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成了大明勋戚 195 四品大员(二合一)

《我成了大明勋戚》195 四品大员(二合一)

作者:无限循环 字数:3791 书籍:我成了大明勋戚

  “既然沈爱卿做出了决断,那朕就把山东治水重任,交付于爱卿了。”

  朱祁镇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中充斥着唏嘘感慨。

  就算他身为皇帝,都免不了一缕私心,期望沈忆宸能留在京师任职,而不是远赴山东。

  毕竟帝王是孤独的, 朱祁镇继位十来年,沈忆宸是朝中唯一一个同龄官员,并且还能与自己说得上话。

  却没想到沈忆宸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做“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毅然决然的答应了去山东治水。

  一瞬间, 朱祁镇都不知道自己是该高兴有此臣子,还是该伤感“离别”。

  “臣,遵命!”

  沈忆宸磕头领命, 这桩差事就算是尘埃落定,再无变故可言。

  这下文华殿内满朝文武,不管之前是认同沈忆宸的,还是厌恶沈忆宸的,这一刻脸上表情都唏嘘不已。

  凭心而论,治水之事落到自己身上,绝对做不到如同沈忆宸这般大公无私。

  偏偏很多时候,此子言语表现像大奸似忠,却在行事抉择上面,做到了大忠似奸。

  真是人心难测,无从定义啊……

  就在群臣感慨之时,工部侍郎王佑站了出来进言道:“陛下, 沈修撰秉持仁义爱民之心前往山东治水, 臣心中佩服不已。”

  “不过詹事府中允一职恐不太方便行事,臣恳请陛下升任沈修撰为山东道都水清吏司郎中,可更好督造核销江防水利之谁!”

  都水清吏司为江河水利之事的主管部门,职能类似于后世的水利局。同时郎中为正五品官职, 而詹事府右春坊中允为正六品官,用“升任”二字也没毛病。

  但在明朝的官场中,地位权势高低看的可不仅仅是品阶,京官天然要高于外官一挡,更别说沈忆宸这种翰林清贵,潜力不知道胜过外官多少倍!

  毫不夸张的说,沈忆宸现在正六品实际地位,可与外官正四品的知府相提并论。甚至两者打照面,大概率是知府先居右行礼,而沈忆宸居左回礼!

  王佑的这番请求,压根不是让沈忆宸升官,而是趁他病要他病,直接踢出京官行列,再也无法回到京师权利中枢!

  成国公朱勇听到后,脸色可谓是铁青无比。外派为官也就忍了,好歹事情别做的这么绝,留一个京官身份,也相当于有一个重返京师阁部的念想。

  阉党行事, 就这么喜欢不留余地吗?

  是可忍孰不可忍,成国公朱勇准备出班驳斥王佑的请求,但有一人动作比他更快, 这个人就是内阁首辅杨溥!

  “陛下,少司空(工部侍郎)所言甚是,沈修撰确实需要加都水清吏司的职衔。”

  杨溥这句话出来,站在御座旁的王振,脸上都浮现出一抹满意的神情。

  想当初“三杨”统治朝堂的时候,自己做小伏低,处处讨好隐忍。如今风水轮流转,尊荣如杨溥面对自己权势也得低头,这就叫做识时务者为俊杰!

  但只见杨溥说完后话音一转,继续启奏道:“不过之前大司空说过,山东治水之事情况复杂,各方因素盘根错节,必须得有一个统领之人去掌控大局。”

  “老臣认为郎中之职不足以掌控全局,还请陛下给沈修撰临时加都察院佥都御史职衔!”

  佥都御史?

  听到这个官衔,王振脸上那抹满意神情,立马就僵住了。

  都察院由前代的御史台发展而来,主掌监察、弹劾跟建议职权,可以理解为后世的最高检察机关。

  它还有一个及其特殊的地方,那就是都察院外派官员到地方任职,不属于地方官序列,依然算作京官。

  甚至地位还要高于普通京官,位列中央直属官员!

  就好比之前的孙鼎,身上除了应天府提督学政头衔外,还加了都察院监察御史衔。

  哪怕名义上的官衔仅仅为正七品,却让正三品的应天府尹李敏见了他,都不敢以上官自居,双方平辈交往。

  正常情况下,都察院外派的大明十三道御史,品秩均为正七品监察御史。而杨溥提议的加衔佥都御史,乃正四品的高官,放在京师权利中枢都属于没有一丝水份,实打实的绯袍大员!

