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蛇将护龙 第一卷 十二兽将上灵山 【第二十三章 派将进入两山寻利器】

《蛇将护龙》第一卷 十二兽将上灵山 【第二十三章 派将进入两山寻利器】

作者:回头的记忆 字数:2631 书籍:蛇将护龙

  勒石以诺,铸刑鼎,氏族犯法与国人同罪。一字一句宣于朝堂,林珩态度坚决,有不拔之志。他并非同群臣商议,而是宣读决定。

  刀锋和鲜血早让氏族认清,林珩和晋侯不同,他的旨意不容更改,也不容分毫质疑。

  "诸君意下如何?"

  清朗的声音回荡在殿内,尾音浸染几分温润。

  就在不久之前,这个看似文弱的青年站在晋侯面前,一言天翻地覆,令泱泱大国改天换日。"公子决断如流,仆等敬服。"

  心知决策不会收回,氏族们唯有选择低头。

  肃州城内的战火虽已熄灭,聚集的国人尚未离去。民情如潮,浩荡汹涌。谁敢逆水而行注定会有灭顶之灾,遭遇洪流吞噬。

  "善。"

  无视话中隐藏的机锋,林珩随手取出第二份旨意,交给马桂宣读。竹简展开,只有寥寥数行字,撰写的内容极不寻常,令群臣怦然心动。"收逆臣田、林、牧及房舍,金银绢帛归入军中。"晋国有三军,中军掌于国君,上军和下军则握于氏族。

  参与谋逆的新氏族多达六家,牵涉连坐的姻亲超过十数。以有狐氏和公牛氏为例,家藏金玉堆积如山,绢帛铜器不计其数。撇开房舍田产和林牧,单计藏宝就能达到天文数字。

  尽数充为军资,掌军的氏族都能分一杯羹,余者或多或少也能得些好处。

  林珩高踞上首,将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逐一揣摩氏族的心思,他敛下目光,嘴角微翘,一抹浅痕稍纵即逝。

  "公子英明。"

  先强硬后怀柔,以为林珩在行张弛之道,氏族们的心略微安稳。作为回应,众人不再整言刑鼎一事,全盘接受林珩的决策。

  料定对方有所误会,林珩却无意解释,听凭其误会加深。

  直至朝会结束,大殿内未起争执,气氛意外融洽,呈现出罕见的平和之态。守在殿外的侍人感到稀奇不已。前溯十几二十年,朝会少见这般景象。

  自从新氏族崛起,在晋侯的支持下同勋旧相争,每逢朝会,大殿内总是吵嚷不休,有时还会拳脚相加。

  相比之下,今日的平和反倒成了怪事,令人啧啧称奇。在

  侍人的感叹中,朝会接近尾声。滴漏将尽,礼乐声再起。

  乐人持铜锤立于廊下,依序敲打编钟。清脆的响音融入鼓乐,组成独特的旋律,恢弘大气,传承百年。

  “恭送公子。”

  林珩尚未得到册封,仍负公子之名。然其切实手握大权,赫斯之威俨然是一国之君。氏族固然傲慢,却也能屈能伸。

  勋旧不提,留下的新氏族就相当识时务。没人会做出头的椽子在这个关头找不自在,口出不合礼仪之言。

  即便是要吹毛求疵,也该是晋室的宗出面。

  与他们何干?

  群臣走出大殿,彼此对视一眼,大多冷哼一声甩袖离开。壬章留在最后。

  他首次参与朝会,位次在右班最末,相当不起眼。朝会结束后,马桂特地等在廊下,宣他前往林华殿,言林珩有事吩咐。

  “壬大夫请。”

  从正殿至林华殿要穿过一段宫道。清晨降下一场小雪,地面积了一层莹白。碎雪覆盖石砖,踩上去泥泞湿滑。

  几名侍人正弯腰清雪,遇到马桂和壬章经过,迅速撤身让至一旁。

  直至两人走远,众人才拎起木锨继续干活。清雪的间隙,天空中灰云散去,现出一片湛蓝。阳光驱散冬日阴霾。风却变得更冷,吹在人脸上好似刮骨的刀子。

  清理完一段宫道,侍人陆续直起身。四下里张望,未瞧见神出鬼没的阉仆,几人壮起胆子跺了跺脚,双手拢在嘴边哈气,活动几下冻僵的手指。

  "公子珩为何不移居正殿,偏要每日往来?"一名侍人扛起木锨,好奇说道。

  "公子珩的想法,你我怎能知晓。"另一人摇摇头,抖掉袍子上的碎雪,对此事不感兴趣,反倒是想着今日的朝食。他的饭量素来大,若非好运地被招入宫内,在家中怕要饿死。

  “我觉得事有蹊跷。”先开口的侍人不死心,继续拉扯其余同伴。

  见他如此,另有一人也开始蠢蠢欲动。

  “咳咳!”

