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完美暴君 第三百四十六章 内外交困

《大明完美暴君》第三百四十六章 内外交困

作者:魔道世家 字数:1859 书籍:大明完美暴君

  剔除了一些不合格的官员后,朱由校又与百官将那些在西南之役中,立有功劳的封赏给落实了。

  他之所以选择在大朝会上当着文武百官进行拟定封赏,其实也是具有非常强的目的性的。

  改变文尊武卑的局面,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文官们是从心里看不起,鄙夷武将的,一味的加官进爵,封赏军功,不过是能短暂的改变一时而已。

  李成梁被冠为百年来军功第一,可结果呢,爵位刚刚册封没几年,就被官员们想方设法的给剥夺了。

  纵使有李家父子这种满身军功,杀敌无数的猛将在,万历年间的武臣地位也没见得有提高。

  秦良玉此次被封平南伯,虽然他们明面上不声不响的,但朱由校知道,一个个的都在那里嫉恨呢。

  他们只是碍于皇帝的喜怒无常,才不敢公然反对而已,要是换作万历皇帝,恐怕这封伯一事,早就是议论纷纷,朝野震动了。

  而且皇帝越过他们直接册封,本就是不符合礼制的,这完全是视他们为无物啊。

  因此这次所谓的议功,除了皇帝的几位心腹大臣发言,其余的官员都是默不作声。

  他们是绝对不会去支持皇帝的这种行为的,即使已经成为了事实,也不会去面对。

  朱由校也不在意他们的态度,只要内阁和兵部的议过,这事就算成了,谁也阻止不了。

  经过讨论之后,内阁和兵部的大臣们一致同意了皇帝所拟定的军制,以及立有战功的官员武将升迁调任。

  秦良玉的封赏一样不少,平南伯的爵位和总兵官的官职,正式得到了朝廷的任命文书。

  总兵官府衙设立在成都城内,总理整个四川的军务兵备之事。

  副将之职,由成都守将秦衍祚担任,他驻守成都已经七年之久了,对于成都的局势了如指掌。

  秦良玉虽然声名在外,可终究是一个新任命的总兵官,又是女将之身,难免不会有人轻视于她,暗中使绊子。

  总兵官下设立一参将四游击的编制,担任参将之职的,是一位苗族首领的儿子。

  在这次西南大战之中,率领着苗壮两族的土司兵,常常冲锋在前,极为勇猛,比起秦良玉的白杆兵来也不差多少。

  可朱由校之所以任命他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身份。

  毕竟人家为了你打生打死的,战后你不给人家一点好处,也说不过去。

  因为已经在实行改土归流了,因此现在的四川,已经是没有土司了,全部都设立县乡进行管制。

  朱由校在四川还设立了两个兵备参将,一个驻守在重庆,一个驻守在毕节,两路呈掎角之势,卡在四川和贵州的交界处。

  这里也是土司势力最为庞大的地区,安邦彦和奢崇明的根基也是在这一片地区。

  虽然已经平定,但仍然是混乱不堪,暴乱的事情常有发生,少族和汉人之间动不动就是打生打死的。

  朱由校如果不派遣重兵,说不定哪一天就出一个有手段的人,给他再次增加难度。

  重庆分守兵备参将之职,由川中名将李维新来担任,而镇守毕节的,则是朱燮元的手下大将,杨明辉。

  王平等卫所武将,则是赏银子和绸缎,并没有升迁官职。

  四川巡抚朱燮元,加左佥都御史,同样封赏了不菲的银子和绸缎布匹。

  鲁钦则调任至贵州,加封为贵州总兵官,总理贵州的一应军务兵备,府衙设立在贵阳。

  同样设立三路分守兵备参将,分别驻守遵义、河池、安顺三地,形成三角之势,以贵阳为中心,辐射管控全省。

  朱由校从贵州之战中,表现最佳的将领中提拔了张彦芳和刘超二人,这两人在历史上也是平定奢安之乱的主要将领。

  朱由校也是比较放心的,至少在立场上和军事才能方面,是有基本保证的。

  另为一个参将,他从贵州的土司中,挑选了一个名望较高,势力较大的土司首领担任,目的也是在向那些归附的土司们示好。

  羽林军中随军出征的陈广、秦邦屏、曹文诏、马祥麟等将领,也都是各有封赏。

  凡是功劳到位的,朱由校都给他们加了散官衔,能赏的也都赏了,可以说做到了极致。

  两万多名军士,也都赏了大量的响银,毕竟这去一趟西南,他也算是富了一波,见者有份嘛。

  议定了战功之后,大朝会基本宣告结束,在王辅臣一声尖锐的退朝声音下,朱由校穿着冕服率先走出了皇极殿。

  大臣们也在交谈中缓缓离去,独独只有成国公朱纯臣,还站在原位不愿离去,呆呆的看着龙陛之上的御座。

  而他的这副神情,刚好被一些有心留意的文官给尽收眼底。

  当朱由校回到乾清宫之后,立刻召见了内厂提督刘时敏。

  他已经近半年没有见过自己的那位弟弟了,也不知道他日子过得怎么样,那些官员,还有没有去接触他。

  他之所以找孙承宗当他的老师,就是为了避免他被洗脑的。

  文官对于政治的敏锐度是非常高的,他们已经看出来了,皇帝与他们不是一路人,而且也无法再去改变皇帝。

  因此这些政治投机者,是非常果断的去另寻目标,找到那个符合他们利益需求的“圣明皇帝”。

  所以他才会将朱由检以另类的方式给幽禁起来,而且不许他接触皇宫以外的人。

  孙承宗虽然是东林党人,朱由校也不是很喜欢这个口才大于能力的人,但他的品德还是不错的,这种暗地里偷鸡摸狗的事,他是不屑于去做的。

  可当刘时敏向他禀奏之后,他才发现自己还是太过天真,太过轻视这些文人了。

  这些官员可谓是脑洞天开,见无法直接与朱由检取得联系,居然通过书籍曲线联系。

  他们将一些所谓的大儒注书交给孙承宗带给朱由检阅读,自以为可满天过海,实际上却尽收在内厂番子的眼睛里。

  看样子,这些人的贼心还是不死啊。

  正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唯一能够破解的办法,就是尽早的把朱由检外放去藩国。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