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重铸山河 第一章穿越

《重铸山河》第一章穿越

作者:喜王 字数:7551 书籍:重铸山河

  李二原是一名特种兵,退伍后做过保安员,保安队长,保安主管,保安经理,出国做过保镖,欧洲雇佣军,身体素质没得说,功夫了得,在欧洲做雇佣军执行各种危险的任务,银行押运,大型会议,元首安保等,可再一次欧洲珠宝展览会时遇到了意外他的小队遭到敌特攻击,损失惨重,不幸的李二也受伤昏迷不幸,汽车把他拉到医院,李二醒来后发现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清朝的1897年夏天,不太平的一年,醒来后发现自己成了一个义和团兵这个兵才十几岁在清兵的追赶期间饿晕过去了,李二的灵魂到了他身上,他叫李明,李明只能能面对现实,自己无法回去了,十几岁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又赶上战乱,这一年洋人打压中国人,教堂毒害百姓,义和拳后来成为义和团,李明是赵三多的兵,等醒来后李明发现自己给救了吃了些东西醒了,姚洛奇,外号老奇,也写作姚文起,是赵三多义和团起义的重要人物之一。

  姚洛奇是西留善固人,现属邱县,原属曲周县。

  主要依据:1、姚洛奇是直隶广平府人人氏。留善固村有两个,东西相距两华里,东面的叫东留善固,西边的叫西留善固,现在分属邢台市临西县和邯郸市邱县。历史上,西留善固属直隶广平府曲周县,东留善固属山东省东昌府临清直隶州或临清县。权威资料表明,姚洛奇是直隶广平府人,所以,只能是现在的西留善固村人。

  2、姚洛奇是窑工。历史上,东留善固村没有任何土窑,倒是西留善固村东南三华里之处,是村内有名的“老窑坑”,三座破窑相距不远,很有烧窑的年代了。

  3、赵三多第一次起义失败后,在西留善固村解散了队伍,以图东山再起。按照正常的思考,赵三多绝不会无缘无故来到西留善固村解散队伍,他一定是有所依靠才敢来到西留善固的。就像他最后投奔到巨鹿县吉家屯藏身之时,结果,被他投奔的武举出卖并最终饿死南宫监狱。义和团运动萌发于三个地区。其中最主要的是义和拳运动。它发生在当时的山东冠县十八村和直隶威县沙柳寨一带。其实,冠县十八村并不与冠县相连,亦不在山东境内,而是孤悬于直隶境域,插在威县东境,与威县、清河毗连,离冠县县城140里,当地人称“插花地”或“溜边地”,亦有呼其为“飞地”者。冠县十八村与威县沙柳寨、侯魏村直接相连,但当时一属山东,一属直隶。在当时的山东邱县、临清,直隶南宫、曲周、鸡泽等县都有这样的“插花地”。这几个县的“插花地”都分布在威县东界的老沙河和漳河之间、清凉河西岸以及威县东南界,今天都隶属威县。这些地区的“飞地”有冠县十八村、邱县十八村、临清十八村、曲周十八村和鸡泽屯等地。各县的“插花地”虽都名为“十八村”,但此数并不准确。

  义和拳运动是从冠县十八村的梨园屯民教矛盾中发展起来的。清同治八年(1869年),梨园屯的天主教民要求义分该村清康熙年间廪贡李成龙和其他富户为建玉皇庙所捐义学地。全村前、后街和西街均推出会首,连同地保共同商议:将义学田地按田股均分。四年后,教民分的三亩多地全献给了外国传教士修建教堂。教徒在意大利传教士梁明德教惑下拆庙盖教堂,引起村民公愤。民教双方均呈控到县,县令韩光鼎审断,允许在庙基上建立教堂。

  光绪七年正月初九(1881年2月7日)该村举行玉皇神会,游人欢聚,挤开教堂大门,教民出来与村民发生口角。方济各教团、山东主教欧立爵以此为借口,纵容法使干涉。山东巡抚任道熔审断时,议定先将宅基归教民“暂行借用”,待教民另买到宅基地设立教堂后,再议归还原宅基地。

