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齐信庭侯 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十三章 兵行诡道,八门号令

《大齐信庭侯》第一卷:少年壮志,初露锋芒 第十三章 兵行诡道,八门号令

作者:藏剑楼主 字数:2892 书籍:大齐信庭侯

  眼前这万人大军,犹如神兵天降,突然就出现在了临海城外。而看着援军已到,临海城的守城将士们一个个都激动万分,纷纷握紧了手中刀剑,准备和青城一起杀敌立功了。

  “怎么来得如此之快?”

  海盗这边,首领刚刚败于青城之手,本就士气低迷,加上这突然杀到的援军,自然让他们萌生退意。只是,那首领看着不远处的所谓“万人大军”,眉头微微皱起,似乎并没有立刻撤走的意思。

  “若果真是万人大军冲杀,必定声势浩大,不可能都快到眼前了才听到声音。不过,大齐军队,百人一旗,倒确是如此。加上这漫天飞沙,也不像是几百人就能造成的声势啊。”

  心中虽有疑惑,奈何战局瞬息万变,这人虽不想放走青城这员猛将,但大齐的援军眼看就杀到面前,他也不敢冒险。何况援军已到,需要准备的事情多着,不能再从这里耽搁时间了,只是,就这样放虎归山,心里总有一丝遗憾,并且直觉告诉他,日后若不成事,必是眼前之人阻挠......

  青城似乎看出了这人的退意和犹豫不决,转念一想,轻笑着提枪指向他,朗声笑道:“来来来,你是个难得的高手,我不会让你就这么死在万箭穿心之下的。咱俩再大战三百回合,你要是赢了我就放你走。”

  听着青城话语中的坚定语气,似乎已经是大局在握了,这人不再犹豫。只见他右手微抬,挥手致意,手下人马纷纷四散逃走,看上去倒真像是一群毫无纪律的流寇。然而眼尖如青城,自然是能看出一些门道的。

  “三千人,分八个方向有秩序的四散。虽然看上去漫无目的,似是逃窜,但其实只是障眼法,估计,是‘八门号令’吧。逃窜前已经定好了汇合的方向,就不怕走失了。”

  所谓“八门号令”,是流传自中原,后被海川将领学去,还经常出现在战场上的一种令法。实为障眼法,意在迷惑对方,看上去是溃不成军,只顾逃命,但其实指挥者早在训练之时,就定好了八个方向的位置,同时以八门命名,发令时只需按照提前定好的暗语说出汇合的方向,例如“惊门”,将士们就心知肚明。

  这种障眼法有极强的反攻能力,对于不通兵法的人,一看对方战败,急功近利追杀,就会分兵,而等到对方汇聚一处时,正好可以打个措手不及。但是,对于青城这种名将世家来说,就有点班门弄斧了。

  “连八门号令都懂”,看了一眼四处逃命的海盗,青城看着那个首领,轻笑着继续说道:“还敢说自己是海盗?”

  听着青城的话,这人沉吟片刻后,收起玩笑的表情,冲着青城一鞠躬,严肃道:“在下上泉信义,请教阁下尊名。”

  上泉信义表现出了极大的尊重,虽然敌对仇视,但青城还是先自报了家门,说道:“万厉军先发,青玉城小将段青城。”

  “难怪,竟然遇上了青玉城段家的人”,听到青城的名号,这个上泉信义似乎对青玉城有些耳闻,轻笑一声,继续道:“大齐名将段飞岩,是阁下的?”

  “那是家父。”

  段飞岩乃是大齐名将,南征北战数十年,声名显赫。虽然爵位不高,但在军中和大齐各属国里,那可谓是声名远播了。而这个上泉信义听到青城竟然就是段飞岩的独子,不禁有些黯然,叹息道:“哎,真是想不到,竟然这么快就遇上你这样的名将之后,也不知道是幸与不幸了。不过,段将军之事委实可惜,想不到段家的后人,竟然还会为大齐韩家尽忠。”

  听到这人如此说话,青城眉头微皱,厉声道:“你给我听着。既然你知道我是段家的人,就该明白,所谓海盗之说,在我看来根本就是无稽之谈。你们究竟是什么身份你我心知肚明,我只说一事,今日我初到临海城,就看见你们残杀我大齐将士,本应将你们尽数剿灭,但我不想以多欺少,待来日,咱们战场上定会再次相见,而似你等这般卑鄙无耻、丧尽天良,定不会有善果,还是回去洗干净脖子,等着我大齐王师去砍吧!”

