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大夏龙雀传 第12章:天府学宫!

《大夏龙雀传》第12章:天府学宫!

作者:无限天空 字数:3916 书籍:大夏龙雀传

  第十二章:天府学宫!

  幻乐府中,那个给李奕奇带路的小厮被赵管事扇了十几个耳光之后,并没有转身回到后厨,而是悄无声息的来到了一间类似密室般的隐蔽房间。

  “主人,小的失败了”

  小厮单膝跪地,低着头,声音颤抖,不敢直视前方那个坐在檀木桌旁的身影。

  “噢,为何?”

  那个身影的声音很是厚重、雄浑、沙哑,听上去是个魁梧有力的壮汉。

  “......”

  小厮低着头,心中极为紧张,但是他知道自己不回答可能后果更加严重,一咬牙,双膝跪地,磕头道:“小的也不知为何,他似乎看出了主人的意思,还让我给主人带话。”

  “什么话?”

  “他说,若是主人想要见他,就自己出面,不必以这种手段,惹人......惹人发笑。”小厮说完,匐跪在地上,身躯瑟瑟发抖。

  “呵呵,有意思。”

  那个身影笑了两声,微不可察的摸了一下戴在自己右手大拇指上的白玉扳指,沉默片刻,似在思考,半响后,他淡淡挥手:“没你事了,下去吧。”

  “是,小的告退。”小厮回应道,心中松了口气。刚欲离开,却不料背后那个身影大袖一挥,一道血光便从这个小厮的脖颈处飞溅而出。

  “收拾干净。”

  话音一落,门外立马有两个人影恭敬的走了进来,一声不吭,开始处理这满屋子的血腥味。

  ......

  “小子,你是谁?”

  马背上那个青衫年轻人一脸好奇的看着李奕奇,神色傲然,目光如电,视线落在人的身上颇有些压力。

  李奕奇回头看了一眼对方,心中微微震动了一下:“古千阳!”

  在幻乐府中,李奕奇便注意到了古千阳,上一世他虽然只修文道,却也听说过这位上京城中极负盛名的世家公子的大名,只是无缘一见。

  之前唐七也曾悄悄和他介绍过,若是把上京城中的所有王公贵族的世家弟子做个排名,这古千阳怕是能够排进前二十。

  上京城乃是大夏皇城,人口八百万,号称名门三千、世家上万、能够被排入年轻一辈前二十的世家弟子,皆是真正的人中龙凤。

  “李家,李奕奇。”

  尽管感受到了古千阳身上那股散溢而出的武道压力,李奕奇依旧神色淡然,不管怎么说,在大夏,除了皇室,李家还从没向任何人低过头。

  古千阳脸色微变,似有些震动:“李家......九公之孙?”

  说罢,他身上那股气海境的武道威压瞬间消散,看向李奕奇的目光有了一丝郑重,抱拳道:“在下古千阳。”

  “我知道,禁军大将军古元之子,久仰了。”李奕奇微微一笑,一边抱拳还礼,一边仔细的打量着对方。

  感受到对方身上的那股无形的气场,李奕奇微微心惊讶:“这古千阳身上好强烈的权势意味,不愧是从龙骑禁军中出来的,和沙场戍边的普通将领就是不一样,怪不得京城中,很多世家子弟都不敢轻易招惹此人。”

  他见过不少安南都护军中的将领,那些人身上血腥、杀伐之气更甚。然而权势、威严之意却远没有龙骑禁军的将领那么强,毕竟龙骑禁军守卫的乃是大夏皇宫以及九五之尊的天子。

  当然,就在李奕奇打量古千阳的同时,古千阳也在观察着马车中那个瘦弱的少年。

  “都听闻九公一脉只剩下一位孙子,平日里足不出府,便是他吗?”古千阳心神一动,一道光芒从眼中掠过。

  他能感受到李奕奇身上一丝一毫武道的气息都没有,就和一个普通人一样,不由心中暗道:“看来前几日朝中那场风暴便是他引出来的,果然和传言一样,不懂武道......”

  这般想着,古千阳看向李奕奇的目光中似透露出一丝遗憾、惋惜之意。

  “古兄,不知你找我有何贵干?”李奕奇微笑道,想知道对方的来意。

  “哈哈,没什么事,就是想看看能带走那位楼兰公主的究竟是谁。”古千阳嘴角勾起一个狂傲的笑意。

  “古兄误会了,那位楼兰公主我可带不走。”李奕奇摇头苦笑。

  “哼,敢作敢当,你别告诉我在二楼摆弄那个玩具的人不是你而是他。”古千阳眼中闪过一丝精芒,抬着马鞭指了指一旁的唐七。

  李奕奇心中叹了一声,既然还是被人看见了,那干脆就大大方方承认了:“古兄好眼力......”