  迨至光绪十三年(1887年)春,传教士费若思在该村指使教民王三歪等重建教堂房屋,扩充地基。再次激起村民公愤,绅民纷起,将教堂拆毁,重新建庙。后经18村梁庄耆绅潘光美调解,王三歪表示情愿将庙基归还,三街会首刘长安等人亦情愿另购宅基,为王三歪等新建教堂。但到了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月,法使又依据方济会山东主教马天恩的无理要求,要强行在原庙宅基上建教堂。光绪十六年(1890年)五月,法使提出进一步要求,要让传教士与地方官当面商定交出庙基,重建教堂。据光绪十八年五月初六日(1892年5月31日)《总署收山东巡抚福润函》称,光绪十七年(1891年)腊月,山东巡抚饬东昌知府李清和提众训明,断令将庙宇让于教民建教堂,又恐民心不服,便令县令何式箴捐银二百多两“听民另购地基建盖新庙,设立义学。俟新庙工竣,再行拆毁旧庙,移置神像”。本来可以就此完结,但是,教民又扬言必须将控争之人按名拿究,方肯罢休,以至众情不服。于是在光绪十八年四月,梨园屯村民邀临清道人魏合意来玉皇庙住持,并将昔年办团练之枪械移存庙内,以图守御。

  梨园屯的反教会斗争,最初表现为全民对抗,是“汉教”与“圣公会”的对立,后来变为在士绅领导下进行。1892年,在士绅领导的斗争失败后,村中侠义之士阎书芹等十八人出现,继续坚持反抗,被人尊称为“十八魁”。外国传教士对他们的出现非常震惊。以“十八魁”为首的贫雇农力量,在民教矛盾中表现出了顽强的斗争本色。但“十八魁”的力量还无法冲破自然村藩篱而掀起大规模的反教会斗争。除了历史契机的原因外,还必须具备比“十八魁”更坚强的组织力量。当时与十八村相邻、并分布在山东、直隶交界地区的梅花拳,正好为它提供了扩大斗争的力量源泉。所以,当“十八魁”1892年的反教会斗争遇到挫折时,便向其邻近的威县沙柳寨赵三多寻求梅花拳的支持。

  赵三多(1841年——1902年),出生于威县沙柳寨一个农民家庭。自幼习武,先拜临清碧霞宫僧人冯克善为师,后拜梅花拳第十三代传人临清杏园张如纯为师,练就了一身好功夫。他刀、枪、棍、棒及各种兵器样样精通,最拿手的是虎头双钩,使起来得心应手,如风弛电挚一般。不管是对练还是迎敌,能赢他者甚微。在山东、河北交界一带威望颇高。他广设拳场,膝下门徒三千余众。

  赵三多一家七口人,三亩多地,一间半草房。虽然人口多、土地少,但他和两个儿子都会手工艺,靠做银匠糊口。赵三多青年时除耕种自己的土地外,还捎带着给地主耕种土地。中年做小买卖,卖碗、瓢等。他爷爷是个穷秀才,到他父亲时就卖地给地主。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在耕种自己土地的同时,也捎带着给地主耕种土地;二儿、三儿当银匠。

  赵三多虽是在威县东境有影响的梅花拳师,但他在梅花拳内部的辈分并不高,属于第十四辈,还是文场师傅,且属于梅花拳大架派。

  中日甲午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深,中国人民面临着外国教会势力的一场新攻势,这是以民族矛盾空前激化为大背景的。梨园屯教案便是随着这样的形势而加深的。方济各会传教士和教民气焰也因此更加嚣张。他们向地方官府呈控“十八魁”,又向拳民扬言,官府要派员逮捕梅花拳拳首赵三多。加之德国出兵胶州弯,掀起了各国瓜分中国的浪潮。由于这一历史契机的刺激,再一次掀起了反教会的斗争。

  在这种情况下,梅花拳内部有人劝赵三多不要再斗下去,其理由是梅花拳历史上没有犯乱之事。赵三多为了保全梅花拳不受牵连,将他所率的梅花拳队伍改名“义和拳”,摆会、亮拳均打义和拳旗号。其实,早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左右就出现过“义和拳”的名称,当时有人呈控,说直隶大名府元城和山东东昌府一带,已有人收徒习拳,名叫义和拳。据副都统福长安乾隆四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所奏:王伦是清水教徒,后学枪棒,便诡称义和拳。王伦起事后九年,即乾隆四十八年,南宫县魏家庄一个叫魏玉凯的曾呈控说,王伦与魏家庄的李存仁、魏学宗、王三、严龄等都是都是高口村李姓的徒弟。高口村就在今宁晋与新河交界处,李姓师傅就是李成章。

