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成了大明勋戚 360 与子同仇 (超长二合一)

《我成了大明勋戚》360 与子同仇 (超长二合一)

作者:无限循环 字数:6690 书籍:我成了大明勋戚

  阜成门城墙,蒙古士卒如同行军的蚂蚁一般,密密麻麻的汇集成一条条黑色直线,顺着云梯不断往上攀爬。

  城门主将顾兴祖的玩忽职守,不仅仅是导致了中高层将领的懈怠,还极大的影响了守城器械的准备。

  诸如滚油、圆木、石块等等,这种基础的防守物资都紧缺,凉油泼下去除了能勉强手滑两下,压根就抵挡不住蒙古战兵那嗜血的杀意。

  毕竟眼前的这座城市,可是大明的京师!

  只要能攻占下京师,那么中原的花花世界可以任取任夺,曾经父辈们口口相传下来的荣华富贵,就能成为自己未来的生活现状,再也不用吹着漠北的寒风,住着那简陋的窝棚。

  同时这些敢于挡在蒙古大军的汉人,他们子孙世世代代都将为奴为婢,不敢言勇!

  “攻下阜成门,京师的金银、绸缎、女人,通通是属于你们的!”

  赛刊王看着自己麾下的勇士已经站上了阜成门城墙,于是立马站在阵前,狂妄的怒吼激励士气。

  这句话仿佛刺激到蒙古大军骨子里面的兽行,嘴中发出各种嘶吼回应,愈发悍不畏死的朝着城墙上面冲去,力求用最快速度打崩阜成门守军,然后大开城门迎接蒙古主力兵马进城!

  明军这边的守城士卒们,陷入了艰苦绝伦的血战中,中高指挥层将领的失职,并没有影响到底层普通士兵的悍勇,以及那满腔报国的热血!

  曾经的十几万京营跟班军士卒,已经倒在了土木堡的战场上。如今卫戍京师的,大多数各地勤王军以及沈忆宸率领过来的驰援军。

  能做到逆境中勤王,本身就是一种勇敢者的举动。再加上土木堡撤退跟怀来城反攻一战,洗刷了活下来的亲征军身上的懦弱跟耻辱,他们并不会再惧怕蒙古铁骑。

  京师守军,勇武程度其实并不弱后!

  望着源源不断攻上城墙的蒙古大军,福建左卫指挥使孟大,满身浴血的朝着身后将士喊道:“弟兄们扛住,我们是沈侍郎带出来的兵,不能丢了他的脸!”

  福建卫司跟水师的一部分兵马,被于谦分配到了阜成门,他们经历过两场与蒙古人的血战,已经不是当初那群不适应北方战场的雏鸟。

  哪怕守城器械不足,哪怕上官守将无能,他们应该展现出身为一个大明士兵的责任跟担当。

  武死战,退的话就等同于抛弃自己身边的袍泽,抛弃了身后京师那百万军民!

  “孟大哥你放心,塞外我等都没有退过,京师如何能退?”

  孟大身边的士卒们高声回应他的话语,要知道他最初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卫所把总,硬生生被沈忆宸用平叛跟灭倭两份功劳,给光速提升到卫指挥使的位置,来制衡当时还未完全掌控的福建中卫指挥使冯正。

  身为底层起步的将军,几年下来孟大并未跟曾经的士卒兄弟疏远,很多老部下依旧称呼他为大哥。

  “没错,区区鞑虏老子还没有放在眼中,城在人在!”

  “我等就是战死在这里,家中老小也有沈侍郎照顾,谁会怕死?”

  一声声战意盎然的回应,从城墙各个不同的位置响起,福建卫士兵可是足足在沈忆宸手下提督接近两年,对这位曾经的统帅秉性如何再清楚不过。

  无论如何,只要沈忆宸在,他们绝对不会被抛弃!

