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是刘病已 第一百二十五章 :选秀

《我是刘病已》第一百二十五章 :选秀

作者:微笑卡夫卡 字数:4866 书籍:我是刘病已

  当然,这些钱首先要流动起来,才能算是财富,否则,摆在库房里腐烂吗?

  但是,想要让五铢钱流通起来,却不容易了。

  首先,五铢钱是新鲜事物,而中国的百姓向来偏向保守,有时候他们宁肯吃点亏,也不愿意轻易尝试新鲜的事物,只有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摆在他们面前时,他们才会一拥而上。

  其次,货币的发行,在后世靠的是银行业,而在如今靠的是官府,只有官府认定你的钱能充作税赋,你的钱才能流通起来。

  那什么样的钱,在官府的眼里是合法的可以流通的钱币呢?

  《汉律》中对此有明文规定钱径十分寸八以上,虽缺铄,文章颇可智,而非殊折及铅钱也,皆为行钱。。敢择不取行钱者,罚金四两。

  意思就是只要是个钱样子,直径不小余八分,那么就算这枚铜钱的表面已经有所磨损,但只要还能看到钱币上的铭文,且没有断裂或者全部是铅的,就是一枚合法的铜钱,官府会一视同仁的对待,胆敢拒绝接受符合标准的铜钱的人,就要罚金四两。

  但若是真这么简单,刘询就要偷笑了。

  先帝之时,几乎全天下流通的铜钱一半是吴地的,一半是水横都尉铸造的。

  其他商贾所铸的钱币几乎不入主流,很少进入流通,大部分只是在商贾所在的地方郡县内流通,很少能通行全国。

  为什么?

  若连这个都看不透,刘询也就白活三辈子了。

  官商勾结,地方保护主义,能砸碎这两个乌龟壳的只有更强大的强权。

  若不是,刘询此时是傀儡的身份,只能借着天子的名头,他要改革五铢钱,起码在关中没有人敢使绊子,下黑脚。

  刘询毫不怀疑,只要新的货币政策进入流通领域,很快就会遭遇各种狙击。

  拒收那还是轻的!

  关中的商人连给朝廷放高利贷的事情都能干的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干的?

  就算出了事情,无非就是交上几个替死鬼顶罪了事而已。

  人命?在商人眼里只不过是一个数字。

  拿着五铢钱在院子里转了几圈之后,刘询猛然想到一个事情,但却颇为犹豫的踌躇起来“这样子的话,后世人会不会说我吃相太过难看了?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但想了想没钱他就什么都没办法做的时候,刘询一跺脚“罢了,这世间一切罪恶都由我来承担吧!”

  一念及此,刘询拿起那一匣子五铢钱,就坐上马车,返回未央宫。

  进了未央宫,刘询径直来到了清凉殿,黄歇告知今日应当陪伴太后游园。

  不得已,刘询只能再转道前往上林苑。

  于是,刘询起了玉撵仪仗,浩浩荡荡的来到了长安东南方向的上林苑。

  上林苑,这是一个在秦末战火中侥幸幸存下来的秦代宫殿群,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在当时,鼎鼎有名的阿房宫只不过是上林苑的前殿,整个上林苑在秦代延绵数百里,其中既有辉煌壮丽的阿房宫,也有广阔的围猎场,养着各种猛兽的兽圈。

  秦末一把战火,烧掉了阿房宫,焚毁了大部分的秦代宫殿。

  但也有幸存者。

  汉室的未央宫跟长乐宫都是在秦代宫殿的废墟中营建的,而上林苑,秦末战火虽然烧毁了这个昔日庞大的皇家林园的大部分建筑,却还是留下了一些残存的建筑以及规划好的各种林园。

  汉室建立之后,萧何本着精打细算的主政思路,将上林苑进行了部分修复和翻新,到吕后时期,再次稍作维护,时至如今,上林苑虽然还没有恢复它过去全盛时期的规模,但也算得上是天下第一的皇家园林了。

  此时的上林苑究竟有多大?