  赵三多在“十八魁”鼓动下聚集了各地拳众三千多人,于光绪二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1897年3月24日)在梨园屯“亮拳”三天。这是义和拳在甲午战争后针对教会势力新攻势的一次尝试性对抗。“亮拳”结束后,“十八魁”和义和拳便于三月二十六日(4月27日)聚众攻打梨园屯,展开了武装反教会的斗争。据清光绪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七日(1897年7月26日)《总署收法国公使呈班照会》载:此次武装反教会斗争“将该处教堂居住奉教人19名前往攻打,而该作乱之人当杀毙教民二名……,除二家未抢外,约有200奉教之人理应逃走”。东昌知府洪用舟断令将庙基充公,另为洋人觅地建堂。一方面缉拿凶犯,并赔京钱二千串。山东主教马天恩却推翻前说,索要更多的赔款。洪用舟屈于教会势力,于光绪二十四年春、正二月亲带勇队到达梨园屯,将县令何式箴撤任,委曹倜接署。教会势力又占了上风,再次激起了义和拳民的激烈反抗。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赵三多率义和拳近万人,蜂拥而至。义和拳力量的迅速聚集,使外国侵略者感到震惊。法国公使再次向中国提出,要迅速议结梨园屯教案,并以逮捕“十八魁”为重要条件之一。洪用舟为了能逮捕“十八魁”,曾购觅眼线,四处缉拿。他到梨园屯一带时,还指使勇目,诱骗阎书芹,使阎书芹在暗处遭枪伤。并督率勇役拆毁庙宇,将原基交还教民盖教堂。这时,“十八魁”和义和拳的斗争已开始有了统一的行动,势力已扩及山东、河南、直隶三省交界的广大地区,非府、州、县等地方官员所能控制。义和拳正在做揭竿而起的酝酿。他们首先焚毁了威县崔家陈村教民房屋,1898年4月23日午夜(农历润三月初三或初四),曲周黑刘村梅花拳首**同又率义和拳民以“毁教灭洋”为目标,进袭了相邻的麦子乌营村,后又北上魏村。5月14日(农历润三月二十四日),“十八魁”与义和拳又进袭了钟管营教民村,使潘村、马家庄等教民村感到十分紧张。

  其实,所谓义和拳,并不全是梅花拳拳民。事实上,义和拳是以梅花拳为主,融合一些八卦拳、红拳拳民在内的拳会组织。光绪二十四年以前,梨园屯“十八魁”曾向赵三多梅花拳求救,要拜赵三多为师,请其出面领导斗争。阎书芹等原习的都是红拳。梨园屯等十八村虽与沙柳寨相连,但是没有习梅花拳的。当赵三多把梅花拳的名称改为“义和拳”后, 梨园屯习红拳的几十户都加入了进来,在威县第三口等处也有一部分红拳弟子加入赵三多的队伍,就在赵三多的家乡沙柳寨村,也有几户练红拳的拳民,跟随赵三多的义和拳辗转斗争于各地。无论从梅拳的历史还是从当时的现实活动看,把梅花拳看成是义和拳的主体,是符合历史真实的。

  义和拳起义是梅花拳反教会斗争发展成为义和拳运动的标志。赵三多将梅花拳改名“义和拳”不久,就发动了起义。导火线是姚文起等因闻山东地方文武衙门出示批票,逮捕拳民。拳众疑系山东临清小芦等处教堂指使所致。这年二月,就有谣言说有德兵来攻。据赵三多文书郭栋臣回忆录载: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十八日(1898年10月3日),在冠县十八村之一的蒋家庄马场聚众,祭旗起义。但耶酥会法国传教士的记载则是在10月25日(九月十一日)上午10点,地点在何处并没有说明。这两个不同的记载都提到了此次起义的旗帜,前者记旗书“助清灭洋”,共三千多人;后者记旗书“顺清灭洋”。旗帜是镶有黑边的黄幡。起义者头裹手巾,脚穿长靴,武器是快枪和长矛。他们同官吏妥协,只攻基督徒。此次起事是受到民族危机刺激并汇合其他因素所致,义和拳运动已突破了原有的反教会斗争的局限,转向更有组织、更大规模的斗争。