  战场上的呼喊声,同时还触动到了重编后的“老营”或者河南,北直隶等地的勤王军。

  他们本就不是什么懦夫,只不过没有同主帅共生死的经历,当遭遇到蒙古大军的突然夜袭,一时有些慌乱才会被打的节节败退。

  现如今有了福建卫弟兄稳住防线,其他守卫阜成门的将士们,也逐渐从慌乱中恢复了过来,开始背靠背结阵依托城墙跟角楼,顽强的抵挡着蒙古人的进攻。

  “弟兄们挡住,吾等奔赴京师勤王,岂能退缩?”

  “不能让福建的弟兄看笑话,咱们河南备操军同样是有卵子的硬汉!”

  “挡住,把这群杂碎鞑虏给推下城墙!”

  疯狂的怒吼跟飞溅的鲜血,在阜成门整道城墙随处可见,领军夜袭的蒙古主帅赛刊王看到这一幕简直是怒不可遏。

  要知道阜成门是太师认定的京师防卫最薄弱环节,守门主将也是个贪生怕死的勋戚二代。结果自己占据着突然袭击的优势,甚至趁乱攻上了城墙,却被守军给硬生生的挡了下来?

  难道自己的蒙古勇士,连大明最弱的城门都打不下来吗?

  “索布德,准备让部族精锐登城,给我突破明军城墙上的防线!”

  古代攻城首当其冲的,要么就是勇士,要么就是死士。原因就在于冲在最前面的伤亡率最高,基本上可以说要沦为炮灰,可偏偏你还不能把真正的炮灰给放在阵前。

  毕竟当面临残酷伤亡的时候,前阵士兵但凡心志不坚定,很容易出现溃逃,反倒冲乱已军后方阵线。真到大规模崩溃的场面发生,督战队压阵都杀不过来。

  蒙古人口远少于大明,真正的精锐战兵可是宝贝,夜袭阜成门第一波攻上城墙的,其实就是一些死士。现在城墙上的防守已经沦陷,就该轮到蒙古勇士们上场,去洞穿明军最后的防线。

  然后大开城门,做好准备的蒙古铁骑,便能把大明京师给踏于马下!

  “是,赛刊王!”

  索布德领命之后,蒙古大军的战鼓再次擂响,装备更加精良的部族战兵精锐,如同黑色的潮水一般,再度朝着阜成门方向涌去,这次势必不会给明军任何机会!

  伴随着隆隆战鼓声,阜成门守将顾兴祖,这才从后方带着满身酒味姗姗来迟。

  当看到蒙军士卒都已经攻上了城墙,他本来就已经逐渐清醒的酒意,这下再度被吓到的整个脑袋都是昏蒙蒙的。

  兵部尚书于谦战前可以是明言下令,守将如有丢失城门者,立斩!

  哪怕有爵位傍身,顾兴祖都毫不怀疑于谦会说到做到,这家伙可是从来不近人情。

  “怎么回事,今日值守城门的将领是谁,为何会让鞑虏攻上城楼?”

  顾兴祖第一反应是勃然大怒,京师九门城高墙坚,外围还有着外城几道城门起到烽燧预警的作用。就这都能被蒙古人给摸到城墙脚下,甚至还攻上了城楼,不是废物是什么?

  面对顾兴祖的质问,身旁亲兵部下无一人敢回答。

  真相很直白,那便是值守城门的将领,本应该就是你这个京师副总兵顾兴祖,结果现在还问是谁?

  别说一个副总兵,哪怕身为总兵的石亨跟最高统帅于谦,此刻都是直接住在城墙下的班房里面值守。阜成门如果被蒙古人攻陷,这个锅顾兴祖就是想要甩给下面的人,恐怕都没有人接的住。

  面对亲兵部将沉默不语的场面,顾兴祖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刚才府中喝酒作乐人人有份,问起军务正事就开始给老子装死。

  “尔等还站在这里看着干什么,赶紧给本侯上城墙打退鞑虏!”

