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从前到现在,你把我当谁 第361章:番外8(于安河)

《从前到现在,你把我当谁》第361章:番外8(于安河)

作者:一半浮生 字数:4433 书籍:从前到现在,你把我当谁

  “小买卖?什幺小买卖?”吴蔚话音落,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问道。

  老话说得好:年关难过,年关难过……,农历新年不仅对蓝星来说是最重要的节日,对这个时空同样是最重要的节日,只是这里不比蓝星,可以用科技来弥补季节带来的困难。

  在这个时空,寒冬腊月所有的物价都跟着飞涨,辛勤劳作了一年的人们寄希于在这一天穿上新衣,吃上过去一年难以品尝的美味,或者给家里添置一些什么,这些简单又质朴的愿望都需要用铜板来实现。

  张水生家同样存在这样的困扰,不然之前张水生也不会打算冒险去山上采药了。

  吴蔚没有回答,而是又问了一遍:“二姐夫,做些小买卖会对家里造成什么不好的影响吗?”

  张水生立刻答道:“不会不会,每年到了年底儿村里的农户也会到市集上去卖些白米净面换些钱过年的,只要不是把地荒了不种,官府不会管的。”

  听到张水生这么说,吴蔚就放心了,她清了清嗓子,郑重说道:“我想和二姐夫合作卖对联,由二姐夫出面到市集上去卖,我来写,赚的钱扣除成本后,我们按照七分账,二姐和二姐夫拿七成,我和绣娘拿成。”

  “你会写字?”柳二娘子夫妇异口同声地惊呼道。

  “会的!蔚蔚会写字!”没等吴蔚回答,绣娘已经抢先开口了。

  吴蔚继续说道:“我刚才观察了一会儿,请张秀才写对联的那些人大概都给了十文左右。那我们扣除成本以后每卖一幅对联就赚十文,如何?”

  张水生思考片刻,谨慎地说道:“妹子,咱们村里这几十年就出了张秀才这一位人物,他老人家读了一辈子的书,满肚子的墨水,更是写了一手好字,你能行吗?对联可不比别的,要在人家门上贴一年的,要是出了什么岔子……人家会打上门来的。”

  吴蔚很满意张水生的谨慎,看来这位二姐夫虽然人高马大的,却是个粗中有细的人,从他能想明白利害关系不去跟风采药,也能看出来他其实是个比较理智,求稳的人。

  “二姐夫,口说无凭,不知道你能不能弄来笔墨让我试一试?”

  “成,你等着!”

  张水生撂下这句话,翻身下地穿上鞋子就出去了,柳二娘子怔怔地看着吴蔚,明显是想追问些什么,但见吴蔚一脸自信淡然的模样又不知该如何开口,只能给绣娘使了个眼色,姐妹二人起身收拾碗筷。

  来到堂屋,柳二娘子拉过绣娘,压低了声音说道:“娘,这位吴姑娘真的会写字?”

  “二姐,我相信蔚蔚。”绣娘坚定地说道,即便绣娘并不识字,根本看不懂吴蔚在白桦树皮上写了什么,也不知道吴蔚写的字究竟好不好看,但有一点绣娘是知道的:吴蔚绝不是说空话的人。

  自从认识以来,吴蔚答应她的每一件事,都兑现了。

  帮绣娘修房子,说会有人来给她们送粮食,说要让绣娘在彻底冷下来之前也穿上棉衣,说会给她买针线回来……每一件事,吴蔚都做到了,哪怕是偶尔漫不经心的一句话。

  柳二娘子一阵咋舌,低声道:“我的老天爷哟,这位吴姑娘到底是什么来头哦,难道真的是哪个高门大户落难的千金小姐?得是多富庶的人家才能让家里的女儿也读书哦!”

  张水生这一趟走了快一个时辰,不仅把文房四宝给借了回来,同来的还有一位与张水生年龄相仿的男子。

  看到来人,柳二娘子脸色有些难看,瞪了张水生一眼,后者却不以为意,笑着把那男子往家里请。

  见有外男来了,绣娘躲到柳二娘子身后,待二人都进了屋,绣娘才低声问道:“二姐,那人是谁啊?”