  连跳一级都算了,这下连跳两级京官品秩,杨溥是不是老糊涂了?

  不用王振发话,阉党成员都御史王文就站了出来说道:“杨元辅所言万万不可,佥都御史乃四品京官,大明升迁还从未开过此先例,传出去文武百官皆不服!”

  “臣赞同王都宪(都御史美称)所言,连升两级前所未有,此例万万不可开!”

  “沈修撰虽担治水重任,却暂未获取寸功,还望陛下三思。”

  阉党成员集体出列反对,让沈忆宸外派是断了他仕途,并且日后好拿治水问罪的。

  现在杨溥这么一搞,反倒是因祸得福了。十八岁的京官绯袍大员是什么概念,他日若是沈忆宸重返京师,怕不是得直接入阁拜相?

  “杨爱卿,此事是不是还需再斟酌一二?”

  朱祁镇也感觉杨溥建议有些过于离谱,甚至不像他性格能做出来的事情。

  再怎么统领大局,也不可能入仕还未到一年,就晋升四品绯袍大员的地步。这要是传出去,恐怕科道言官都得炸了,朝议弹劾不断。

  “陛下,山东治水还事关漕运畅通,非御史衔不能成事。沈修撰身为正六品詹事府中允,外派岂有贬官之理?”

  “佥都御史乃临时加衔,待来日沈修撰治水成功,再收回便是,还望陛下肯允!”

  杨溥说出了都察院另外一个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它的御史头衔,除了正七品的十三道监察御史外,就直接跳到了正四品的佥都御史,中间缺少了六品跟五品的官衔。

  沈忆宸目前都已经有正六品的中允官衔了,京官外派理论上只有加衔,不可能还贬官。如果要加都察院御史衔的话,就相当于没得选,最低就是这个佥都御史的职位了。

  同时杨溥也知道连升两级太夸张,所以选了个“临时加衔”的折中办法,有了御史的实权,却没有在吏部档案中升官。

  听着杨溥的话语,朱祁镇把目光看向了站在末位的沈忆宸。此时殿外一抹阳光照射在他身上,在殿内倒映出一道长长的身影,显得那么傲然挺立。

  “就依杨爱卿所言,加沈忆宸佥都御史,兼都水清吏司郎中衔!”

  “谢陛下!”

  沈忆宸平静谢恩,并没有多少升官的喜悦。

  先抛开这个“临时加衔”不谈,杨溥玩的这一手反复横跳,沈忆宸着实没有看明白,他到底想要做什么。前面联手王振把自己送出京师,现在又给力排众议留了一条回京之路,完全就属于自相矛盾之举。

  所以连带着对于杨溥的“帮助”,沈忆宸都不敢相信是什么好意,该不会还挖了个什么坑等自己跳吧?

  望着谢恩的沈忆宸,朱祁镇有些感性的说道:“沈爱卿,朕期望你此去山东,能体恤百姓疾苦,护的一方安宁。”

  这句话没有什么帝王心术,而是朱祁镇的真心。他期盼着沈忆宸能治好黄河水患,让万千百姓不用再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臣定当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以万民为己任!”

  “好,那朕就等着你成功归来!”

  “臣,不负所托!”

  廷议至此结束,文武百官纷纷离场。

  只是这一次群臣们在经过沈忆宸身旁的时候,看向他的眼神无比复杂,一时不知该如何形容。

  大明开国至今接近百年,可能无一人如同沈忆宸这般,让人捉摸不透吧。

  成国公朱勇此时也来到了沈忆宸的身边,他张了张嘴本来训斥两句,却话到嘴边变成了一声叹息。别说常人无法看透,就连他这个名义上父亲,都看不清楚沈忆宸为何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随着群臣们大多散去,很快偌大的文华殿就空荡了起来,只剩下沈忆宸与杨溥还在其中。

  “沈修撰,你在等我解答是吗?”

  杨溥猜到了沈忆宸留下来的用意,于是直接开口问了一句。

  “是。”

  沈忆宸没有否认,他想要从杨溥这里得知对方的立场。

  为了山东万民跟大明漕运安全,沈忆宸咬牙跳了王振准备好的坑。要是杨溥打算与王振联手一同坑自己的话,那沈忆宸就真的有点背不住了。

  或者可以这么说,大明没谁能扛得住阉党跟文官的联手进攻。

  “答案其实很简单,沈向北,这个世上不止有你一人心怀家国天下,吾等也是读过圣贤书的文人。”

  “如若你真能治理好黄河水患,立下不世之功,老朽愿为了苍生万民,替你铺平青云之路!”

