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我是刘病已 第一百一十二章:交换意见

《我是刘病已》第一百一十二章:交换意见

作者:微笑卡夫卡 字数:4648 书籍:我是刘病已

  “丞相可有意见?”刘询一脸真诚的看着霍光问道。

  对于霍光,刘询根本就没想过可以凭借一个移民军管的计划就能让他低头。

  假如霍光如此轻易的就能低头,那他也不是霍光了。

  在汉室历史上,霍光就像一个格格不入的异类。

  他最终甚至为了坚持原则,绝食而死。

  这样的人,又岂会因为利益交换而妥协?

  刘询选择重新谈移民,其实只是希望霍光能听进他在盐铁问题上的分析和论据而已。

  不然,要是对方连听都没听,就先入为主了,那么,就算说干口水,估计也没什么作用。

  霍光踌躇了一会,心里面无数个念头闪过。

  老实说,盐铁官营还是私营,朝廷准不准民间铸铁,商人阶级的存在性是否合理,这些问题,对于汉室的列侯阶级来说,完全没有影响。

  列侯们的经济来源,最大的一块,还是封国的食邑租税。

  他们与商人的关系,也不怎么密切,顶多,就是与关中的大户们有些交情。

  至于关东诸地的商人们……

  汉室百余年宽松的经济金融政策,使得关东商人们也不怎么需要朝廷大佬的庇护。

  对于大商人们来说,既然我给了钱,朝廷未必照顾我,不给钱,朝廷也未必打击我,那我为何还要把口袋里的小可爱拿去给别人?

  所以,汉室前中期的商人们一方面在作死的道路狂奔不已,另一方面,却没有人去经营朝廷的势力和收买保护*伞。

  他们在汉室黄老派无为而治的呵护下,财富与土地急剧增长。

  直到儒家和法家上台,磨刀霍霍的时候,他们才想起来要找保护*伞,但可惜已经晚了。

  临时抱佛脚,只能是被人当猪宰!

  所以,霍光现在在考虑盐铁的问题的时候。基本就没从商人们的角度去思考。

  商人们是死是活,与他没有关系。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仰或者未来两千年的中国。绝大多数时候,官府和主流舆论是拒绝承认商人的地位和贡献的。

  市籍之人,贱户而已,下三滥的玩意,也好意思姓赵?

  甚至。连商人们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

  过去五十年,无数商人发达后,想的不是洗白商人的名声,而是费劲心思的,花费巨额资金,将自己的子弟后代送到长安,送到皇帝身边伺候,希冀能混个官身。

  一旦自家子弟混出头来了,那全家上下,立刻弃商,花上大半身家,在长安置业落户。

  因此,对霍光来说,此事的关键在于盐铁官营后,会不会引起天下动荡?

  要知道,关东诸侯们,十个有九个是靠着盐铁利润过日子的。

  动了诸侯王们仅有的奶酪,这帮家伙要是狗急跳墙怎么办?

  还有,涉及汉室圣人太宗孝文皇帝,不管什么事情,霍光都要三思。

  太宗孝文皇帝刘恒,在大汉的影响力,是无以伦比的。

  只是……

  天子,几次三番所提的移民屯垦政策,若真是可行。

  那可就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了。

  旁的不说,移民屯垦之后,开发出来的土地,就不知道能养活多少人。

  更重要的是——移民能大大增强汉室对于辽东、辽西以及朝鲜新服之地的控制力,而且,移民同时还增强汉室的国防。

  好处如此之多。霍光觉得自己没理由反对。

  “罢了,先看看陛下是怎么说的吧……”霍光心中想着。

  旋即他就俯首道“圣明无过陛下,臣唯顿首顿首,谨奉陛下之诏!”

  至于魏相,霍光话语刚落,他就立刻叩首道“陛下,臣觉得,御史大夫衙门也当参与进这屯垦移民之事,各屯垦军,当置监察御史,以督不法!”

