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生迈步从头越 第576章 完美印象

《重生迈步从头越》第576章 完美印象

作者:择忘之 字数:1906 书籍:重生迈步从头越

  圈子是怎么形成的?龙建华有自己的观点。

  圈子不外乎几点:第一是志同道合,大家有共同语言;第二是互补,成员间有相互需要的东西;第三是有主有辅,主者能从辅者身上找到精神愉悦。

  除此以外,他不觉得能形成真正的圈子。

  就如他和戴明、克劳斯比三人,就是因为都在质量管理方面有自己擅长的一面,既能互补,又有共同的语言。

  一开始就搞定杂志稿件,让麦吉田的心放了下来;也通过这个过程,三人间的共同话题更多。

  结果,这一顿饭一吃就是三个小时……

  第二天,也是12月1日,龙建华和赵惠仪带着戴明、克劳斯比以及三十余个国家的质量专家到机械公司和方便面公司进行现场参观;ISO组织的审核人员则对重世集团进行审核,这一队由吴惠如应付。

  首次会议,龙建华没有参与,ISO的头头都跟着他参观,那些审核员不可能认为他不重视;那边都是质量管理大佬,这里有培训过他们的吴惠如几人,动那种想法都不敢。

  走进机械公司,龙建华把布局给众人讲解一遍,接着就看他们想看哪个车间。

  有一个国家的质量专家皱着眉头问,“龙总,这家工厂今天停产吗?”

  龙建华一愣,接着回应,“不,满产。我们的订单很多,每天都要两班倒。除了正常的机器设备维护或突发状况,没有停产一说。”

  那人露出奇怪表情,“你说前面就是刨床车间,可我没听到机器开起的声音。”

  龙建华露出笑容,“那我们就先参观这个刨床车间吧。”

  另一个参观者扭头四顾后说,“机器的声音还是有一些的,不过今天的风不小,被风声掩盖了。”

  龙建华没做回应,带着众人走向刨床车间。

  进入车间,有几个人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

  刨床车间不但没有停产,反而是同一种型号的八台刨床都在工作,每台刨床旁边有两个人,都在有条不紊地操作:装料,卸料,转运。

  克劳斯比扫视一眼后“哇哦”一声,“这是我看到过最整洁的工厂现场。龙教授,你不愧是6S管理的首倡者。”

  戴明点点头,“我在岛倭国很多工厂呆过,也在米国很多工厂参观过,刨床车间的噪声这么低的,你们是第一家。”

  扭头看向龙建华,“龙先生,严格意义上讲,这不属于6S管理,而应该是健康方面的管理。这要求对刨床进行改进,并且要维护得很好。”

  龙建华笑道,“戴明先生说的对,严格意义上讲这不属于6S管理;但如果硬靠,也算得上是安全这个S。长久的噪声,会地操作人员的身心造成伤害,是隐患。”

  “我们有QC小组组织对噪声进行攻关,结果变成了现在这种状态。”

  戴明和克劳斯比几乎同时问,“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龙建华指指八台刨床,“我们都改了,然后对QC小组进行了重奖。对有些技术,我们申请了专利;入股今后有获利,他们能继续分红。”

  两人同时伸出大拇指。

  他们两人的质量管理理论中,对全员参与讲得最多。

  虽然他认为导致效率低下和不良质量有85%的原因在于企业的管理系统,而只有15%是由员工造成的;强调全员参与,强调群策群力的团队精神,通过教育来增强质量意识,举办质量改良的技术培训。

  克劳斯比讲的更具体。他的质量14步骤中,有“灌输员工对质量的警觉心,使之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有“找出问题,并从根本解决它”,有“设计一套质量教育系统来教育员工”等。

  一个国家的质量专家指着强上标语说,“龙先生,我觉得这个‘累了,就停机休息一会’不能放在这里。这不是明摆着让员工偷懒吗?”

  还没等龙建华回应,戴明就笑道,“我们是在追求质量的提升。累了意味着什么?疲倦,身体疲倦,精神疲倦;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出不合格品。”

  “稍事休息,能把体能和精神状态恢复,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会有保证。质量是由于成本的,而成本来自于工作的方方面面。”

  克劳斯比则指着旁边不远一幅标语对他说,“那句话讲得很清楚,‘不合格是最大的浪费’,就是对这句话的印证。”

  扭头对龙建华笑道,“这些话简单易懂,不教条,不严肃,让人很容易接受。别告诉我,这也是你们这些质量管理人员提出来的。”

  龙建华呵呵一笑,“我们培训过后,向全公司员工征集有关这方面的话,最后评选出最佳十条,优胜五十条,都有奖励的。这两条都是十万港币。”

  戴明和克劳斯比两人再次同时伸出大拇指。

  周边的人呆滞一会后,表情各异,很多也伸出大拇指。

  这样的一句话就值十万港币,发的敢发,领的敢领,想的敢想。

  都不是寻常人!

  看到车间的原料和产品通过皮带运往相应岗位,很多人不解,直言这不利于降低成本。

  龙建华给他们算了一下经济账:用皮带,需要一整套设备,但只要一个人操作;不用皮带,需要转运工具,甚至是车辆,要占用更多场地,还要有专门的人才执行……

  戴明听完笑道,“其实这就是改进。可能对质量没多少影响,但对车间内部整洁有很大帮助……”

  克劳斯比点头插话,“仔细算来,这也是把不必要的过程消灭。在管事与管人方面,管人更麻烦;这样可以减少用人,也就减少了产生质量问题的机会。”

  一行人在这个车间里竟然不走了,针对一个个现象,提出一个个疑问。

  戴明和克劳斯比也兴趣大起,很多时候都主动解释,并且越讲越兴奋……

  在走出车间后,戴明有些激动,“龙先生,这个车间虽然不豪华,但很实用,很整洁;人流和物流清晰分开,员工培训很到位……不,精准……也就是说他们操作的知识很齐备。”

  克劳斯比在旁补充一句,“虽然我赞同用皮带转运代替人工,但具体成本方面还需要细思量。总的说来,这个车间给我的印象是完美。”

  龙建华点点头,转而问道,“各位,接下来去哪个车间?”

  克劳斯比看了一下手表,“在里面就简单看了车床车间、仓库和组装车间,至少表面是大差不差,不需要再看了。八台机床,十九个人,让我们研究了一个半小时,这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