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国之天生鬼才郭奉孝 第三百二十三章:礼成(四千三百字大章,这是两天的量)

《三国之天生鬼才郭奉孝》第三百二十三章:礼成(四千三百字大章,这是两天的量)

作者:落羽红尘02 字数:3849 书籍:三国之天生鬼才郭奉孝

  “新人归!”

  赞的声音从郭府的门口,大声的响起来了。

  郭嘉落马,王景云下车,二人并肩而入。

  高堂之上,宾客已至。

  荀爽和陈纪跪坐上位,满脸笑容。

  郭嘉父母早亡,总要有人作为郭嘉的长辈坐在上位。

  一个突兀的身影坐在左侧,看了看上方的荀爽和呃陈纪,微微瞥了瞥嘴。

  此人,正是当初瓠子之战被郭嘉俘虏的郭图。毕竟郭图怎么说和自己也是有些血缘关系的,加上当初在袁绍麾下之时关系也还是不错的,故而郭嘉也没有怎么限制他的自由,只要不出许都都可。当然,还是有明镜卫在暗中盯着他的。

  不过,令郭图不爽的是,你郭嘉明明是我颍川郭氏的子弟,居然找颍川荀氏和陈氏的两位家主来坐你婚宴上的上位,而不是请他这个现任的颍川郭氏的家主!

  郭嘉:我呸!咱俩明明同辈,你丫想占老子便宜当我长辈?你小子当了俘虏还敢跟老子摆谱?(老李上身)

  郭图的身旁,同样身为俘虏的颜良和高览也坐在一旁郁闷地喝着酒。毕竟二人当初和郭嘉关系也不错,郭嘉的计策让二人立下过不少功劳,所以郭嘉也相信以他们的人品,不会在自己的婚宴上闹什么乱子。

  “新人入喜堂!”

  手捧红烛的侍女成双成对的入场,而后在赞者的陪伴下,郭嘉和王景云缓缓入堂而来,在正堂的正中央站定,面向宾客们拱手行礼。而后,二人相视一笑,郭嘉左手按在右手上,王景云则是右手按在左手上,各自将手藏在衣袖之中,九十度向着对方鞠躬。

  赞者颂辞:“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兹尔新婚,有宴来宾,咸集致贺,恭祝连理。赞曰:惟天地以辟,万物滋养于斯,日受其精,月润其华,天礼之奥含于其中,人以婚礼定其礼,三牢而食,合卷共饮,自礼行时,连理成,比翼具,虽万难千险而誓与共患,纵病苦荣华而誓而与弃,仰如高山哉,其爱之永恒,浩如苍穹哉,其情之万代,相敬如宾,各尽其礼,家合事兴,不变不易,天长地久,为尔佳缘,特为赞颂。成妇礼,感谢父母,拜。”

  负责主礼的赞身着直裾,手捧竹简,悠扬地吟诵着赞辞。

  “行亲醮子礼!”

  在婚礼当天新人最应感谢的是彼此的父母,父母亲把子女养育成人不易,也会对子女有许多不舍与婚后的叮嘱,因此父母将会在现场亲自为亲人赐酒,并告诫婚后要承担的责任。

  而郭嘉父母早亡,王越则因为身份问题不便出席二人的婚宴。故而陈纪当场宣布,将王景云收为义女,并着陈群捧着陈氏族谱而入,在陈纪的这一支后加上了王景云的名字。

  当然了,王景云只是名字入颍川陈氏族谱,却不改姓氏,也不可入祠堂祭拜。

  认了陈纪当义父的王景云,自然有陈纪为他行亲醮子礼,为郭嘉赐酒,叮嘱他好好照顾王景云,不可辜负她。

  荀爽呢,作为郭嘉的长辈,也为王景云赐酒,叮嘱王景云要和郭嘉举案齐眉,夫妻和睦,尽到自己身为妻子的义务。最关键的是,早点给他生个孙子出来,惹得王景云俏脸通红,低下头发出蚊子般的声音。

  “景......景云明白。”

  “哈哈哈,好好好!”

  荀爽和陈纪各自扶着长髯大笑着。虽然荀彧和陈群早已成婚,他们也并非第一次坐在婚宴的上位,但看着自己的后辈觅得愿与自己白首同心的一心人时,还是由衷地高兴。

  “行沃盥礼!”

  侍女们捧着两个装着清水的盆站在郭嘉和王景云的身前,郭嘉伸出双手,清洗着还有几滴鲜血残留的手,在另侍女的侍奉下,郭嘉又将脸洗干净,然后接过一块面巾用另一盆清水为王景云擦净脸与手。沃盥之礼象征着新人以清洁的身体和心灵进入这场神圣的仪式,也象征着新人怀着单纯的心开始融入新的生活。

  “紫燕双飞迎春舞,红花并蒂向阳开。今日共连理,百年永相随。”

  “行对席礼!”