  说罢,顾兴祖就抽出腰间佩剑,一副要率兵冲锋的模样。

  “是,侯爷!”

  亲兵部将听令之后,一行人也是转身沿着阶梯,朝着城墙上战场冲了过去。

  这倒不是说他们多么勇武,而是丢掉城门导致京师沦陷的罪责,没人能担得起。顾兴祖倒了,他们这些人日后同样得被牵连问罪,大家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顾兴祖也是迈开脚踏上阶梯,不过他的速度却是越来越慢,从最开始的领头位置,走到一半就处于了队伍的身后。

  想当初他率领大军,面对交趾这种南疆藩国,都拥兵不动看着友军去送死。现在遇到跟大明一个体量的蒙古铁骑,顾兴祖更加没有胆子去上阵厮杀。

  做做样子就得了,阜成门要真是守不住,他得第一个往内城方向逃跑,然后做好收拾细软出城南下的准备。

  不过他这登上城墙一看,场面远比自己想象的还要惨烈,地上已经躺满了两军士卒的士兵,还活着的无一不是满身血污,处处刀伤。

  如果城墙守军这都能被称之为废物的话,那顾兴祖这个主将算什么?

  “孟大哥,敌军太多,弟兄们伤亡惨重挡不住了!”

  一名福州卫千总退到了孟大的身边,脸上表情满是悲愤。

  这群来自福建的袍泽千里驰援,没有死在塞外,却倒在了京师城墙上面。

  城门主将在哪里,增援友军又在哪里?

  “挡不住也得挡,一旦他们拿下城墙,接下来便是大开城门。”

  “就算战死在这里,吾等福州卫也不能成为第一个丢失城门的守军!”

  望着自己的部下士卒一个个倒下,孟大同样是心在滴血。

  可是他明白,如果自己等人退守不死,那么等京师城门大开,死的会是更多的友军跟百姓。

  与其保命成为万众眼中一辈子的懦夫,还不如当个战死沙场的英雄,哪怕生命只剩下最后几分钟!

  看着孟大脸上那决绝的表情,这名千总已经意识到自己等人的宿命。既然没有了退路,那便用自己的性命去拖住鞑虏的步伐,给京师其他八门的友军,争取到足够的反击时间。

  “卑职遵命。”

  没有二话,这名千总领命之后,毅然决然的转身赴死。

  看着与自己生死与共的部下背影,孟大此刻拔出了自己腰间的钢刀,鄙夷的回头望了一眼躲在城墙楼梯角落处的主将顾兴祖。

  嘴中默默的念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当初在福建入伍时候说了共生死,那我孟某人便不会独活!”

  说罢,孟大率领着角楼出最后一队士卒,朝着前方城墙的厮杀战场冲了过去。

  不过就在此时,城内方向出现了一条长长举着火把的队伍,宛如一条火龙直扑阜成门。

  京师恢宏有恢宏的好处,坏处便是两门之间的隔离,最低都有着数华里,最远更是能超过十华里。得到于谦的谕令后,李达几乎是一秒都不敢拖延,率领着辽东军将士用着最快速度驰援阜成门,可依旧大半个时辰后才赶到。

  “辽东军的弟兄们,我们与京师袍泽不同,同样驻守在苦寒之地与鞑虏鏖战,可谓是知己知彼!”

  “广宁城沦陷,都司覆灭之仇,尔等可有忘记?”

  李达策马一边奔驰,一边大声朝着自己部下询问。

  “不忘!不忘!”

  辽东主城被鞑靼部攻陷,指挥中枢一锅端,城中数万军民被掳掠的仇恨,到目前为止李达都还没有报过。

  土木堡驰援一战,更是再度弱了下风,不得不退守怀来城。

  如今又到了论起新仇旧恨的时候了!

  “没忘就好!”

  “现在鞑虏就在眼前,想要攻占我们的京师,屠戮我们的百姓,难道尔等还想要复现广宁城沦陷吗?”