  后世班固在《西京赋》中曾道缭以周墙,四百余里。

  当然,那是经过后来的刘彻、刘弗陵、刘询三代人接力扩建后的规模,现在的上林苑,还没有四百里那么长,但也有两百余里,横跨整个渭水河南部,将渭河南岸的大部分平原、山丘尽数纳入其范围之内,甚至就连浐水与的霸水也从上林苑中流过。

  汉家天子及其后、宫妃嫔、太后以及皇子、来朝的诸侯王,平日得空就会去上林苑中围猎,射箭或观看圈养的珍奇异兽。

  在上林苑中发生了数不清的典故与故事。

  甚至之前威震天下,纵横无敌的羽林卫也是从上林苑的围猎场中训练出来的,一代天骄霍去病的童年与少年时光大部分都是在上林苑中度过的。

  一般而言,假如日后刘奭当了天子,那么,除了会在未央宫之中为他列出一个太子宫外,在上林苑中,也有他的一块独立的地盘,用以安置手下、培养心腹,锻炼能力。

  像是孝景皇帝的太子刘彻的当年在上林苑中就有一个思贤苑,后来孝武皇帝刘彻给他的祖父刘据也建立了一个博望苑,刘荣也混了个宜春苑,可惜他不争气……

  对于汉家天子而言,似乎储君能力太大从来不是问题,储君能力不大才要命!

  像是孝景皇帝时的刘荣,后来刘询的祖父刘据,都是栽在能力不够,没让皇帝老子满意的地方上。

  否则以汉家天子的刚烈,若是一个合格的继承人,杀母存子这种事情又不是干不出来!

  刘询的马车仪仗,径直驰入上林苑之中,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青草芬芳,不时有蝴蝶在花丛中飞舞,远处的山坡之上,刘询甚至见到了一只滚滚趴在竹林里啃食着竹叶。

  现在的中国,正处于温暖期,属于亚热带气候,这从滚滚居然大摇大摆的出现在上林苑,还有道路两旁栽种的柑橘树都可以证明。

  只是刘询同样也清楚,这样的好日子过不了几十年了,新一轮的小冰期已经悄然临近。

  当刘询还是个宅男时,曾在网上看到过一篇论历代王朝兴亡与小冰期联系的文章。他

  隐约记得,昭宣之后的中国就将全面受到小冰期带来的影响,干旱、气温下降、疾病肆虐,还有可怕的蝗灾!

  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必须开始进行准备了!

  准备大修水库,广建渠道,只有拥有数量足够多的大中小型水库才能挺过那严酷的小冰期带来的灾害。

  同时还要开始鼓励开发南方,特别是湖广,将之建设成一个鱼米之乡。

  执金吾赵充国,御史中丞王吉,近日也是杰报连连。

  但是,刘询心里非常清楚,想要彻底做到和解决这些事情,首先他得亲政!

  上林苑,虎圈之旁。

  一场皇室内部的小型聚会正在举行。

  皇后许平君带着宫中女眷正陪着上官太后在此一同观赏虎圈之中圈养的猛兽。

  在坚固的栏栅之中,圈养的老虎、犀牛、野猪、狼、豹子等凶猛的野兽,被驯兽师们驱赶、引诱着做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以此吸引上方的观众的注意力。

  上官太后虽然贵为太后,但是年岁不过十九,但对这种表演还是很感兴趣,上官太后喜欢,身为皇后的许平君,自然是愿意隔三差五的陪着老太后来上林苑观看猛兽表演,同时散散心,骑骑马,打打猎,放松放松。

  这一次来上林苑,刘询是奉了上官太后的懿旨来的。

  按照太后的说法是,天子已经立了差不多半年了,是到了广纳秀女,充实后宫,早日为刘家开枝散叶,生下一个龙孙的时候了。

  这也是刘询身为天子的天然权力!

  事实上,刘询也期待,能早日生下一儿半女。

  一个没有后嗣的天子,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天子!

  之前,孝武皇帝刘彻迟迟不能生下儿子,不知道急坏了多少人,更令多少诸侯王蠢蠢欲动。

  只是可惜,除了皇后许平君诞有一子,其他的嫔妃,一直以来肚子都不见动静。

  这就让刘询心里有些打鼓了。

  既然集中火力不行,那就只能靠博爱了。

  在宦官的引领下,刘询来到上林苑,这时候,殿中人群瓒动,数不清的公卿贵族,衣冠楚楚,俱都在列。

  这些人一看到刘询,立刻就像饿狼一样,双眼放光,几乎恨不得立刻跑过来献殷勤抱大腿。

  人人都想着自己家的女儿,能被天子选中,从此位列后宫,成为皇亲国戚。

  但刘询却心知,这些贵族,尤其是彻侯家的女人,一个都不可能被选入。

  汉室,虽然没有像明朝那样规定,后妃不可为贵戚之后,但是却也有着类似的潜规则。

  看看史书上,历代汉室天子宠妃之中,除却外戚外,可有彻侯勋贵之女?

