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糜汉 第五百九十六章 惊人喜讯 世家铁拳

《糜汉》第五百九十六章 惊人喜讯 世家铁拳

作者:酱油拌历史 字数:3840 书籍:糜汉

  孟达在被送出洛阳后,就怀抱着激动万分的心情,快速朝着关中返回。

  尽管当下关中作为汉魏两军的交战区,导致路上的盘查比往常多了不少。

  可在通讯落后的古代,盘查再严又能严到哪里去呢?

  为有罪之人制造路引,帮助他们摆脱重重审查,四百年以来就一直是世家豪族的拿手好戏。

  在度过天险潼关之后,孟达马不停蹄地朝着武功县进发。

  等回到武功县后,孟达见到了那位一直在等着他的司闻吏。

  在听到糜旸让司闻吏转达的那句话后,孟达本就激动万分的心情,就像被浇上了一勺热油一般,变得更加火热起来。

  糜旸将收复长安的希望放在他的身上,而他也不负糜旸的期望,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糜旸。

  心情火热之下,孟达没有多做歇息,就与那名司闻吏一起朝着西围返回。

  武功县距离西围并不远,不过几日,孟达就回到了西围城中。

  而糜旸也第一时间得知孟达归来的消息。

  这时的糜旸还正在与赵云、马超、姜维等将在商议军机,当他听到孟达归来的消息后,他下意识的喜悦呼道:

  “胜机至矣!”

  不是糜旸能未卜先知知道孟达会给他带来怎样的好消息,是之前孟达曾密报过糜旸,说他若不能为糜旸建功的话,是无颜来面见他的。

  因为孟达之前的密报,让糜旸对孟达的这次归来,心中充满着期待。

  糜旸心中想的是,最好孟达能说动武功县举义,这样一来汉军在五丈原面临的困局,就有办法能被破解。

  由于心中的期待,糜旸忙不迭让丁封出去将孟达接进来。

  而围坐在糜旸周围的赵云等将,在听到糜旸的那句话后,心中也难免起了好奇之心。

  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归来,会让糜旸发出那声喜呼呢?

  一时间赵云、马超等人的脑海中,浮现了各位当世大贤的名字。

  就在赵云诸将一边猜测,一边好奇的时候,孟达在丁封的带领下掀开门帘走进了大帐中。

  而赵云、马超等将在看到是孟达进来后,他们的脸上流露出明显的失望之色。

  孟达虽也算的上一员良将,但肯定是与“当世大贤”四个字挂不上钩。

  倒是姜维因为一开始不认识孟达,所以在看到孟达进来后,他脸上的期待之色并未减少。

  只是在听完孟达参拜糜旸的话语后,姜维的脸上也自然地浮现了失望之色。

  看来帐内诸将,对孟达都不抱有太高的期望。

  只有糜旸看着一脸风尘仆仆的孟达,脸上浮现怜惜之意,连忙让孟达入座并让丁封取来美酒佳肴犒劳一下孟达。

  说实话糜旸对孟达并没有对邓艾与姜维那般的宠爱。

  可不管孟达品性、能力如何,他当下是在为糜旸卖命效劳,单单这一点糜旸就不会对孟达吝啬自己的温情。

  糜旸的温情,让孟达感动不已。

  为了回报糜旸的这副温情,孟达尽管饥肠辘辘,可他并未先品尝身前的美酒佳肴。

  在坐下后,孟达第一时间对着糜旸拱手言道:

  “臣为大将军招来了一大助力。”

  听到孟达这么说,感觉事情在意料之中的糜旸笑着点点头,随后问道:

  “可是子度与先师的家族,愿意助孤一臂之力,拿下武功县乎?”

  武功县位于五丈原的后方,是五丈原魏军的一个粮草转运基地。

  要是能武功县能落入汉军手中,那么五丈原一战,糜旸能施展的手段就多了。

  而赵云与马超等将在听到糜旸的话后,知晓此事利害的他们,也重新将目光投向了孟达。

  扶风孟氏与扶风法氏,本就是郿县大族。

  之前因为郿县遭受水灾,不仅导致郿县临时搬迁县址,还让大量的郿县士族逃往武功县避难。

  在这种情况下,孟达借助着孟氏与法氏的声望,鼓动原郿县的众多大族在武功县中生事,倒的确不是一件难事。

  可面对着糜旸的推测,孟达却摇摇头。

  他昂然抬头,自豪地对糜旸拱手言道:

  “非也。

  臣所言的一大助力,乃是弘农杨氏也!”