  一名年长的侍人咳嗽两声,见对面几人看过来,沉声道:“在宫里要学会闭嘴堵耳,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看到不该看的就当自己是瞎子。"

  恰好有冷风袭来,呼啸

  着卷过宫道,裹着碎雪擦过众人脖颈,令侍人们齐刷刷打了个寒噤。

  "想在宫内活着,人需聪明。但不能自作聪明,不然只会死得更快。"

  年长侍人袖起双手,以肘弯夹着木锨,视线扫过众人脸上,重点盯了盯好奇林珩起居的侍人。

  "先君时,每隔三五日就要抬走几具尸体。前些年,正殿送出去的还少吗?别以为公子珩仁慈,尔等就能心思活络。动嘴前先摸一摸自己的脖子,看看够不够硬,能不能扛住锋利的刀子!"

  年长侍人言尽于此,权当是突发的善心。至于旁人能不能听进去,是否能悬崖勒马,全看各自造化。

  若是一门心思走歪路,心知肚明犯忌讳,神仙也救不回。

  一番训斥之后,侍人们集体陷入沉默。没人再敢多嘴,全都老老实实收拾起工具,转向去往另一条宫道。

  队伍中,两名侍人低垂着头,眼珠子乱转。

  他们不约而同攥紧衣袖,后悔不该为些许钱布打探消息。为宫外氏族充当耳目,他们当真是昏了头,嫌自己活得太长。

  一行人穿过岔路,迎面遇上数名婢女。

  为首之人身着彩裙,眉目如画,正是侍奉林珩多年的紫苏。

  "奴有事言。"

  年长侍人唤住紫苏,指了指身后的队伍,同紫苏低语几声。

  两名侍人心中有鬼,见状心头一紧,连忙将头垂得更低,暗中祈求不要被发现。可惜事与愿违。

  紫苏眉心微蹙,美目扫过来,两人顿时如被针刺。

  “拿下。”

  伴随着一声令下,几名婢女冲上前,精准找到低头的两人,反扭住他们的胳膊,将他们拖出队伍。

  "带去暗室审讯。"

  两人本想求饶,却被紫苏亲手卸了下巴。

  "胆敢心生叛意,该杀。"

  两人被拖走,地面留下挣扎的划痕。

  紫苏一行人走远,在场侍人仍是噤若寒蝉,一个个双脚发软,在寒风中抖个不停。年长侍人扫视众人,没有更多言语。既无安抚也无威慑,只命众人跟上脚步,继续在宫内清雪。

  侍人们埋

  头干活,方才的一幕萦绕脑海,始终挥之不去。

  经过今日之事,他们会牢记长者告诫,想活命就要老实。无论原因为何,胆大包天里通宫外,注定只有死路一条。

  临近午后,天空又开始聚集乌云。

  零星雪花飘落,很快连成一片,六出纷飞,雪帘漫无边际。

  林华殿中,侍人点燃铜灯,移来三只铜炉。铜炉是百工坊呈送,造型美观,有炉道输送烟气,比火盆更加实用。

  林珩坐在屏风前,面前设有一只杯盏,盏中正冒热气。壬章位在他的左下首,对面则是公子原,比其早到片刻,正手捧竹简凝眸沉思。

  “国中扩军?”竹简上的内容并不长,林原却看了许久。眉心拧出川字,始终未曾舒缓。

  "不错。”林珩端起杯盏,细嗅茶汤气息,口中道, “晋地广阔,东有强楚,西有郑蔡,北有广阔荒漠,犬戎各部经年为患。为扫清疆域,扩军势在必行。"

  公子原合拢竹简,习惯性地陷入思考。再三斟酌之后,试探道:“臣直言,请君勿罪。”

  “庶兄是有不解?”