  既然知道了青城的身份,上泉信义也不再狡辩,因为他明白,似青城这等名将之后,熟读的兵法比他多了不知多少倍,何苦再班门弄斧,自讨无趣。不过,有一点他知道青城说的没错,那就是,他们肯定还会在战场上相遇。

  眼看周围手下都撤退了,上泉信义知道自己也该走了,沉吟片刻后点了点头,冲着青城一拱手,说道:“多谢段将军大义,来日相见当再讨教,后会有期。”

  说着,上泉信义就翻身上马,准备走了。而就在这个时候,他似乎想起一事,从怀里掏出封信来,手上力道贯之,用力扔出,丢向青城。

  “家兄听闻万厉军高手如云,特书信一封,让我转交名将徐林。不过我想,对于青玉城段家,他应该会更感兴趣吧,嘿嘿。段将军,这封战书,就给你了。”

  说完,他策马扬长而去。而青城这边,接过战书,手上发力消去上泉信义暗劲,本想拆开来看,但一想到此刻情况,还是先收了起来。一旁的杨先发看着他的样子,沉吟片刻后张嘴欲语又止,青城看出了他的心思,轻笑一声,下马走上前去。

  “杨先发是想问我为何放他们走吧?”

  “段将军是我等恩人,不敢隐瞒。没错,我的确不明白,段将军为何放走这些畜生。”

  听着杨先发的语气,青城明白他似乎有责怪自己之意,无奈的苦笑了一声,刚要回答,正好带人来援的疾风已经跑到了近前,急忙下马单膝跪地,说道:“末将来援迟缓,请少主降罪!”

  看着他的样子,青城急忙扶起他来,低声说道:“我现在是万厉军的先发,对外不要再这样称呼我了。另外这么短的时间里让你搜集众多的树枝和旗帜,确实难为你了。救援时机刚刚好,一点不迟。”

  眼看援军来到身前,杨先发看清之后,顿时愣住,一脸不解的表情毫不掩饰的挂在脸上。原来,在远处看去的万人援军,走近了看才知道,竟然只有二百骑兵。不过他们几乎人手一面旗帜,没有的几个,也都用一块儿大布系在枪头,远处看倒也像是旗帜。而再细看就能发现,这二百骑兵的马尾巴上,都绑了许多长树枝,也不知道是何用意。

  “树枝......旗帜......”

  看着杨先发看清了真像,青城轻笑着走上前,说道:“你们被围之时大军远在六十里之外,急行军多日,想要赶来救你们怕是有些慢了,所以我先行一步,带着这二百骑兵就来了。但是对方人数众多,硬拼,我怕护不住你们。所以,兵行诡道,我就让他们找了二百支旗子,再给马尾巴绑上树枝,造成狂沙漫天的样子,虚实结合,这才唬住了他们。”

  听着青城的话,杨先发明白过来,沉吟片刻后看了一眼周围的兄弟,相互点了点头,然后在他的带领下,众人纷纷跪倒在青城的面前。眼前这突如其来的情况让青城先是一愣,然后急忙伸手去扶起众人。

  “段将军智勇双全,实乃上将之才。今日承蒙将军搭救,此恩此情,我等没齿难忘,请将军受我等一拜。”

  “杨先发,各位兄弟,千万不要这样”,青城一边扶住杨先发,一边说道:“咱们同属守土卫国的将士,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我父帅......家父曾说,‘为兵者,当属手足,命所交托,生死与共’,今日咱们共患难,没有一个投降的孬种,来日,咱们自当再同享福,大家快快请起,莫在折煞青城了。另外青城只是万厉军中一先发,可当不起这一声将军啊。”

  听着青城的话,杨先发很受感动,双手抱拳一拱手,说道:“将军大义!”

  “将军大义!”“将军大义!”

  听着众人的喊声,青城很是欣慰,心中想到家族所受冤屈,似乎看到了昭雪的希望。

  “公道自在人心,我们段家行得正,站得直,大义遍布天下,只要我能自证,再立下不世之功,相信陛下定能圣心回转。父亲,你放心吧,青城自当竭尽全力,尽早为您洗清冤屈。”

  此刻的青城一心只为家族昭雪冤屈,或许还不知道,他和这一班将士,只有共患难的交情,没有同享福的命......

  日落西山时,万厉军赶到临海城外,正式接管了全城的防务,而当他们看到被打的支离破碎的驻城军时,都不禁暗自神伤。临海城的镇海侯堂堂二等武侯,手下握有三万驻城军,又坐镇沿海重镇,那真是,何等威风。却也想不到,今日竟落得这般下场。

  此刻,临海城内,主帅府邸,孤鸿王和万厉军第一大将徐林坐在堂前,看着眼前一人。这人个头中等,肤色偏黑,略显精壮,饱经风霜的脸上有一道醒目的疤痕,眼神涣散低迷,一身劲装看上去也算是威风,不过头上和手臂上的伤势,也让他的惨状难掩。而他,正是此次海川匪患的主角,大齐二等镇海侯,临海城守城主帅唐武靖!

  此次海川匪患,镇海侯被人打得落花流水,虽败了谋略,但胜在气节,不过此等战败,大齐朝堂内自然是不允许的。而作为东境封疆大吏,大齐东方擎将的孤鸿王,也是没想好该如何处置这个败军之将。

  看着孤鸿王和徐林都默不作声,这镇海侯沉思片刻后,单膝跪地,决绝的说道:“末将失职,丢了穆王爷和朝廷的脸面,更对不起死去的将士们和临海城的百姓。奈何对方底细需亲自汇报王爷,这才苟活多日。今日万厉军既到,请王爷尽管发落,末将绝无怨言!”

  “哼,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