  面对李达的质问,身后众将士用着更大的声音回复道:“不能!”

  “那就跟随本将杀光他们!”

  随着这声冷漠的话语说出来,李达身先士卒朝着城墙上冲了过去,路过阶梯拐角的时候,同样看到了蜷缩在角落处不敢上阵杀敌的顾兴祖。

  这种情形让李达冷哼一声,便不再过多的关注,冲上城墙后就加入了战斗。

  “孟大,老子来增援你了!”

  听到身后换来熟悉的声音,孟大回头一看大批的辽东军将士正在奔赴而来,脸上浮现出一抹宽慰的笑容。

  这才是真正岂曰无衣,与子同仇的袍泽,无论是何等处境,沈侍郎手下的将士们,永远都不会选择抛弃!

  “弟兄们,西直门辽东军来了,让这群鞑虏有来无回!”

  “杀过去!”

  “援军来了,冲啊!”

  “明军必胜!”

  各种欢呼的口号不绝于耳,城墙上的守军瞬间士气大振,本来依旧被压缩到墙角的阵型,一点点的反推了回去。

  京师阜成门正在血战的同时,瓦刺营地同样不怎么平静。和议使团的副使杨善,此刻正独身一人来到了明英宗朱祁镇的帐前求见,他想要赌一把富贵险中求!

  杨善此人在历史上面,曾因为迎回了太上皇朱祁镇而被大夸特夸,甚至类比于先秦时代的纵横家,以口才定天下事!

  但除了口才跟圆滑的能力外,杨善人品就着实不怎么样,《明史·杨善传》这样评价他:“无学术,滑稽,对客鲜庄语……以巧取功名,而憸忮为士论所弃。”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不学无术,为人滑稽奸邪,以投机取巧加官晋爵,种种行为不被士大夫所接受。

  早在明成祖朱棣靖难时期,十五岁的杨善就参加了当时的京师守卫战,从而步入官场。

  后来犯罪坐监,牢中有个叫章朴的狱友告诉他,家中收藏有被诛十族的方孝孺禁书。得知了这个消息后,杨善反手就把狱友给卖了,以此戴罪立功官复原职。

  虽然杨善科举功名不高,仅仅是个秀才出身,但靠着极端的功利心,硬是一步步坐上了正四品的鸿胪寺卿位置,位列小九卿之一。

  不过五寺主官跟阁部大臣之间,还是存在着一条明显的鸿沟,如果没有特殊的机遇,想要在职期间跨过去掌控实权,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杨善便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机遇,那就是紧抱住王振的大腿,成为阉党中的一员。

  “王振用事,善媚事之。”

  靠着这次站队,杨善顺利跨越了阁部大臣门槛,官至正三品的礼部左侍郎。后更是在景泰帝朱祁钰继位后,不知道用了什么方式顺利跳反,再次升迁为正二品都察院的右都御史!

  可哪怕如此,杨善依然不满足,认为自己的根基不稳,加之曾经阉党身份的影响,可能这辈子右都御史官位就是终点,无法成为景泰帝朱祁钰的心腹。

  相比较起来,他之前在王振的引荐之下,与明英宗朱祁镇的关系更加紧密。

  得知杨善深夜求见,朱祁镇敏锐的意识到情况有变,披上一件衣袍就立马宣他觐见。

  “臣右都御史杨善,拜见陛下!”

  很多时候,仅仅从一个称呼上的改变,就能得知对方的意图跟态度。

  沈忆宸把朱祁镇称呼为上皇,杨善却依然称他为陛下。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岂能有两个皇帝乎?

  “杨爱卿,不知道深夜求见于朕,可有何要事?”

  朱祁镇脸上挂满了笑容,还用上了“爱卿”这种亲切的称呼。

  既然沈忆宸打着“社稷为重,君为轻”的借口,背主求荣不打算答应太师也先的条件,那么就只能从杨善这里找寻突破口了。

  “启禀陛下,臣每当想起陛下深陷敌营遭受苦难,便心如刀割,致使夜不能寐。”

  “于是斗胆过来拜见陛下,期望能解救于水火,恭迎回京!”