  答案是五个指头数的清楚!

  刘询自然知道这个潜规则,事实上,霍光和韩增也跟他交过底了,除了公卿家外,他看上谁都行!

  与一般人想的不一样,汉室的天子在侧妃上虽然没什么话语权,但在侧妃之外,却有着极大的自主权利,基本上,选谁不选谁都是天子说了算!

  譬如汉书就记载了刘婺亲自指妃的故事。

  而且,汉室天子的选妃,其实是充满了娱乐性质的选妃。

  基本上有点类似后世的选美。

  一排排妹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站成一排,各展所长,尽其所能,取悦天子,然后天子看谁顺眼,就随手一指,那个妹子就晋级了!

  甚至,汉室的天子选秀的秀女范围,相当的广泛。

  基本上老刘家是荤腥不忌的。

  萝莉也好,御姐也罢,人妻也得!

  秀女之中可谓是应有尽有!

  刘询走进长信殿中,满室公卿连忙纷纷起身恭迎。

  刘询自也一一还礼,然后,就被一个宦官带着坐到上首的太后銮座之下。

  等了一会,上官太后在皇后许平君的簇拥下自后殿走进长信殿。

  刘询与公卿们连忙起身拜迎。

  “孙儿询恭迎皇祖母!”刘询最近托刘奭的福,在上官太后面前的地位水涨船高,,成为上官太后的新心肝宝贝。

  因此,一听到刘询的声音,上官太后就笑了起来,道“天子坐到哀家身边来!”

  《五代河山风月》

  刘询自然识趣,连忙起身,扶着上官太后,坐到坐位上。

  上官太后坐下来后,笑了笑道“今日,天子可要多选几位美人,早日为哀家剩下皇曾孙,为我汉家开枝散叶!”

  刘询自然连忙道“诺!”

  刘询静静的坐在窦太后的下首,等待着待选秀女们依次入见。

  他的手指轻轻的敲击着案几的桌沿。

  说实话,他还是颇有些期待的。

  这一次选秀,可谓是美女云集,佳丽如雨。

  据王道从少府打探来的小道消息,有好几位绝世佳人。

  只是……

  不知道为何,刘询此刻感觉有些别扭。

  说起来,这得怪刘询的皇父和皇祖父,老刘家在色这个问题上,可谓是节操掉尽,刘氏从来就没有所谓的情节,相反,爱好熟女御姐的,远超喜欢青涩苹果的。

  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是以,每到太子选秀年,民间各种鸡飞狗跳,狗屁倒灶的事情,层出不穷。

  各种退婚、悔婚甚至离婚事件层出不穷!

  刘询觉得,要是后世点娘上的退婚流的主角来到西汉,估计得爆种几十次!

  但,刘询感觉别扭,却不是因此。

  身为这个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男人之一,占有更多漂亮妹子,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刘询之所以感觉别扭,是因为他很讨厌这样的风气。

  人妻、御姐,固然见之心喜,倘若别有风情,那更是要赞。

  只是,在这样的风气下,最终他的身边,恐怕就会充斥无数各怀鬼胎,满脑子争宠的女人。

  刘询记得,汉书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宣帝的太子刘奭在年轻的时候,其宠妃司马良娣染病将死,临终前握着刘奭的手说妾死非天命,乃诸娣妾良人更祝诅杀我!

  虽然司马良娣可能更多的是看不惯那些平日里嫉妒她的妃子,因此临死了还挖个坑来坑人。

  但空穴来风,岂是无因?

  刘家宽松的选秀制度和到处都漏洞和潜规则的审查制度,注定了,最后能到太子面前走一遭的,基本都是些心计厉害无比,而且深谙手段的女子。

  说起这老刘家的秀女甄别和审查制度,那简直就是一个筛子啊!

