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九尊问道 第一章缘起不正山

《九尊问道》第一章缘起不正山

作者:唐风宋雨 字数:2018 书籍:九尊问道

  不正山。

  地处人族天武和魔族雪国极北的交界处,山下百余户人家,多为丁姓。

  不正山唯一的酒肆,名为武神酒肆。

  旗幡上写着大大的两个字,武神。

  酒肆中,木桌两张,木凳四条,老板姓丁名又九,算得上不正山酿酒的一把好手。

  虽说,萧启山刚到不正山的时候。武神酒肆的酒,他只喝了一口,吐了三天。

  可在不正山,扎下了根,萧启山也就喝顺了嘴。

  平日里,武神酒肆少有酒客,大多为两人,一人就是萧启山,生的唇红齿白,一副佳公子的模样。一人名为良人,魔族中人,样貌粗狂却不失细腻。

  两人都是同一日,进的不正山,还义结金兰,拜了把子。

  何为不正山,不过是天武国的流放之地,只所以设在魔族的边界处,无非是让流放的人自生自灭。

  后来,不正山迎来一个大人物,名为丁牧。

  六百年前,赫赫有名的武神将军,武神酒肆也是出于他的传说。

  酒肆的墙上,一直挂着丁牧武神的肖像,还有一首武神留下“无题”的千古绝唱。

  北魂思东冥,

  百尺忘不川。

  对酒千里客,

  望山空寄心。

  这首诗,挽救了丁武的人生,也挽救了不正山,虽然不正山还是人族和魔族都不会管的地方,可不正山在魔族的眼皮下,好好的活了六百余年。

  萧启山是流放的罪臣,他的遭遇只跟他的义兄大哥良人提过。

  萧家在天武开朝以来,是人族第一大族,其父萧天岳,被人皇亲封为岳王,手握百万大军,立下汗马功劳。

  而萧天岳膝下七子,六子一女,萧启山就是第七子。

  萧家幼子,却是不可多得的才子,九岁入朝,十一岁就封为二品学士,十六岁娶了天武尚京的才女于漾柔为妻,十七岁被流放不正山。

  唏嘘过往,不胜唏嘘。

  若是,在天武境内,提起四个字,每个人都会记忆犹新。

  寒门旧案。

  便是这四个字,萧家满门,家破人亡,余下的萧启山和于漾柔,还有不到一岁年纪的女儿萧允儿,一家三口,有惊无险的行至不正山。

  何为有惊,这个“惊”字就出在他的儿子萧问道身上。

  他膝下一儿一女,萧允儿是他的亲生骨肉,萧问道是在流放的路上,被他捡起。

  每逢看到萧问道,萧启山总会想起,那晚的情景。

  天武历,泰始十二年。

  萧启山一家三口,从泰始九年的年末,被发配至不正山。

  他从小活在将门,心智早已成熟,何为天命,他早已看透。

  天武有两大门宗,一门为寒门,萧天岳所创立,收养苦寒之家的孩子,在此修道。

  一门为唐门,立世一千余年,被称为盛世唐门,门主唐济宗已叱咤人族,三百余年。

  天无二日,山无二虎。

  萧天岳成也寒门,败也寒门。

  以“兵教”为由,萧天岳在人皇皇宫之中,一待就是半年。

  人慌而马乱,寒门子弟,一心想着报效“岳王”,八万余人,围了皇宫,半月有余。

  半月光景,人皇发下告示,寒门谋逆。

  谋逆二字,压死了太多的人。

  人皇借唐门的手,清除了寒门,萧家一夜之间,沦为罪臣。

  萧天岳的义弟,一代武尊易慕白,将萧启山一家三口的性命,保了下来。

  三个发配之地,一为皇陵,为先祖守灵,萧启山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二为西南荒丘之地,开垦良田,萧启山抓起,握为一团。

