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亲君笧 第三百九十六章 萧萧(四)

《亲君笧》第三百九十六章 萧萧(四)

作者:停不了的歌声 字数:1898 书籍:亲君笧

  竺法蕴也是掩嘴而笑,嘲弄地看着寄奴,一边主动打开了那瓷瓶递了过去,笑道:“幸而师叔在此,不然这小子定然以为是我故意整治他呢。”

  寄奴不敢回嘴,忙拈了一个梅子含在嘴里,这才觉得喉头那几乎有些令人作呕的涩意消散了不少,不由得长舒一口气,苦笑道:“多谢你了。”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带着实打实的感激语气,竺法蕴听在耳中,心里只觉得甜甜的,面上微微泛红,想说些什么去讽刺他,却觉得心中一片空旷,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只能别扭地夺过那瓶子,又瞪了他一眼,这才端起他方才喝水的碗,放在了托盘之上。

  竺法汰待竺法蕴收拾了杯盏出去了,这才坐近了寄奴身边,用一种似是不经意的语气淡淡地说道:“老朽虽则在京都的瓦棺寺辈分甚高,却宁愿隐居山林已有数年,您可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寄奴心中一动,认真地望着他有些泛白的须眉,只见那双历尽沧桑的眸子莹润无比,竟似是无边的汪洋一般,能容纳百川,卓然清澈。

  他直到此时,也隐隐觉得,和竺法汰的相遇并非偶然,在那个特别的地点,那个特别的时间,他竟是在等待自己的出现,好助自己一臂之力一样,若说是巧合,世上又哪有这么巧的事?

  当日他心中已是隐隐有所感,然而却不能确定对方的心意,无法判断其究竟是存心相助,抑或是存心利用,如今看来,竺法汰对自己显然是一片善意,至于那原因,他不知道,但他却是很愿意去聆听他的话语。

  “还请大师赐教。”他听见自己的声音,稳稳地说着,自然而然的,既没有受宠若惊的激动,亦是没有丝毫的不安和怀疑,从什么时候起,自己的语气已经不会暴露自己的心思了呢?他悠悠地想着,却并不求其甚解。

  竺法汰亦是神气不变,淡然说道:“您可知道何谓‘无常’?”

  寄奴自然是不知道的,他忙恭恭敬敬地答道:“在下不知。”

  “何谓知,何谓不知?您这么快就说自己不知,但其实您并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不知,这就是‘无常’。”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悖论的概念,在后世有一个老外发明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用于描述这种状态的词,那就是“薛定谔的猫”,也就是在一个完全密闭的盒子里,放入一只活的猫和一块沾有毒药的食物,当盒子关闭之后,那只猫是生是死,没有人能知道。

  可是早在千年前,古代智者就已经提出了这个概念,也就是“无常”。

  竺法汰继续说道:“若是您总是用一种拒绝的态度来面对所有未知的问题,那不论是您知道或不知道的事情,最终都会变成不知道的事情,这就是‘有常’。”

  寄奴仔仔细细地咀嚼着他话中的含义,只觉得这其中蕴藏的深意竟是无穷无尽的,一时不由得痴了。

  比如,人都说“生死无常”,然而人来这世上总是生,生的尽头总是死,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实生死这件事情本身,也就是一种十分稳定的“有常”。

  肤浅的人注重眼前,真正有着宽广胸怀的人才能看得更远,看得更明白。

  竺法汰见他陷入了沉思,心中颇为宽慰,只觉得这孩子还是颇有慧根的,他顿了顿,更加缓慢地一字一句地问道:“以此类推,您可知道什么叫做善,什么叫做不善?”

  寄奴踌躇着说道:“与人为善是为善,肆意作恶是为不善,是这个意思吗?”

  竺法汰微笑道:“那么如果你是一个贫穷的人,却有这样一个邻居,他家中也是十分贫穷,却有了两个孩子,因此每天入夜就偷偷摸摸到你家来偷些食物,宁愿自己不吃不喝也要喂饱自己的孩子,但这样的行为却导致了你和你的家人每天都吃不饱,那他是善还是不善呢?”

  寄奴皱眉,毫不犹豫地答道:“自然是不善。”

  竺法汰立刻反驳道:“但对于他的孩子来说,他却是全天下最善良的人了,你又要怎么辩驳呢?”

  寄奴顿时语塞,讷讷地说道:“就算这样,他这样的行为也是违反了律法的呀。”

  竺法汰悠然瞥了他一眼,反问道:“何为律法?律法是谁定的?我们为何要遵守律法?”

  寄奴更是哑口无言,却觉得心中有一种奇异的感觉正在慢慢升起,似是一片全新的天空展现在了他的面前,他从未见过那样的星河,那样璀璨的光芒,完完全全地笼罩了他的心神。

  竺法汰悠然自得地娓娓说道:“您明白吧,其实每个人的存在都是因为万物生长的规律,这就是‘有常’,而每个人在自己短暂的一生中,能做到的事情却是因人而异的,这就是‘无常’。”

  “有的人,兜兜转转地经营自己的利弊得失,甚至是斤斤计较到锱铢必争,即便是偶尔让邻居闻到他家煮了一锅好肉的香味,都觉得是自己亏了。这样的人目光短浅,于人于己都是毫无存在的意义,真正是来无声息,去无人在意,一朝身死,除了骨肉至亲之外,谁还知道他曾经存在过?”

  “有的人,生来便富贵,嘴含金匙,长辈们爱若珍宝,仆役们更是小心翼翼地侍奉着,忙不迭地讨好,他们从小便不知道世间其它人的生活是怎样的,更是不知道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往往是目中无人,且孑然自傲。这样的人从来都是一帆风顺,而一旦遭遇到小小挫折,便觉得沮丧,最是容易消沉,迷失在美色美酒之中,当他们去世的时候,亲朋们难免会纷纷议论:‘某某家的那位谁谁谁,出身这么高贵,世人对他的评价这么高,他怎么就庸庸碌碌地过了一辈子而毫无作为呢?’”

  “有的人,出身并不高贵,却有着过人的心智,由于小时候成长的环境太差,几乎是尝尽了人世间的各种困苦,所以对金钱对权力的欲望更远远高于常人。这样的人一朝得势,一下子站到了众人的目光之下,便很容易受到旁人各种真心的,或是不怀好意的奉承和蛊惑,本就失衡的内心在旁人煽动的话语之下更是容易扭曲,难免会做出些有失身份的事情来,小贼窃财,大贼窃国,汉时的王莽就是个最好的例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