  杨善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也没打官场的马虎眼,直接就挑明了自己求见的意图。如果朱祁镇能明白的话,那么接下来就是他开出价码的时候了。

  果然当听到杨善的回答后,朱祁镇的脸上流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他赶忙过去扶起跪在地上的杨善道:“杨爱卿的赤胆忠心,朕真是为之动容,与沈忆宸这等乱臣贼子形成鲜明对比!”

  “待朕返回京师后,定然令天下官员以杨卿为表率,不能寒了忠臣之心!”

  朱祁镇没有明说会给什么回报,但这话的背后意思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至少能让杨善尽享荣华富贵,甚至是更进一步的封爵。

  “陛下厚恩,臣感激涕零。”

  说罢,杨善又朝着朱祁镇行了一礼,算是达成了这笔“交易”。

  “陛下,如今朝政为于谦把持,沈侍郎身为于谦同党,并且有拥立新君的从龙之功,同样在朝中红极一时。”

  “臣人微言轻,想要救出陛下光靠一己之力无法成事,不知可有志同道合之辈?”

  杨善虽然官至正二品的右都御史,但是他那些黑历史名声太烂,很难得到传统文官士大夫阶层的认可,自然无法拥有自己的势力。

  杨善没有足够强力的党羽,可明英宗身为曾经的皇帝,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心腹亲信,这时候就需要借助他们的力量来逼迫朱祁钰退让,从而拿出足够的筹码赎回朱祁镇。

  “母后心系于朕,杨卿你可求助于她。”

  “另外靖远伯王骥、宁阳侯陈懋,左都御史王文,都督佥事张軏等人,俱是朕的心腹!”

  正统朝期间有三大名将,分别为靖远伯王骥、宁阳侯陈懋,以及定西侯蒋贵。这三人南征北战,却无比凑巧的没有参与到土木堡的御驾亲征中。

  说他们运气好吧,其实也不太对,如果有这三人参与亲征的话,可能土木堡又会变成另外一个结局。

  但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三人战斗经验非常丰富,并且在军中威望甚高。朱祁镇很清楚“乱世”当中,最重要的就是手中掌控的兵马,于是他着重推荐了这几位。

  只要他们能站位在自己这边,那么郕王朱祁钰就不足为惧,皇位依旧是属于自己的!

  杨善同样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当听到朱祁镇说出这几个人名的时候,心中不由一阵狂喜,看来恭迎太上皇回京复辟的可能性,远比自己预料的还要大。

  “朝中有如此多的股肱之臣,臣必不负陛下重托!”

  相比较朱祁镇营帐中的“喜悦”气氛,深夜中的沈忆宸同样没有睡下,他望着京师方向传来的隐约火光,可谓是忧心忡忡。

  很明显这种火光,代表着有战事发生,可沈忆宸有上帝视角并不意味着他就无所不知,历史改变的情况下他猜测不到也先现在的部署是什么。

  “东主,不知蒙古鞑虏,是在进攻京师九门中的哪一门。”

  站在沈忆宸身旁的卞和,同样是忧心忡忡,沈忆宸孤身出使敌营,完全无法掌控京师目前局势。

  他并不知道于谦的领军能力,文臣掌武事在没有打出实实在在的战绩之前,终究没有办法让人信服。

  “理论上是进攻我驻守的西直门,或者武清伯驻守的德胜门。”

  “不过我心中有种预感,恰恰这两门目标过于明显,也先定然知道明军会重点防守,他反而不会进攻此处。”

  听到沈忆宸的推测,卞和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属下预测,以太师也先的谋略,他会找到京师九门的薄弱点进攻。其中镇远侯驻守的阜成门,以及武进伯子朱瑛驻守的朝阳门,遭遇夜袭的可能性最大。”

  卞和说的这两人都是勋戚子弟,土木堡一战已经彻底的撕下了这些勋戚二代的遮羞布,他们远远不如自己的祖辈。

  柿子挑软的捏,很明显这些官二代的防区,就是京师的软柿子。

  “可也先如何得知京师九门的部署?”