  “果真是你,既然如此我很好奇,为何你不上去试一试,看看能否解开楼兰国的那件宝物?”古千阳目光中流露出一丝疑惑,问道:“难道你不想娶得那位天人之姿的公主?”

  “说的对啊!”一旁的唐七握了握拳头,在心中呐喊。

  “我没兴趣,古兄若是对那位公主有想法,不如明日再来。”李奕奇微微一笑,淡然说道。

  闻言,古千阳摇头叹息两声:“不了,反正那玩意我也弄不出来。”

  “不过,相信老子弄不出来的东西,整个上京城也没有哪家的公子少爷能够凭自己的手段做到。”

  说罢,古千阳眼中精光一闪,大笑一声,手中马鞭甩出,胯下那匹如龙骏马便四蹄翻动,带起尘土,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

  看着古千阳离去的背影,李奕奇无奈的笑了笑,低声道:“真是个狂人。”

  “是啊,京师中的那些王侯世子都说他这里有病。”唐七伸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面露悻悻之色。

  他虽然在上京城中也是有名的纨绔,但是面对古千阳这样的天之骄子,同样不敢惹,唐家的势力只在大夏的文职官场上,而在军中则丝毫没有影响力,尤其是禁军。

  “我倒是想和此人结交一番......”李奕奇目光微动,心中有了一些想法。

  说着,他转头看向唐七:“唐兄,天色不早了,我便先回去了。”

  ......

  第二天,一大清早李奕奇便坐着李府的马车前往天府学宫。

  三日时间已到,他的身体也好的差不多,于情于理都该回去上学了。而且,他还有不得不来的理由。

  大夏文风鼎盛,天下仕子千万,中原九州,学宫、书院遍地。而在上京城便有四大学宫、七十二书院,其中最有名气的便是由历代三公之一太傅挂名执掌的天府学宫。天府学宫坐落在上京城西北方,距离皇宫都不算太远,可见地位显赫。大夏的王公贵族世子,甚至一些皇家弟子在年满十岁之后,基本都会被送来天府学宫读书。

  天府学宫的课程主修儒家经典,实用方面有财政、治粟、水利、工造等等,出仕方面有御史、律法、明德、史鉴......一千年来,天府学宫不知道为大夏朝堂输送了多少人才。

  天府学宫面积极大,学宫中的屋舍一栋挨着一栋,飞檐翘瓦,其中不乏传来郎朗读书声,让人心神向往。学宫的布局也极为雅致,雕栏玉栋,花草绿树,假山阴萌,无一不有,甚至还有一条人造的河流。

  尽管不知道翻修过多少次,却总还是能够感受到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历史的味道,同时,也显得极为风雅静谧,透露出一股儒雅的气息。

  学宫中,一条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上,李奕奇看着眼前这熟悉的景象,心中颇为感慨。上一世,他便一门心思埋在了这里,除了李府,天府学宫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了,可惜......

  “真是个好地方啊,只是,这一世我不会再待在这里了。”

  李奕奇眼中光芒闪烁,心中暗叹一声,便沿着一条小径朝着一个方向走去:“先去见见吕公吧,那件事,没他帮忙还真做不到。”

  学宫深处,一处梅花林掩盖的小茅屋前。

  一个看上去年逾古稀的老者手捧一卷古籍,看的聚精会神。

  老者松姿鹤骨,须发皆白,眼神却极为明亮,目光矍铄,穿着一身灰白色的老旧儒袍,身上流露出一股安宁,祥和的气息。

  远处,一李奕奇身着一身白色儒袍,快步走来,走到茅屋前,他看了一眼里面的情况,便停下了脚步,静静的在外面等候。

  “进来吧。”

  不久后,里面传来一道苍老的声音,带着一股静谥、与世无争之意。

  闻言,李奕奇深吸一口气,迈步走了进去。

  “学生李奕奇,拜见老师。”

  走到老者身前,李奕奇以儒家师生之礼,深深鞠了一躬。

  老者抬头看了李奕奇一眼,苍老的面庞露出一抹笑容,伸手指了指一旁的地下放着的一个蒲团,随意说道:

  “坐。”

  李奕奇心中无奈,却还是安然的盘膝坐在了老者身旁,因为老者此时也正是坐在一个蒲团之上。

  眼前这位老者名为吕公,身份有些神秘,却是李奕奇的老师。

  李奕奇来学宫六年,都不知道吕公的名字,只知道学宫中那些资历颇深的先生见到吕公也都要行弟子之礼,甚至有传言说吕公和当朝太傅师出同门,两人是师兄弟。

  “老师,您年纪大了,天气转寒,不烤炉火也就算了,为何还坐在地上?”李奕奇感受了一下屁股下的冰凉,不由得苦笑道。

  吕公瞥了李奕奇一眼,悠悠笑道:“你冷吗,冷的话坐屋里去。”

  “不敢,学生请了病假三日,今日回学宫,先来和您老通禀一声。”李奕奇苦笑着摇摇头。

  “好,知道了。”吕公点点头,注意力依旧放在手中的那本古籍之上。

  “老师在看什么?”李奕奇有些好奇的问道。

  他目光扫了一眼那卷古籍,仔细看了看上面的内容,不由得有些诧异,惊讶道:“《十二策论》!”