  义和拳于10月25日(九月十一日)起事后,27日在冠县红桃园和邱县柳疃等处聚集二三百人,28日在曲周大寨邀人借马至临清州龙上堌聚集四、五百人,31日在龙上堌、杏叶村等处聚集近千人,转往曲周白果树、辛庄,起义队伍共计二千多人,得马四、五十匹。来镇压义和拳的大名练军,对此十分惊慌。大名道台除向直隶总督请速添拨练军人马、盛军马队,加强武装镇压外,还约冠县、邱县设法防抚集团、联教互卫,也要威县极速“集团互卫,晓解拳民”。大名镇吴殿元也亲自率马队前往弹压。并饬威县县令戚朝卿会同山东冠县署令曹倜、邱县县令李子芳以及委员高式柽、张承寿等五人,同时又谕饬威县、冠县、邱县三县团总、耆绅陪同前往,共同向赵三多开导劝散。与此同时,天主教会更是惊慌,赵家庄本堂还筹划武装布置,以防义和拳来攻。10月27日,赵家庄总舵号召教民,立即组织武装,由魏村、潘村等四个教民村组成一支民团,齐集枪械大炮巡夜,威县也派来兵弁帮助防守。到11月1日,一支教会武装正式形成,共计477人。

  据《总署收北洋大臣裕禄文》称,赵三多接受了“劝谕”,“遂向姚洛奇(既姚文起)阖拳众当场叩头,亦请解散。该拳民等深知悔悟,既于十八日(11月1日)纷纷解散回家”。可是姚文起并没有向五官员妥协,仍率200拳民继续斗争。姚文起是义和拳起事中最具反抗性的人物,他是曲周县西留善固人(后属邱县管辖)。其实,所谓赵三多接受“劝谕”,也并不意味着妥协。姚文起率200余名拳众经过红桃园村时,遭到教民打击,拳众于11月2日夜焚红桃园,3日,又焚了第三口教堂和教民房屋。第三口是属于赵家庄本堂区的一个重要堂口,教民势力较大。赵三多率众来攻时,适值这一带红拳拳民聚集,为其会首石廷干出殡,由于石的弟子提出请求,赵三多答应出殡时不攻打,待石的棺材一出村外,义和拳便在一片喊杀声中冲入村子,焚了第三口天主教堂。随即又与前来增援的教会武装和官兵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然后回旋在侯魏村、沙柳寨一带。11月4日,姚文起在沙柳寨、侯魏村同官兵交火时被捕牺牲。拳民队伍亦被打散,义和拳起事活动遭到严重挫折。大名道立即电饬威县县令,将未随赵三多起事的“安分拳民编入民团”,以图悉善联络。

  赵三多得知姚文起牺牲的消息后,又率义和拳余众,转到西留善固一带。为了继续有效地展开斗争,他解散队伍,将力量掩蔽积蓄起来。自己带一些徒弟转到枣强卷子镇,继续同各地梅花拳联络,各地梅花拳也纷纷邀请他转移他处,他从枣强到武邑、晋州、正定,顺着滹沱河北上的运粮河两岸各处游走,又到了沧州立坛开场。朱九彬、刘化龙等也在保定以北、京城以南奔走,联络固安、良乡等各地拳众,与赵三多形成一气。

  光绪二十五年四月初八(1899年5月17日),同赵三多有联系的各路梅花拳师傅,在正定大佛寺秘密聚会。赵三多讲述了义和拳起义失败的原因,主要是各路配合不够。大家商定,今后各地一定要配合斗争。为了便于同其他教门、拳社联合,决定将义和拳改名为“神助义和拳”,广泛地同其他拳派、秘密教门和会社联系。如分布于静海、青县、东光等地的红门和在畿南几县的白门和黄门,使这些教门会社以义和拳的名义公开亮拳,合法活动。

  在义和拳重新酝酿斗争的同时,一支大刀会也在直隶大名府的成安县展开了反教会的斗争。光绪二十五年五、六月(1899年6、7月)间,已有会员六千多人。会首刘胜先,他领导大刀会的反洋教斗争,惊动了天主教直隶东南教区。耶酥会把他看成是与义和拳有密切联系,并危及他们生存的可怕力量。后刘胜先被戮于乱枪之下。刘胜先的死使大刀会在成安一带的斗争遭受严重挫折。成安县令企图将这些大刀会成员编入自己的团局之中,但大刀会众都投奔顺德府沙河县和河南省武安(后属邯郸)去了,与当地的义和拳汇合攻打教徒村。这支反教会力量在耶酥会传教士1898年报告中被称为“大刀会”,但到1901年,其报告中已改称义和团了。

