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明完美暴君 第三百一十二章 北方剧变

《大明完美暴君》第三百一十二章 北方剧变

作者:魔道世家 字数:1879 书籍:大明完美暴君

  除了这件坏事,伴随而来的,还有一桩让朱由校高兴的喜报。

  怀胎十月的纯妃苏琴,于十日前,在皇宫当中分娩了,一切都非常顺利。

  朱由校的第一个女儿,天启朝的长公主,于十二月一日出生了。

  朱由校拿着手中的这份喜报,突然而来的喜悦感根本压制不住,他的手都有点微微颤抖了。

  本来想等着年后再回京的朱由校,现在已经不能再拖了,不管是从国家还是私人的角度,现在的形势已经超出了他的掌控。

  西南之地虽然已经稳定下来,但还有些善后之事没有真正的落实到位,所以他一直没有班师回朝。

  但现在他也顾不了这么多了,深思熟虑过后,朱由校还是决定提前返京。

  现在还有大半个月的时间,只要他骑乘快马日夜兼程,在年前还是可以赶回去的。

  他连夜将秦良玉和朱燮元,以及李枟一同诏入大帐内,作为留守四川的文武之首,和贵州的巡抚,朱由校还有些事情需要嘱咐他们,提醒他们。

  重点还是土司的问题,他再三强调,改土归流的政策,必须要按照他的旨意,严格执行到底,不能出半点的纰漏。

  为了保证他们二人的权威性和办事能够方便,朱由校各赐了一把尚方宝剑给二人。

  朱燮元和李枟的担子非常重,因为他们是巡抚,是一省之地的主官,既要处理战后重建的工作,还要将那些收缴的土地以另类的方式分配给百姓。

  尤其是川南以及贵北地区,各族已经开始了大融合,在这段敏感的时期内,矛盾的爆发是必不可少的,就看他们怎么居中的去妥善处理了。

  他离去后,那些官绅和士族大户,必然按耐不住那颗逆反狂躁的心,他们也会在背后小动作不断。

  这些都是极为烧脑的事,可朱由校也只能选择把这一堆烂事留给他们去处理了。

  虽然他二人的主政之地不在一个省,但双方合作事权,又执行同样的政策方案,难免会有冲突之事。

  为了避免两个巡抚出现这样情况,朱由校又加封朱燮元为川贵两省的总理,所有政事民事,以及钱粮的调取和分配,他都可以管辖。

  而关于军事方面,朱由校早有安排,四川的留守兵马,理所当然的是由秦良玉的右卫军镇来担任。

  他将这支万余人的精兵一分为二,一半兵马驻守成都,另外一万则驻守重庆。

  这两座城虽然不是什么战略重心、军事重镇,但胜在这两座城的地位和名声都极高,而且从大局来看,在西南处于中心,地理位置还是不错的。

  不管是川中有动乱还是周边的省份地区出了事,他们也能及时得知并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出兵援助。

  然后他又将成都和重庆的营兵全部整合了一遍,又编入了朱燮元的五千标营,共计达两万余人。

  这支军队将分散到川地的各个要道险要之地,以及战略重镇防守,协助右卫军镇,威压整个四川。

  然后他又调派鲁钦为贵州的都指挥使,加封贵州总督军务总兵官,掌管整个贵州的卫所以及各处的营兵。

  而后又从白杆军当中抽调出几个将领,分别担任军中的要职,协助鲁钦。

  虽然他发的是中旨,没有具备圣旨那样至高无上、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但还是有效的。

  只要是被敕封的那个人愿意接,就具备朝廷的法律效应,当然他们也可以进行驳斥,不接中旨,皇帝也没办法。

  京师的那些朝官,不就是如此,明明是一样的内容,却只接圣旨不接中旨,就是摆明了与皇帝作对,要限制皇帝的权力,加强他们的权力。

  安排好了这一系列的人事任命以后,朱由校才语重心长对他们说道:

  “西南之事,就全靠诸位了,等朕平定了奴患,稳固了北疆,肃清了朝堂,朕还会再次巡视西南的。”

  “希望到时,朕可以看到一个和现在不一样的场景,百姓不在流离失所,温饱不能解决。”

  “臣等定不辱皇恩!”

  “记住,凡遇不决或不为之事,不管大小,都要及时拟写好奏本呈报京师,朕时刻关注着这里。”

  朱由校随即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可以退下了。

  次日一大早,他就诏令羽林军的千总以上的将官全部入账,商议军机。

  他这两万军队,将分成三批返回,他自己是第一批。

  为了能够快速的回京,朱由校此次就不和大部队一起班师了,而是带着御林军和骁骑营两千护卫骑兵,先行出发,全速赶回京师。

  第二批则是陈广的神机营,他们将护送着近千万两的金银,沿原路返回。

  第三批则是虎贲和泰山两营的军士,二百多万石的粮食物资,就全部交给他们负责护送,跟在神机营的后面。

  为了能一次性的将这些钱粮全部押送回京,朱由校在整个四川大肆的征收马车,招募青壮劳力来进行沿途的搬送装卸。

  因为发了一笔横财的原因,朱由校这次可是大方的很,开出了极高的价格来征收马车和招募劳工。

  一个人就开出十五两银子的价格,沿途还包吃,一日三餐全是干的,时不时的还会有肉汤。

  他们回来时也是一样,而且还会派遣一支军队来护送他们安全回家,而且是以皇帝的名义发的檄文,基本没有人会说这是假的。

  这样的待遇,老百姓可以说闻所未闻,有高工资不说,还一路管饱,有提供安全保护,实在是让人不敢想啊。

  因此老百姓在得知皇帝的招人檄文后,根本不管其他,直接往官衙跑去报名参加。

  短短的两天时间,就已经将朱由校所拟定的万人名额招满了,全部都是二十至三十的年轻小伙子,有力的很。

  马车作为最重要的拉货工具,价格自然是要高出许多的,朱由校给他们开的价钱是,一匹马加一个人是三十五两银。

  可纵使开出高价,征收的马车也是远远不够,四川这种地方,根本没有适合养马的地方,马在这里可是稀缺物种。

  最后他又下令,不限于马车,驴车牛车也都可以,只要是能拉货就行。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