  “呵呵,没错。”吕公点了点头。

  “老师怎么看起了兵家的书?”李奕奇不由问道。

  儒家讲究宽厚待人,对于杀伐之道,向来厌恶,他没想到吕公手中的这卷古籍,竟然是一卷兵法。

  “闲来无事,随便翻翻。”吕公叹了口气,苍老的目光中,闪过一抹深深的忧虑。

  合上书籍,吕公抬眼看着李奕奇,目光中流露出一股看透人心般的智慧,笑道:“你有何事?”

  接触到这股目光,李奕奇心中波动了一下,他知道自己瞒不过对方,只好恭恭敬敬道:“老师,学生想知道今年乾陵山祭祖,祭酒侍从名额是否已经满了?”

  “祭酒侍从......”

  吕公神色淡然,目光带着深意看了李奕奇一眼。

  “是。”

  李奕奇低着头,神色极为恭敬。

  “听文远说,太庙那边已经选定好了。”吕公淡淡的声音中不含任何情绪波动,仿佛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

  闻言,李奕奇的脸色微变,只不过他低着头,没有显露出来。

  祭酒侍从,说白了便是祭酒的学徒。

  能够担任祭酒的,都是由礼部选出的那些太庙宗祠的大儒,而祭酒侍从则相当于仪仗队一般的角色,只需要在祭祀之时老老实实手持奉礼、节杖,在那站上半天就好。

  祭酒侍从的身份到不需要什么要求,只要熟读《礼章》、《太上》两篇祭祀文便可,虽然还是会经过一定的选拔,可这便是李奕奇接近皇室祖墓的唯一机会了。

  听到吕公说祭酒侍从名额已满,李奕奇咬了咬牙,强行让自己脸色看上去正常一些,抬起头,恭敬道:“既如此,学生告退。”

  吕公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目光微动,笑道:“慢,今日难得有空闲,陪老师说说话。”

  “老师想说什么?”李奕奇不动声色的问道,神色却极为恭敬。论起他所尊敬的人,除了自己的爷爷李九杀,便是眼前这位老人了。

  “说说你怎么突然间想做祭酒侍从。”吕公的声音苍老,但是却直透人心。

  “......”

  李奕奇脸色微白,心中有些挣扎。

  半响,李奕奇猛然抬起头,神色复杂,说道:“老师,还记得学生曾经和您讲过的一个故事吗......”

  “故事?”

  吕公想了想,淡然点点头,笑道:“你说的可是当初我收你为弟子之时,你所讲述的那个故事吗。”

  李奕奇点点头,慷锵有力的吐出两个字:“正是。”

  “嗯,不错,老夫记得那个故事颇为生动,天马行空,有趣得很。老夫还曾想过,是否把它写成一段趣闻轶事,流传下去。”

  吕公微微颔首,轻捋白须,目光闪烁一下:“老夫记得那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带着另一个世界轮回的记忆,转生到了一户百姓人家,对吗?”

  “是的,没想到老师现在还记得。”李奕奇轻声说着,语气中透露出一股复杂之意。

  这个故事,正是在他刚入学宫之时,见到这位老者的拜师之礼,时间还在六年之前。

  李奕奇所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带着前世属于异世界的记忆,穿越到了大夏皇朝投胎于一户百姓人家......然而实际上,穿越的并非是小女孩,而是一个男孩,转世之后也并非在一户普通人家,而是堂堂的大夏皇朝一品王候世家。

  李奕奇记得自己当初给吕公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吕公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哈哈大笑,直言这个故事有趣的很。

  因为当时吕公并不知道,这个故事之所以能够被一个十岁顽童描述的如此生动,正是因为这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故事,而是切切实实发生在李奕奇本人身上的事迹。

  只不过讲述的时候,把一些关键地方改了罢了。

  “为何突然说起那个故事?”吕公神色平静,不动声色的问道。

  李奕奇脸色微变,抬起头来,呼吸有些急促,望着自己的老师,凝声道:

  “老师,今天学生还想给您再讲另一个故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