  从1899年夏秋起,直隶、山东的义和拳又开始活跃。1899年夏秋至1900年春夏,直隶、山东大旱,不少农民只好贱卖土地,一亩地只值四吊钱,有的甚至用一亩地换一斤粮食。在严重的灾情威胁和土地兼并下,贫民无以为生,争相附和拳民。义和拳开展了普遍的均粮斗争,而且把均粮与仇教相结合,把贫困看成与帝国主义有关。他们在揭贴中道:“天无雨,地焦干,只因鬼子止住天”。由于农村社会危机同民族矛盾相交织,各地民怨沸腾,群情激愤,对赵三多、阎书芹的义和拳再次开展大规模的斗争提供了有利条件。

  赵三多在滹沱河和运粮河两岸联系各地拳众和其他民间秘密教门,进行新的斗争酝酿时。阎书芹仍率众活动在梨园屯与邱县十八村之间。这期间,义和拳也在各地纷起,悟修和尚为首的义和拳活动在景州、阜城一带;王庆一为首的义和拳活跃在枣强、景州和故城一带;德州齐家桥大师兄李金荣、郑德茂为首的义和拳活跃在吴桥、德州一带。

  阎书芹所部义和拳在得到威县拳首王玉振支持后,同邱县十八村的常家屯拳首牛九州、孙汉章汇合,再返梨园屯,同驻扎在那里的官兵决战。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初九日(1900年1月9日),阎书芹下令,各村义和拳到常家屯集合。十一日,阎书芹联系王玉振等带领拳民500多人的队伍攻打梨园屯。驻梨园屯的官军用炮轰击,义和拳有所伤亡,退到干集东时,又遭官军伏击,损失很大。阎书芹率部分队伍北上滹沱河,与赵三多汇合。

  光绪二十六年四月,赵三多在景县、阜城再度立起“兴清灭洋”旗号后,先攻打朱家河教堂,并有官兵暗中相助。临清、武城、威县、南宫各县义和拳都往朱家河汇集,教民死亡近4000人。由于人多,吃饭困难,又分开三股,一股留在原地,归乜某指挥;一股归阎书芹、“十八魁”带着,由运粮河东经恩县攻打武城县十二里庄;一股归赵三多带着,由南宫、威县进攻临清小芦。

  赵三多攻下小芦教堂后,便回到威县大宁,这里是梅花拳的一个重要据点。赵三多与这一带的梅花拳、义和拳拳首汇合后,聚集了七、八千人,开始攻打魏村、赵家庄。教民们在外国传教士的指使下,由魏村教会长李老明,潘村教会长、大地主张老蕊为首,组织洋枪洋炮装备的武装队伍,以对抗义和拳。由于威县县令派兵来助,义和拳在这次战斗中失利,退至张家屯。外国神甫带领教民武装一直追到张家屯,抢走村里的牲畜、衣物,还打死了一些村民,没有逃走的拳民被逮住以后,统统把辫子栓在门槛上,用斧子将脑袋砸烂,叫做“砸杏核”。教会还要张家屯出钱重修魏村教堂,名曰“包洋债”。赵三多在此役后退回冠县十八村与威县沙柳寨一带。

  阎书芹的义和拳队伍在王玉振的配合下,联系了李玉可、董和尚等所部500多人,于光绪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1900年1月11日)回攻驻梨园屯的防勇。在取得了以郝洛有、任王氏(又称任寡妇)为首的夏津义和拳和以戴大木为首的武城义和拳合力支持后,又于7月16日开始,同十二里庄的教会势力展开激烈战斗。有拳民1000多人,声势浩大,各地拳民也纷纷响应。十二里庄教堂号召全县教民壮丁来此集合,地方官员也向教会势力妥协。阎书芹在攻打十二里庄的战斗中未能取胜。