  第三个地方,便是不正山,没几人知道的地方。

  一家三口,出京的时候,没人押解,无人跟随,并非是人皇开恩,而是没人知晓,不正山还有没有这个地方。

  萧启山一直喊易慕白为“二叔”,从小在“丹青楼”长大,再路过丹青楼,只见匾额之上,只留下青楼两字。

  那一刻,萧启山原谅了他,尽管他心中还是咒骂着。

  易慕白将他的坐骑“大将军”,送给萧启山,一路上作为代步。

  接过那头黑驴大将军,萧启山头也不回的踏出了尚京,踏出了他从小生活的地方。

  决绝的萧启山,凭着一股“傲气”,走了足足三载,才算是到了极北之地。

  三年一过,一家三口也是换了模样,虽是衣衫褴褛,可心中的怨气却是少了许多。

  待萧允儿能出声喊“父”,他心中已全然不再想,当年的事。

  一路困苦,可也顺风顺水,不算遭罪。

  就在萧启山感激道祖的时候,看着天际的一团赤云,心中怒声滔天。

  异象天降。

  在目力所及的苍穹之上,小山般的火雨流石,砸在大地之上。

  夜如白昼,天上的那团光晕,持续了一个时辰。

  这让萧启山想起了“天降仙山”的故事,立即狂奔而去。

  一心想着,五千年前的“九大仙山”,就是天降落下的。

  口中念叨着,时也,命也。

  乐不可支的萧启山,满心想着“奇遇”或是“获宝”,一息成仙,杀回尚京,将人皇夏渊末踩在自己的脚下,为萧家满门报仇雪恨。

  切齿咬牙的萧启山,就这样看到了萧问道,一父一子,两眸一对,结下了“梁子”。

  萧启山将“弃婴”抱给了于漾柔,一家四口,一起踏进了不正山。

  良人,也是在入村的时候,与萧启山结识的。

  两人同为“流放之犯”,而且都是拖家带口的来到的不正山。

  在见到良人的时候,怀中也是抱着麻布襁褓,一个女婴,嘤嘤啜泣。

  “这是半夏,我的女儿。”

  这是良人看到萧启山说的第一句话,萧启山只能指着萧允儿和萧问道,介绍了一下。

  一见如故,同病相怜。

  两人搭建的屋舍,就隔着一道篱笆墙,良人大多在萧启山家中,喝酒吃饭。

  不正山中,虽是苦寒,也颇为洒脱。

  而萧启山与良人在一起久了,总感到他身上透着一个“邪”劲儿。

  山中野夫,多以狩猎捕鱼为生。

  其他的山民,多是捕一些狍子和野兔,而良人扛着回来的不是斑虎就是花豹。

  自小,萧问道就是吃着“虎心豹胆”长大的,在良人的教导下,萧问道却是亦正亦邪。

  萧启山本就是才子,教的萧问道多为“正道”。

  良人教的却是“生存之道”,何为弱肉,何为强食,何为命中没有,要强求。

  一般人,看着斑虎都是远远的避开,而在良人的教导下,萧问道持着一柄半寸长的小刀,追着斑虎满山跑。

  一来二去,不足十岁的萧问道早看不上狍子野兔。山中狩猎,带回来的都是猛兽。

  看着院落中,虎骨豹皮,一层一层的摞在家中,无聊之时,便会扯起一张,到武神酒肆换酒来喝。

  兄弟两人,从小就开始靠着“儿子”,混吃等死了。

  直到一日,眼看着家中的“虎骨豹皮”,少了起来。

  萧启山看着在院落中玩泥巴的半夏和萧允儿,便问道:“道儿,去哪儿。”

  良人从外回来说道:“别找了,道儿在不正山的山洞下,悟道呢。”

  悟道?

  萧启山拍拍屁股上的土,来到了不正山的山洞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粤语 陕西 台语 辽宁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回到书页 下一章 > 错误反馈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保存桌面网址发布会员中心留言本

Copyright © 2024-2025 All Rights Reserved