  这就是杨溥的答案。

  官场沉浮几十年,他见识过太多为了权势、名望,斗的你死我活之人。却唯独没有看见有几人像沈忆宸这般,有着一颗愿为生民立命的赤诚之心。

  曾几何时,杨溥也不止一次的怀疑过,沈忆宸所表现出来的忠心赤诚是伪装的。此子野心勃勃,有成为一代奸佞权臣的潜质。

  但人装的了一时,却装不了一世,或者说能装的了一世,也就不用在乎他是否伪装了。

  殿试那老成谋国的文章,数次忧患边疆战事,始终修书《寰宇通志》,朝贡大礼彰显大明威仪。为了公心大义可以去得罪王振保下于谦,如今更是可以为了山东万民,放弃前途似锦,主动治理黄河之患。

  一桩桩事件加起来,让杨溥无法再说服自己,沈忆宸是伪装的奸佞。

  现在黄河水患就是一块最好的试金石,沈忆宸如若达成自己的承诺,做到了以天下万民为己任,那送他权倾朝野又如何?

  言罢,望着沈忆宸有些意外的模样,杨溥笑了笑走出了文华殿。

  落日的夕阳照射在他的身上,却倒映着一副有些佝偻的背影,“三杨”的时代也如同这落日般,到了该落幕的时候了。

  廷议的结果,很快就传遍了朝野内外,众官员惊讶于沈忆宸会主动去山东治水,也意外于他能连升两级,成为大明第一位十八岁的绯袍大员!

  此时东阁内的徐珵,目光无神的呆坐在廊房之中,有些不可置信中书舍人告知的消息。

  自己满腔心血所写的《治水策》,却被沈忆宸“据为己有”,拿去山东治水了?

  “赵中书,你所言之事可当真?”

  过了半响,徐珵才从嘴中吐出这几个字,他是在想不明白,沈忆宸为何要这么做!

  此子乃三元及第直授翰林院修撰,入仕后短短时日内就升任詹事府中允,并且还参与过经筵担任展书官,深受圣眷前途无量。

  而自己呢?宣德八年担任庶吉士,用了足足十几年时间,才被授予正七品的翰林院检修。哪怕入了东阁进学,更多也是成为状元、榜眼等人的陪衬,按部就班下去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成为阁部大臣。

  这就是为什么,徐珵宁愿放弃翰林院的清贵身份,也要上疏治水策求外派为官。

  富贵险中求,只有治好黄河水患立下不世之功,才能打破自己的命运轨道,步入中枢重臣的行列。

  声名权势,沈忆宸明明就唾手可得,为何还要来争抢自己孤注一掷的机会?

  “徐检修,此事千真万确,陛下圣谕钦点,岂能有假?”

  听到中书舍人再次确定,这下徐珵内心里面更是无法接受,有着一种被背叛的愤怒感!

  “沈忆宸他为何要这样做,为何!”

  徐珵愤怒的一拳砸在了桌案上,常年练武带来的力量,直接把桌面都给砸出了一个坑,让在场的中书舍人都吓了一跳。

  “听闻是王公公谋划的,可能沈修撰也迫不得已吧。”

  “迫不得已就能夺走我的治水策吗?”

  徐珵无法接受这样的理由,内心不由生出了一股怨恨之意,任何人阻挡在他追求权势的道路上,都将成为敌人!

  就在此时,一名吏部文选司官员来到了他的廊房,发放了升任翰林院修撰的文书。

  面对这种突然的变故,徐珵更是懵圈了,自己治水策明明被沈忆宸给夺走了,为何还能升官,而且足足升了一级!

  “还请问一句上官,为何吏部会在此时发布升迁令?”

  现在根本就不是京察考核期,也就不存在升官的机会,吏部是不会莫名其妙给人升官的,特别是翰林清贵这种极其难升的衙门。

  “你得好好感谢一下沈修撰,是他奏请陛下你治水策之功,接替了他离任的修撰一职。”

  说罢,吏部文选司就走出了廊房。

  此刻徐珵呆呆的望着远去的背影,一时百感交集,沈忆宸这是提前把治水之功给了自己,而把治水失败的风险,全背在了他的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