  阎书芹攻打十二里庄虽然失败,队伍却不断壮大,因为他的反侵略正义斗争赢得了直隶、山东交界各地拳民的支持,其战斗力也越来越强。同时,还与队伍中几个骨干人物有关。一是王玉振,号老金,是威县拳首之一,阎书芹1900年在梨园屯战败退据常屯后,就是由于他的协助,又邀集卫河两岸拳民前来报仇。阎书芹队伍中之所以有山东博平来的大刀会、神拳和武城、夏津的义和拳,主要是靠王玉振联系。王玉振最初与清河某庄有仇,谋往报复,遂纠同山东茌平的神拳、大刀会首领徐福和尚及朱西松、朱士和等部分拳民,于光绪二十六年二月攻打茌平、博平司家营一带教堂。随后又在清河县许庄、高唐县袁王庄、夏津县堤庄、武城县杨家庄等地活动。袁世凯饬令武卫右军先锋后路东字军前营、左营集中兵力兜剿。面对清军的围攻,王玉振率众列队,开枪抵抗,使东字军前营、左营到处奔走,疲惫不堪。

  二是宋全海,号赤子,人称宋狮子,直隶深州人。他经常来往于常家屯和梨园屯之间,同赵三多也有联系。据说赵三多起义队伍中的揭贴多由他书写。那时他40多岁,是神拳拳首,属于红门,自己坚信能避火炮,刀枪不入,他带了几百人来援助阎书芹。

  三是任王氏,又称任寡妇,她带着四、五十人来援助阎书芹。传说她能变幻,神秘莫测。阎书芹对她极为尊重。此外还有牛九州(号老海,又叫壑子,常家屯人)和李裕珂(冀州人)等。

  阎书芹未能攻下十二里庄教堂,便将队伍退回梨园屯一带。这时,梨园屯已成为拳民和官兵拉锯战的中心。光绪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二日(1900年8月16日),清军四路人马连夜包围梨园屯。次日黎明,官军吹号逼近村来。义和拳缺乏枪械,终于抵敌不过,损失惨重。阎书芹也因叛徒告密,随同31名拳民一起被捕。只有赶来增援的宋狮子、高元祥等率部分拳众突围而出。阎书芹被解往临清杀害,时年41岁。临刑前大义凛然,威武不屈。

  阎书芹牺牲后,突围出来的义和拳余众分为三股,辗转活动于直隶、山东交界各地。

  高元祥率一部同红桃园、小里固的拳首项得胜、杜一山汇合。当年九月,梨园屯、红桃园的教民从外面逃回来后,杀害拳民十几人,激起拳民愤恨。高元祥、项得胜等回梨园屯传帖聚众。冠县闻报,连夜派防勇包抄梨园屯。项得胜战死,高元祥被杀。红桃园教民在教会长孙明山的带领下占据民房,强割民田。10月11日(润八月十八日)夜,杜一山率众袭击红桃园,处死孙明山等18名教民。官兵赶来镇压,杜率众出走,后亦被官府逮杀。

  郝洛有在八月十七日梨园屯突围后返回夏津张堤,与任王氏等组织群众,继续斗争。并传帖周围各县,约定于十月初一日在张堤聚义。因消息走漏,夏津城汛把总率兵兜围,郝洛有战死,任王氏等人被捕,在夏津遇害。

  宋狮子部从梨园屯突围后,转到曲周、元城一带展开斗争。光绪二十五年八月十五日(1900年9月8日),他联络李洛好、韩九等率众攻打邱县桃寨,遭官兵伏击,损失多半。宋突围后不知去向,李洛好、韩九等组织百余人仍在邱县一带活动,是年十一月被官兵打散。

  至此,冠、威一带的义和拳斗争力量已基本被消灭。地方官府向教会势力彻底屈服。赵三多在义和拳运动失败后,转移到广宗、巨鹿、南宫一带活动。1902年初,直隶爆发了景庭宾的抗捐赔款斗争,赵三多率部参加了景庭宾的“扫清灭洋”起义。景庭宾的起义队伍达10万多人,在巨鹿起事有4万多人,广宗300多庄得3万人,威县起事得2万余人,还有1万多义和拳民来附。景庭宾起义队伍主要来自乡团,其中也有不少梅花拳拳民来附。

  其时,赵三多的义和拳仍不减当年的战斗力,是景庭宾起义队伍中战斗力最强的一支。赵三多曾参与景庭宾的核心机密。赵三多在东召村战斗后,突围转到南宫、巨鹿等处,后被人告密,囚于狱中,他在狱中绝食数日,滴水不进,从容就义,终年64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无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