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双生 第165章 殷琉璃的孕期

《双生》第165章 殷琉璃的孕期

作者:蓝鸾 字数:7005 书籍:双生

  随着杨一清谢恩离开武英殿,已坐回到御座的弘治皇帝,便打了个长长的呵欠。

  朱厚照对弘治皇帝这个突如其来的呵欠,却是摸不着头脑,适才杨一清在殿内之时,弘治皇帝明明已是一副精神奕奕的模样,毫无要打呵欠的迹象。

  他当时还以为参茶已起了提神作用,如今看来,似乎没甚么功效可言。

  望着疲态重现的弘治皇帝再次拿起御案一边的朱笔,朱厚照略一思量,已轻声道:“父皇,你昨夜就寝不足,参茶也难以提神。不如暂时先歇一歇,养足精神,再继续处理政事?”

  “听了皇儿此言,朕心甚慰,”弘治皇帝展颜一笑,未几又道,“昨日中秋,已有甚多题本没批阅,今早送来的亦不少。若再不处理,定会越积越多了。”

  尽管各部司呈送的题本,大部分已交由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朱批,但送到弘治皇帝御案的,要由他来裁决的也不在少数。

  弘治皇帝微晃了晃脑袋:“皇儿莫须担心,朕仅有些许犯困而已,还能继续朱批……”

  朱厚照见他如此坚持,也不好再劝些什么,只得道:“那父皇暂时坐一坐,喝杯参茶再继续,可好?”

  睡眠不足,最好的方法自然是补充睡眠,但弘治皇帝不愿意,谁又能强迫得了他?

  此刻,虽然参茶似乎无甚么功效,但喝一些总比不喝的好。

  见弘治皇帝没有拒绝,还“嗯”地应了声,朱厚照随即将一名宦官招至跟前,一一吩咐下去。

  喝了数口参茶之后,弘治皇帝精神似乎略好了些,扬了扬手中的盘螭杯,说道:“皇儿,用这盘螭杯喝茶,别有一番滋味。若换成其他杯子却没有,这是为何?”

  朱厚照笑道:“父皇,不说这杯身通透明亮,仅仅那条由杯底盘曲环绕至杯顶的螭,已属世间罕见。这盘螭杯,又岂是普通杯子可比拟的?”

  其实这只不过是心理暗示而已,当一个人认同某样东西,自会觉得它千般好、万般好。

  弘治皇帝似认同地点了点头,再喝了口参茶。

  朱厚照灿然一笑,正待再说话,突然一道尖细的呼叫声,自武英殿大门那边传来。

  “万岁爷……”

  弘治皇帝和朱厚照听得动静,几乎同时望了过去。

  只见萧敬急匆匆迈过大殿的门槛,手中似乎还捧着数份题本之类的东西。

  仅片刻工夫,他一溜小跑便已至御案之前五六步。

  弘治皇帝缓缓放下手中的盘螭杯,问道:“何事如此匆忙?”

  “回禀万岁爷,宁夏及征虏军有消息了……”萧敬突然压低声音,躬着身应道。

  弘治皇帝一愣,须臾,突地站了起来,朝萧敬招了招手:“速速呈来……”

  朱厚照心中亦有些明了,应是东缉事厂在西北的调查有了结果。

  萧敬应了声诺,便快步走到御案一侧,一边将手中题本放下,一边轻声说道:“万岁爷,这里除了东缉事厂的呈报,还有秦纮秦大人和甘肃守将所呈递的奏疏。”

  弘治皇帝点了点头,一边坐下,一边对朱厚照说:“皇儿,你也来看看。”说着,他已先伸手拿起最上面的一份题本,缓缓打开。

  朱厚照应了声好,亦取来其中的一份题本。

  其实不用看,朱厚照对结果已了然于心,宁夏镇巡众官的“杀良冒功”,以及征虏军刻意滞留而不前往支援的性质是改变不了。

  若出现变化,除非东缉事厂有意隐瞒弘治皇帝,那可就是反天了。

  朱厚照拿到手的是秦纮所呈递的奏疏,只见上面写着:

  “臣总制固原甘肃宁夏延绥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秦纮谨奏:

  臣一抵达花马池后,即着手核查上月寇贼侵边之事,历经数日始有结果:

  闰七月初七,虏贼达延汗于花马池拆毁边墙,侵我明边。

  然宁夏总兵官郭鍧、巡抚都御史王珣、镇守中官张僴、副总兵傅钊、右参将马隆及左参将左方,得知敌情,经商议后仅固城防守。

  宁夏镇巡众官上月所奏报之‘分兵御虏于盐池等处,先后斩贼首五级,捕获战马五十九,追回被掠生民十二、驼马牛羊二百余’等,均为虚报。

  惟宁夏左屯卫指挥使王泰战死乃实情。

  当时王泰得知敌情,领兵迎敌,在孔坝沟和虏贼相遇。然以少战多,王泰及其率领的一百二十名士卒全部战死。

  臣已祭奠因此役阵亡之士卒,亦安抚伤亡士卒之家眷。

  然仅此并不足以振军心,臣乞请逮治失职将士之罪。对宁夏总兵官郭鍧、巡抚都御史王珣、镇守中官张僴、副总兵傅钊、右参将马隆及左参将左方等人,尤应革职查办。

  ……

  伏乞圣裁,谨具奏闻,弘治十四年八月十一。”

