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启我的少年时代 第94章 94.过彩礼

《重启我的少年时代》第94章 94.过彩礼

作者:周裤子 字数:1786 书籍:重启我的少年时代

  (;′⌒`)嘤嘤嘤,更新太勤劳,一不小心超过了二十万字,掉出了新书榜,裤子永无出头之日了。

  ......................................................................................................................................................

  进入五月份,东北的天,亮的早。

  早晚温度不高,周扬还有点不习惯。

  四丫头还睡着,他穿上衣服,出门,朝对面望一眼。

  他妈和他媳妇也醒了,娘俩正嘀嘀咕咕的不知道在说啥。

  迈出屋,深吸一口气,在洋井边儿的水盆里捧一把水洗脸,精神不少。

  周家祖宅是典型的四合院风格,只有一进,正堂坐北朝南,两边是卧室耳房,两边的耳房挨着东西厢房。

  大大小小的屋子有二十多间。

  院子也大,正中央摆着个大水缸,老时候留下来的院子都有这种水缸,应急救火用。

  每趟屋子前边都有一排梧桐树,老年间种下的,有大人合抱粗。

  院子的布局很讲究,隐含风水之说。

  尤其是花草树木,东北有老话儿,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庭院不栽鬼拍手。

  桑同“丧”,出门见丧,大不吉。

  柳同“流”,自古就有折柳送别的说法,后门栽柳,阖家难团圆。

  至于鬼拍手,多指杨树等叶大枝繁的植株。

  这类树最茂盛的时候,正赶上东北的西南季风,吹得树叶哗哗作响,就像拍手一样,渗人的厉害。

  吃早饭在堂屋,周家没有女人不能上桌吃饭的说法,老太太坐主位,李佳在老太太左手边,程方圆被老太太拉到右手边。

  剩下的随便坐,老太太也不管。

  早上吃的清淡,几样小咸菜,馒头和高粱米粥。

  边吃着饭,老太太先跟程方圆嘘寒问暖一阵子,接着开始分配今天的任务。

  “三娃子跟着远方回庄子,把礼过了,还有酒席的事,今天也定下来。”

  周扬点头,过了彩礼就意味着亲事定下来了,酒席这事,也得落到他头上,时间紧,这年头物资不充裕,靠大姑父一家子也张罗不过来。

  他还得问老太太,大姑父两口子显然也做不了主。

  “奶,酒席在哪办?”

  老太太说:“咱家这头肯定在宅子里办,大江说你在国营饭店有熟人,要是方便的话,你上那借几个大师傅,庄子那头不用咱操心,兰香家里肯定也得办一回。”

  “行。”周扬应道,按规矩男方先摆一回喜酒,之后女方再摆一回回亲酒。

  老太太冲着程方圆说道:“丫头,奶也不拿你当外人,你眼光好,一会跟着你大姑上供销社挑点喜糖,炒货。”

  程方圆自然也没意见,点头说道:“奶奶不嫌我捣乱就是。”

  老太太拍着她的手,又冲大姑父说道:“三娃子和小程请假来的,不能一直耗着,我寻思后天就是好日子,你俩觉着那?”

  虽然有点仓促,可大姑父不敢反对,都是他儿子惹的祸。

  再者这头没啥亲戚,大姑父家也清静,要不当初也不至于入赘。

  都商量妥了,开始分头行动,就连李佳也得忙着收拾屋子。

  周扬和他大姑父出门的时候,老太太嘱咐道:“回庄子正事要紧,别见着酒迈不开步。”

  大姑父赫然,老太太对他上次醉酒还有怨念。

  爷儿俩一人一辆自行车,骑上就奔庄子走。

  刚出县城,大姑父问道:“你和小程处多长时间了?咋打算的?”

  周扬说:“快一个月了,走一步看一步吧,我俩都上学那,说打算也不现实,我妈倒挺着急,意思是过些天准备上京商量商量。”

  冷静下来,周扬也觉得他这事做的不靠谱,到底是他着急了,也不怨他妈没个好脸色。

  “你妈着急也有道理,大江眼瞅着就当爹了,你又是个有主意的,主意还越来越大,现在她不管,往后就管不住了。不过小程人不错,长得好,相由心生,一看也不是个别扭的,早定下来你妈才能放心。”

  大姑父紧蹬几下,说道:“咱家都结婚早,本想着你上了大学不着急,可没想到第二年就把媳妇带回来了,也挺好,搁咱农村,你这年龄结婚的不在少数。”

  大姑父没说假话,家里他老子和他亲娘,和李佳结婚早,他大姑父和大姑也不晚,这么一比,大江和赵兰香反倒算岁数大的。

  至于他和程方圆,还有得磨。

  “不说我了,给赵家过彩礼准备多少钱?”

  大姑父说道:“我和你大姑的意思是拿一千,老太太不同意,不愿意出这个风头,怕到时候让庄子里人埋怨。”

  其实都有自己的考虑,大姑父和大姑是觉得对赵兰香有愧,就想多给点彩礼弥补一下,正常来说,农村彩礼三头五百顶天了。

  老太太是想着不能冒这个头,开了这个先河,让庄子里以后娶媳妇嫁姑娘的坐蜡,再者彩礼给再多也是落到老赵家手里,还不如多添补小两口,赵兰香又怀着孕,将来小两口用钱的地方多的是。

  至于陪嫁,老太太和大姑父两口子都明白,基本上不用指望。

  农村丫头是赔钱货,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赵家得了彩礼也得攒着给小的,留着将来娶儿媳妇。

  所以自行车也好,缝纫机也罢,大姑父都买好了。

  也幸亏这半年大江大海两兄弟能折腾,要不这么仓促的结亲可有笑话看了。

  到了庄子,他和大姑父分头行动。

  大姑父到赵家过彩礼,周扬挨家挨户给信儿,把办酒席的时间给乡亲们说了。

  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收礼。

  也算不上收礼,婚丧嫁娶是大过儿,即使没有人情来往也得出面,喜酒也不能白吃,得了消息的给上点粮票,关系稍微近点的可能给钱,也就是三毛五毛的。

  只有真正的亲戚才会走账房出礼,这个数额也不大,一块两块,要是能出点纺织品卷和工业品卷的,就是直系,走动勤的实在亲戚。

  反正每家每户结婚都是这么过来的,家里的被褥,大件也都是这么凑起来的。

  想指着男女双方把新人的东西凑齐,几乎不可能。

  派周扬送信是老太太的主意,这一大家子无疑周扬是最拿得出手的。

  他挨家挨户送完信儿,朝赵家走,和大姑父汇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