  “是村里出了名的破落户,听说祖上颇有家资,拿钱让他到镇上的书院去读书,考功名的,只是不知道是这人的运气太差啊,还是绣花枕头,连续考了几次都没中,后来死了爹娘,家里没了进项,渐渐落魄了。这人还不会干农活,就靠着变卖家当过活,家里的田地都荒了,十多岁了连一门媳妇都说不上!你姐夫可真行,怎么把这么个瘟神请回家了!”别看柳二娘子才嫁来张家村没几年,村子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倒是清楚的很。

  说完,柳二娘子便丢下手中的净布跟着进屋了,绣娘咬了咬嘴唇,也跟着进了屋子,却并不往前站,依旧站在自家二姐身后,露出半个头,正好能看到吴蔚。

  火炕上,吴蔚依旧盘膝坐在原来的位置上,她的对位坐着柳二娘子口中的那位破落户,张水生站在吴蔚身后。

  只见吴蔚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看着桌上熟悉的物件儿,曾几何时吴蔚觉得软笔书法考试又不考,上了初中就不再学了。如今看着当初自己觉得无足轻重的东西,竟有些热泪盈眶的感觉。

  桌子上摆着五样东西,除了文房四宝还多了一样,坐在吴蔚对面的男子名叫张成,正一脸狭促地看着吴蔚,似乎在等着吴蔚出丑。

  吴蔚扫过对方的脸,并不在意,她拿过宣纸温柔地铺展开,然后拿起那块黑峻峻几乎和墨一样的长石头,压住了宣纸。

  没错,多出来的那件正是“镇纸”作用和它的名字一样,就是用来压宣纸的,在科技发达的蓝星,若是不追求材质十几块钱就能买到一块,但在读书和烧钱无异的这里,能考究到用“镇纸”的,要么是书香门第,要么就是家境殷实。

  房间里,除了这套文房四宝的主人张成和吴蔚外,没人见过镇纸,就连张水生也是在来的路上才认识这东西的。

  这件镇纸,正是张成给吴蔚出的考题。

  张水生明白:吴蔚要写对联这事儿不好让张秀才他们知道,就想到了张样又不知该如何开口,只能给绣娘使了个眼色,姐妹二人起身收拾碗筷。

  来到堂屋,柳二娘子拉过绣娘,压低了声音说道:“娘,这位吴姑娘真的会写字?”

  “二姐,我相信蔚蔚。”绣娘坚定地说道,即便绣娘并不识字,根本看不懂吴蔚在白桦树皮上写了什么,也不知道吴蔚写的字究竟好不好看,但有一点绣娘是知道的:吴蔚绝不是说空话的人。

  自从认识以来,吴蔚答应她的每一件事,都兑现了。

  帮绣娘修房子,说会有人来给她们送粮食,说要让绣娘在彻底冷下来之前也穿上棉衣,说会给她买针线回来……每一件事,吴蔚都做到了,哪怕是偶尔漫不经心的一句话。

  柳二娘子一阵咋舌,低声道:“我的老天爷哟,这位吴姑娘到底是什么来头哦,难道真的是哪个高门大户落难的千金小姐?得是多富庶一天用得上,动画片什么时候不能看呀,等你以后长大了,动画片还在那儿,可是你再想学就晚了……

  吴蔚从不觉得自己当年放弃软笔书法有什么错,直到真正经历过生活的磨砺,才明白母亲当年的苦心。

  吴蔚心头一动,提笔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亏。谁言寸草心?报得春晖。

  写完,吴蔚已湿了眼眶,她恨自己少年时的叛逆,她想回家,她想吃妈妈包的饺子,鲜馅的饺子……

  吴蔚写一句,张成念一句,念完最后一句,房间里鸦雀无声。

  特别是绣娘,直接捂着嘴眼泪大颗大颗地流,绣娘虽然没读过书,但她知道“临行密密缝”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柳二娘子亦是一脸动容。

  这首蓝星几乎人人都会背的诗,并不存在于这个时空,诗的意境虽然不深,字里行间却流淌着不分年代,跨过时空的爱,每个人都懂。

  张成的嘴唇翕动,颤抖着声音问道:“这首诗……是姑娘写的?”张成自问读过很多书,却从未读过这首诗,他觉得这样一首诗定然不会被埋没,所以就下意识地认为是吴蔚写的了。

  吴蔚沉浸在对家的思念中,还没回答,就听张成追问道:“这首诗的名字是?”

  “游子吟。”

  “好好好,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就是这字儿……差强人意。”

  “怎么?吴姑娘的字不好?”柳二娘子拧着眉头说道。

  “嫂夫人,差强人意并不是不好的意思,而是勉强能让人满意的意思,就是说……这位姑娘的字,写对联绰绰有余了。”张成摇头晃脑地解释道。

  送走了张成,张水生红光满面,看吴蔚的眼神里,欣赏中多了一丝惊艳。

  “妹子啊,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没想到妹子……哎,我在这儿和你赔罪了。”张水生郑重说道。

  “二姐夫不必如此,小心驶得万年船,我很欣赏二姐夫的谨慎。”

  张水生哈哈大笑,说道:“妹子若是不嫌弃,你和娘就在我家住几天,我到东屋去住,你们姐仨睡这屋,明日一早我就到市集去,买红纸和笔墨回来,这卖对联的买卖,我看行!”

  吴蔚转头看向绣娘,后者会意,点了点头,吴蔚才答应道:“好,那就叨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