  当孟达的这句回答落入帐内诸人的耳中后,立即引起了帐内诸人神态的巨大变化。

  糜旸侧首,赵云惊目,姜维喷茶,至于那马超的反应就更直接了。

  在愣神之后,反应过来的马超登时站起来,一步步逼近至孟达的身前,眼露精光地问道:

  “鹰扬将军,此言当真?”

  对于马超还显得难以置信的疑问,孟达的头抬得更高了些:

  “那是自然!”

  紧接着孟达便将他如何劝说杨彪的大部分过程,都如实告诉给了在场的诸将。

  “杨公应允,只要大将军能答应他所请,那么他一定为大汉竭尽全力!”

  说完这句话后,孟达便从怀中掏出杨嚣写的一封信,让丁封转交至糜旸的手中。

  孟达笃定的态度,让帐内的诸人惊讶的情绪转为惊喜。

  诸人都知道,孟达是不敢拿这种事诓骗糜旸的,他也没理由这么做。

  在确认杨彪愿襄助大汉这一事的真实性后,帐内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热闹了起来。

  弘农杨氏在关中的地位自不必说,那可是杠把子的存在。

  要是汉军真能得到弘农杨氏的倾力相助,那么接下来收复关中的战争,可谓是充满着众多难以想象的便利。

  因为心中的惊喜,赵云、马超等汉将纷纷将目光注视在糜旸的身上。

  据方才孟达所说,杨彪答应全力襄助汉军的前提是糜旸能答应他的所请。

  很明显杨彪的所请,就在孟达带来的那封信中。

  不止赵云等人将目光注视在糜旸的身上,就是孟达也是如此。

  旁人都不知道信中的内容是什么,但他却是一清二楚的。

  由于帐内有其他人在,这件事他不能当面直说,只能等着糜旸看完信笺的内容后给出一个答复了。

  在众人目光的注视下,糜旸不一会儿就看完了信笺中的内容。

  看完信笺内容的糜旸,也知道了杨彪的所请到底是什么事。

  对于这件事,糜旸心中登时就有了决断。

  迎着众人注视的目光,糜旸一边将信笺不动声色地收入怀中,一边大笑道:

  “杨公多虑了。

  他想与吾糜氏结两姓之好,这乃是抬举我糜氏门楣之事,我又岂会不应允呢?”

  糜旸的话让赵云、马超等人脸上都流露出了然的神色——原来是这件事呀。

  看来杨彪是担心将来糜旸过河拆桥,才会提出联姻的请求。

  而这样的举动,对世家来说是一件很正常的事。

  唯有孟达在听完糜旸的话后,眼中流出一些思索之色。

  大笑之后,糜旸便又接着说道:

  “从信笺中可知,杨公襄助大汉之心至诚。

  既然我军已得杨公之助,那我军亦当相应的转变战术。

  诸君,胜机将至矣!”

  糜旸的这番话,成功地将诸将的注意力吸引到改变战术这件事上来。

  之前糜旸及诸将都不知道孟达会劝服杨彪襄助汉军,所以安排的战术大多是着眼在五丈原一地上。

  但现在知道这件事后,那么汉军的战术自然也该转变。

  能得到能影响大部分关中世家态度的弘农杨氏的襄助,若还将目光局限在五丈原一地,那就好像身怀千金而不自知一般可笑。

  在糜旸的提醒下,诸将重新围拢在糜旸的身前,一同探讨着汉军下一步当如何做。

  如何做的关键,在于汉军能怎么将弘农杨氏带来的助力发挥到最大。

  至于这一点,其实不难探讨出。

  因为就在十余年前,在关中大地上有着一场非常著名的类似战例。

  那场战例的主人公,就是当下坐在糜旸身前的马超。

  而那场战例,就是导致马超一蹶不振的凉州之战。

  那一场大战马超最后之所以会失败,主要原因不在于夏侯渊的能力比他强,而是在于马超彻底失去了关西世家的支持。

  在那一场大战中,马超几乎被关西世家玩弄于股掌之中。

  这也是方才马超在听到孟达的话后,反应会比别人都大的原因。

  有着切身之痛的他,可是十分清楚要是整片地域的世家都抱团在一起对抗,哪怕那人手握精兵数万,最后也难逃败亡的结局。

  而当下为了帮助糜旸,马超也不介意亲自揭开往日的疮疤,将世家能玩的手段,都一五一十地告诉给了糜旸及在座的诸将。

  随着马超诉说的不断深入,在座的诸将听得一愣一愣的。

  世家原来这么会玩的吗?