  魏相与霍光相比,他身上的官僚味道就浓厚多了。

  同样一件事情,霍光考虑的是全局,是全天下,是子孙后代。

  但魏相却只想到自己的御史大夫衙门的利益,以及自身的权柄。

  但魏相也没说错。

  任何事情都需要监督。

  明朝的卫所制度,本来是很好的,就是失去了监督,最终竟然堕落到了纸面上几十上百万的卫所军队,居然奈何不了一群乌合之众,丧家之犬组成的倭寇,朱元璋要是泉下有知,恐怕要都已经在打滚了。

  刘询点点头,表示同意“御史大夫所言,甚合朕意,卿回去后与侍御史等拟个条程,再交由朝议讨论罢!”

  “诺!”魏相俯首而拜,心中真是喜不自胜!

  任何一个衙门的领导,能否服众的要点就在于能不能给手下搞到福利和位置。

  天子的移民屯垦计划,若是实施起来,起码需要上百位监察御史去轮流监督和视察。

  这一百多个职位,足够魏相将之拿来树立自己的威信了。

  刘询挥挥手,继续下一个议题。

  移民是远期规划,即使在朝议上通过,然后下诏,组织起第一批移民,估计也要等到今年夏天才会成行。

  这事情暂时来说,还不需要详细的讨论。

  但有一个问题,刘询却必须现在就与两位重臣取得一致意见。

  这个问题就是杀人的问题!

  现在已经进入了冬天,杀人的季节已经来临。

  汉室与隋唐之后的王朝不同,甚至与东汉都不同。

  汉室的律法赋予了地方郡守处决犯人的权力。

  在汉室,多数死刑犯,不需要上报天子,地方官自己就可以杀了。

  更麻烦的是,汉律规定,地方官在刑讯犯人的时候,除了太宗皇帝已经明令废除的肉刑外,其他刑罚,都可以随心所欲的使用。

  一般来说,地方官鞭笞犯人,甚至将犯人鞭笞致死致残,这些都不是事。

  历史上的韩安国也有死灰复燃的故事留下。

  这些两千石甚至万石的顶级贵族官僚,尚且被狱卒弄得欲仙欲死,何况平民百姓?

  史记上王温舒就曾感慨要是冬天再长一点就好了。

  义纵也曾干过杀人杀到全郡上下人人胆寒,郡中豪强的血流的连河水都染红了的地步。

  更麻烦的是,汉室的地方郡守,是将杀人视作政绩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各种冤假错案,自然就免不了。

  可是作为皇帝,刘询却不能让这些家伙乱杀人。

  而且,中央集权的一个特征,就是皇帝拥有死刑的复核权。

  所谓生杀予夺,尽操于天子之手。

  像现在这样,地方官自己就可以决定杀人,这对刘询来说,太不科学了。

  而且也不利于汉室中央政权的威权。

  刘询临襟正坐,对着霍光与魏相道“朕皇祖太宗孝文皇帝在位时,曾下诏曰天生蒸民,为之置君以养治之。天子执政,首在活命,如今地方郡守,郡尉乃至于郡司马、主薄两千石封疆大吏,操执生杀大权,两千石固多贤明大臣,然,亦也难免忙中出错,朕意将死刑处决之权,收归中央,由廷尉复核,上报朕前,亲笔勾绝,而后准予处刑!”

  霍光与魏相对视一眼,然后拜道“陛下仁善,臣等谨奉诏!”

