,感到有些好奇起来。

  而诸葛亮在得知西域诸国的叛乱被顺利平定后,他第一个起身对着刘禅拜道:

  「天佑大汉,天佑陛下。」

  说完这句场面话后,诸葛亮随即话锋一转,对着刘禅进言道:

  「叛乱虽然已经平定,然正所谓有罪者不惩,难以令天下人心服,更会暗中助长不臣之心。

  臣请陛下明鉴。」

  说完这番话后,诸葛亮便不再继续进言。

  刘禅听诸葛亮的话,正听得好好的呢,他还想着诸葛亮直接帮他拿主意就好了,没想到诸葛亮话就说了一半,这可让刘禅感到有些难受了。

  明鉴?

  该怎么鉴呀!

  刘禅立即将求救的目光看向糜旸。

  刘禅的想法很简单,他倒不是说完全对这事没看法,可刘禅也知道他的看法一定没糜旸的好,既然如此,为何不让糜旸直接拿主意呢?

  见到刘禅的目光望来,糜旸思索一番后,起身对着刘禅拜道:

  「按《章武律》,一人谋逆者,族诛,一国作乱者,灭国。」

  糜旸的话很是言简意赅。

  而他口中的《章武律》,原本乃是诸葛亮治蜀时用的《蜀科》。

  在收复长安后,诸葛亮便将《蜀科》更名为《章武律》,以作为今汉的官方法律施行。

  以刘备的年号为新汉律命名,亦有让后世人牢记刘备功德的用意。

  见糜旸搬出《章武律》,不止刘禅,许多大臣的心中也都有了倾向。

  只是还是有一些传统的汉臣,对这一点抱着一些疑虑。

  「据说今晚的叛乱,西域数十国都参与其中,若真要按《章武律》惩治的话,那岂不是要令西域数十国尽皆国灭?」

  「依祖制,大汉

  对西域诸国,当以安抚为主。」

  面对这一句疑虑,糜旸脸露果决,毫不犹豫地说道:「安抚?」

  「难道本朝对西域诸国的安抚还不够吗?」

  「可惜本朝的安抚,换来的却是西域诸国的狼子野心。

  况且国法如此,总不能因为西域诸国数量多,就对他们网开一面吧。

  若如此的话,本朝来日何以治天下?」

  「至于祖制。

  孝武帝时,大汉与西域诸国,尚以平等外交为来往根本。

  至孝宣帝时,西域诸国就已然成为我朝的藩属。

  难道这能说孝宣帝违背了祖制吗?

  大一统,才是我汉家百世不易的祖制!」

  糜旸的这番可不是瞎说,在孝武帝初次得知有西域诸国的存在时,西域诸国与大汉之间,一开始时明面上还真是平等的地位。

  只是随着局势的发展,加上孝武帝的有心安排,西域诸国的地位在不断降低。

  及至孝宣帝时,他仰仗大汉强大的国力,才一举将西域诸国变成大汉的藩属国。

  从这段历史可以隐约看出,早在孝武帝时,他就有心将西域彻底纳为大汉的疆域之一,这也才符合那位雄才伟略帝王的大一统思想。

  而虽说孝宣帝通过设立西域都护一职,将西域变为大汉的疆域之一,但这还不够,毕竟西域诸国还实际上拥有着独立的行政权与军事权。

  这明显与汉朝代代英主,心心念念的大一统思想不相符。

  或许按照孝宣帝的想法,他这一代先通过设立西域都护的方式,来将西域初步纳入大汉的疆域之中。

  而他的后世之君,可以效仿他继承孝武帝的遗志一般,通过代代努力完成「化域为州」的壮举。

  只是可惜的是,他的后继之君是元成哀这三位「大神」......

  也不能说没有后代,想继承孝武帝与孝宣帝的志向,光武帝刘秀就曾有过这方面的想法。

  因此在他一统中原后,面对着西域诸国的主动求请设立西域都护一职,始终不肯做出正面回应。

  可惜的是,东汉先天不足,迫于时势光武帝只能暂时搁置了这个想法。

  在糜旸看来,「化域为州」既是为后代的考虑,也是继承先辈遗志的必然之举。

  糜旸凌厉的话语,将那些大臣心中的疑虑给彻底堵了回去。

  先有西域诸国犯上作乱的事实,后有糜旸高举「大一统」的旗帜,在这两方面的影响下,再没有哪位大臣对要将西域诸国灭国一事,有着反对的意见。

  刘禅见到糜旸的建议,得到了在座所有大臣的默认后,他随即也出言说道:

  「大司马所言有理。」

  「拟招:西域诸国妄动刀兵,袭乱长安,已犯谋逆重罪。

  朕决意派遣大军西征,一举荡平西域,以示皇汉天威!」

  在刘禅的话音落下后,殿内的群臣纷纷起身对着刘禅一拜道:

  「陛下英明。」

  ...

  顺利逃出生天的张温与周鲂,他们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回到房内好好梳洗了一番。

  他们想着能将身上的那股臭味,给彻底洗干净。

  可无论清洗了几遍,张温与周鲂还是觉得自己身上,始终环绕着一股若有若无的臭味。

  特别是想起汉军从公厕中,将他们解救出来时的那副异样眼神时,张温与周鲂二人想死的心都有了。

  这种事为什么会发生在他们身上?

  随着被汉军解救出来,张温与周鲂二人也从汉军的口中得知了,今夜是谁想取他

  们的性命。

  只是在得知这一点后,张温与周鲂二人,感到更加的不解。

  西域的人是不是脑袋都有病?

  自己与他们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何以能招来他们的杀意?

  可惜的随着车师国王的身死,及诸多西域使者的被逮捕,注定着张温与周鲂二人心中的这个疑问,再难有解答的机会。

  而就在张温与周鲂二人,还在为昨夜的事战战兢兢的时候,一人的到来,让他们暂时忘却了这件事。

  这人正是蒋济。

  蒋济的名字,对于东吴的人来说并不陌生。

  当年赤壁之战结束后,孙权发起了第一次,也是最有希望的一次攻打合肥的战役。

  可惜的是,当年蒋济运用计谋,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将孙权的数万大军吓走。

  因此事,蒋济在江东名声大噪。

  在得知蒋济竟然也为糜旸效力后,张温与周鲂二人心中对糜旸的敬畏,又不禁多上了几分。

  而蒋济对他们说的话,更让他们心中紧张的情绪激增到最大。

  「大司马有请。」

  糜旸终于要见他们了。

  早在出使前,张温与周鲂就曾在心中,多次设想过这一日。

  可不管在心中设想多少次,当这一日真正到来时,张温与周鲂的内心还是变得十分紧张。

  「蒋君可知,大司马召见吾等何事?」

  心情紧张之下,张温也不管蒋济是否会告知他,下意识地问出了这句话。

  面对着张温的询问,蒋济只是微微一笑,并未做出回应。

  只是在转身带着张温与周鲂二人往大司马府去的时候,蒋济的脑海中浮现起了在他来时,糜旸的一句笑言:

  「西征事宜已定,孤可向东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