  由于当世尚未有相应的史书出现,所以在座的赵云、孟达、姜维等人虽说都听过一些当年马超败亡的经过,但太详细的过程是不知道的。

  而糜旸虽是看过后世史书的相关记载,可很明显由于视角问题,陈寿并未将很多事都如实的记录下来。

  在得知越来越多的事实真相后,糜旸心中就越发“佩服”世家那些不会体现在史书上的手段。

  只能说一句,要是真搞起事来,世家真的是专业的。

  在马超的叙说之下,糜旸及诸将很快就草拟出一个具体的战术。

  等将战术都写进一封信后,糜旸起身将这封信交到孟达的手中。

  “还望卿再返回洛阳,将这封信交至杨公的手中。”

  面对糜旸的交待,孟达乐意之至。

  可就在孟达起身接过信笺后,糜旸却一把抓住孟达的手,对着孟达言道:

  “子度劳苦功高,就让我亲自送你出营吧。”

  糜旸的这句话看似是对孟达说的,实际上是对帐内的其他人说的。

  而帐内的其他人在听完糜旸的话后,只觉得糜旸有礼贤下士之风,并未多想。

  倒是孟达心中泛起了涟漪,只是他不敢将心中的异常表现在脸上,只能任由着糜旸礼送他出去。

  在带着孟达走出帐外来到一处僻静的地方后,糜旸陡然停住了脚步。

  糜旸的止步让孟达知道正戏来了。

  果不其然,不久后糜旸清冷的声音就传入了孟达的耳中:

  “告诉杨公,他的请求孤应允了。”

  “孤师承扶风法氏,论根源传承的话,孤也算关西士子的一员。既是同根同源,当不会有背信之事。

  至于孤方才所言联姻一事,亦可当做孤的诚意之一。”

  糜旸清冷的态度,让孟达感觉到糜旸当下的心情,不像他在帐内表现的那么好。

  但总归他得到了糜旸明确答复。

  “大将军请放心,有大将军亲笔回信,加扶风法氏与扶风孟氏两门的名望作保,杨公会相信大将军的诚意的。”

  “嗯,你去吧。”

  糜旸的话让孟达不再迟疑,对着糜旸郑重一拜后,孟达便起身上马朝着洛阳的方向赶去。

  看着孟达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视线中,糜旸并未马上回去。

  他在仔细琢磨着杨彪的请求会给大汉带来怎样的影响。

  杨彪会提出“迁都长安”的请求,这对糜旸来说并不奇怪。

  反而若是杨彪不提出这样的请求,糜旸恐怕还得担心下杨彪是否是真心愿意襄助他的。

  而糜旸本人对迁都长安一事,心中是不抵触的,这本来也是他心中的想法。

  至于杨彪为何不直接将这请求送达刘备手中,原因倒也简单。

  杨彪要的不是长安成为大汉在收复关中后的国都,杨彪要的是长安一直是大汉的国都。

  要想完成心中真正的目的,自然是看起来能长久掌权的糜旸更值得托付。

  反之要是糜旸不应允,等刘备与诸葛亮相继去世后,糜旸完全是有权力进行迁都的。

  等糜旸逝世之时,那时间都过去数十年了。

  数十年的时间,足够关西世家借助着长安是国都的巨大优势,重新发展为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了。

  到那时,又有谁能阻止关西世家的坐大呢?

  而为了保证糜旸能成为关西世家的护身符,杨彪甚至可以许诺将关西世家变为从属于糜旸的一股政治力量。

  这样就将关西世家的利益,与糜旸的个人利益捆绑在一起。

  在杨彪看来糜旸也是士族中人,他是很愿意做这种利益交换且会竭尽全力为之保驾护航的。

  但可惜杨彪不知道的是,糜旸实际上是一位受过后世教育的穿越者。

  始乱终弃的事糜旸不会做,可“和平分手”算抛弃吗?

  他只答应杨彪会迁都长安,又没答应不会根据政治需要迁走,更没答应大汉将来只有一个国都呀。

  世家可以存在,但不可以壮大到影响国事,这就是糜旸的政治底线。

  在思考了一番将来制约关西世家的举措后,糜旸将目光望向了五丈原之上。

  曹大将军,接下来你就等着世家的铁拳狠狠锤在伱的脸上吧!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