  对于中央来说,当然是权力越多越好了。

  而且,自秦以后,中央集权就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挡。

  更何况,天子所说的这个事情,只要不是笨蛋,都知道,天下舆论与民心,都是支持的。

  诸子百家,无论什么派系,都不会在这个涉及少杀、慎杀的问题上多嘴。

  至于把持话语权的地主官僚阶级,恐怕,要对这个决定举四肢支持了。

  毕竟,朝廷的肉食者们比起地方的郡守来说,是要脸的。

  譬如孝景皇帝时的廷尉张欧,当了三年廷尉,前后拢共就杀了十几个人,就这些人,都还是被逼的没有办法才杀的。

  这些年来,汉室的高层,已经出现了不少爱惜羽毛的人。

  只是,刘询更看到了,实际上目前现行的汉律对于权贵官僚阶级的权益是非常看重的。

  汉律中就规定了,公乘以上爵位及六百石以上官吏犯罪,需由廷尉审判定罪。

  至于关内侯以上及两千石犯罪,更是只有丞相、廷尉与皇帝才能决定其命运。

  说到底,刘氏江山的本质,是封建王朝。

  汉室的律法自然会偏向照顾地主权贵阶级和有钱的商人。

  在多数时候,平民与有钱人犯罪,是两种待遇。

  一个很鲜明的对比,就是太史公与公孙贺。

  历史上太史公触犯孝武皇帝,被判宫刑。同一时期的公孙贺犯下了失期之罪,按照军法当死。

  但结果是,太史公被割掉了小jj,而公孙贺则只是交了一笔赎金。

  至于李广。单单是赎死就赎了两三次。

  换句话说,刘询收回死刑的复核权,实际上受益的是无权无势的平民百姓。

  至于地主豪强这种阶级,他们倘若犯罪,该死的一定会死。不该死的即使没有皇帝勾绝也死不了。

  历史上杀人盈野的酷吏们,幕后的主使者,除了皇帝外,还能是谁?

  不然你以为王温舒、义纵、张汤、咸宣这些杀人魔王当真有自己的意志,本身就是嗜血的恶魔?

  刘询抛出这个死刑复核制度。也有些安抚那些被吓傻了的地主官僚阶级的意思。

  毕竟,皇帝嘛,还是要有演技的。

  不能让人看出你是幕后黑手。

  罪责与怨望归于臣子,而功绩与赞美归于皇帝。

  谈完死刑复核权。刘询感觉,也铺垫的差不多了。

  于是,对霍光道:“丞相,朕近日观执金吾自东南送回来的,东南勋贵种种不法之事的卷宗,朕发现,东南最近十余年 ,每岁自盐铁、铸铁能获利数十万万,甚至一度天下制钱半出吴逆,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江山社稷计,朕觉得,孝武皇帝时盐铁、铸铁之政策,已经必须到了变革之时,且,盐铁铸铁之利,若为社稷所有,岂非等若每岁岁入倍之?朝廷自盐铁获利后,得之更可兴武备、抚孤寡,修水利,建桥梁。如此,民不益赋,而海内用饶,未知丞相怎么看?”

  听到刘询终于谈及盐铁,霍光不知为何,感觉心中一松。

  其实,不知刘询这个皇帝害怕与霍光这头犟驴起冲突。

  霍光其实也怕跟天子犟起来犟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答案很简单,天子年少,而他霍光功高。

  一旦真犟起来,恐怕坊间舆论会批评他欺压少主,嚣张跋扈。

  对霍光这种自诩纯臣,自认为忠臣的臣子来说,发生那样的情况,是无法原

  谅,更会是他一生的污点。

  此刻听到天子用着商量的语气说出来,霍光顿时就轻松许多了。

  有的商量就好,不管他说服了天子,还是天子说服了他,都能避免最糟糕的情况发生。

  霍光当然也知道刘询所说的那些事情确实属实。

  盐铁铸铁之利,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到。

  但关键是——这个事情一则涉及太宗孝文皇帝,虽说汉室没有什么祖宗之法不能变的概念,但终究为尊者讳,很是棘手,更牵扯天下方方面面的利益,岂是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解决的?

  若如此,东南之乱就不会发生了!

  二则,盐铁铸铁之事,汉室已经是一放一收又一放了。

  太祖高皇帝时期,为了取信天下,收拢民心,曾经驰山泽盐池,许民自铸铁币。

  到吕后时期,为了增加国库收入,更为了稳定金融秩序,吕后颁布钱律,禁止了民间私自铸造钱币和开山凿矿。

  太宗孝文皇帝上台,为了收买天下人心,再次宣布驰山泽盐池之利,准许民间铸币。

  西红柿

  孝武皇帝为了远征匈奴,直接宣布盐铁官营。

  如今,天子要是再来这么一出。

  那么,政令朝令夕改,对汉室社稷江山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思虑及此,霍光拜道“陛下所说,臣虽愚钝,亦也有所知,只是,臣所虑者兹事体大,涉及朝廷威严,律法尊严以及太宗孝文皇帝诏令,不敢不慎!”