  连先太后王娡这样本身有过丈夫,生过孩子的女人,都能堂而皇之的以良家女的身份入宫选秀。

  其他不过订婚或者结过婚的,就更容易混进来了。

  而且野史上,类似皇室内部收受秀女好处的记载也层出不穷。

  譬如王昭君的故事就很好的证明了,在刘氏治下的宫廷,光是长的漂亮,有着才貌,不一定就能见到皇帝。

  你不送钱,走后门几乎就等着放弃了竞争,放弃了上位的机会。

  这就好比后世的苦逼写手,你不刷,就会被刷子们骑在头上。

  想着这些事情,刘询就揉了揉太阳穴。

  作为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刘询很清楚,管好自己的女人,也是他的责任和义务。

  拔掉无情固然大丈夫,但,刘询却很清楚,自己做不到,或者说觉悟不够。

  这样一来,选择枕边人,就成了一个必须考虑和权衡的问题了。

  “出身赵国的暂且全部淘汰掉吧……”刘询在心里想着。

  赵国的女子,在此时可谓鼎鼎有名,以风情万种著称,像是拉皮*条,那些献上去的美人,十之,都是来自赵地。

  这真不是刘询地域歧视,而是此时,赵地的风气大抵如此。

  身为君主,刘彻实在太清楚大部分赵国的地主士绅精英阶级是些什么货色了。

  那些家伙,一个比一个精明,也一个比一个厉害。

  而且赵地风气奢靡,攀比之风盛行。

  在这样的大环境之下,甚至连民间,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太史公著史,就毫不客气的评价赵国与附近的中山、常山等国,说他们男子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墓做巧奸治,多美物,为倡优,至于女子,鼓鸣瑟,游媚富贵,入后宫,遍诸侯。

  终汉一世,赵女,尤其是赵国的美女就是守不住寂寞,喜欢蹦跶的代表。

  著名的赵飞燕姐妹甚至能逼的刘奭那个二货亲手杀子,可见其手段厉害到何种地步。

  更严重的是,赵飞燕姐妹还给元帝戴了许多顶绿色的帽子。

  刘询可不希望,自己以后头上出现绿色!

  正思虑着,一个宦官,捧着一份帛书名册来到刘询跟前,跪下来,拜道“陛下,这是本次的秀女名册,请陛下过目!”

  刘彻看了看上官太后,在得到许可后,才起身,先恭拜太后、然后才接过名册。

  名册接到手上,刘询首先就感觉到,挺厚实的。

  他安坐下来,翻开名册。

  这帛书还是挺厚的,足足有十几层之多,摊开来的话,大概能有好几米的样子。

  刘彻翻开第一页,就见到上面写着文字,大抵是秀女的姓氏、籍贯、背景以及模样的描述。

  像野史中所说的画像,倒并不曾出现在帛书之上。

  想来,要嘛就是此刻干脆还没有宫廷画师,要嘛就是汉室从来就没有过画师这个职业。

  稍稍想想,刘彻觉得也对。

  在这个竹简为主的时代,想要在竹简或者帛书上画一个人物肖像?

  恐怕难度不比弄出大炮低!

  “这帛书之上,怕是写了数百秀女的名讳……”刘询拿着帛书暗暗咋舌,几百个妙龄少女,御姐loli人妻排着队,任他选择。这样的待遇,恐怕也就只有皇帝和太子才可享受到。

  “名字写在前面的,恐怕都是使了钱,或者有关系的秀女!”刘询心里想着。

  这几百个女子,自然不可能人人都能入选。

  实际上,每次选秀,一般都只有三五个幸运儿能得到太子的认可。

  更关键的是,这名册上密密麻麻几百人,不管刘询也好,太后也罢都没有那么多时间一个个亲自看。

  那怎么办?

  自然是从名册中抽取了。

  可能某个妹子名字取得好,然后天子就决定要见一见她。

  当然,更多的情况下,是看帛书上的评语。

  是否貌美,是否有才,性情如何,家世怎样,这些都是加分的选项。

  刘询看着那个宦官,心里更想道“恐怕,这个帛书上被动不少手脚呢!”

  这几乎是肯定的!

  想想王昭君,再想想卫子夫,就知道这些家伙肯定在这些事情上面使了手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