  郭嘉、王景云面对面正坐,这是婚礼核心仪式的第一步,象征今后将在一起生活。

  “行同牢礼!”

  童姥礼取之于古时牢房里所有犯人只能同吃一锅饭。

  侍女呈上三盘肉,分别为牛肉、羊肉、豕(shi,第三声,即猪)肉,二人同食一盘肉,郭嘉和王景云同时拿起筷子,分别在三盘肉里夹出一块吃下,代表着新郎新娘成了一家人。

  (这个一盘肉和现代人理解的不同。古人吃饭是有各自的食案的,就是每个人只吃自己盘子里的菜。同牢就是指跟现代人一样,大家一起吃一盘肉,不是说真的只吃一盘肉,大家应该能理解我意思吧)

  “行合卺礼!”

  古语有‘合卺而醑‘,意思就是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

  卺,即把一个完整的葫芦切成两半,用一根红线拴着,葫芦里盛着酒,因葫芦是苦的,盛的酒必是苦酒,所以,新郎新娘共饮合卺酒,不仅象征着夫妻从婚礼开始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还寓意着夫妻同甘共苦。

  郭嘉接过侍女递来的酒壶,在卺中倒酒,二人各喝一半然后再交换喝掉各自喝剩下的一半,夫妻共饮后也是表达对夫妻二人从此能够相互扶持及照顾,夫妇双方一体永不分离的美好愿望。

  王景云悄悄看了郭嘉一眼,从他的脸上看到了一丝疲惫。

  毕竟郭嘉本就是个不遵守礼法的家伙,而恰好婚礼上的礼法又是最多的,再加上先前在国舅府大闹,这时候也难免有些疲惫。

  其实王景云也好不到哪里去,王景云身为习武之人,连女红都没有去好好学过,显然也不是个在意礼法的主,只是比郭嘉好些而已。

  若非这是二人的婚礼,一生一次,意义特殊,二人早就弃礼法于不顾了。

  (汉朝只有娶正妻时才会办婚礼,纳妾是没有这些繁文缛节的,要是在纳妾时办婚礼,还要被人说不知礼节)

  王景云将团扇悄悄向上挪了挪,檀口微张,希望郭嘉能忍耐些。

  哪怕王景云不说,郭嘉也不可能说在婚礼上跳过这些繁文缛节。不说荀爽和陈纪答不答应,王越也有可能半夜里一剑砍了自己,单是王景云的面子上也挂不住。郭嘉怎么可能在这种一生一次的事情上让自己爱的人难堪呢?

  毕竟,无论是哪个时代,婚礼对于一个女孩的意义都是非凡的。

  “行解缨礼!”

  按照礼法,郭嘉早在定情之时赠予王景云一缕红缨,系在王景云的发丝上。郭嘉当着所有人的面,将红缨解下,高举在空中向宾客们展示,以象征婚姻得到家族和众人的认可,表示将新娘已经娶进门,从此新娘是新郎家中人。

  “行结发礼!”

  郭嘉和王景云接过侍女递来的小刀,分别割下自己一缕发丝,用红绳带绑在一起,作为爱情永远的美好与纪念,也意味着将两人牢牢结在一起,一生一世永不分离。

  “礼成!”

  随着赞的话音落下,婚礼的气氛也随之到达最高点。

  郭嘉看着面前的佳人,心头有些复杂。倒不是他不愿意娶王景云为正妻,只是从此以后,他就不是那个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光棍了,而是要照顾妻子的丈夫!

  如果说之前他还有一种这个时代局外人的感觉,那么现在,他感觉自己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时代。

  他,终于在这个时代安家了!

  ————————————————————————————————————

  PS:婚礼细节写得很详细,还有前几章提到的提亲的几个礼节,几乎就是按照好几本史书和网上查到的资料一个字一个字地写,这一段我写了好几个小时,希望将汉朝婚礼的各个步骤详细地展现在大家眼前,让大家明白,原来那些汉朝和三国的电视剧里的那些婚礼都是错误的。

  然后感谢一下SSS丶GRIDMAN投出的2张月票以及书友20171125213915000投出的2张月票!