  “丞相所言,朕自清楚!”刘询道“太宗孝文皇帝的‘驰山泽盐池令’朕亦无意违背!”

  ‘驰山泽盐池令’虽然看上去好像受益的都是大地主大商人和地方的诸侯王们。

  但实际上,刘询明白,驰山泽盐池之令,更在某种程度上给予了最底层百姓喘息之机。

  按照中国传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山泽盐池这些大自然的恩赐的归属权,当然是归于天子。

  太宗孝文皇帝下令驰山泽盐池,准许百姓可以不需要官府批准,即可自行去山林捕猎伐木开采矿山乃至于煮海为盐。

  这使得底层百姓,哪怕山穷水尽了,也依然能从山林湖泊海洋与河流中获得生存的必需品。

  要是换了在秦代,百姓哪怕只是捕杀了一只山林中的野猪,都属于犯法。

  刘询要是胆敢废除这条命令,那么,天下百姓的唾沫都能淹死他。

  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秦,也唯有一个秦。

  刘询也不想学秦朝那样作死。

  霍光略略有些疑惑,问道“那陛下的意思是?”

  刘询呵呵一笑,这个世界哪里有什么没有漏洞可钻的政策?

  就是历史上的孝武皇帝的盐铁政策,实际上也饶过了驰山泽盐池令。通过桑弘羊主导的治粟都尉衙门来推行,又在上林苑起了个水衡都尉的马甲来洗白。

  其基本基调就是所谓的民制、官收、官卖、官营。

  这样一来,就完美的绕过了驰山泽盐池之令。

  政府依然准许民间煮盐、铸铁,只是不允许私人私自买卖与交易。

  所有与盐铁有关的贸易。必须通过盐官和铁官进行。

  作为穿越者,刘询对孝武皇帝开启的这个盐铁官营政策的弊端不说无所不知,但也多少了解一些。

  毫不夸张的说,始自孝武皇帝的盐铁官营政策,在未来两千年养活了无数的官商。

  甚至于很多时候。中国境内最大最强的官商集团就是盐商及其依附的官僚集团。

  刘询并不想走这条被历史证明了的死路。

  孝武皇帝的盐铁官营政策,坏就坏在民制、官收这个环节。

  民制官收就意味着只有官商才能干这个买卖,其他任何人参与进来,都肯定会被吞连骨头渣子都剩不下。

  而且,孝武皇帝的盐铁官营政策,还极大的限制了中国的铸造冶铁技术的发展。

  在如今就已经出现在少府,并且已经初具规模的炒钢技术和灌钢技术,居然在未来一千年,几乎原地踏步。

  既得利益集团,蛮横的拒绝和阻挠一切可能损害他们利益的技术与发明。

  就像后世页岩气刚刚冒出头来。中东土豪就施展天魔解体,强行将油价打压到任何页岩气与页岩油越采越亏的地步。

  想到这里,刘询就整理一下思路,道“民间铸铁、煮盐,朕自不会去干涉,百姓买卖,也听其自便!”

  “只是……”刘询眨了眨眼睛,道“朕将在丞相之下新设盐铁令一职,秩比两千石,令下设丞。令郡国各地县一级的衙门,各设盐铁官,专责于市集之上售卖盐铁制品!”

  霍光听了,却是满头雾水。不明白天子这么干,到底所图为何?

  要知道,如今天下的盐铁商人,基本都是地头蛇,而且,多数商人的生产成本实际上比朝廷低。

  毕竟国家行为。多多少少要为工人考虑,除了被判刑的刑徒外,其余工匠,基本都有薪水和安全保障,出了事故,还要抚恤。

  就是刑徒,参加煮盐采矿,要是死了,朝廷也要给家属一个说法。

  但商贾不需要。

  他们廉价雇佣失地和无地农民,用棍棒威逼。

  泥腿子死了,直接往山里一丢,苦主就算找上门,一句我不知道就能打发。

  就是告上衙门,这样的事情,地方官通常也不会在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