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暴躁小侯爷 第0034章

《暴躁小侯爷》第0034章

作者:挨沐K 字数:2578 书籍:暴躁小侯爷

  时间回到一周前。

  今年的长安注定不太平。

  新帝登基,长安城中各路英雄好汉(流氓痞子)纷纷暗流涌动,试图借机谋取些好处。

  新年涌入长安的游商,则引起了长安本地豪强的高度警惕,和同仇敌忾之心。

  被处处掣肘之下,游侠人群跟游商同流,报团取暖:商人出钱,游侠出力,以此跟长安地头蛇角力。

  未央宫偏殿,天子刘彻正与晁错对弈。

  可怜老晁瑟瑟发抖,脊背发凉的握着手中棋子,琢磨着下在哪里,才能在输的同时不被刘启察觉。

  自当年这位陛下一棋盘砸死吴王世子后,他就已经‘天下无敌’了——能下好棋的都是聪明人;聪明人,都很懂得惜命。

  刘启却对晁错的针芒在背毫无发觉,一边随意地摆弄着棋子,一边装作不经意道:“昨日,五官中郎将上报,旬月内,已有数百人死于械斗暗害。”

  “老师怎么看?”

  晁错心中长出一口气,小心翼翼将棋子放在筹谋已久的‘关键’处,低声道:“长安城混乱至斯,已是不可袖手旁观了···”

  “臣恳请陛下调军入城,以卫禁中。”

  刘启闻言并无表示,站起身漫步走向宫外,晁错赶忙跟了上去。

  就见刘启背负双手,在护栏边上俯视着长安城,叹息道:“朕又如何不知,城内已是到了不得不调兵的地步?”

  “无奈掌中无兵权啊···”

  晁错闻言,深深低下头颅,不敢再言语。

  大将高臣手中的兵权,根本不是一言两语可以拿回来的。

  至于太皇太后,那是老刘家的家事,晁错一个外人不好插嘴···

  静默许久,刘启轻声问道:“朕听说,燕相欲与老师结亲?”

  晁错点头的同时,心中掀起惊涛骇浪!

  栾布写给自己的书信,昨晚才被晁错拿到手,没有任何人知道。

  不过一个晚上,就已经被陛下知晓···

  晁错心中,当真是五味陈杂。

  即为弟子日益成熟感到欣慰,也对君主如此心机深感心悸。

  此事唯有一种解释——自己身边,有这位的人!

  勉强压抑住复杂的心绪,晁错试探道:“燕相此举,或是在向陛下示忠?”

  刘启沉思许久,回过头道:“若朕召燕相回京任中尉,老师以为如何?”

  刘启现在的心中,满是窝囊和委屈。

  还是太子时,他就曾偷偷幻想着,登基后或会遭诸侯不敬,亦或是匈奴入侵等困境。

  却从未想过,真正成为他掣肘的,居然是他曾经以为国之柱石的朝中将臣,和自己那位仁爱慈祥的祖母!

  晁错心中权衡一番,拜道:“陛下,若召燕相入京,臣恐朝堂鼎沸,太皇太后也会误以为陛下不孝···”

  闻言,纵使心中烦躁无比,多年太子生涯磨练出的养气功夫,还是让刘启勉强做到面不改色。

  “那依老师之见,长安此般局面,当如何破之?”

  晁错心中暗道一声果然,便将这段时间筹谋之策和盘托出。

  刘启听完,脸色总算是带上了些许人气,嘴角微微扬起:“那此事,就交给老师了···”

  ·

  第二天早上,长安市井被一则消息炸的外焦里嫩:昨日晚间,享誉天下的名臣、当朝九卿、廷尉张释之,在归家途中遭匪人截杀!

  虽然只死了两个廷尉护卫,但此事却在长安城中形成一道滔天骇浪,不知多少‘无辜’的游侠群体躺枪,被连根拔起,掀翻在地。

  长安城为之一靖!

  而在未央宫,天子刘启面沉若水,心里却早已是笑的满地打滚:“叫你这混账整日堵我!”

  早在刘启还是太子的时候,张释之就整天闲的蛋疼一样守在宫门,逮晚归的刘启。

  先帝都被逼无奈,堂堂皇帝之身,还要低三下气的脱帽谢罪!

  害的当时本就储位不稳的刘启声望大跌不说,还被先帝老爹隔三差五的打手板、关小黑屋。

  如今逮着机会,当然得弄他!

  可惜没能真的杀死,就当便宜他了!

  忍住心中暗爽,刘启微微皱起眉,对身边的侍臣问道:“朝堂诸公可都到了?”

  “启禀陛下,诸公都已候于正殿。”

  刘启点点头,在宫女宦官的伺候下,将天子冠带佩戴整齐,便起身向寝宫外的御辇走去。

  刚走到寝宫外,就见太仆广平侯薛泽,正手持金丝鞭,恭候在御阶之下。

  刘启心中冷笑着,在侍臣拱卫下走下御阶,到御辇前,轻笑着问道:“太仆今日怎有空至此啊?”