  最后,给大家科普一段汉朝婚礼的步骤。

  汉朝婚礼流程1:新人入场

  在汉朝婚礼中,开始是由手捧红烛的侍女成双成对的入场;然后才是新郎新娘一起入场且站立,再者新人面向各位来宾行拱手礼;之后夫妻相互鞠躬,男子的左手在上右手在下,而女子是右手在上左手在下,且手藏在衣袖里鞠躬90度。

  汉朝婚礼流程2:亲醮子礼

  在婚礼当天新人最应感谢的是彼此的父母,父母亲把子女养育成人不易,也会对子女有许多不舍与婚后的叮嘱,因此父母将会在现场亲自为亲人赐酒,并告诫婚后要承担的责任。

  汉朝婚礼流程3:行沃盥礼

  汉代婚礼中新婿需要自己把手和脸洗干净,然后为媳妇用湿毛巾擦干净脸与手,婚礼的沃盥之礼象征着新郎新娘怀着单纯的心开始融入新的生活。

  汉朝婚礼流程4:行同牢礼

  汉朝婚礼的流程中新郎新娘可以一起吃一种动物的肉,这样象征的是从此有福同享,以后能够一起吃苦一起享福。

  汉朝婚礼流程5:行合卺礼

  汉朝婚礼也少不了新人要行合卺礼,由新婿为其倒酒,新人各喝一半然后交换喝掉,夫妻共饮后愿夫妻二人从此能够相互扶持及照顾,夫妇双方一体永不分离。

  汉朝婚礼流程6:行解缨礼

  婚礼最后新郎新娘还应该行解缨结发礼,新郎会在定情之时赠与心上人一缕红缨,在两人圣洁的婚礼中,由新郎亲手将红缨解下,高举在空中向众位来宾展示,以象征婚姻得到家族和众人的认可,表示将新娘已经娶进门,从此新娘是新郎家中人。

  汉朝婚礼流程7:结发礼

  两位新人分别割下一缕发丝,用红丝带结在一起,作为爱情永远的美好与纪念,也意味着将两人牢牢结在一起,一生一世永不分离。

  至于大家熟悉的拜堂礼,就是那个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那个,是北宋时期才初步出现的,北宋以前是没有这个的。而我给大家写的这个汉朝婚礼,在秦朝甚至春秋战国的婚礼在大致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婚服颜色不同,还有汉朝中期以后流行起婚服的奢靡之风。

  这奢靡之风倒也不是汉朝首创,战国中期便有,无论贵贱贫富婚礼皆操办得隆重喜庆。参加婚礼的人主要包括三类:一是婚家双方的亲族成员,二是婚家的友人,三是婚家的邻居。新人在这样一个人生的重大节日中尽其所能穿得华丽漂亮。尤其是新娘的服饰更为引人注目,蔡邕形容为“丽女盛饰,晔如春华”。婚服还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化。东汉女子出嫁时脚着漆画屐,以五色彩为系。

  婚礼仪式后通常要举行酒宴,热闹的婚宴场面将婚礼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由于婚宴习俗盛行,即使家庭贫困也要勉强为之。根据现存文献记载,秦汉时期至少有两个时期出现婚宴上不能饮酒。第一次是西汉初年,高帝刘邦下令“禁塞嫁娶饮酒食肉”。第二次是宣帝时一些地方政府“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召贺”。前者是经济凋敝的现实所迫,后者则可能与地方官员提倡节俭有关。

  《礼记·曾子问》:“孔子曰:‘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先秦时期的这一礼制到秦汉时已完全废而不用。婚宴上通常有歌舞助兴。婚礼上宾客亲朋与新人嬉笑取乐,了无顾忌。连孔子都支持婚礼要大办,不在意婚礼过度奢靡。

  至于婚服,在汉朝,姑娘们出嫁之时,身穿红色深衣,足着翘头履,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婚礼服的颜色是玄黑色和纁红色,并且这种主流的婚服色系一直持续到隋唐以前。我们今天熟悉的大红婚服其实出现的时间比较晚,到了明代才有明确的定制。颜色是心态的反应,从婚服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华夏婚礼风貌乃至整个文化风貌的演变。正婚礼时着纯衣纁袡礼服,头戴“次”,以“纚”束发,插着一尺二长的笄。当时的新娘子还未有头盖红巾的习俗,人们可以直接看到面带桃花双颊红的新娘子的娇羞状。

  希望这些能对大家了解古代婚礼习俗有些帮助。(嗯,写汉朝三国婚礼的同行们别直接复制粘贴就行,手动滑稽)

  ————————————————————————————————————

  大家月票、推荐票、订阅什么的来者不拒,狠狠地拿这些来砸我吧!

  求收藏!求推荐票!求订阅!求打赏!求月票!

  红尘在此拜谢诸君!

  书友群:1055064608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