  沈忆宸反问了一句,于谦为了确保京师防卫的机密性,在彻底关闭城门之后,才选择九门守将的人选。

  理论上而言,也先是没有办法得知京师九门的具体防守将领,只能大概根据重要性猜测兵力部署。

  当然,这个世界也有飞鸽传书这种东西,想要彻底断绝情报往来也是不可能的。

  “东主,属下记得你曾经说过,也先对于大明朝的了解,远甚于朝廷对于瓦刺的了解。”

  “九边重镇已经被蒙古细作渗透成了筛子,从始至终行军路线跟兵力部署,都在太师也先的掌控之中,很难排除京师同样有他们的内应。”

  对于卞和的话语,沈忆宸没有否认。

  早在自己入仕之初,朝堂上就三番两次的提醒朱祁镇跟大臣们,要提防瓦刺部的狼子野心,他们远比明朝想象中的要更强大。

  只不过这番警告于事无补,还差点把自己给搭进去。相反也显继承瓦刺部首领后,足足蛰伏了十几年一步步吞并蒙古三部,最后连西域诸国跟女真三部都没有放过。

  他时刻注视者明国的一举一动,等待着逐鹿中原的时机!

  就在沈忆宸跟卞和对话的时候,有着一行人马正从远处走来,为首者正是谈论的对象,蒙古太师也先。

  他看着沈忆宸站在营帐门前,面向着京师火光方向,于是脸上带着一抹深意笑容靠了过来,淡淡说道:“夜深了沈侍郎还未入眠,是否在担忧着京师局势?”

  “太师真可谓兵贵神速,白日在广宁门前损兵折将,又想要趁着夜色突袭,恐怕难以如愿。”

  对于也先这种胜利者的姿态出现,沈忆宸自然不可能示之以弱,京师守卫战胜负未知,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

  “沈侍郎真是明见万里,那要不你再猜猜,本太师即将要夺下哪座城门?”

  “好啊,本官猜你一座城门都夺不下!”

  “沈侍郎就对明军守将,如此有信心吗?”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沈忆宸脸色终于有了微妙变化,很明显也先这是在暗示,他已经知道明朝京师九门的薄弱点。

  望着沈忆宸没有立即反驳,太师也先有着感慨语气说道:“说实话,本太师很欣赏如同沈侍郎这样的文人,如果不是各为其主的话,说不定我俩会结下来一段交情。”

  “太师的文韬武略,本官同样很敬佩,只可惜道不同不相为谋,大明跟蒙古注定只会有一方鼎立,另外一方为之臣服。”

  “明军守将如何本官不知道。但大明虎贲,一定能守住城门,最终马踏漠北!”

  “是吗?既然沈侍郎如此有信心,那就让我们共同等待今夜的战果吧。”

  强者都有着一股超然于众人的自信,太师也先坚信今夜的胜利者,只会是蒙古勇士!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沈忆宸跟也先就这么站在营帐前,盯着远方的京师等待着。???..coM

  直至一阵疾驰的马蹄声传来,一名蒙古信使跃马而下,带着满脸的硝烟跟血污禀告道:“太师,阜成门有着大批明军驰援,赛刊王力战不敌已经率军退下城墙,请求撤回大营休整!”

  听着蒙古信使传来的战报,神情凝重许久的沈忆宸,脸上终于出现了一抹笑容。

  阜成门的守将可能不怎么样,但也先很明显忘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京师的最高统帅于谦,远比外界认为的文官形象要强无数倍。

  再加上十万从塞外退守回来的驰援军,也先凭什么认为一场夜袭,就能夺下京师九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