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青云端 第六十六章 春闱偿所愿

《青云端》第六十六章 春闱偿所愿

作者:风若兰佩 字数:1825 书籍:青云端

  重华殿里也是华灯璀璨,铺红叠翠,布置的极为华丽。

  皇帝看着室内这么多颜色,难免觉得闹得慌,但碍着太师的面子,对玉姒也便发不起脾气来。

  他还在想着妹妹说的话,是该好好帮她挑个如意郎君了。

  玉姒看着皇帝笑意吟吟,想着表姐晋封的这一晚,皇帝还肯宿在重华殿,是对自己莫大的恩宠。

  她甚至连假意的推辞都没有,只觉得这是难得的机会,只盼时间停在这一刻,莫在向前流淌。

  花朝节一过,大家盼望着的就是三月春闱了。

  皇帝继位已是第四个年头,正常的科举都在秋天,没有受到影响,但制科考试却在洪庆元年春天的骚乱中被停了一届。

  这一次的考试,皇帝便分外重视,也发布了御令,说要补上洪庆元年的录取名额。

  在职官员听到这个消息,莫不欣喜,一片称颂之声。

  原来这制科考试,不同于士子的登科考试,是针对在职官员和已经取得功名的士子们的一种特殊考试制度。

  参加制科考试的人员由朝廷中的大臣进行推荐,也可以自荐,然后参加一次预试。

  最后,由皇帝亲自出考题。

  所有考试中,唯有制科,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

  也唯有制科考试过关者,可以立即获得相应官职。

  据后世史书《鸿音政要职官纪》卷十五记载:“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

  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

  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

  按照婆罗洲的传统,科举考试中,唯有制科及第者,才算是天子门生,也才有了最高的荣耀。

  因而这一年的春闱考试,就以特别隆重的方式拉开了帷幕,报名人数也是历年来最多的。

  为了筹备这次的春闱,整个礼部忙活了半个多月了。

  杨尚书辞职之后,由两个侍郎暂时帮办着,皇帝不发话,谁也没有胆子敢去荐举尚书人选的。

  这事情本来是吏部的份内工作,但姚尚书自己就泥菩萨过江了,大家也都怕受他牵连。

  官员任用的业务基本都停了,春闱的事情杂乱,也任由户部的官员总是去麻烦左相。

  而左相自打年前咳血,身子骨就虚了,不能去衙署理事。

  官员们频繁的进出左相府,这样一来,左相的病是愈发重了。

  大家都商议着,这次制科考试,怕是皇帝就要启用新人了。

  三年了,朝局没有大动荡,也是太后镇着的缘故。

  如今太后仙去,宫里只有那个妖妃和宾州来的乡下老太婆,皇帝怕是要越发独断专行了。

  制科考试报名程序要简单的多,毕竟考生都是在职官员,他们的履历都是朝廷考察过的,这样便少了一番勘验的手续。

  不像秋闱那种针对普通士子的考试,从乡上报名开始,就要有中人作保,有乡绅举荐,还要有塾师背书,经过一道一道的检查,才能顺利走入考场。

  而且秋闱即使考中,也得等待吏部的拣选,要论资排辈,要等有出缺,才能赴任。

  因而也有不少考中举业的士子,留在京师复习,以期制科考中,直接入仕做美官。

  二月里,各种报名就已经停当。

  考生们都整肃精神,预备新帝登基以来的第一次制科考试。

  如果考中,便是天子门生,从此平步青云。

  大家都记着左相当年就是因为嘉泰元年考中了状元才入仕的,但起初也不过是在翰林院充充门面,后来在制科考试中,拔了头筹,才荣升礼部尚书,后来荣膺左相。

  这种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虽然二十多年过去,依然激励人心。

  在应考的考生中,有一类人是很特殊的,他们获得了公卿的特殊推荐,以别样的才能进入制科考试。

  有人通音律,有人善治兵,有人长于河防,有人秀于辞赋。

  其中有一个人姓周名尧,字舜卿,在一众考生中特别的夭矫不群。

  他面似秋月,目如星子,唇边每含三分笑,眉间常蕴两分情。

  远观如轻云望月,近看似蝶舞花间,好一个风流妙人儿。

  花郎社的同好们也唤他作花妖郎君,不知底细的还以为是什么秦楼楚馆的相公呢。

  这一日,考前聚会,大家都英气勃发,互相预祝这次能够高中头名,就算不能获得皇帝陛下的欣赏和提拔,能够考个好成绩,扬名显亲,也是极大的荣耀了。

  座中都是青年俊杰,还怀着一腔热诚,有一个站起来激动地说:“如果此次高中,我定当一洗官场多年的积弊,让那些因循守旧的老家伙都没有容身之地。”

  “哎呦,孔兄这般凌云壮志,这些年沉寂下僚真是可惜了。

  真是不知,你准备怎样革除积弊?

  把老家伙们都干掉吗?那可都是勋旧贵戚,鸿音王朝两百多年的体面呢。”

  “汪兄莫说丧气话,只要肯做,总是有办法的。

  昊京政坛一直都是几大家族把持着,后族的姜家、辛家,宰臣的裴家、谭家、范家,各个都是什么四世三公,还不就是仗着祖先那点功德吗?

  若没了他们,我们士子们才有更多的机会。”

  众人都点头称是,举起酒杯,一起为这位孔姓考生祝酒。

  唯独周尧没有举杯,大家奇怪的看向他,“周兄,你这是有不同意见吗?”汪伯琴出声询问。

  “不敢不敢,只是尚未高中,就先四面环敌,终究是不妥当的。”

  周尧很是谦逊,声音也柔和,大家一下子就冷静下来,是呢,谁知这场比试,是普通士子拔得头筹还是那些世家子弟再获荣光?

  孔与德定定的看过来,见周尧并没有辩难之意,反而有提醒关怀的意思,也不好愤愤离席。

  倒是汪伯琴转圜的快,一手牵了一个,“莫说那些没用的,先共饮此杯,愿大家都能得偿所愿。”

  其他人眼见要陷入纷争,都赶紧喝了杯中酒,准备散了。

  汪伯琴在一边心道,孔与德这个人还是这么激进,那个周尧倒是平和好相处。

  以后官场上再碰见也得多小心着这位孔兄了,若说要建功立业也可,要说是为了扬名立万也未尝不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