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成了大明勋戚 339 血脉传承 (二合一)

《我成了大明勋戚》339 血脉传承 (二合一)

作者:无限循环 字数:3701 书籍:我成了大明勋戚

  听到郕王朱祁钰说出留守京师的话语,孙太后脸上同样闪现过一抹诧异,不过很快就转变为神情复杂的苦笑道:“好,不愧是先帝的血脉,没丢大明列祖列宗的脸。”新笔趣阁

  说罢,皇太后孙氏再度站起身来,走到御台的最前面,望着奉天殿内群臣说道:“此遭逢国难之际,传哀家懿旨即日起由郕王正式监国,兵部侍郎于谦代兵部尚书职,提督各营军马!”

  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前,任命郕王朱祁钰“居守”京师,终究是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出师告捷朝局稳定倒还没多大问题,毕竟内阁跟六部完全能保证大明帝国的正常运转,郕王朱祁钰仅仅挂了个名而已。

  但如今国难当头,“居守”京师的名义跟权限,法理上无法号令天下兵马勤王。孙太后的这道懿旨,算是正式把大明帝国的权力,暂时移交到郕王朱祁钰的手中。

  “太后圣明!”

  殿内群臣听到孙太后这两道任命,许多人心中都可谓是松了一口气。要知道在百官的眼中,孙太后除了身份尊贵之外,政治上面就是普通的一介女流,甚至还有家国不分的短见。

  大敌当前最害怕的就是内部出现动乱,那就真的会走到大明亡国的边缘。还好孙太后“深明大义”,关键时刻愿意给郕王朱祁钰放权,而不是为了自己儿子的皇位去提防打压。

  这可能也是皇太后孙氏的优点之一,那就是她虽然有小礼而无大义,有小聪明无大智慧,但好歹做事情的底线是损人利己。

  而不是像后世某位当权太后那样,宁与友邦,不与家奴!

  “儿臣谢过母后!”

  “臣叩谢太后!”

  郕王朱祁钰跟于谦两人纷纷朝着孙太后行礼,不管她是否真的心甘情愿放权,至少在目前阶段能放开手脚守卫京师。

  “另外于少司马,传令南征军靖远伯王骥班师回朝。”

  孙太后紧接着又下达了一道命令,那就是让征讨麓川的王骥回来。

  虽然已经紧急征召了北直隶、河南地区的备操军,以及山东地区的备倭军赴京勤王。但孙太后心中很清楚,明朝卫所军制这些年败坏,真正战斗力的班军早就已经出征塞外覆灭,这些名义上的士兵其实跟农民无异。

  大明帝国除了“动机不明”的沈忆宸驰援军外,唯一称得上精锐,并且战斗力十足的兵马,便是靖远伯抽调宁夏边军跟江南士卒组成的南征军。

  再加上靖远伯王骥这些年南征北战的赫赫战功,相信有他班师回朝捍卫京师,定能保住大明江山无忧!

  可这道命令听在于谦的耳中,他却面露难色。

  孙太后的理解在某种意义上是正确的,靖远伯王骥确实是当世名将,南征军将士也当得起精锐之名。

  但问题就出在孙太后一知半解,并不知道南征军将士现在的难处,再说大军远征是想回就回的吗?

  南疆瘴气弥漫、蛇虫密布,南征军将士出征一年多来伤亡不低,战事也非常焦灼陷入了僵持阶段。大明已经投入了无数财力物力,才做到把死灰复燃的麓川思机法给压制住,现在要班师回朝等于前期努力付诸东流。

  况且人困马乏南征军将士返回京师,没有经过休整能保持多少战斗力,这些都是个未知数。现在让靖远伯王骥率兵返京,等同于在南疆跟京师之间做道二选一的选择题。

  可南疆可以放弃,京师却不能沦陷。权衡利弊之下,于谦终究还是选择了保京师,躬身领命道:“臣,遵命!”

  “少司马,哀家就把京师托付于你了,别让我失望。”

  皇太后孙氏最后意味深长的嘱咐了一句。

  她是把监国的权力交给了郕王朱祁钰,但必须要让臣子们明白,效忠的对象是谁。

  毕竟朱祁镇才是自己血脉至亲的嫡子!

  不过这一次,孙太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于谦与其他社稷之臣最大的区别便在于他不愚忠。

  于谦效忠的从来都不是某一个皇帝,而是家国天下。

  社稷为重君为轻,从道不从君!