  “正是。"公子原颔首道, "臣曾经在朝听政,却从未参与军事,也不曾从军征战,不详军中诸事。"

  若要扩充三军,该召智氏等人奏对,为何要找他?

  想到林珩的谋略手段,林原不由得脊背发寒,直觉自己应该避开,不应插手此事。看出他的想法,林珩微微一笑,温和道:“庶兄,我言扩军非是三军,而是另立新军。”公子原愕然抬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再立一军?”

  “正是。"林珩放下杯盏,正色道, "立国之初,晋有中军,虎符掌于国君。惠公时创上军,十年创下军。惠公逝后,内廷生乱,两军虎符落于氏族之手,迄今未变。"

  公子原缄默不言,壬章也是恭声聆听。

  “君强臣弱,三军如臂指使。君弱臣强,两军一度不听宣。百年前国乱,氏族兴兵,险将国祚毁于一旦。"

  白皙的手指摩挲杯口,盏中茶汤已冷,色呈浑浊,倒映的暗影模糊不清。

  "父君固然有过,致使前朝混乱难以收拾。然其初心无错。&

  #34;林珩抬眼看向林原,眸光锋利如刀,直刺入对方心中。

  “尾大不掉必成祸患。暂不能夺其虎符收回两军,唯有釜底抽薪削其权柄,以宗室国人相抗,终会令其低头。"

  不低头也无妨。

  届时刀锋染血,师出有名,反而更合林珩心意。

  听完这番话,联系林珩在朝会中所言,公子原脑中喻嗡作响。

  林珩不给他深思的时间,身体微微前倾,沉声道:“庶兄可愿助我?”公子原喉咙干涩,长袖遮挡下,手指微微颤抖。

  他很聪明,纵然陷入震惊,也能迅速分析利弊,推断出利益纠葛。这是林珩给他的机会,也是一场考验。

  若不点头,往后人生同军政无缘,只能碌碌无为,沦落到安平君一样的下场。若是答应下来,他势必要站到氏族的对立面。包括鹿氏,他的舅父都会成为敌人。

  "庶兄意下如何?"

  林珩的声音再度响起,温润和煦却暗藏刀锋。

  公子原苦笑一声,他终究出身林氏,供奉家族宗庙,选择早已注定。

  他起身站到林珩对面,端正整理冠袍,肃然叠手下拜。

  "臣伏惟领命。"

  "善。"

  林珩起身绕过桌案,亲手扶起公子原。两人重新落座,林珩推过一只木盒,里面是他亲笔撰写的竹简,涉及扩军的全部章程。

  "庶兄依此行事,我调边城县大夫陶荣入朝,专门辅佐于你。"

  "诺。"

  公子原没有拒绝,也没有立场拒绝。

  接下这道旨意,捧起林珩拟定的章程,他告辞离开大殿。

  马桂和马塘守在廊下,见他走出殿门,各自躬身行礼。

  公子原没有停留,捧着木盒一路疾行。快步走下台阶,踏上宫道,他才长出一口气,单手按住胸口,能感到飞快的心跳。

  "决裂,机遇。

  鹿氏是他的助力,也是牵绊。

  同鹿氏割席,他仍是晋室公子,有机会统帅大军为国征战,死后为宗庙供奉。

  思及此,公子原深吸

  一口气,顿觉云开雾散,前路一片坦荡。心中忧郁一扫而空,他抱紧沉甸甸的木盒,振动长袖,大步向宫外走去。

  林华殿中,林珩命人送上热汤,转而同壬章提及田土,道出召他前来的真正目的。

  “丈量郊地?”

  "不错。”林珩展开一张绢布,其上线条纵横,绘有山川河泽,囊括肃州城周边各乡邑, "闻君在临桓亲走郊地,今将此事托付与君,未知可否?"

  "敢问公子,此事可有限期?"壬章问道。

  “半年为期。”林珩顿了顿,直言道, "先定逆臣田土,详细记录成册,我有大用。""若遇阻挠,仆能否拿人乃至击杀?"

  “可,我予你一火甲士。”林珩不假思索,赋予壬章专断之权。

  壬章知晓此事凶险,却无半分怯懦推拒之意。他在临桓城多年,傲然强横早已深植于心。事固难,他也要迎难而上,不负林珩信任。

  壬章叠手下拜,字字铿锵响于殿内,击穿冬日凛风。"公子信重,章铭感五内。必当竭尽所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