  自刘启登基,这厮就从来没有像今天这般恭敬!

  薛泽闻言,谄笑着拜道:“臣蒙陛下不弃,以为太仆,驱辇本就是臣职责所在,陛下何出此言?”

  见薛泽如此模样,刘启微笑着登上御辇,任由薛泽驾车前往正殿。

  马车内,刘启再也不掩饰情绪,倚在绵软的靠背上,满脸舒坦。

  贵为国君,他根本不曾感受到自己富拥天下!

  朝中将臣各怀鬼胎,有的想争取将他做成惠帝一样的泥塑雕像,好让自己成为曹参一般的权臣;也有的只想看紧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掺和进去。

  可是···

  “侍君而惜身,此岂人臣之道?”

  作为臣子,但凡不想做权臣,就应该紧跟皇帝的步伐,随时准备好奉上自己所有的忠臣!

  玩儿中立?

  呵呵···

  来到未央宫,朝臣早已在殿内恭候圣驾;但神色间却依旧如往日般漠不关心。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刘启这才想起薛泽的机灵:“这厮倒也算可用···”

  有如此敏感性,也向自己表了忠心,可以培养培养。

  心中思考着,刘启走上御塌,接受臣子的跪拜。

  待众人起身,刘启随意的瞟着殿上,等着那个安排好的托出班。

  “陛下,臣,有奏!”

  不意外的循声望去,却见不是自己安排的人,刘启满是诧异。

  面色却是毫无变化:“廷尉所奏者何事啊?”

  张释之瞟了一眼手中芴板,便抬起头,强忍怒意道:“臣参五官中郎将、被盗贼都尉诸臣,尸位素餐,祸乱长安!”

  刘启嘴角抽搐着,心语差点脱口而出:堂下何人状告本官?

  他手中仅有的一丝权力,就是负责治安的五官中郎将衙门,和被盗贼都尉这两个鸡肋。

  就这还是他在太子时,将母族叔伯扶上去得来的!

  强忍心中怒意,刘启又扫向殿下:“诸公以为如何?”

  不说还好,话一出口,一连数十人像机关枪一样,纷纷出列附议。

  混乱终于被一道苍老的声音制止,丞相出班,大小官吏纷纷住声。

  位极人臣,礼绝百僚的画面,在刘启心里深埋下一根尖刺!

  申屠嘉拜道:“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不是追究罪责,而是整顿长安···”

  群众顿时深深低头,殿内鸦雀无声。

  整顿长安,必然要调兵,兵权自然而然就会落入刘启手中!

  掌兵的大佬怕丢失军权,小虾米们怕殃及池鱼,都默不作声的玩起‘谁更像雕塑’的游戏。

  就在刘启即将压抑不住胸中怒火时,安排好的托总算出场了。

  问题是,这时候出场还有什么用?

  刘启疑惑间,一位身形高大,面冷如兵的男子出列,抑扬顿挫道:“陛下,臣以为,长安如今局面,尽是内吏无为所致!”

  刘启眼睛瞬间一亮,赶在其他人出声前问道:“卿何出此言?”

  男子无视周遭同僚的怒视,坦然拜道:“五官中郎将,本职乃宿卫禁中;被盗贼都尉设于高皇帝年间,本意惩除游侠匪类。”

  “今长安之乱,尽由商贾而生,内吏却毫无举措,坐视长安生乱,致廷尉欲刺,实罪不可赦也!”

  话音刚落,申屠嘉怒而回身:“郅都小儿!安敢诬陷忠良?”

  刘启却置若罔闻,拍案呵道:“内吏臣何在?”

  一位身形佝偻的老人顿时跪倒在殿中,浑身颤抖不已。

  刘启怒视着殿中之人,咆哮道:“廷尉欲刺,朕为何不知?”

  老内吏闻言目瞪口呆!

  自己早上明明上报了的!

  刘启却没给他说话得机会,继续发炮道:“皇城脚下,居然有人截杀当朝九卿,汝这内吏干什么吃的!”

  “今日截九卿,明日刺三公,后日是不是就该杀朕了?”

  “啊?!!”

  被刘启突如其来的怒火吓懵,朝臣跪倒一片:“陛下息怒,臣等死罪···”

  “死罪,整日就知道死罪!”

  “可有一个真敢去死啊?”

  “让朕垂拱而治,尔等可让朕安心了?”

  几个月来的憋屈和愤恨,被刘启逮住机会发泄出。

  言毕,刘启拍案而起,拂袖离去,独留忠臣大眼瞪小眼愣在殿中。

  当日午后,皇帝下旨:内吏无为,致廷尉欲刺,罢。

  五官中郎将受金枉职,流千里。

  迁故太子家令晁错为内吏;侍郎郅都为中郎左将。

  翌日,太皇太后闻廷尉遇刺,调南军入长安,长安之乱渐熄。

  群臣见此,终于放下心中的幻想,开始正视起刘启——

  他不是乳臭未干的小儿,而是做了二十年太子的成熟君王,太宗孝文皇帝的嫡系传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