  “臣定不负所托。”

  伴随着于谦扛下重任,百余里外的宣府怀来城,沈忆宸同样承受着重压。

  怀来城并不是一座大城,相反仅仅是一座小到不能再小的军事卫城,平常大部分时候驻扎的士卒不会超过千人,意味着粮草补给各种物资的不足,更无法容纳数万亲征军溃兵,以及沈忆宸率领着的数万驰援军。

  明英宗朱祁镇统帅二十二万大军亲征,除去成国公朱勇跟恭顺侯吴克忠率领的六万骑兵,土木堡原本有着足足十六万大军驻守。

  但沈忆宸拼尽全力收拢的溃兵伤员,除去成国公部的一万多骑兵,只有三万多人。就算后续有亡命奔逃的溃兵陆续返回关内,沈忆宸估摸着总人数也不会超过五万人。

  这就意味着,二十二万亲征军将士,活着回来的仅有三分之一。

  足足十几万汉家儿郎,长眠在塞外的土木堡!

  而且这还仅仅是亲征军的伤亡,沈忆宸率领的六万福建卫跟山东卫联军,经历过辽东以及土木堡数场大战后,伤亡同样惨重无比。

  哪怕算上伤员,清点人数后也只剩下四万出头。

  如此惨痛的伤亡比,导致小小的怀来城内外,伤员遍地,哀嚎遍野,沈忆宸心中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难受跟煎熬。

  这里面多少儿郎,把性命交付于自己手中,奔赴千里来到了关外奋战。而自己却没办法再度领着他们回家,没办法面对他们的父母妻儿,甚至紧急撤退连尸身都没办法夺回。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一种洒脱跟豪迈,何尝又不是一种伤感跟悲哀?

  “东主,你还是赶紧包扎伤口吧,将士们自然会有军医照顾!”

  苍火头看着沈忆宸撤回怀来城后,就一直视察伤员整顿兵马,到目前为止就连战甲都没有脱下来,更别说去处理包扎一下伤口。

  甲胄跟里衣上面的鲜血,沾染灰尘后都成了暗黑色,他真担心沈忆宸的身体支撑不住。

  “无妨,成国公现在怎么样了?”

  沈忆宸对于自己伤情不以为然,反而向苍火头询问起了成国公的情况。

  成国公朱勇在鹞儿岭遭受了几处重创,却依然咬牙率军驰援土木堡与蒙古铁骑血战一场。直到撤退怀来城的路上,没了那那口心气的硬撑,身体再也扛不住从马上摔了下来,陷入了昏迷状态中。

  沈忆宸不知道对于成国公朱勇,有多少父子亲情的成分存在。但他绝不想看着这位老将,就这么倒在了怀来城,没有向蒙古鞑虏一雪前耻。

  “刚醒了过来,身体状态依然很差,大夫说公爷常年征战早就埋下暗疾,这一次重创后集中爆发。”

  “公爷毕竟不再年轻了。”

  说到后面的时候,苍火头语气有些感慨。

  他跟随沈忆宸的这几年,正好是看着成国公朱勇快速苍老的几年。

  曾经红极一时的大明公爵,如今却躺在病榻之后垂垂老矣,真是令人不胜唏嘘。

  听着苍火头的话语,沈忆宸同样心情复杂,沉默许久后才回道:“那我去看看吧。”

  就这样,沈忆宸带领着苍火头等人来到了成国公营帐面前。武锐此刻驻守在营帐的门口,看到沈忆宸过来下意识想要行礼,却被后者赶紧摆手打断了。

  透过营帐帘幕的缝隙,沈忆宸看到了躺在卧榻上的成国公。距离提督福建平叛已经过去一年后,相比较离别时候的模样,现在的成国公须发皆白,再也感受不到那股属于大明国公的凌厉气势。

  掀开帐门的一角,沈忆宸缓缓的走了进去,朱仪正守候在床边,听到身后传来的脚步声,转头看了一眼。

  “向北,你来了。”

  听到朱仪喊出“向北”两字,卧榻上的成国公朱勇,扭转过脑袋望向沈忆宸,张了张嘴想要说什么,却话到嘴边没有说出口。

  “公爷。”

  沈忆宸轻轻的行了一礼,然后就站在了卧榻旁边,望着床上虚弱苍老的朱勇,一时间心情复杂万分不知道该说一些什么。

  在沈忆宸的记忆中,成国公永远是一副威严无比的形象,哪怕遭逢公府大变备受打击,却依旧不在外人面前示弱分毫,始终维系着国公的尊严跟家族的荣耀。

  而如今他老了,无法再撑起“硬汉”的模样,更不能左右战场的胜负走向。

  曾经的赫赫战功跟一世英名,通通败在了鹞儿岭一战。

  现在沈忆宸有些明白,为何朱仪会跟自己说那些话语,成国公府的荣耀跟责任,确实未来将由他来承担。

  “有陛下的消息吗?”