  朱厚照一目十行,仅片刻便已览阅完,这结果只不过是复核而已,自是毫无意外。不过秦纮的调查速度倒让朱厚照有些意外。

  见弘治皇帝仍注视着手中的题本,朱厚照没惊动他,轻轻将御案的另一份题本拿了起来。

  这份奏疏为甘肃一守将所奏,提及虏贼达延汗于八月初九侵永昌,击杀大明官军二十三人,重伤六十六人,掠走马匹八十五,请弘治皇帝遣官核查并惩治失职将官之罪等等。

  朱厚照暗叹一声,西北边事是一桩接着一桩,边民苦矣……

  他抬头一望,却见弘治皇帝已两手空空,似在思量着甚么,一副迟迟未能下决断的模样,不由得轻声唤道:“父皇……”

  弘治皇帝听得勉强扯出一丝笑容,问道:“皇儿,如何?”

  朱厚照嘴角抿了抿,将手中的题本递到他面前:“父皇,甘肃守将所上奏的题本,寇贼侵永昌……”

  弘治皇帝听得脸色为之一变:“宁夏未了,甘肃又起?”

  接过题本览阅片刻,他轻“哼”了声,又道:“征虏军?不如更名为望虏军的好。”稍顷,他更将御案的一题本往朱厚照面前一推,“皇儿,你看看东缉事厂的呈报……”

  朱厚照应了声好,取起览阅。

  东缉事厂的呈报分成两部分。其一为上月寇贼侵宁夏边事的调查,与秦纮的奏疏内容并无多少差异;其二是征虏军的动向,自四月出征后,几乎均停留在延绥一带,从不主动出击。

  难怪弘治皇帝会有“不如更名为望虏军”之说。

  见朱厚照放下了题本,弘治皇帝苦笑道:“震惊吧?”

  朱厚照点了点头,其实他心中毫无震惊可言,这所谓的征虏军本就虚有其表、不堪大用。说得难听一些,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这群“乌合之众”能征讨虏贼?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弘治皇帝轻叹一口气,转头对一边萧敬说道:“数日前,朱晖、史琳、苗逵等人不是呈递了一份捷报么?找出来……”

  虽然语气平淡,但弘治皇帝已直呼他们的名字。

  没过多久,萧敬已从众多题本里抽了一本出来,略翻了翻,便双手递给弘治皇帝:“万岁爷,应是这份捷报……”.CoM

  弘治皇帝接过题本,打开后竟缓缓读了起来:

  “臣征虏大将军保国公朱晖、臣监督军务都察院都御史史琳、臣提督军务中官苗逵谨奏:

  八月初六,寇贼再次侵我边地。臣等闻知敌情,遂率领征虏军,联同韦州石沟环县萌城及灵州花马池等各处官军,兵分数路夹击寇贼。

  见我大明众官军奋勇,寇贼闻风而逃。

  此役我军大捷,先后斩虏贼首十二级,捕获羊马几近四千,器械一千五百余,追回被掳人口一百九十余。

  臣等请赏赐此役有功者,以振我征虏军之军心……”

  “哼……”

  读到这里,弘治皇帝冷哼一声,“率领堂堂十万征虏军,只斩首区区十二级,不以此为耻,竟还有脸乞请赏赐,七月如是,八月亦如是……”

  一语未了,他更将手中的题本摔到御案之上。

  随着“啪”的一声响,那题本在案面一弹而起,掉到了地上。

  见弘治皇帝突然摔起东西来,站于一旁的萧敬身躯更是一僵,于温文尔雅的弘治皇帝而言,这等举止在往昔是从没发生过的。

  朱厚照马上道:“父皇,莫要动怒……”

  萧敬听到朱厚照开口,也随即附和道:“万岁爷,龙体为重……”

  随着手中题本的摔出,弘治皇帝心中怒气似乎也为之一消,望向朱厚照:“如何是好?”

  朱厚照略一思量,便应道:“若父皇问的是征虏军,那儿臣以为,征虏军虚有其表,不堪大用,应敕令严惩。”

  迎着弘治皇帝的目光,他继续道:“父皇,请听儿臣一一道来。堂堂十万众的征虏军,自今岁四月启程往西北,至今已五月有余,耗费达数十万之巨。

  如此庞大的耗费,换来甚么?仅两次报捷,斩寇贼首区区十五级,还是无名小卒。

  最过分的是,大军到达西北后,竟然长期驻守延绥一带,既不主动出击,也不支援友军。

  试问,有何面目称之为征虏军?正如父皇之言,不如更名为‘望虏军’?”

  弘治皇帝微点了点头,脸色更加凝重。

  “既然耗费巨大,又毫无作为。儿臣以为,莫如解散征虏军,同时将征虏大将军保国公朱晖、监督军务都察院都御史史琳、提督军务中官苗逵等一众将官,全部查问究办,并将以往赏赐悉数撤销追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