  成国公依旧还是那个成国公,没有跟沈忆宸矫情叙旧,第一句话便是询问明英宗朱祁镇的消息。

  身为大明国公率领最为精锐的兵马,却没能护住皇帝周全,成国公朱勇感觉自己愧对天子,愧对将士,更愧对大明!

  “暂时没有消息。”

  沈忆宸摇了摇头,其实他心中清楚如果历史轨迹没变的话,明英宗朱祁镇大概率是成为了俘虏,而不是阵亡在土木堡。

  听到沈忆宸的回答,成国公朱勇神色瞬间黯淡了下去,以土木堡溃败的局势来看,陛下很难独善其身。

  “向北,你怎会出现在土木堡?”

  询问完最关心的朱祁镇下落后,朱勇问了另一件自己疑惑不解的事情。千里之外出镇福建的沈忆宸,突然出现在土木堡的战场,属实有些太过于意外。

  “晚辈率军北上剿倭,听闻陛下亲征塞北,担忧之下于是在大沽口登陆准备驰援。”

  “那你这是无召领军赴京?”

  成国公脸上浮现出一抹诧异,他跟随在朱祁镇左右亲征,自然知道皇帝并没有下令外军驰援京师。以郕王“居守”京师的权限,也几乎没可能征召沈忆宸兵马在大沽口登陆。

  毕竟“居守”任命本就蕴含着一种提防跟警示,郕王不至于愚蠢到号令外军入京,那简直就跟自掘坟墓没什么区别。

  “是。”

  沈忆宸坦然承认,现在土木堡之变都已经发生,谁手中掌控着枪杆子,谁就有大声说话的权力。

  别说是面对成国公,哪怕面对孙太后跟郕王,恐怕沈忆宸都无需唯唯若若。

  当然,低调做人是沈忆宸一贯风格,哪怕手握重兵他也不会肆无忌惮狂妄

  很多时候成为众矢之的,往往是从得意忘形开始。

  “此举恐会成为日后隐患。”

  朱勇语气中罕见的流露出一缕担忧,沈忆宸犯了别的事情,靠着自己成国公的身份,还能在想办法压下去。可无召领军赴京犯了皇家禁忌,自己出面反倒加深皇族的忌讳跟猜疑。

  更何况经历过鹞儿岭一战,成国公有种预感自身难保。

  “晚辈自会处理。”

  沈忆宸倒是表现的很平静,人生在世有所为有所不为,哪怕日后因此事生出波澜,让他在选择一次,依旧会领军赴京。

  “你长大了,确实不需要本公操心。”

  说完后,成国公仿佛想到了什么,面露嘲弄的补充道:“好像这么多年,我也没操心过你。”

  这种话语,是以往绝不会从成国公嘴中说出来的,今天他终于承认了自己对于沈忆宸的漠视。

  “公爷好好养伤,军中事务晚辈会处理,不用担心。”

  沈忆宸依旧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可能只有这样,他才能遮掩住内心的复杂情感。

  说罢,沈忆宸就拱了拱手,准备离开成国公的营帐。

  可就当他转身之际,卧榻上的成国公朱勇,却默默说了一句:“向北,能看到你有今日的成绩跟担当,我很高兴,也很自豪。”

  不知为何,沈忆宸突然听到成国公朱勇说出这句话,心中有着一股无法形容的酸楚。

  曾经沈忆宸与母亲沈氏最大的执念,便是证明自己,期望能有朝一日堂堂正正的站在成国公这个“父亲”面前,获得他的认可。

  时至今日,自己才听到了这句久违的话语。

  这一刻,沈忆宸感觉自己仿佛轻松了许多,那些埋藏于心底的怨恨、愤怒、不甘、渴望、期待等种种情绪,终于可以放下了。

  “很高兴能成为你的骄傲。”

  沈忆宸默默回了一句,然后便走出了营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